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954 Views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一 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 一、 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 小容量的模拟交换机是通过空分交换的方式交换语音信息的。这种交换方式交换部分只有闭合、断开两个状态的元件 ( 交叉节点 ) 组成的交换矩阵。如图 6-1 所示,空分交换矩阵的缺点是需要的交叉节点数多 ( 共 M*N 个 ) ,节点利用率不高 。
E N D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一 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 一、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 小容量的模拟交换机是通过空分交换的方式交换语音信息的。这种交换方式交换部分只有闭合、断开两个状态的元件(交叉节点)组成的交换矩阵。如图6-1所示,空分交换矩阵的缺点是需要的交叉节点数多(共M*N个),节点利用率不高。 而程控数字交换机是通过数字交换方式来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语音交换,即在这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数字话音通道。数字交换的方式是给这两个要求通话的用户之间分配一个公共时隙(TS),两个用户的模拟话音信号经数字化后都进入这个特定的时隙,然后通过数字交换网络进行通信。这种方式也称为时隙交换。数字交换的实质是将话音信息由一个时隙交换到另一个时隙。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一 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 一、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 在数字交换网络中,最常采用的交换部件有时间接线器(T-Switch)、空间接线器(S-Switch)及它们的组合,如TS、ST、TST、STS等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二 时间接线器 一、基本组成 时间接线器又称为T接线器(T-Switch)。其功能是进行时隙交换,完成同一母线不同时隙的信息交换,即把某一复用线中的某一时隙的信息交换至另一时隙,如图6-2所示。 T接线器主要是由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是采用随机存储器RAM来实现。 1.话音存储器(SM)用于暂存复用线上各话路经过PCM编码数字语音信号,也就是8位二进制编码。如果SM一共有32个单元,对应T接线器输入复用线的总时隙32个。 2.控制存储器(CM)的作用是控制SM各单元内容的写入或读出的顺序,存储8位编码地址。CM的容量和SM的容量相同,也是32个单元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二 时间接线器 二、基本工作原理 T型接线器根据SM的读/写受控方式不同,分为控制读出型和控制写入型。 1.控制读出型 控制读出型中,SM的内容写入是在时钟脉冲控制下顺序写入的,其读出是受CM的控制读出的,即SM的读/写受控方式是: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时间型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有32个存储单元,它的内容是在中央处理机的控制下进行存储。用户拨通号码后,中央处理机首先通过查询用户的忙闲表,看被叫是否空闲,若空闲,就占用这条链路。这时,中央处理机根据占用链路情况向CM发出“写”命令,将控制信息编码后写入控制存储器CM。而这个控制信息就是用来控制SM内容的读出的编码。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二 时间接线器 二、基本工作原理 T型接线器根据SM的读/写受控方式不同,分为控制读出型和控制写入型。 1.控制读出型 时间型接线器的SM有32个地址单元,在时钟脉冲控制下将各时隙的8位语音信息编码顺序存入0#至31#单元。 比如TS1、TS2和TS8 的语音信息编码是a、c、b,它们分别被顺序存入到1#、2#和8#单元中 。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二 时间接线器 二、基本工作原理 T型接线器根据SM的读/写受控方式不同,分为控制读出型和控制写入型。 1.控制读出型 以时隙序号表示各用户话路,如果要进行语音信号编码b从时隙TS8交换到TS1,则在中央处理器控制下将CM的1#存储单元中写入控制信息“8”。第一帧时隙TS8时候,在时钟脉冲控制下语音信息编码b自动存入SM的8#单元中,当第二帧TS1时隙到来时,CM输出控制信息“8”,控制读出此时刻SM的8#单元的内容,也就是SM上一帧存入8#地址单元的内容b。