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1.14k Views
病毒與癌症.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建仁. 癌症:台灣首位死因. 癌症非絕症 癌症可預防 癌症可早期發現 癌症可治療. 病毒與人類癌症. 肝細胞癌: B 型與 C 型肝炎病毒 (HBV, HCV) 鼻咽癌: Epstein-Barr 病毒 (EBV) 子宮頸癌: 人類疣瘤病毒( HPV). 肝細胞癌. 肝癌發生率之國際比較. 台灣肝癌年齡別發生率及死亡率. 臺灣肝癌流行病學. 台灣男性好發癌症及癌症死因第一位 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二位及癌症死因第四位 原發性肝癌九成為肝細胞癌
E N D
病毒與癌症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建仁
癌症:台灣首位死因 癌症非絕症 癌症可預防 癌症可早期發現 癌症可治療
病毒與人類癌症 肝細胞癌: B型與C型肝炎病毒(HBV, HCV) 鼻咽癌: Epstein-Barr病毒(EBV) 子宮頸癌: 人類疣瘤病毒(HPV)
臺灣肝癌流行病學 • 台灣男性好發癌症及癌症死因第一位 • 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二位及癌症死因第四位 • 原發性肝癌九成為肝細胞癌 • B型及C型肝炎病毒是台灣肝細胞癌的主要病因
B型肝炎病毒 • 具有組織特異性的DNA病毒 • 病毒DNA嵌入到宿主基因體中 • 基因體不穩定 • 染色體缺失、重組、複製 • 致癌蛋白 • X蛋白及pre-S蛋白 活化調控細胞生長基因的轉錄作用
B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標誌 HBsAg 表面抗原(慢性感染) HBeAg e 抗原(大量複製) HBxAg x 抗原 Anti-HBs 表面抗體(具免疫力) Anti-HBe e 抗體 Anti-HBc 核心抗體 HBV DNA 病毒DNA
B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自然史 免疫耐受期 免疫廓清期 殘餘期
B型肝炎病毒HBsAg盛行率地理分布 Abbott GmbH & Co. KG
B型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 垂直傳染: 週產期傳染 水平傳染: 醫源感染 (輸血 洗腎,針灸,注射) 性傳染
1984年以前臺灣之年齡別HBsAg陽性率 <40 20% 40-49 18% 50-59 17% 60-69 13%
1984年以前臺灣HBsAg陽性者之年齡別HBeAg陽性率 <1 100% 10-14 75% 30-34 25% 50-54 10%
5,384名HBsAg陽性者及27,962HBsAg陰性者 新罹患肝癌之累積發生率,按追蹤年數分
5,384名HBsAg陽性者及27,962HBsAg陰性者 新罹患肝癌之累積發生率,按年齡分
調整年齡、血清C型肝炎病毒抗體狀態、抽菸、調整年齡、血清C型肝炎病毒抗體狀態、抽菸、 酗酒習慣後之發生肝細胞癌相對危險性
血清HBV DNA濃度與肝細胞癌累積發生率 所有個案 HBeAg 陰性 HBeAg 陰性及正常 ALT HBeAg 陰性及正常 ALT無肝硬化
慢性B型肝炎的病程進展 肝癌 5% - 10% 慢性肝炎 30% 肝硬化 肝移植 死亡 23% (五年) 急性發作 肝衰竭
台灣六歲兒童HBsAg陽性率 1985 年起所有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預防針
台灣兒童HBsAg陽性率 Age 1984 1989 1994 1999 <1 5.13.0 0.0 0.0 1-2 10.71.5 0.5 1.2 3-4 10.12.2 0.3 0.0 5-6 10.63.90.8 0.0 7-8 9.74.70.9 2.0 9-10 11.0 9.81.5 1.3 11-12 9.1 10.56.80.0 13-15 11.7 - -0.5
新生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降低小兒肝癌發生率 出生年代 每十萬人發生率相對風險 1974-1984 0.52 1.00 1984-1986 0.13 0.25
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 • 干擾素: 副作用強 • 抗病毒藥物: 產生抗藥性變種 (YMDD)
抗病毒藥物減緩肝炎演進 25 Placebo n=215 20 15 Disease Progression (% of patients) P = 0.001 10 Lamivudine n=436 5 0 0 6 12 18 24 30 36 Time (months)
25 20 15 10 5 0 0 6 12 18 24 30 36 抗病毒藥物之抗藥性 Placebo (n=215) 21% YMDDm on Lamivudine (n=209) (49%) Wild Type on Lamivudine (n=221) Placebo %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13% YMDDm 5% WT Time after randomization (months)
C型肝炎病毒 • RNA病毒 • 感染血清標誌: Anti-HCV 抗C型肝炎病毒抗體 HCV RNA C型肝炎病毒RNA量
臺灣anti-HCV陽性率 • 一般族群: 2-3% • 傳染途徑: 主要為醫源感染(輸血 洗腎,針灸,注射) 其次為靜脈注射毒癮者 刺青 穿耳洞 • C型肝炎村(小地區聚集 >20%)
Anti-HCV陽性與肝細胞癌 Anti-HCV陽性者罹患肝細胞癌 的風險是陰性者的10-20倍
慢性C型肝炎的防治 • 疫苗 研發中 • 阻斷傳染途徑 良好衛生習慣 • 治療 干擾素 抗病毒藥物
肝癌篩檢 • 慢性B型及C型肝炎病毒感染 • 肝功能指標(ALT, AST) • 胎兒蛋白 • 腹部超音波 確診:切片檢查
鼻咽癌主要危險因子 Epstein-Barr 病毒 鹹魚與發酵食品 抽菸 木塵與福馬林暴露 慢性鼻竇炎 家族傾向 新陳代謝酵素基因多形性 DNA修補酵素基因多形性 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多形性
電子顯微鏡下的Epstein-Barr (EB) 病毒 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
Epstein-Barr 病毒 • Burkitt氏淋巴瘤, 傳染性單核球過多症, 鼻咽癌
EB病毒的基因產物 • EBV-encoded RNA EBER1, EBER2 • EBV nuclear antigen EBNA-1, 2, 3A, 3B, 3C, LP •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LMP-1, 2A, 2B • BamHI restriction site
鼻咽癌累積發生率與抗 EBV 抗體 EBV Antibodies Positive Positive Negative +P EBV Antibodies Negative
鼻咽癌相對危險性與抗EBV VCA IgA 及DNase 抗體陽性 抗 EBV 抗體收案後發病年數 < 5 > 5 兩者皆陰性 1.0 1.0 一項陽性 6.9 3.5* 兩者皆陽性508.5*** 20.7** *P<0.05, **P<0.01, *** P<0.001 調整年齡及家族史
鼻咽癌相對危險性與抗- EBV 血清標記 抗- EBV 血清標記 相對危險性 抗-EBV VCA IgA 34.6** 抗-EBV EBNA IgA 22.8** 抗-EBV LMP 2B 18.0* 抗-EBV LMP 2A 16.9* 抗-EBV TKN IgA 6.9** *P<0.05, **P<0.001
鼻咽癌相對危險性與抗- EBV血清標記 抗- EBV 血清標記相對危險性 全部陰性 1.0 單項陽性 3.4* 兩項以上陽性 40.9** *P<0.05, **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