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49 Views
張朝凱老師 主講. 第一篇 婦女健康國際趨勢與我國現況. 第 1 章 - 性別主流化的婦女健康:國際趨勢 第 2 章 - 性別主流化的婦女健康:台灣現況 第 3 章 - 台灣婦女的心理衛生. 第 1 章 性別主流化的婦女健康 : 國際趨勢. 學習目標 --- 學 習本章後應能了解: 1. 從國際趨勢中瞭解婦女健康發展情形。 2. 認識國際婦女健康政策的發展過程與意識型態。 3. 性別主流化的意義。 4. 婦女健康為什麼是人權的一部份。 5. 為什麼要重視婦女健康。. 第 1 節 婦女健康的國際發展.
E N D
第一篇婦女健康國際趨勢與我國現況 • 第1章-性別主流化的婦女健康:國際趨勢 • 第2章-性別主流化的婦女健康:台灣現況 • 第3章-台灣婦女的心理衛生
第 1 章性別主流化的婦女健康:國際趨勢 • 學習目標---學習本章後應能了解: 1.從國際趨勢中瞭解婦女健康發展情形。 2.認識國際婦女健康政策的發展過程與意識型態。 3.性別主流化的意義。 4.婦女健康為什麼是人權的一部份。 5.為什麼要重視婦女健康。
第1節 婦女健康的國際發展 聯合國經過60年代以來歐美婦女運動的蓬勃開展,受到壓力,而開始重視婦女的議題,特別訂定1975年為國際婦女年,希望各國能積極開展婦女相關的權益,結果一年下來發現多數國家對婦女處境長期以來的忽視,不少社會文化對女性的限制,制度對婦女不平甚至嚴重的對女性歧視現象,根本無法在一年中去釐清與改善。因此聯合國繼續於1976~1985年提出「婦女十年」計畫,希望各國能經由聯合國對全體的鼓勵,正式要求各國去檢視其對婦女長期以來忽視的問題,找尋改善方法,並積極推動婦女的相關工作,重視婦女發展。
一、歐美的婦女健康運動 西方婦女健康運動當時對社會產生影響 如學者Ruzek提出有: ﹙1﹚態度改變與增進醫病溝通。 ﹙2﹚改變健康服務體系。 ﹙3﹚減少醫療體系中的性別歧視。 ﹙4﹚控制危險藥物與器材。 ﹙5﹚促使政府覺察婦女健康議題的重要性,贊助 研究、會議、發現大眾需要、形成行動。 ﹙6﹚婦女與健康政策的制定。
二、婦女健康運動成為全球化政治 當國際婦女聚集討論時,也會因來自文 化、個人興趣與願意投入程度而各有不同, 出現紛爭、絕望與不信任的現象,但是仍持 續有人用心投入,為改善婦女健康而努力。 例如生育自主、可負擔的 有效的、人性的 醫療照顧;滿足基本需求、安全工作環境、 人身安全等都是女性主義標榜的目標。
第2節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與婦女健康一、歐美的婦女健康運動第2節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與婦女健康一、歐美的婦女健康運動 1985年聯合國主辦的第三屆世界婦女健康大 會上,就有43個第三世界國家的婦女團體,一起 發起連署聲明,要求第三世界能擁有家庭計劃的 各種方法,而且人工流產是不得已下的一個後援 方式,婦女有為其自身健康能決定生幾個孩子的 權利,保護婦女的生存與其子女的生存環境,才 是所謂尊重生命﹙pro-life﹚。
二、世界衛生組織的婦女健康政策 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婦女健康與發展」的主題﹙Women’s Health and Development﹚,強調婦女健康極需重視與研究。1992年並成立「全球婦女健康委員會」,並於1999年正式成立「婦女健康部」,把婦女健康納入正規的行政體系中。
為了配合北京會議的行動綱領,WHO 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策略包括(WHO,1999): (1)增進女性在生命歷程中進入適當、質佳 且負擔得起的健康照顧資源、資訊及服務 之機會。(2)建立婦女健康促進之預防性計 畫。(3)針對性傳染病、HIV/AIDS、性健康 及生育健康等議題,進行具性別敏感度的 檢視。(4)增進婦女健康相關研究及傳播。 (5)增加資源並監督婦女健康之後續追蹤與 行動。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改組「性別與婦女健康 部」(Department of Gender and Women’s Health, GWH),主要功能:(1)重視性別不平等與歧視會對健 康造成很大的影響。(2)不同性別所遭遇的不同健 康危害,以及所能得到醫療資源的不同,都對健康 結果造成影響。並且越來越多的資料指出性別與健 康許多關聯性。(3)GWH持續在為了確定性別議題在 所有的健康研究、政策與計畫中都有被重視而努力 ----運用性別主流化的策略。(4)雖然現在性別的 議題已經受到大家的注意,但是要如何現在對性別 與健康的新發現與進步擴展到政策與健康系統當中 ,是有待未來努力的方向。