这样,时间型接线器的输出端TS1的内容是b,实现语音信号编码b从时隙TS8交换到TS1的过程。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二 时间接线器 二、基本工作原理 T型接线器根据SM的读/写受控方式不同,分为控制读出型和控制写入型。 2.控制写入型 控制写入型中,SM的内容写入是CM控制的,其读出是在时钟脉冲控制下读出的,即SM的读/写受控方式是: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和控制读出型一样,CM的内容是中央处理机根据占用链路情况写入控制存储器CM的,只是CM各单元中存储的是SM的写入地址。如图6-4 所示,是控制写入型T接线器。 当中央处理机得知用户要求后,即向CM下“写”令,命令在控制存储器的8#单元写入“1”。则SM写入内容时受CM的控制,即第一帧TS8时隙时,TS8时隙的内容b写入SM的1#存储单元,下一帧TS1时隙时,SM顺序读出1#单元的内容b,输出端TS1的内容是b。这样,就实现语音信号编码b从时隙TS8交换到TS1的过程。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二 时间接线器 三、复用器和分路器 时分接线器的交换容量主要取决于组成该接线器的存储器容量和速度。实际的T接线器能够进行多端PCM系统之间的交换,多以8端或16端PCM交换来构成一个交换单元,每一条PCM线称时分复用总线HW(Highway)。这就需要多路复用技术,才能将若干个一次群PCM合并起来,在一条时分复用总线(HW)传送更多的话路时隙。如图6-5所示是8端脉码输入的T接线器方框图,由复用器、话音存储器(SM)、控制存储器(CM)和分路器所组成。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二 时间接线器 三、复用器和分路器 1.复用器 复用器的基本功能是串/并变换和并路复用,其目的是减低数据传输速率,便于半导体存储器件的存储和取出操作。同时,尽可能利用半导体器件的高速特性,使在每条数字通道中能够传送更多的信息,提高数字通道的利用率。它将若干个一次群PCM合并起来,在一条时分复用线上一起传送话务时隙。 输入复用器的是8路PCM30/32串行码,输出的是256时隙的8bit并行码。如图6-6(a)所示,串行码是指各时隙内的8位码D0~D7是按时间的顺序依次排列。如图6-6(b)所示,并行码是指各时隙内的8位码D0,D1,…,D7分别同时出现在8条线上。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二 时间接线器 如图6-7所示,复用器进行多路复用和串/并变换的过程。复用器中,每一条HW接一个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为一条线,线上传输的是32个时隙的串行码。输出端通过8选1的电子选择器的功能是把8个HW的并行码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一个一个地送出。重新排列在总线上的时隙号与原时隙号的关系可根据下式计算: 总线(HW)上的时隙号=PCM端数×PCM母线时隙号+PCM母线号 三、复用器和分路器 1.复用器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二 时间接线器 分路器功能与复用器正好相反,完成并/串变换和分路输出功能。分路器由锁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组成,如图6-8所示。 三、复用器和分路器 2.分路器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三 空间接线器 一、概述 S型时分接线器(Space Switch),又称空间型接线器,简称S接线器。它主要完成空间交换。对于大容量的数字交换网络,不仅仅需要实现时隙交换,而且还能实现复用线之间的交换,S型时分接线器能实现不同HW线上相同时隙间的数字交换。由于它不能实现同一HW和不同HW上的不同时隙的交换,不能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所以通常,用它与T接线器组合以构成大容量的数字交换网络。 那空间型接线器和空分交换有什么区别呢?空分交换网络的入线和出线在整个通话期间一直接通,属于空分交换;而空间型接线器的入线和出线只在某个特定时隙接通,因此空间型接线器还需要CM来控制在哪个时隙接通,属于时分交换。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三 空间接线器 二、S型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如图6-9所示S型接线器由m×n交叉点矩阵和控制存储器组成。在每条入线m和出线n之间都有一个交叉点Kmn,当某个交叉点在控制存储器控制下接通时,相应的入线即可与相应的出线相连,但必须建立在一定时隙的基础上。 (1)开关矩阵——在CM控制下完成同一时隙不同HW线间的交换。 (2)控制存储器CM——在通话之前由CPU控制写入,由CP控制顺序读出。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三 空间接线器 三、S型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S型接线器也分为两种工作方式,如果CM是控制输出线上的交叉点闭合,则工作在输出控制方式;如果CM是控制输入线上的交叉点闭合,则工作在输入控制方式。