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584 Views
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 修改格式. 58923 (一般站) 2012年3月2日20时 新长Z文件. 58923 20120302120000 254200 1175000 04001 04009 4 099 000 PP 09671 10137 0973 0991 09671 1200 09663 1101 TH 0807 0787 1101 0807 1200 0998 0713 0857 0814 096 085 1101 215 RE 0001 00024 00024 00024 00024 // ///// ////
E N D
58923 (一般站) 2012年3月2日20时 新长Z文件 58923 20120302120000 254200 1175000 04001 04009 4 099 000 PP 09671 10137 0973 0991 09671 1200 09663 1101 TH 0807 0787 1101 0807 1200 0998 0713 0857 0814 096 085 1101 215 RE 0001 00024 00024 00024 00024 // ///// //// WI 274 009 223 008 227 027 1101 277 010 198 035 1101 081 226 083 179 DT 0815 0802 1101 0815 1200 0836 0809 0803 0808 0811 //// //// //// //// //// //// //// //// //// VV ///// ///// ///// //// CW 0120 001 001 001 01000 ---------------------SCU 400 25 06 9 8 // SP 0000 /// /// /// /// /// / / /// /// MR 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MW (01,10,42,)01,42 0800-0836[60],10,17 1825-1854;SW,80 1838-1903,. QC Q1 00000000 0000000000000 00000333 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333333333 3333 000000000003 0333333333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Q2 99999999 999999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999 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Q3 99999999 999999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999 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NNNN
1. 文件名 国家级站: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 在文件名中: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 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 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 IIiii:测站区站号;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 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 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 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 CCx:数据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数据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2. 文件内容 该文件共分为13段。具体如下: (1)测站基本信息(57 Byte); (2)气压数据(46 Byte); (3)气温和湿度数据(64 Byte); (4)累计降水和蒸发数据(41 Byte); (5)风观测数据(68 Byte); (6)地温数据(97 Byte); (7)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25 Byte); (8)人工观测能见度、云、天气现象(67 Byte); (9)其它重要天气(39 Byte); (10)小时内每分钟降水量(123 Byte); (11)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不定长); (12)数据质量控制码(3行,每行158 Byte); (13)文件结束符。
基本信息段 VV段(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 PP段(气压数据) CW段(人工观测云能天数据) TH段(温度、湿度数据) SP段(其他重要天气数据) RE段(累计降水、蒸发) WI段(风观测数据) MR段(小时内分钟降水量) DT段(地温观测数据) MW段(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 QC段,数据质量控制码 新数据格式的结构
文件内容解读: 观测方式 人工1,自动4 基本信息段: 5892320120302120000254200117500004001040094099000 区站号 纬度 经度 观测 场拔 海高 度 气压 传感 器拔 海高 度 观测时间 (世界时) 质量控制标识 依次标识台站级、省级、国家级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的情况。“1”为软件自动作过质量控制,“0”为由人机交互进一步作过质量控制,“9”为没有进行任何质量控制 文件更正标识 为非更正文件时,固定编“000”;为更正文件时,编码规则同文件名中的CCx
PP段(气压数据): PP 096711013709730991096711200096631101 本 站 气 压 海 平 面 气 压 3 小 时 变 压 24 小 时 变 压 最 高 本 站 气 压 最 高 出 现 时 间 最 低 本 站 气 压 最 低 出 现 时 间 注: 1、3或24小时变压值为基数1000减去实际变压值的10倍后的得数。 2、出现时间为世界时。
