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77 Views
人类的出现. 森林古猿 ---- 人类的祖先. 第三纪 —— 哺乳动物繁盛时期 --> 森林古猿 化石类人猿。生存于 500 万 -2000 万年以前繁茂的热带森林中。其化石遗骸有下颌骨、牙齿、四肢骨等,发现于西欧、埃及和印度的中新统和上新统地层中。森林古猿计有十余种,是现代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1956 年后,我国云南开远也有发现,为牙齿十枚,定名为 " 开远森林古猿 " 。.
E N D
森林古猿----人类的祖先 第三纪——哺乳动物繁盛时期-->森林古猿 化石类人猿。生存于500万-2000万年以前繁茂的热带森林中。其化石遗骸有下颌骨、牙齿、四肢骨等,发现于西欧、埃及和印度的中新统和上新统地层中。森林古猿计有十余种,是现代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1956年后,我国云南开远也有发现,为牙齿十枚,定名为"开远森林古猿"。
到中新世末,类人猿(hominid apes)与大型猿类分开演化,类人猿辐射演化并达到演化的顶点,出现西瓦古猿(Sivapithecusa)--具有现生猿类和人类特征的类人猿;
第三纪——哺乳动物繁盛时期-->类人猿(hominid apes) 灵长目猩猩科和长臂猿科动物的总称。包括大猩猩、黑猩 猩、猩猩和长臂猿等。体质特征与人类最相近,如具有复杂的脑、盲肠蚓突、广阔的胸廓和扁平的胸骨等;与猴类的主要区别是:没有尾巴、臀疣(除长臂猿外)和颊囊。
南方古猿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中的人科化石。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初期和中期。其头骨化石于1924年首先发现于南非汤斯地区,已具有人的一些特征(如短脸、牙齿结构等)。南方古猿营地面生活,能直立行走。南方古猿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中的人科化石。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初期和中期。其头骨化石于1924年首先发现于南非汤斯地区,已具有人的一些特征(如短脸、牙齿结构等)。南方古猿营地面生活,能直立行走。
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主要阶段: 早期猿人阶段(2百万年-1百75万年前):能人(Homo habilis)在东非坦桑尼亚出现,这可能是早期的直立猿人(Homo erectus); 晚期猿人阶段(1百万年前):直立猿人(homo erectus)从非洲扩散到中国、爪哇,最著名的代表是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 早期智人阶段(50万年前):智人(Homo sapiens)在非洲出现并迁移到欧洲。 晚期智人(新人)阶段(25万年-3万5千年前):现代人(Homo sapiens sapiens)在非洲南部出现,约5万年前,现代人类分布到中东地区,到3万5千年前,现代人类分布到达欧洲-克罗麦昂人(Cro-Magnon); 在更新世晚期,大约3万-2万年前,现代人类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并向南迁移。进入全新世后,现代人的分布到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陆,并且成为唯一生存至今的人科动物(hominids)。
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于1927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一颗牙齿而得名,1929年发现完整的头盖骨,遂闻名于世。北京猿人的特点是头骨最宽处位于左右耳孔稍上,眉脊粗壮向前突出,头骨厚,牙齿粗大,上、下肢与现代人基本相似,身高约1.56-1.57m。北京猿人留有许多灰烬以及烧过的树籽,可见能用火。
爪哇猿人 爪哇猿人是也称"爪哇猿人"、"直立猿人",由荷兰人类学家Eugene Dubois(1858-1940)于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中部州(Medium)特里尼尔(Trinil)地方发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臼齿二枚、左侧股骨一根。形态特征是:颅骨低平,最宽处接近颅底;额骨倾斜,眉脊呈屋檐状;脑容量约900毫升;臼齿粗大;股骨长45厘米,骨干甚直,适于直立行走。1936-1941年荷兰古生物学家Gustav Heinlich Ralph von Koenigswald在印度尼西亚三吉岭(Sangiran)一带,又发现爪哇直立猿人头骨和下颌骨多具。
克罗麦昂人 克罗麦昂人化石于1868年发现于法国克罗麦昂村,故称克罗麦昂人,他是现代白种人德祖先。克罗麦昂人身高1.8m,头骨高而长,额部垂直,眉嵴微弱,颜面广阔,眼眶低而短,眶间距离较窄,鼻狭,脑容量大;身材高大,四肢骨髓腔较大,骨嵴显著;这些特征与现代人接近。克罗麦昂人制作的石器颇为精细,还有不少角器和骨器,矛状复合工具。艺术品相当丰富,其中有裸女雕像,为母系社会标志,说明当时可能进入氏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