也就是根据控制存储器是控制输出线上交叉接点闭合还是控制输入线上交叉接点的闭合,可分为输出控制型S接线器和输入控制S接线器型两种 1.输出控制型S接线器 工作在输出控制方式时,S型接线器的CM个数与输出线的个数相同,每个CM的单元数与单个PCM输出线上的时隙数相同。如图6-10所示为输出型S型时分接线器的组成方框图:共有8个控制存储器与8条输出线对应,每个HW复用线时隙数为32个; CM7的2#的单元写入0,则TS2时隙时,CM7控制输出线HW7’上的交叉点0闭合,把HW0上TS2时隙内的内容交换到HW7的TS2时隙内。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三 空间接线器 三、S型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1.输出控制型S接线器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三 空间接线器 三、S型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2.输入控制型S接线器 工作在输入控制方式时,S型接线器的CM个数与输入线的个数相同,每个CM的单元数与单个PCM输入线上的时隙数相同。如图6-11 所示为输入型S型时分接线器的组成方框图。 共有8个控制存储器与8条输入线对应,每个HW复用线时隙数为32个; CM0的2#的单元写入7,则TS2时隙时,CM0控制输入线HW0上的交叉点7闭合,同样是把HW0上TS2时隙内的内容交换到HW7的TS2时隙内,只是S接线器的工作方式不一样,CM的存储内容也不同。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四 数字交换网络 数字交换网络都是由T型接线器和S型接线器经不同的组合构成,如TST、STS、TSST、TSSST、SSTSS等,构成大容量的多级数字交换网络。 一、TST型时分交换网络 TST交换网络是由输入级T接线器(TA)和输出级T接线器(TB),中间接有S型时分接线器共三级组成。如图6-12所示TST数字交换网络的结构。 对于TST交换网络结构,输入级T接线器与输出级T接线器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和“控制写入、顺序读出”两种控制方式,且要求输入级和输出级的控制方式刚好相反。中间的S接线器同样有输入控制和输出控制两种方式。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四 数字交换网络 一、TST型时分交换网络 图6-13中采用的是:输入级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而输出级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S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 IHW15的TS10用户与IHW0的TS18用户通话过程如下 : IHW15的TS10的内容b被写入SMB15的第10个单元,而IHW0的TS18的内容a被写入SMA0的第18个单元。为了将a和b读出,首先应确定在什么时隙读出它们,以通过S接线器并存入相应的SMB0和SMB15的相应的单元中。为此就需要找一对内部空闲时隙,一个对应于IHW15的TS10,一个对应于IHW0的TS18。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四 数字交换网络 一、TST型时分交换网络 IHW15的TS10用户与IHW0的TS18用户通话过程(续): TST网络的内部链路数等于S接线器的时隙数。这些时隙称为内部时隙。数字交换网络通常只能单向交换,因此每路通话必须占网络的输入和输出时隙各一个,而通话双方则需一对内部空闲时隙。通常用相差半帧的关系选取一对内部空闲时隙。反相法:用这种方法如果选取了一个空闲时隙i,则另一个内部空闲时隙则为j=i+n/2(其中n为内部时隙个数)。对于PCM基群,n=32。这样,j=i+16。假设取空闲时隙为i=7,则j=7+16=23。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四 数字交换网络 一、TST型时分交换网络 IHW15的TS10用户与IHW0的TS18用户通话过程(续): 在图6-13中,对于IHW15的TS10选取空闲时隙i=7,所以j=23。这样CMA15的第7单元和CMA0的第23单元由CPU分别写入了10和18,它们相应于在TS7和TS23时隙分别读取SMA15的第10单元和SMA0的第18单元的内容b和a,并在TS7和TS23通过S接线器送入SMB0和SMB15的第18单元和第10单元。为配合动作,CMB15的第23单元和CMB0的第7单元由CPU事先写入数据10和18。最后SMB0和SMB15的顺序分别由OHW0和OHW15内容输出,从而实现了IHW15的TS10和IHW0的TS18两用户的话音交换。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四 数字交换网络 二、STS型时分交换网络(*) STS交换网络由输入S级、中间T级和输出S级组成。STS交换网络如图6-14所示,输入S级和输出S级均为16×16×256型S接线器。S入为输出控制工作方式,S出为输入控制工作方式;中间T级有16个T型接线器组成,每条S入每条出线接一个T型接线器,T型接线器采用“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
