450 likes | 652 Views
抗疟药. 羟 氯 喹 hydroxychloroquine. 抗疟药--羟氯喹. 抗疟药 阿的平 氯喹 ( CQ ) 羟氯喹 ( HCQ ) quinacrine chloroquine hydroxychloroquine 1930 年 1934年合成 1950年合成 用于治疗疟疾 二战后取代阿的平 1951年用于治疗 D LE (17 /18 例皮损消退-- Page). 抗疟药--羟氯喹.
E N D
抗疟药 羟 氯 喹 hydroxychloroquine
抗疟药--羟氯喹 抗疟药 阿的平 氯喹(CQ) 羟氯喹(HCQ) quinacrinechloroquinehydroxychloroquine 1930年 1934年合成1950年合成 用于治疗疟疾 二战后取代阿的平 1951年用于治疗DLE (17/18例皮损消退--Page)
抗疟药--羟氯喹 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 clN 4-氨基喹啉环 CQ HCQ NH C2H4OH HN-CH(CH2)3N(C2H5)2HN-CH(CH2)3N CH3 CH3 C2H5
抗疟药--羟氯喹 • 羟氯喹的药动学 • 羟氯喹的作用机理 •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 • 羟氯喹的副作用
羟氯喹的药动学 • 水溶性约74%经小肠吸收 • 血峰浓度 4~8h • 半衰期 约40d 96%药量稳定约6M
羟氯喹的药动学 • 分布 黑素化组织— 浓度高(110-3M) (视网膜、脉 络膜、虹膜睫状体) 脂肪组织— 浓度低(1 10-8M)
羟氯喹的药动学 • 代谢 肝脏 (30%~60% 生物转化) 肾脏(42%) • 排泄 慢
抗疟药--羟氯喹 • 羟氯喹的药动学 • 羟氯喹的作用机理 •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 • 羟氯喹的副作用
羟氯喹的作用机理 • 抗炎作用 • 抑制作用 • 免疫光栅作用 • DNA相互作用
羟氯喹的作用机理 抗炎作用 • 稳定溶酶体膜 • 抑制白细胞趋化作用 • 阻止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 •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 对组胺、5-HT的拮抗作用 • 抑制各种酶系(胆固醇酯酶、透明质酸 酶和细胞色素还原酶系等)
羟氯喹的作用机理 免疫抑制作用 • 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阻止原发或继发的过敏原引发的抗体反应 • 抑制补体的活性 • 抑制LE细胞的产生 • 抑制抗核抗体反应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 离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
羟氯喹的作用机理 光栅作用 • 吸收UV的作用 鼠-吸收220~360nm的光 • UV能量的转移--连接黑素 PMLE-对反复光试验所产生的皮损有抑制作用
羟氯喹的作用机理 DNA相互作用 • 抑制DNA和RNA聚合酶的功能 --连接核蛋白 •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 减少细胞复制
抗疟药--羟氯喹 • 羟氯喹的药动学 • 羟氯喹的作用机理 •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 • 羟氯喹的副作用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 • 红斑狼疮 • 皮肌炎 • 多形性日光疹 • 迟发性卟啉病 • 扁平苔癣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 • 其他: 肉样瘤、淋巴细胞浸润皮肤病、环状肉芽肿、天疱疮、干燥综合征、硬化萎缩性苔藓样皮炎等。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红斑狼疮 皮肤LE(cutaneous lupus) 有效率75%~95% (80.0%,67例)复发率高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红斑狼疮 • DLE:疗效肯定。 ( 49例 疗程8周, 有效率75.5% )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红斑狼疮 • SCLE: 首选 有效率80%~90%。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红斑狼疮 SLE: 以皮损为主。 