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k likes | 1.88k Views
第二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利用被测物质的分子对 紫外 - 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 特性而建立起来的方法。.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在分子中存在着电子的运动,以及组成分子的各原子间的振动和分子作为整体的转动。分子的 总能量 可以认为等于这三种 运动能量之和 。即: E 分子 = E 电子 + E 振动 + E 转动. 分子中的这三种运动状态都对应有一定的 能级 。即在分子中存在着 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这三种能级都是 量子化 的。其中电子能级的间距最大(每个能级间的 能量差叫间距或能级差 ),振动能级次之,转动能级的间距最小。.
E N D
利用被测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方法。利用被测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方法。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 在分子中存在着电子的运动,以及组成分子的各原子间的振动和分子作为整体的转动。分子的总能量可以认为等于这三种运动能量之和。即: • E分子= E电子+ E振动+ E转动
如果用△ E电子,△ E振动以及△E转动表示各能级差,则: • △ E电子>△ E振动>△E转动
由于组成分子能量的几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能级,所以分子也具有一定的能级,如图是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图:由于组成分子能量的几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能级,所以分子也具有一定的能级,如图是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图:
由图可见,在每一个电子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个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间距更小的转动能级。由于这个原因,处在同一电子能级的分子,可能因振动能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同理,处于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上的分子,由于转动能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能级上。由图可见,在每一个电子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个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间距更小的转动能级。由于这个原因,处在同一电子能级的分子,可能因振动能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同理,处于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上的分子,由于转动能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能级上。
当用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就要选择性的吸收某些波长(频率)的光而由较低的能级E跃迁到较高能级E‘上,所吸收的光的能量就等于两能级的能量之差:当用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就要选择性的吸收某些波长(频率)的光而由较低的能级E跃迁到较高能级E‘上,所吸收的光的能量就等于两能级的能量之差: • △E= E‘-E
其光的频率为:γ=△E/h • 或光的波长为:λ=hc/△E
由于分子选择性的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所以这些光的能量就会降低,将这些波长的光及其所吸收的能量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分子的吸收光谱。由于分子选择性的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所以这些光的能量就会降低,将这些波长的光及其所吸收的能量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分子的吸收光谱。
二、分子吸收光谱类型 • 远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三类。 • 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需吸收波长为远红外光,因此,形成的光谱称为转动光谱或远红外光谱。
分子的振动能级差一般需吸收红外光才能产生跃迁。在分子振动时同时有分子的转动运动。这样,分子振动产生的吸收光谱中,包括转动光谱,故常称为振-转光谱。由于它吸收的能量处于红外光区,故又称红外光谱。分子的振动能级差一般需吸收红外光才能产生跃迁。在分子振动时同时有分子的转动运动。这样,分子振动产生的吸收光谱中,包括转动光谱,故常称为振-转光谱。由于它吸收的能量处于红外光区,故又称红外光谱。
电子的跃迁吸收光的波长主要在真空紫外到可见光区,对应形成的光谱,称为电子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的跃迁吸收光的波长主要在真空紫外到可见光区,对应形成的光谱,称为电子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一)、跃迁类型 • 主要有σ→σ*、n→σ*、n→π*、π→π*
* n* * n* n *
σ→σ*跃迁主要发生在真空紫外区。 • b. π→π*跃迁吸收的波长较长,孤立的π→π*跃迁一般在200nm左右 • C、n→π*跃迁一般在近紫外区(200 ~ 400 nm),吸光强度较小, • n→σ*跃迁吸收波长仍然在150 ~ 250 nm范围,因此在紫外区不易观察到这类跃迁。
在以上几种跃迁中,只有-*和n-*两种跃迁的能量小,相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常用术语 • 1,生色团: • 有机物中含有n →π*或π→π*跃迁的基团;
2,助色团: •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可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团,常见助色团助色顺序为: • -F<-CH3<-Br<-OH<-OCH3<-NH2<-NHCH3<-NH(CH3)2<-NHC6H5<-O-
3,红移与蓝移(紫移) • 某些有机化合物经取代反应引入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基团之后,吸收峰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红移效应。
在某些生色团如羰基的碳原子一端引入一些取代基之后,吸收峰的波长会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蓝移(紫移)效应。如-R,-OCOR,在某些生色团如羰基的碳原子一端引入一些取代基之后,吸收峰的波长会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蓝移(紫移)效应。如-R,-OCOR,
四.溶剂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改变溶剂的极性,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改变溶剂的极性,还会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下表为溶剂对一种丙酮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正己烷 CHCl3 CH3OH H2O * 230 238 237 243 n* 329 315 309 305
由于溶剂对电子光谱图影响很大,因此,在吸收光谱图上或数据表中必须注明所用的溶剂。与已知化合物紫外光谱作对照时也应注明所用的溶剂是否相同。在进行紫外光谱法分析时,必须正确选择溶剂。
五.吸收曲线(吸收光谱)及最大吸收波长 • 1.吸收曲线:每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如果我们让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分别通过被测物质,分别测定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收程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