项目六 数字交换网络 知识点四 数字交换网络 二、STS型时分交换网络(*) 话音信息传送过程如下: HW0、TS1的a经过复用器S/P(0)输出并行码,在TS8,由CMS入0控制输入S级A点闭合, 总线IHW0、TS8的a经A点写入SM0的#8单元,在TS225,顺序读出CM0中#225单元的内容8,作为SM0的读出地址。于是将SM0中#8单元的a转移到TS225。 同时,CM出0控制A’点闭合,使得从SM0读出的信息a通过A’接点送到OHW15的TS225中,经过分路器P/ S (0)在HW127、TS31输出a。在STS交换网络中完成了将总线IHW0,8用户的a送给总线OHW15,225用户;同理可分析IHW15,225用户的b送到OHW0,8用户。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一 一个呼叫处理过程 1. 主叫用户摘机呼叫到交换机向主叫用户送拨号音,准备收号。 第一步:程控交换机按一定的周期(几百m第步)执行用户线扫描程序,并对用户电路扫描点进行扫描,检测出摘机呼出的用户,并确定呼出用户的设备号; 第二步:交换机寻找一个空闲的收号器并连接它和主叫用户的空闲通路; 第三步:交换机寻找拨号音信号源并连接它与主叫用户间空闲通路,占用后,向主叫用户送拨号音; 第四步:监视收号器的输入信号,准备收号。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一 一个呼叫处理过程 2.主叫用户拨号,交换机收号。 第一步:由收号器接收主叫用户所拨的号码,收到第一位后,停止送拨号音; 第二步:对收到的号码按位存储,对“应收位”、“已收位”进行计数; 第三步:将号码的首位送到分析程序进行分析。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一 一个呼叫处理过程 3.主叫用户号码分析。 第一步:对号码的首位分析,以决定呼叫类别(本局、出局、长途、特服等),并决定该收几位号; 第二步:检查该呼叫是否为限制用户; 第三步:检查被叫用户是否空闲,若空闲,则接通;否则向主叫用户送忙音。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一 一个呼叫处理过程 4.测试并占以下空闲通路,接至被叫用户。 第一步: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的通路; 第二步:向被叫用户送铃流音的通路; 第三步:主被叫用户通话的话音通路。 第四步:向被叫用户振铃; 第五步: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 第六步:监视主被叫用户状态。 5.被叫应答双方通话。 第一步:交换机检测到被叫摘机应答后,停送振铃音和回铃音; 第二步:开始通话; 第三步:开始计费。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一 一个呼叫处理过程 6.话终挂机、复原。 双方通话时,一般由其用户电路监视是否话终挂机。如主叫先挂机,由扫描检出,通话路由复原,停止计费,向被叫送忙音,被叫挂机后其用户电路复原,停送忙音。 由此可见,交换机的自动接续,就是中央处理机根据话务系统内发生的事件作出相应的指令来完成的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二 输入处理 输入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对用户线、中继线等外部线路进行监视、检测、识别,根据所得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输入处理的分类见表7-1。 表7-1 输入处理的分类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二 输入处理 一、用户线监视扫描 用户线监视扫描的目的是收集用户线回路状态的变化,以确定是用户摘机、挂机、是拨号脉冲计数还是投币话机的输入等。这些状态有两个特点: 1.在用户线上反映为两种状态:形成直流回路(用二进制“0”表示)和断开直流回路(用二进制“1”表示)。 2.程控交换机的扫描工作是在监视扫描程序控制下进行的,监视扫描程序是一个周期执行程序,即它是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启动一次。对于用户摘机(或挂机)监视扫描程序,常用的周期约为100~200ms,若周期过长会影响服务质量,周期过短将使扫描动作太频繁,影响处理机的工作能力。拨号脉冲识别的扫描周期为8~10ms。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二 输入处理 二、呼叫识别 各类程控交换机,其呼叫识别原理如下: 用户状态一般是以“0”表示摘机;“1”表示挂机。 在内存中划出一个区域,称为用户存储器(LineMemory,简写为LM),用来记录每个用户的忙闲状态,每个用户占用1位。