三、婦女健康是人權的一部分 二次大戰後,西方社會的民主運動,引發聯合國 在1945年正式通過「人身自由、人性尊嚴、與平等權 利」的原則,進而於1948年正式通過人權宣言 -----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宣言性 地要求世界各國為全民爭取自由、正義與和平。人權 運動有四個發展方向:早期在公民與政治權以至於經 濟和社會權,在進而關注環保與社經發展;其次將人 權觀念融入法令規章;第三是將個人與國家關係發展 至國際商業道德、自然資源保護、防止人口販賣與色 情行業;第四則發展出促進與保護人權(好比促進健康 和預防疾病,防範暴力,加強醫療照顧。)
健康是人權的一種,代表著整體也代 表個人化、社區與國家的議題。健康與人 權的連結常被提出討論的有三個方向: (1)健康政策、方案與執行對人權是有正面 或負面的影響。 (2)破壞人權的各種事件,造成健康的傷害。 (3)健康與人權共同目標是一致的,皆在提 昇和諧人生,防止傷害。
四、各國政府在婦女健康政策推動參與情形 加拿大在早先是由婦女研究學者與草根團體提出 婦女健康研討會,而在1988年由政府召開地區婦女健 康會議,提出婦女健康重要議題有心理健康、生殖健 康、女性特有的癌症、職業與環境健康、營養與體能 生活(Kazanjian,1998)。1993年在其政府組織「健康 加拿大(Health Canada)」下成立加拿大婦女健康事務 處,其主要角色在於發展政策以及整合政策於其他加 拿大健康部門的工作。)最終,為了呼應1995年第四屆 婦女大會其中婦女健康的行動綱領、與加拿大聯邦計 畫的性別平等目的。
與我國鄰近的日本則雖然響應聯合國 婦女大會與婦女地位委員會的建議,自 1985年開始廣設婦女教育會館,但是對文 化中女性角色的提昇並無多少改善;直到 1994年日本為因應聯合國召開的全球人口 與發展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WHJ)。 會後針對ICPD會中決議的行動綱領,提出 日本生育健康處境報告,探討日本婦女的 生育健康處境。
第3節 聯合國提出「性別主流化的婦女健康」政策架構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一 個策略,目的在達到消除性別不平等,它並非 一個新的用詞,這與早期婦女發展與整合是一 個脈絡,但由單純提出婦女健康,現在加入「 性別」,也代表不是只單純談婦女問題而置男 性於事外,剖析問題時需同時考量男女與其責 任;也便是女男共同參與政策決定、規劃、評 估,是一個多元、多向、互動的過程。
一、「性別主流化的婦女健康」政策架構 (一) 釐清觀念。 (二) 健康服務中的性別偏差。 (三) 將性別平等問題納入保健研究的主流。 (四) 將性別分析與性別平等議題納入提供健 康服務與照護體系的主流。 (五) 跨部門的性別平等與健康。 (六) 將性別分析納入政策的架構。
二、女性主義觀點婦女健康的策略來實踐 在各種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中我們須有性 別觀點,其中婦女的意識覺醒與參與是不可或 缺的。包括意識覺醒、夥伴關係、權力關係、 權力增長/活化個人能力、社區參與/決策。轉 化婦女健康照護於政策制定中:增加有女性意 識的代表、納入倡導團體與關心婦女健康的團 體。同時挑戰婦女健康中心政策的制定:確定 婦女在健康照護的可及性、設計以婦女為中心 的健康照護、充權活化婦女能力的開展。
三、充權(權力增長)模式 權力增長模式是增加或提高人 們獲得和接受資訊、網路、資源、 和決策能力的過程。權力代表控制 與影響力,增加婦女對政策的控制 ,實質上如何增長權力就靠資源、 網路、資訊、決策。
第 2 章性別主流化的婦女健康:台灣現況 • 學習目標---學習本章後應能了解: 1.我國婦女健康政策發展的過程。 2.性別統計。 3.我國婦女健康議題的演變。 4.我國需要婦女健康運動嗎?
