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696 Views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一节 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二节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三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四节 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 第五节 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六节 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学习指导. 1、掌握 MHC 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2、掌握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3、掌握 APC 、淋巴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4、熟悉独特型网络在免疫应答调节中的作用 5、了解整体及群体的免疫调节.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也就是免疫调节( immunoregulation )。
E N D
第十四章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一节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 第二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三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 第四节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 第五节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六节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学习指导 1、掌握MHC对免疫应答的调节2、掌握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3、掌握APC、淋巴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4、熟悉独特型网络在免疫应答调节中的作用5、了解整体及群体的免疫调节
第十四章免疫应答的调节 • 也就是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 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以及Ag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抑制,并在遗传基因控制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下使免疫应答正常进行的过程。 • 已证明:免疫系统受NS、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反过来,免疫系统也对NS、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
第一节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 机体免疫应答受遗传(基因)控制。在诸多遗传因素中,MHC是调控免疫应答质和量的关键分子。 • 一、MHC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一)MHC对T细胞的调节 • MHC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表现在三方面,即T细胞发育、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以及在群体水平对免疫应答的调控。
第一节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 1.MHC对T细胞发育的调节前T细胞自骨髓进入胸腺,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而分化成熟。从MHC基因水平保证了免疫应答针对抗原的异物性和识别的MHC限制性。 • 2.MHC对T细胞识别抗原的调节 • (1)MHC-Ⅱ类分子对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调节 • (2)MHC对CTL识别抗原的调节
第一节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 (二)MHC对B细胞的免疫调节 •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有赖于T细胞的辅助作用,Th细胞和B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同样受基因调控,即T、B细胞须为同一MHC基因型。
第一节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 二、非MHC基因的免疫调节作用 • 除MHC基因对免疫应答的调控外,某些非MHC基因也可直接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或通过控制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而间接调控应答。
第二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 诸多免疫分子均可通过不同机制参与对免疫应答的调节。这些分子不仅可单独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在体内形成分子网络,从而更为精细地发挥调节作用。
第二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 一、抗原的免疫调节作用 • (一)抗原特性决定的免疫调节 • 主要表现在Ag性质,数量和进入途径等方面 • 1.抗原的性质 • 蛋白质(TD--Ag)—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IgG为主) • 多糖LPS(TI--Ag)—体液免疫(IgM为主)
第二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 2.抗原的剂量 • 适量免疫应答 • 大量或反复小量 免疫耐受 • 3.抗原注入的方式 • 皮下/皮内注射——易应答 • V/口服—易致耐 • 聚合状态的蛋白质比单体分子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比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 (二)不同抗原之间的竞争性调节 • 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作用。
第二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 二、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 抗体对免疫应答可表现为正调节或负调节。 • (一)抗体的直接免疫调节作用 主要表现为对免疫应答的负调节 • 可能机制是: • 1.抗原封闭体内存在的抗体可中和相应抗原,通过抗原封闭而降低体内抗原水平,从而对免疫细胞激活发生负调节。 • 2.受体交联抗体可通过其Fc段与B细胞表面Fc受体(FcgRII-B)结合,Fab段与抗原表位结合,从而介导FcR和BCR交联,启动抑制性信号,抑制B细胞活化和抗体产生,从而发挥负调节作用,此即受体交联作用。
第二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 (二)抗体的间接免疫调节作用 • 抗体分子除可封闭抗原和介导受体交联外,亦可通过调理作用、激活补体和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发挥间接免疫调节作用。 • 三、免疫复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 免疫复合物也可发挥正向和负向免疫调节作用。
第二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 四、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 (一)补体介导调理作用 • 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等可作为重要的调理素,促进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捕获和递呈。 • (二)补体介导炎症反应 • 补体激活产生的许多活性片段属炎症介质,可趋化、激活免疫细胞,并介导炎症反应,。
第二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 五、激活性受体或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 多种免疫细胞表面表达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二者的胞内段分别含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进而启动免疫细胞活化或抑制过程。
第三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 一、APC的免疫调节作用 • APC摄取、处理和递呈抗原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前提。APC表达的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是参与抗原递呈的关键分子。 • 二、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 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可发挥正、负两方面调节作用。Th1或Th2细胞的优先活化而导致不同类型免疫应答及其效应呈优势的现象,称为免疫偏离(immune deviation)。
第三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 三、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 B细胞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发挥免疫调节作用:① B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启动、识别阶段参与调节应答;②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应答,分泌特异性抗体,后者可直接或以抗原抗体复合物形式调节免疫应答。
第三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 四、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 NK细胞是参与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的重要效应细胞,同时也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对T细胞、B细胞、骨髓干细胞等均有调节作用。 • 五、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作用 • 细胞凋亡乃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对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在免疫调节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可正(负)反馈调节免疫应答,增强(降低)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水平。
一、独特型网络的概念及其形成 • 针对独特型的抗体(Ab2)称为抗独特型抗体(AId)。1974年Jenne提出了独特型网络学说(图14-12),其要点是:体内的T、B细胞通过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相互识别,形成潜在的网络;抗原进入机体前,体内已存在Ab2、Ab3,但其数量未达到能引起连锁反应的阈值,故独特型网络保持相对平衡。 • 二、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作用 • 独特型网络是机体免疫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第五节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受神经系统S支配 • 如:胸腺中Nf未梢伸入基质中围绕Lc成网状,交感N未梢与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紧密接触,交感N与副交感N分别有免疫抑制和促进效应 • 2.免疫细胞上有接受递质和激素刺激的受体,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其发挥免疫调节功 • 能。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免疫抑制作用
第五节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 如:胸腺既是内分泌器官,又是免疫器官,其产物具有NS,内分泌和免疫多重作用 • 1.免疫细胞可产生内分泌激素 • 如:人白细胞干扰素中有ACTH和r-内非肽的活性片段 • 2.CK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 如.IL1参与神经细胞发育和修复 • IL1→垂体→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六节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 一、BCR及TCR库多样性与免疫调节 • 由于TCR和BCR库的多样性,使不同种群或群体对不同抗原的应答及其强度各异,此乃免疫应答特异性的分子基础,也是在群体水平显示免疫调节的遗传学机制。 • 二、MHC多态性的免疫调控作用 • 不同种群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应答各异,这不仅取决于群体水平BCR或TCR受体库多样性,也与MHC等位基因(或单元型)多态性相关。
本章小结 1、掌握MHC对免疫应答的调节2、掌握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3、掌握APC、淋巴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4、熟悉独特型网络在免疫应答调节中的作用5、了解整体及群体的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