显然在执行扫描时存储着用户状态的前次扫描结果。本次扫描结果在执行用户线监视扫描程序时,从扫描存储器(SCNM)读出,或从扫描矩阵扫入。 由图可知,前一次扫描为“1”,本次扫描变为“0”,就是用户摘机。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二 输入处理 三、号盘脉冲的接收 号盘话机就是由号盘话机发出若干个“断”脉冲来表示用户所拨号码的一种方式,它也可以在多功能电子话机上通过将P/T开关打在P的位置实现。如图7-3为一种典型的号盘话机。这种拨号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电信业务的发展,现已被双音频(DTMF)拨号方式全面取代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二 输入处理 四、双音频(DTMF)号码接收 现代话机多为双音频号码发号,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的优点。如图7-4所示,双音频号码的组成为高频组及低频组各四种频率,每组四种取一组合而成,与拨号按键对应情况如表7-2所示。程控空分模拟交换机和数字交换机对双音频号码接收的原理不同 。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三 分析处理 • 分析处理就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决定下一步应该干什么,由分析程序负责执行。按照要分析的信息,分析处理可分为: • 去话分析、号码分析、来话分析、状态分析 • 各种分析功能如图7-6所示 。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三 分析处理 一、去话分析 去话分析是分析主叫话机的类型,以确定下一步的任务的状态。 1.分析用的数据来源 去话分析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主叫用户数据,主叫用户数据大概包括如下几类,如表7-3所示。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三 分析处理 一、去话分析 去话分析是分析主叫话机的类型,以确定下一步的任务的状态。 2.去话分析程序流程图 去话分析流程主要针对表7-3有关呼叫用户数据逐一分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程序流程如图7-7所示。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三 分析处理 二、号码分析 号码分析是对用户所拨的号码进行分析,以决定接续路由、话费指数以及下一状态号码等。 1.分析用的数据来源 主叫用户所拨的号码就是号码分析的数据来源,它可以直接从电话机接收下来,也可以通过局间信令传送过来,然后通过所拨号码查找译码表进行分析。译码表的寻址是根据用户所拨号码(电话本号码)编排的。译码表的内容见表7-4。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三 分析处理 二、号码分析 号码分析是对用户所拨的号码进行分析,以决定接续路由、话费指数以及下一状态号码等。 2.分析步骤 第一步:预译处理 在收到用户所拨的“号首”以后,首先进行译码处理,分析用户的要求。译码处理所需的号首,一般为1-3位。号码首位和对应的用户要求如表7-5所示。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三 分析处理 二、号码分析 号码分析是对用户所拨的号码进行分析,以决定接续路由、话费指数以及下一状态号码等。 2.分析步骤 第二步:拨号号码分析处理 这是对用户所拨全部号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决定下一个要执行的任务,因此译码表应转向任务表。如图7-8为号码分析流程图。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三 分析处理 三、来话分析 来话分析是分析被叫用户的类别、运用情况、忙闲状态等,以确定下一个任务及状态号码。来话分析用的数据来源是被叫用户数据以及被叫用户的忙闲状态数据。如表7-3所示。
项目七 数字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 知识点三 分析处理 三、来话分析 来话分析时还要采用其它数据,如计费类别数据、服务类别和服务状态数据等。来话分析流程如图7-9所示。
项目八 AXE-1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介绍 知识点一 AXE-10数字交换机基本结构 Ericsson公司的每种产品均由三个字母组成,AXE代表交换机。AXE-10从功能角度可分划分为APZ(控制)和APT(交换)两个大系统,这两个大系统按照实现功能的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许多功能块组成,从而构成AXE-10系统的基本结构。一个典型的AXE-10系统硬件结构如图8-2所示。