例:丙酮 max = 279nm ( =15) nm
525 545 350 1.0 MnO4- Cr2O72- 0.8 Absorbance 0.6 0.4 0.2 /nm 300 350 400 500 600 700 Cr2O72-、MnO4-的吸收光谱
2、吸收峰和最大吸收波长max • 吸收曲线表明了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分布。曲线上的各个峰叫吸收峰。峰越高,表示物质对相应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越大。其中最高的那个峰叫最大吸收峰,它的最高点所对应的波长叫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
3.物质的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的特点: • 1)不同的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不同,最大吸收波长不同。 • 2)对同一物质,其浓度不同时,吸收曲线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只是吸收程度要发生变化,表现在曲线上就是曲线的高低发生变化。
六.光的选择性吸收与物质颜色的关系: 1.可见光的颜色和互补色: 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的颜色是不同的。平常所见的白光(日光、白炽灯光等)是一种复合光,它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的。利用棱镜等分光器可将它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的单色光。
白光除了可由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复合得到外,还可由适当的两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复合得到。能复合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白光除了可由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复合得到外,还可由适当的两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复合得到。能复合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
2.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 • 当白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物质对白光中某种颜色的光产生了选择性的吸收,则物质就会显示出一定的颜色。物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吸收光的互补色。
复合光 光谱示意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吸收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物质颜色 吸收光 物质颜色 吸收光 颜色 波长范围(nm) 颜色 波长范围(nm) 黄绿 紫 400~450 紫 绿 560~580 黄 蓝 450~480 蓝 黄 580~600 橙 绿蓝 480~490 绿蓝 橙 600~650 红 蓝绿 490~500 蓝绿 红 650~760 紫红 绿 500~560
§2—2 光吸收定律 • ——朗白—比耳定律 • 一.基本概念:当强度为I0的一定波长的单色入射光束通过装有均匀待测物的溶液介质时,该光束将被部分吸收Ia,部分反射I r ,余下的则通过待测物的溶液It ,即有: • I0=Ia + It +I r
如果吸收介质是溶液(测定中一般是溶液),式中反射光强度主要与器皿的性质及溶液的性质有关,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这些因素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反射光强度一般很小。所以可忽略不记,这样:如果吸收介质是溶液(测定中一般是溶液),式中反射光强度主要与器皿的性质及溶液的性质有关,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这些因素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反射光强度一般很小。所以可忽略不记,这样: • Io=Ia+It
即: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透明的吸收介质后,入射光被分成了吸收光和透过光。即: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透明的吸收介质后,入射光被分成了吸收光和透过光。 • 待测物的溶液对此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可以透光率T和 吸光度A用来表示。
透光率——透光率表示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用T来表示,计算式为:透光率——透光率表示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用T来表示,计算式为: T= It /Io T常用百分比(T%)表示。 吸光度——透光率的倒数的对数叫吸光度。用A表示: A=-lgT
二、朗白—比耳定律: • (一)定律内容: • 当用一束强度为Io的单色光垂直通过厚度为b、吸光物质浓度为c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于溶液的厚度b和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c的乘积。数学表达式为: • A=-lgT=Kbc
(二)比例常数K的几种表示方法: • 吸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中的比例常数叫“吸收系数”,它的大小可表示出吸光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本领(即吸收程度)。它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的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另外,K的值随着b和c的单位不同而不同。下面就介绍K的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另外,K的值随着b和c的单位不同而不同。下面就介绍K的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1.吸光系数: • 当溶液浓度c的单位为g/L,溶液液层厚度b的单位为cm时,K叫“吸光系数”,用a表示,其单位为L/g·cm,此时: • A=abc • 由式可知:a=A/bc,它表示的是当c=1g/L、b=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2.摩尔吸光系数: • 当溶液浓度c的单位为mol/L,液层厚度b的单位为cm时,K叫“摩尔吸光系数”,用ελ表示,其单位为L/mol·cm,此时: • A=ελbc • 由此式可知:ελ=A/bc,它表示的是当c=1mol/L,b=1cm时,物质对波长为λ的光的吸光度。
对于K的这两种表示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对于K的这两种表示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ελ=aM • M为吸光物质的分子量。
ελ和a的大小都可以反映出吸光物质对波长为λ的单色光的吸收能力。但更常用和更好的是用ελ来表示吸光物质对波长为λ的光的吸收能力。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示物质对波长为λ的光的吸收能力越强,同时在分光光度法中测定的灵敏度也越大。ελ和a的大小都可以反映出吸光物质对波长为λ的单色光的吸收能力。但更常用和更好的是用ελ来表示吸光物质对波长为λ的光的吸收能力。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示物质对波长为λ的光的吸收能力越强,同时在分光光度法中测定的灵敏度也越大。
(三)吸收定律的适用条件: • 1.必须是使用单色光为入射光; • 2.溶液为稀溶液;
3.吸收定律能够用于彼此不相互作用的多组分溶液。它们的吸光度具有加合性,且对每一组分分别适用,即:3.吸收定律能够用于彼此不相互作用的多组分溶液。它们的吸光度具有加合性,且对每一组分分别适用,即: • A总= A1+ A2+ A3…+ An • =ε1bc1+ε2bc2+ε3bc3…+εnbcn • 4.吸收定律对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