在瞭解國際婦女健康發展的過程與趨勢後,本章提出對我國衛生單位在婦女健康上的著力過程;在婦女個人、婦女團體、婦女研究學者,政黨、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在婦女健康政策上提出曾做的努力與待加強處;提醒重視婦女健康是每位女性的權利與責任,能發現哪些婦女健康議題是需要被政府關注而卻被忽視的,從而開始督促政府積極發展。在瞭解國際婦女健康發展的過程與趨勢後,本章提出對我國衛生單位在婦女健康上的著力過程;在婦女個人、婦女團體、婦女研究學者,政黨、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在婦女健康政策上提出曾做的努力與待加強處;提醒重視婦女健康是每位女性的權利與責任,能發現哪些婦女健康議題是需要被政府關注而卻被忽視的,從而開始督促政府積極發展。
第1節 台灣婦女健康現況一、前言 1976~1985聯合國提出的「婦女十年」,要求各國去檢視哪些 地方忽視婦女權益、並需積極推動其婦女的相關工作時,我國是缺 席的;但是因為近年我國民主運動與婦女運動的開展,尤其在1987 年解嚴後,婦女研究學者與草根婦女運動的團體的努力,在1995年 由國民黨婦工會召開「婦女政策白皮書」,雖然實質對政府措施尚 未見太大影響,但在後續總統或市長的戰舉時都開始在其白皮書中 提出婦女相關權益,而健康也在其中。直到1997年行政院婦權會成 立後對各政府機構要求,促使衛生署在2000年提出我國的「婦女健 康政策」,其中方式有極大缺漏需檢視與修正;在正式組織上行政 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2001年7月於衛生署改組後成立,特別在其 婦幼及優生保健組下的第一科之職掌中正式納入「婦女健康政策及 婦女權益促進」,同時也負責「婦女健康推動小組」,正式有窗口 回應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的要求,重視婦女健康的權益。
二、婦女健康統計 (一)平均壽命 表2-1 台灣地區歷年居民平均餘命(20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89年衛生統計
(二)主要死因與癌症死因 表2-2 台灣地區十五大死因死亡數百分比按性別分(2003)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92年衛生統計
(二)主要死因與癌症死因 表2-3 台灣地區十大癌症發生率按性別分析(2003)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92年衛生統計
(三)醫療服務 表2-4 醫療服務利用之性別統計(2002)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
(三)醫療服務 表2-5 子宮頸抹片檢查率與剖腹產率 資料來源:健康局
(四)健康行為 表2-6 台灣地區國民健康行為按年齡性別分
(五)心理健康 表2-6 心理健康的性別與年齡統計
第2節台灣婦女健康相關政策現況 健康政策只關注在女性生育健康的情況到 了1990年代初才開始有了變化,隨著1980年代 後期台灣疾病轉型,政府開始重視非傳染性疾 病的預防工作,自1993年起衛生行政機關也開 始重視婦女癌症的篩檢工作。 2000年4月衛生署正式公告「婦女健康政 策」,這是第一次由官方撰寫的婦女健康政 策,撰寫主軸以照顧出生至年老各種不同年齡 層之婦女,以及促進婦女包括生理、心理及社 會等層面之健康為原則。
