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85 Views
跨国公司管理. 第二章 跨国公司的基本理论. 杨勣. 目 录.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托马斯 • 孟 晚期重商主义 亚当 • 斯密 大卫 • 李嘉图 俄林:要素禀赋论 马克思:资本输出论. 一、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E N D
跨国公司管理 第二章 跨国公司的基本理论 杨勣
目 录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 托马斯•孟 晚期重商主义 • 亚当•斯密 • 大卫•李嘉图 • 俄林:要素禀赋论 • 马克思:资本输出论 一、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 形成: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研究重点为美国及其他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决定因素,包括垄断优势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逐渐形成综合性或一般化的跨国公司理论,如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发展:20世纪9-年代以来,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主要有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全球战略理论等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 资本主义早期,国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沿袭理论早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传统,着重从国家的视角来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过渡,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利率差异论 • 纳克斯(Ragnar Nurkse,1933):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差异程度。 • 理论基础:要素禀赋论 • 缺陷:不能解释实际现象 • 1,在收益率下降时,对外直接投资仍持续大量增长 • 2,对外直接投资很多时候是双向的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小岛清(K. Kojima,1978):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所谓边际产业,指按照比较成本原则,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 • 理论基础:日本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因此又称“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1 劳动与经营要素 H-O模型中的劳动与资本要素可以用劳动与经营要素来代替 三个基本命题 2 成本差异 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有关 3 直接投资模式 与基于比较优势原则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美国式对外投资将经营资源人为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寡头垄断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自然资源导向型,结果促成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垂直分工,属于贸易导向型投资 1 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 劳动力导向型,可能促进国际分工的重新调整以及劳动力充裕国家和劳动力稀缺国家之间贸易的增长 2 市场导向型,一类是为了避开东道国贸易壁垒的贸易导向型投资,另一类是寡头垄断性质的逆贸易导向型投资 3 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为实现水平与垂直一体化而进行的直接投资,是否替代贸易取决于是否具有寡头垄断性质 4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理论贡献:重视多种商品、多个产业、多个企业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主张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局限性:只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日本寻找最适合自己国情的国际分工途径,难以具有普遍的长期意义;片面强调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忽视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 海默(S. Hymer)和金德尔伯格(C. Kindleberger):由于现实市场是个不完全市场,面对同一市场的各国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若进行集中经营,可以使其他企业难以进入市场,从而形成一定的垄断,因此跨国公司实际上是个垄断者或者寡占者。 • 理论基础: • 1,企业特定优势(Firm-specific Advantage) • 2,不完全市场 • 又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学说(H-K Theory)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海默、金德尔伯格:产品和要素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政府干预、关税和其他税负 1 垄断优势的来源 约翰逊:技术、知识优势(1、生产成本高,但转移成本低;2、市场化的难度高) 2 凯夫斯:产品差异化能力(生产方面的技术优势与产品销售方面的技能优势相结合) 3 沃尔夫:规模经济优势(制造业和服务业) 4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案例:宝洁公司洗发水系列 • 概念战与差异化是不同的 • 概念战:海洋产品、基因产品、纳米产品、天然宫廷产品、负离子直发、治疗脱发 • 差异化:立足于产品基本功能本身强调不同产品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是在原有功能基础上的延伸,而不是强调产品的原材料及生产技术,将其神秘化,这种功能延伸的表现是消费者能够感知和接受的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3 1 2 6 4 5 飘柔:二合一、柔顺体现 海飞丝:去屑 潘婷:强调修复功能 沙宣:发廊级造型 润妍:诉求黑发 伊卡璐:小资定位与草本精华功能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理论贡献: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首次提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并探讨了市场不完全的类型,分析了垄断优势的内容。 垄断优势理论 局限性: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中的中小企业以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垄断优势的跨国转移经常困难重重。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 建立在时间压缩不经济性基础上的能力很难被模仿、移植 • 美国访问者: “你是怎样得到这样漂亮的草坪的 ?" • 英国贵族: “噢,土地质量好,我敢说是最重要的。 • 美国访问者: “没有问题。" • 英国贵族: “而且,还需要质量最好的种子和化肥。” • 美国访问者: “没啥了不起。" • 英国贵族: “那当然,每天的日常照看和每周割草也很重要。” • 美国访问者: “很容易, 我就爱干这活儿 " • 英国贵族: “就这些了。" • 美国访问者: “你不会开玩笑吧 ?!" • 英国贵族: “噢,当然不会。 这不算什么, • 只要连着干500年就可以了。“ • Dierickx, Ingemar 和 Karel Cool, “资产股份的积累和保持竞争优势”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 具有社会复杂性的资源较难转移、培育 • 案例:欧洲的林肯电气 • “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包括我在内的林肯领导者对公司能力和体制日益增长的过度自信。