TH段(温度、湿度数据): TH0807078711010807120009980713085708140960851101215 气温 最高气温 最高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 最低出现时间 24小时变温 24小时最高 24小时最低 露点温度 相对湿度 最小相对湿度 最小出现时间 水汽压 注: 1、温度、变温、露点温度显示值为基数1000减去原值的10倍后的得数。 2、出现时间为世界时。
RE段(累计降水、蒸发): RE 000100024000240002400024/////////// 小时降水量 过去3小时降水量 过去6小时降水量 过去12小时降水量 过去24小时降水量 加密观测时间周期 人工加密观测降水量 小时蒸发量 注: 1、降水量为软件自动统计,自动站缺测时,为雨量筒人工观测降水量。 2、任意时段累积降水量,人工设置,满足应急加密观测需要。无加密观测降水量时,记为缺测。
WI段(风观测数据): WI2740092230082270271101 2770101980351101081226083179 12小时极大风速 12小时极大风向 2分钟风向 2分钟风速 10分钟风向 10分钟风速 最大风向 最大风速 最大出现时间 瞬时风向 瞬时风速 极大风向 极大风速 极大风出现时间 6小时极大风速 6小时极大风向 注:出现时间为世界时。
DT段(地温观测数据): 12小时地面最低 地面温度 地面最高 地面最高时间 地面最低 地面最低时间 5厘米地温 10厘米地温 15厘米地温 20厘米地温 DT 0815080211010815120008360809080308080811//// //////////////////////////////// 注: 1、地温显示值为基数1000减去原值的10倍后的得数。 2、出现时间为世界时。 40、80、160、320厘米地温 草面温度及最高、最低和出现时间
VV段(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 VV ///// ///// ///// //// 分别为1、10分钟水平能见度、最小能见度及出现时间 CW段(人工观测云能天数据): CW 012000100100101000---------------------SCU400250698 // 能见度 总云量 低云量 编报云量 云高 云状编码 现在天气电码 过去天气时长 地面 状态 云状 与实际云的对应关系,请对照下一页 《云状符号表》 过去天气电码
CW段(人工观测云能天数据): 云 状 符 号 表
SP段(其他重要天气数据): SP0000/// ////// /// /// / / ////// 积 雪 深 度 雪 压 冻土第1栏上限值 冻土第1栏下限值 冻土第2栏上限值 冻土第2栏下限值 龙卷尘卷距站距离电码 龙卷尘卷距站方位电码 电线积冰直径 最大冰雹直径
MR段(小时内分钟降水量): MR 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小时内逐分钟降水量共120字节,每分钟2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位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MW段(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 MW (01,10,42,)01,42 0800-0836[60],10,17 1825-1854;SW,80 1838-1903,. 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按A文件格式规定存入当日20时(北京时)至当前时刻的全部天气现象。在每小时正点由人工输入,逐时追加,当需要记录起止的天气现象在小时正点没有终止时,记录至该时整时整分。以“.”表示结束。因缺测无记录时,存入“//,.”。
QC段,数据质量控制码: QC Q1 00000000 0000000000000 00000333 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333333333 3333 000000000003 0333333333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Q2 99999999 999999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999 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Q3 99999999 999999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999 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Q1:台站级Q2:省级Q3:国家级
QC段,数据质量控制码: 数据质量控制码对应2~10段的各数据项,每个数据项对应1位的数据质量控制码,段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为此,数据质量控制码共10组,第1组为分级标识(Q1:台站级、Q2:省级、Q3:国家级),第2~10组的字节分别为8、13、8、16、19、4、12、10、60字节,另加9位分隔符,共161字节。质量控制码的定义如下表:
文件结束符:NNNN 几点说明: (1) 除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外,其它数据项均为定长。 (2) 第2~11段,每段的段标识或分级标识位于该段观测数据的行首,与观测数据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第12段的段标识符占1行。 (3) 除数据质量控制码段中的台站级、省级和国家级质量控制码各为1行外,其他各段中,数据项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数据质量控制码段的国家级码后面加上“=<CR><LF>”,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段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表示各为1行;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4) 在各段中,某时次不需要观测或编码的项目或要素缺测,相应记录或编码用相应位长的“/”填充。 (5) 云状位数不足时,高位用“-”补足。风向为方位时,按照方位对应的中心角度记录,静风时,固定记为PPC。其他要素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 (6)没有出现积雪时,积雪深度存入“0000”,仅微量积雪,积雪深度存入“,,,,”。雪深<5cm无雪压,雪压一律补“000”,雪深≥5cm无雪压,雪压按缺测处理,存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