第3節 民間婦女團體與婦女研究室與研究學者的投入 在1987年解嚴之前,幾乎沒有婦女團體參與健康相關政策的制定,多 半只是奉行宣導,照單行事;只有1984年婦女新知等團體表達對人工流產合 法化的呼籲,但仍以國家政策為前提,未提婦女健康權益。 民間的力量是另一股促使政府將婦女健康列入政策規劃的動力。近年 來更有民間婦女運動團體「女權會」以促進婦女健康為其工作重點,並開辦 「婦女健康支持服務專線」,以提供婦女相關資訊及經驗分享。該會更於 1998年舉行「台灣婦女健康高峰會」,發表婦女健康宣言及聲名全民健康的 決策過程中應有更多女性參與。該會也積極參與監督衛生政策有關婦女權益 法規,尤其是人工生殖法、更年期與青年女經期健康和性教育;繼而成立 「台灣女人連線」,持續在每年五月28日世界婦女健康日舉辦「台灣婦女健 康行動宣言」,要求政府回應並監督政府執行情形。1995年中華心理衛生協 會也提出「兩性平等與心理健康研討會」,提出女性主義輔導與治療觀點; 1999年張玨以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是世界心理衛生聯盟會員的機制,參與聯合 國婦女地位委員會暨民間團體婦女地位委員會大會,帶回「婦女健康性別主 流化」觀念,開始以夥伴關係活化增權方式推動婦女健康與婦女政策制度過 程的檢視。
第4節 政黨參與婦女健康政策制定 性別婦女健康開始受到政黨的重視始終1995年,國民黨中央黨部婦工會邀請學者王麗容與胡幼慧教授為之規劃「婦女政策白皮書」。
白皮書內容提出八項婦女健康政策內容: 1.提昇並設置推動婦女健康策略的專責單位。 2.加強婦女健康有關之醫學、護理、流行病學及公 共衛生之研究。 3.建立婦女健康指標。 4.醫療專業人員之婦女健康再教育。 5.加強學校與社區推行兩性教育、性教育及自我健 康管理教育。 6.加強特殊及弱勢婦女健康。 7.提昇婦女團體參與婦女健康相關政策的機會,全 民健保政策中設立婦女健康研究小組。 8.訂定婦女愛滋防治政策及措施。
2000年總統選舉時民進黨候選人提 到的婦女政策有四個方向,其政見 已和世界婦女健康政策制度之潮流 有部分呼應。 1.重視所有面向的婦女健康。 2.建立性別敏感健康環境、去醫療化。 3.兩性平等享用醫療資源。 4.讓女性充分參與健康政策的決策過程。
第5節 地方政府與婦女健康 由於國內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及相關法令的限制,加上地方政府人力的短絀,地方政府在婦女健康議題上能發揮的空間往往不多,許多縣市在財力有限的下只能配合中央的相關工作。但縣市長的視野及過去競選時的政見還是某種程度地影響其表現,其對於特殊議題的關心程度還是會影響該縣市對中央政策執行程度。
第6節 我國婦女健康問題與障礙 我國婦女健康問題與障礙可分下列三大項: 1.行政組織結構的困境。 2.缺少婦女健康政策制定過程的依據與評估。 3.缺少性別分析的研究與統計資料的建立。
第7節 對婦女健康政策的建議 對婦女健康政策的建議: 必得經過政策制定婦女的參與、結構 及過程的改革,行政體制的結構需要 重組,國家預算亦需配合支持,更要 加強研究與教育的方向修訂,並且成 立婦女健康政策推動小組或委員會來 發展、推動、監督政策的形成與執行。
綜合言之,為了增進婦女健康,以婦 女研究立場提出五項建議: 1.「婦女健康」應正式成為我國健康 主體 。 2.成立婦女健康政策推動委員會 。 3.改善政策決定的過程與其結構性 。 4.加強研究與教育 。 5.進行性別基礎分析,釐清性別主流 化概念。
第 3 章台灣婦女的心理衛生 • 學習目標---學習本章後應能了解: 1.心理健康的意義。 2.性別歧視導致婦女心理上的傷害。 3.暴力對女性身心健康的影響。 4.找出提昇婦女心理健康的方法。