我们一直在夸耀我们独特的文化和激励机制,以及对公司忠诚、有技能的员工是林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我们假设激励机制和文化能转移到海外,能快速培训出相同素质的员工。” • Donald Hasting, 林肯的前CEO(1999年5-6月份的HBR)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弗农(R. Vernon,1966):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经历诞生、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弗农把这一事实概括为三个连续的时期:产品创新阶段(New Product Stage)、成熟阶段(Mature Product Stage)和产品标准化阶段(Standardized Product Stage)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产品创新阶段:知识密集型,企业会将国内作为首先的生产地点 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成熟阶段: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企业开始向其他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以便维持或扩大其产品在国外的市场占有率 2 产品标准化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努力寻找适当的产品生产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 3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创新国的销售量 I 创新阶段 III 成熟阶段 V 标准化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O T1 T2 T3 发展中模仿国(如新加坡) X>M 净出口 发达模仿国(如日本) O X<M 创新国(如美国)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理论贡献:有助于解释直接投资的区位变迁,为什么要到国外投资,到哪里投资;强调对外投资和贸易是同一企业进行的,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统一起来进行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局限性:技术被动论;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投资;不能充分解释当前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内部化理论 • 巴克利和卡森(Peter J. Buckley & Mark C. Casson,1976),拉格曼(Alan Rugman,1981):所谓内部化,是指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先的外部市场,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内部的作用,使内部市场像外部市场一样发挥作用 • 理论基础:交易费用理论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内部化理论 • 在解释国际直接投资时,内部化理论将讨论重点放在知识资产等中间产品市场上,强调中间品市场的不完全性。 • 中间产品,不只是半成品、原材料,更为重要的是专利、专有技术、商标、管理技能等知识产品。 • 中间品的特殊性质及某些市场失效导致跨国公司利用内部化市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满足其更好地利用产权知识,保持其特有的知识优势,获得更高收益的需要。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初始投入大、风险大、耗费时间长、费用高 1 中间品的特殊性 交易过程中遇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有限理性的买卖双方难以成交 2 许多特殊技术的应用范围很窄,买卖双方无法形成竞争充分的市场 3 容易造成技术泄漏 4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内部化理论 • 影响企业交易成本从而导致市场内部化的因素有四个:产业特定因素、区域因素、国家因素、企业因素 • 内部化的好处在于,保证转移的效率,避免泄密,克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弊端。 • 内部化也会带来成本。 • 当内部化利益大于内部化成本时,企业选择内部化。当内部化过程跨越国界后,便形成了对外直接投资。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理论贡献:从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市场的差异以及国际分工、国际生产组织的形式等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和动机;解释了企业为何将垄断优势保留在企业内部的问题 内部化理论 局限性:仅仅关注成本节约,忽视了价值创造。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邓宁(John H. Dunning,1976,1981):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是由该企业本身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和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三大基本因素共同决定的,这就是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所谓“OIL模式”(Ownership-Internalization-Location Advantage)。 • 理论基础:厂商理论、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国际经济学中各派思想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整体,又称为“通论”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1 所有权优势 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资源获取能力,等等 三大基本因素 2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内部化优势 来源于把外部市场活动转化为企业内部活动,使之处于内部管理的直接控制之下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节省 3 区位优势 来源于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市场需求、地理距离、心理距离(文化距离)、政府政策、政府间关系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 厂商从事国际经济活动方式选择 • 经济活动方式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 直接投资 有 有 有 • 出口销售 有 无 有 • 许可证安排 有 无 无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理论贡献:完整、成熟、全面、权威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局限性:理论上三个优势来源之间缺乏逻辑联系;现实中,并不具备三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仅发展了对外直接投资,而且还向发达国家进行了逆向投资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任何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投资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组合的结果。直接诱发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及信息等;间接诱发要素:投资国鼓励性的投资政策与法规,与东道国的协议或合作,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波动等 跨国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竞争优势理论:跨国公司的各种职能可以用“价值链”来描述,跨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确定并开拓构成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和联系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跨国公司进行的对外投资战略无非是对不同活动的国际区位和企业所控制的各类实体的一体化程度作出的选择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理论:指跨国公司围绕全球长期目标,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协调公司的内外部资源,安排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实现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收益。
谢谢 THANKS 杨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