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2007 年地理高考 复习备考策略

2007 年地理高考 复习备考策略. 杭州学军中学 徐勤 Xuq@hzxjhs.com. 一、 2006 年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背景及变化. 二、高考地理的主干知识和主要地理能力. 三、策略性目标的复习安排. 三大块内容的知识目标. 内容的侧重要突出区域地理. 二轮复习的目标是学会联系. 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四、问题解决性复习对策. 地图的空间感的建立. 抓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五、分解目标循序渐进. 将终极性目标分解为过程性目标. 认知目标的分解. 一、 2006 年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背景及变化.

ai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7 年地理高考 复习备考策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7年地理高考 复习备考策略 杭州学军中学 徐勤Xuq@hzxjhs.com

  2. 一、2006年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背景及变化 二、高考地理的主干知识和主要地理能力 三、策略性目标的复习安排 三大块内容的知识目标 内容的侧重要突出区域地理 二轮复习的目标是学会联系 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四、问题解决性复习对策 地图的空间感的建立 抓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五、分解目标循序渐进 将终极性目标分解为过程性目标 认知目标的分解

  3. 一、2006年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背景及变化 试卷分析要在暑假进行,命题思想(地理思想)以指导新高三教学的全过程 第一组:关注粮食生产“三农问题” 1.概念“农作物”的大分布 2.典型区域的农作物生产

  4. 第二组:关注全球变暖问题 考查读图能力 3.应用已知知识相关分析“新知识”,考查气温、降水和雪线分布 4.考查雪线本身的分布特点 5.进行相关分析。表现手法是:题干与选项不一致

  5. 第三组:关注能源热点问题(能源构成)(概念群)第三组:关注能源热点问题(能源构成)(概念群) 6.信息在选项中。信息有三个载体(文字、图表、选项),看了选项往回看地理数字。 体现了逐步给出信息 7.熟悉主要国家的能源生产和消费 8.主要资源的相对量(人口数量是背景)

  6. 第四组: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9.昼夜长短 10.时区计算 11.时差计算 注意点:材料的日偏食仅仅是问题背景,容易引起过多的关注。

  7. 36.关注“环境变化”沙尘暴 关注学科研究的前沿或新观点

  8. 全面的、整体的、历史地看待环境的变化学科研究的前沿体现,历代王朝的变更与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有现象和原因上的关联,这是一种新的学术观点,发现这一现象是具有学习研究潜能的体现,发现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全面的、整体的、历史地看待环境的变化学科研究的前沿体现,历代王朝的变更与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有现象和原因上的关联,这是一种新的学术观点,发现这一现象是具有学习研究潜能的体现,发现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变化:综合性 区域地理+图表的解读 全面地看待某一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

  9. 39.关注城市化 空间概念——地理位置的判断 区位分析

  10. 小结: 试卷内容和难度以及问题切入的点和延伸方向,都显示了应试贯穿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地理素养、地理逻辑、地理思维的考查逐渐成为高考试题的能力重点,内容以热点地理和生活中的地理为主,内容是考查能力的一个载体。对地理基础知识要求逐渐显现为对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把握和理解,需要我们深入概念的本质特征,从地理事物中中去抽象出本质特征。

  11. 总体特点: (一) 区域地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纯自然地理的内容逐渐淡化,向区域发展、区域协调方向延伸。 地理意识(地理味)增强。 (二) 更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 (三) 通识地理(一般性地理规律、大角度的地理意识)性增强 注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应用。 (四) 每一组题都体现了对“地理热点”的考查 (五) 有利于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 (六) 淡解题技巧,重事物过程 (七) 个别题目仍然有文字游戏的困扰

  12. 变的是命题方向 少考算的,多考想的; 少考结论的,多考过程的; 少考特殊解题技巧,考大众性思维。 不变的是命题原则 ▽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突出区域地理考查 ▽突出社会热点问题

  13. 二、高考地理的主干知识和主要地理能力 (一)地理学科考试内容的解读 1、能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知识内容 2、能考查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学科能力的知识内容 3、能考查学生对社会关注程度的知识内容 4、能考查学生地理素养人文素养的知识内容

  14. 1、能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知识内容1、能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知识内容 自然地理部分: ①等值线原理以及所包含的空间特征。 ②经纬线知识和地球运动。 ③天气与气候。 ④洋流。 ⑤陆地。 人文地理部分: ⑥主要农业的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工业发展,中国主要工业中心的条件分析, ⑦人口增长类型及其因素,人口迁移方式及其因素,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化及其城市化所产生的问题,城市的功能分区。

  15. ④洋流。主要是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⑤陆地。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与环境的关系,水循环的原理及其意义,自然带所反映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人文地理部分: ⑥主要农业的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工业发展,中国主要工业中心的条件分析, ⑦人口增长类型及其因素,人口迁移方式及其因素,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化及其城市化所产生的问题,城市的功能分区。

  16. 2、能考查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学科能力的知识内容2、能考查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学科能力的知识内容 地图知识是地理学科所特有的,也是高考能力目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主要载体,它不仅包含着许多地理信息,还隐含着许多地理原理。因此我们要学会解读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天体空间图、区域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地理原理模式图、地理要素分布图(如等值线图)、地理事物专题图、地理统计图表等等。 尤其要强调的是对基本地图的要熟练掌握,这就是世界和中国的政区地图、主要交通图、地形分布图、河流分布图、洋流分布图、气候分布图以及自然带分布图。它是我们落实地理知识,把握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地理原理分析的基础。