项目八 AXE-1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介绍 知识点一 AXE-10数字交换机基本结构 • APZ主要负责实现系统功能、I/O功能及业务功能。它由集中和分布两个逻辑层实现,集中控制由中央处理器实现,采用双备份的中央处理机CP以平行同步模式工作。分布控制由一组局域处理器RP所组成,控制几个硬件单元的RP是双备份的,以负荷分担模式工作。I/O系统提供了与I/O设备的连接,执行所有输入输出功能。APZ主要包括中央处理机子系统CPS、维护单元子系统MAS、区域处理器子系统RPS、输入输出子系统IOS等。 • 1.AXE-10 按功能角度分为两个部分 • APZ——控制部分(软件S/W在Storage中,硬件H/W为中央处理器CP) • APT——APT交换部分(软件S/W在Storage中,硬件H/W为选组级GSS) • 2.APZ的分类(两种处理机) • CP(Centrol Processor) ——处理复杂的,分析性的工作。 • RP(Regional Processor) ——处理简单的,频率高的工作。 • 3.CP、RP、EM之间的关系 • CP、RP、EM三者间的关系,可以简单的说是CP控制RP,RP控制EM。如教材图8-3所示。
项目八 AXE-1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介绍 知识点二 APZ系统简介 一、CP的种类和发展历史 如图8-4,CP的最早版本是APZ 210系列,随着用户数的增加,为了提高处理能力,演变出APZ 211、APZ 212和APZ 213三个系列。其中APZ 212系列是我们最熟悉和最常见的,也是现在使用最多的,其他几个系列在中国已经接近淘汰了。
项目八 AXE-1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介绍 知识点二 APZ系统简介 二、CP的硬件结构 1.APZ 212 30/33的实物面板图
项目八 AXE-1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介绍 知识点二 APZ系统简介 二、CP的硬件结构 1.APZ 212 30/33的实物面板图
项目八 AXE-1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介绍 知识点二 APZ系统简介 二、CP的硬件结构 2.APZ 212 30/33的硬件功能块 如图8-6所示,APZ 212 30/33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硬件功能块: (1)CPU (中央处理单元), 包括IPU(指令处理单元)和SPU(信号处理单元)。SPU又由两部分组成:主SPU和从SPU,主要负责作业的调度和管理;而IPU则负责作业的执行。PS(程序存储)和RS(参考存储)的物理实现是通过IPU来完成的。 (2)STUD (The Storage Unit Data,存储数据单元), 包含数据存储。
项目八 AXE-1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介绍 知识点二 APZ系统简介 二、CP的硬件结构 2.APZ 212 30/33的硬件功能块 (3)DPC (The Display and Power Controller,显示和电源控制), 主要目的是监视电源。 (4)RPH (The Regional Processor Handler,区域处理器), 连接RP BUS到CP上,当需要使用不同数量的RP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硬件配置。可以分别连接串行RP和并行RP,也可以同时连接串行RP和并行RP。 (5)MAU (The Maintenance Unit,维护单元), 主要目的是监视CP的状态,并作为CP跟CPT系统的接口存在,同时监视用于冷却CP的风扇的状态。
项目八 AXE-1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介绍 知识点二 APZ系统简介 二、CP的硬件结构 3.APZ 212 30/33的总线 如图8-7所示所示,APZ 212 30/33主要包含如下总线: (1)RPHB(RP处理总线) SPU通过RPHB跟RPH相连,从而控制RP,RPH是RP跟CP之间的接口。 (2)UMB(Updating and Matching Bus,更新比较总线) 更新比较总线,Ex侧传送数据到SB侧以比较两侧数据或更新SB侧。这种总线位于机框的背面,连接两侧CP的IPU和SPU。
项目八 AXE-1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介绍 知识点二 APZ系统简介 二、CP的硬件结构 3.APZ 212 30/33的总线 (3)AMB(Automatic Maintenance Bus,自动维护总线) 自动维护总线,CP通过AMB向MAU报告故障,MAU通过AMB向CP发送命令。这是两侧CP与MAU之间的连线。 (4)CTB(CPU TEST BUS,CPU测试总线) CPU测试总线,在CP不可用时,MAU完成CPT功能。这是两侧CP与MAU之间的连线。 (5)PTB(Processor Test Bus,处理机测试总线) 处理机测试总线,连接MAU和IOG。CPT系统和MAU、IO系统的通信通过PTB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