明显抑制本病的活动性,发病次数, 发作时间。 可改善多发性关节炎(70.0%,50例)、胸膜炎、少量心包炎等。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红斑狼疮 LP: 有效。 10y, F, 100mg/d 1Y 5.5y, F, 100mg/d 4Y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红斑狼疮 治疗方法: 400mg/d2~3M 200mg/d 100mg/d 疗程3~6M 维持量100mg~200mg/W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皮肌炎 作为辅助疗法皮损有效 肌炎不明显 可改善面部红斑、甲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异色症伴皮肤瘙痒等。 9例 : 6~16y, 3.6mg/kg/d (2~5mg/kg/d)6M 皮损和肌痛均改善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多形性日光疹 80%~100%有效 指征: 遮光剂无效 预防性UV疗法无效或不适宜 • 400mg/d1M 200mg/d 2M 总剂量<100g • 治疗剂量为低剂量--每周2次疗法 200mg Biw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迟发性卟啉病 • 治疗剂量为低剂量--每周2次疗法 200mg Biw 2 ~ 3M 临床改善:无自发的水疱 皮肤脆性减少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 其 他 扁平苔癣、肉样瘤、淋巴细胞浸润皮肤病、环状肉芽肿、天疱疮、干燥综合征、硬化萎缩性苔藓样皮炎等。 400mg/d 200mg/d 维持量
抗疟药--羟氯喹 • 羟氯喹的药动学 • 羟氯喹的作用机理 • 羟氯喹的临床应用 • 羟氯喹的副作用
羟氯喹的副作用 致命毒性 大剂量中毒 心肌应激性 (心脏毒性) 心肌传导性 治疗:安定和肾上腺素
羟氯喹不良反应 消化 恶心 呕吐 腹泻 肝毒性
羟氯喹不良反应 皮肤粘膜 色素-蓝灰 、灰发 皮疹-荨麻疹、麻疹样苔藓样皮炎 、 剥脱性皮炎、 急性泛发性脓疱病、 急性环状红斑 、全身瘙痒等 掌鳞状细胞癌
羟氯喹不良反应 血液 再障性贫血 各类血细胞 白细胞 粒细胞缺乏症 溶血性贫血
羟氯喹不良反应 神经 外侧直肌麻痹(可逆) 眩晕 耳鸣 神经过敏 兴奋性、毒物性精神病 癫痫发作 神经肌病
羟氯喹不良反应 眼科 复视 调节障碍 角膜充血 视力模糊 角膜浑浊 色晕 视网膜病
羟氯喹的副作用--眼科 眼外直肌麻痹 复视 • 神经肌肉 睫状体机能障碍 调节失调 可逆
羟氯喹的副作用--眼科 急性充血: 角膜水肿 视力 模糊 • 角膜 角膜沉积 无症状 (色晕) 视力模糊
羟氯喹的副作用--眼科 • 视网膜病 斑点前期 可逆性红色盲点 斑点病 可逆性视觉功能性损害 视网膜病 盲点、视敏度 不可逆
羟氯喹的副作用--眼科 视网膜黄斑区--靶心状改变 视网膜病 视野-- 盲点、管状视野 视敏度-- 降低 (不可逆)
抗疟药--羟氯喹 安全剂量 低于6.5mg/ kg(理想体重)/ d
羟氯喹的副作用--眼科(临床体会) 一般情况 49例DLE M21, F28 年龄18~64y (平均43.3y) 平均病期4.3Y 疗程8W
羟氯喹的副作用--眼科(临床体会) • 一般情况 39例:M9, F30, 年龄16~67y (平均36.111.7y) 病期:6~48M (平均14.23 8.52M) 累积剂量72g~576g (平均155.63g 100.03g)
羟氯喹的副作用--眼科(临床体会) 结 果 49例DLE: 1例 右眼视野缩小10o 39例: 3例 视野缩小10o~20o 其中1例视敏度降低
羟氯喹的副作用--眼科(临床体会) 结 论 * 疗程大于6个月,累积剂量大于100g时, 眼科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在合理用药的同时,必需作好眼科的 全面检查。
羟氯喹 -禁忌症 • 妊娠 可通过胎盘 耳蜗损害 听力丧失 • 色素性视网膜炎 • 重症肌无力 •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羟氯喹- 检 测 治疗前: 全面检查 (眼科、全血计数和肝肾功能) 必要时 作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妊娠试验及24h尿卟啉和粪卟啉的检测。
羟氯喹- 检 测 治疗期间: (1)肝肾功能 3~4M复查 (2)眼科检查 4~6M全面复查 (眼底、裂隙灯、视野和视敏度) (3)全血细胞检查 1次/M3M 1次/3~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