第1節 心理健康與女性一、何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定義:「不僅是沒有異常行為與精神疾病,同時也為個人在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行為上與心理社會上(psychosocial)和諧安寧最佳的狀況。」(WTO,1985)。
二、心理衛生的目的 心理衛生的目的 消極:心理疾病的治療與預防 積極:心里健康的保持和增進
社會與健康問題交互影響模式 社會病理 葯物濫用 暴 力 受虐婦女 愛滋兒童 健康問題 心 臟 病 憂 鬱 壓力問題 行為與慢性病
第2節 台灣婦女心理健康現況 一、女性憂鬱症偏高的迷思 1.女性貧窮化趨勢、經濟力的依賴 2.職業性別隔離現象 3.家務勞動的無酬化現象、照顧者角 色(母職、老人)身心負荷 4.社會與家庭暴力 5.性、生育與婦女健康。
第3節 促進婦女心理健康之政策建議 1.提昇大眾業於婦女及女孩的心理健康需求之覺醒及暸解。 2.增進婦女心理健康照護的品質。 3.暸解暴力對婦女所造成的影響,並提供包括婦女支援組織及非傳 統治療法治療。 4.為減少社會問題,需組織婦女服務網,計對受虐、受及被迫賣淫 的婦女提供協助。 5.提供教育、諮商及支援給受愛滋感染的婦女及其家人。 6.提供婦女心理衛生的教育及相關的訓練給衛生署、公共衛生官 員、警察及司法單位。 7.發展計畫性政策,重視婦女的工作機會,並減少貧窮所帶來的負 面影響。 8.提昇婦女的自我意識及情緒和福利,加強婦女心理疾病的預防。 9.增加民間團體的相關參與。 (WFMH,1997)
第4節 性別與暴力 聯合國(1993)「消除一切暴力對待 婦女的宣言」(The Declara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定義暴力對待婦女就是『任何因 性別而導致的暴力行為,來自不平等的 權利關係,包括公開的或私下的恐嚇、 強迫或任意的剝奪自由,足以對婦女造 成身體、心理或性的傷害或苦楚的行為』
台灣現況 1.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間的暴力虐待行 為包括身、心、言語及性虐待,受虐對象包括配 偶或前配偶、手足、親子、長輩 。 2.性騷擾:無論是對異性、對同性施行不受歡迎的 性侵害、性的徇私、以及其他含有暗示口語和行 為,會令人感到不舒服的表現。 3.性侵害:係一種暴力犯罪,主要是男性為其私欲 使用暴力或其他方式威脅女性,意圖或強迫對方 與其發生性行為。
婦女受到暴力的影響 1.健康狀態。 2.健康照護系統的負擔。 3.社會的衝擊。 4.漸受矚目的公共衛生問題。
預防暴力 社會和諧、學校教 家庭和諧、良好的 政治穩定、武器 育、企業界接納婦 親子關係、婦女掌 制促進性別平等 女、社區設施(健 管家庭經濟 自尊、個人能自尊、個人 /沒有暴力 康照顧、娛樂設施) 能力與掌控感 機構的 結構的 人際間的 個人的 導致暴力 社會文化對暴力的妥協、僵硬的性別概念、男性掌握 受暴的歷史及/或拒絕心理不健康 家庭衝突、使用酒精及/或藥物、男性掌握家庭福利 低社經地位、 失業、婦女孤
預防性別根源的暴力行為(gender-based violence) 性別不平等是造成性別根源暴力的主 因。男性暴力是社會文化培養與鼓勵的結 果,轉換性別關係可以幫助終止性根源的 暴力,終止男性的沈默也可減少性別根源 的暴力,男性可以從事多種活動去終止性 別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