  17. 3、能考查学生对社会关注程度的知识内容 关注社会、价值观、地球村意识是文科综合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涉及到地理学科内容的有 ①环境问题。包括温室效应与大气变暖问题、大气污染问题、水资源问题、土地沙漠化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各种自然灾害等等。 ②可持续发展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能源短缺问题、清洁生产概念、绿色GDP概念等等。

  18. ③全球意识。世界性资源的分布、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的区域合作与竞争、世界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世界进程发生重大影响的国际时事地理事件等等。 ④我国的国土整治和开发。这部分重点掌握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重点是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的探讨,重在知识的综合、思维的优化和方法的获得。

  19. 4、能考查学生地理素养人文素养的知识内容 这部分内容一般不直接考查,但它是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所必备的。比如,地图知识、地理观念、区域知识、交通网络、现代通信、文化及文化景观、旅游活动、美学原理,甚至于古文中所体现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信息的获得,所要求的简单文言文的阅读功底、古诗词鉴赏等等。

  20. (二)主要地理(单项)能力 对地理信息的审视与提取解读; 对地理空间的了解与判定确认; 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与区分运用; 对地理原理规律的推导与应用; 对地理图像的判读分析与绘制; 对图表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计算; 对区域特征的归纳分析与比较; 对地理现象的描述与联系阐释; 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与论证探究; 对地理结论的概括说明与表述。

  21. 我们的教学安排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 教学要求安排

  22. 三、策略性目标的复习安排 (一)三大块内容的知识目标 培养地理逻辑形成地理思维 1、自然地理: 最佳区位的分析动态分析的形成地理理念的培养 2、人文地理: 地理位置的判读地理特征的把握 3、区域地理:

  23. (二)内容的侧重要突出区域地理 1、地图教学—图层叠加 2、点、线、面的逻辑 3、区域特征的掌握

  24. (三)二轮复习的目标是学会联系 知识内容的联系 能力的养成

  25. (四)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放弃保姆式的管理 三不原则: 不布置作业、不批改、不下班辅导

  26. 四、问题解决性复习对策 (一)地图的空间感的建立 地图教学观念: 地图不是能“背”出来的

  27. 120°E 20°W 160°E 0° 180° 66°34′N 23°26′N 40°N 0° 23°26′S 66°34′S 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地方

  28. 120°E 20°W 160°E 0° 180° 66°34′N 23°26′N 40°N 0° 23°26′S 66°34′S 记住各交叉点在哪里

  29. 主要经纬线框定中国

  30. 记住特殊点

  31. 读地球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该飞机在②-③-④飞行过程中,飞越读地球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该飞机在②-③-④飞行过程中,飞越 A.亚马孙平原上空 B.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上空 C.印度洋上空 D.太平洋上空 ②-③-④航线不是直线

  32. 图与图之间的转换

  33. (二)抓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回顾 为什么要回顾 (1)“幽灵”般的问题长久困扰 (2)高考在概念考查上有突破 2、怎么回顾

  34. 读图,判断河段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它的解决过程完全是一种理解等高线概念原理下的逻辑思维推理。 第一步:凡是等高线弯曲的位置,不是山谷就是山脊。 第二步:有河流发育的位置肯定是山谷。 第三步:既然是山谷,等高线肯定向高处凸出;所以图中右侧地势是北高南低。 第四步:自然状态下,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所以河流ab段的流向由a流向b。

  35. 33.完成下列要求:(5分) 某地气温年变化曲及线降水量逐月分配图 (1)按下表资料,在左图上绘出气温年变化曲线。 (2)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这种气温年变化情况反映该地气候受的影响较突出。 (3)该地年降水量1780多毫米。但一般地说,降水量逐月变化趋势是。该地属气候。 (4)这个地方位于洲的(国家)。 该题目的立意就是在于考查学生对气候的理解,情境是气温和降水的数学统计,设问是对海洋性特征和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的判断。

  36. 图中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4小题:图中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4小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特征判断 概念判断 关联判断 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⑤④⑥ 规律判断

  37. “某人从某地出发(不考虑地形影响),向正北走20km,然后向正东走20km,再向向正南走20km。问是否会回到出发地点?说明理由。”“某人从某地出发(不考虑地形影响),向正北走20km,然后向正东走20km,再向向正南走20km。问是否会回到出发地点?说明理由。” 典型例子还有“走路问题”——是利用经纬度概念来解决问题的。

  38. 空间概念的建立和空间特征的把握

  39. 第一步:沿“正北”和“正南”走,意味着沿着经线方向走;沿正东走意味着沿纬线方向走。第一步:沿“正北”和“正南”走,意味着沿着经线方向走;沿正东走意味着沿纬线方向走。 第二步: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个极点,这意味着如果是出发地是南极点,肯定能回到原点(出发地)。 第三步:一条纬线是一个整圆,如果向正东走的20km正好是一个(或几个)纬线圈,那么在那么满足这一条下的任何地点出发,都能回到原点(出发地)。在南极或北极附近。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理解概念的含义,掌握概念中间的本质特征;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40. 最重要的启示: 要理解基本概念

  41. 怎么样回顾 1、把握概念特征,明晰易错概念 2、借助运动特征,突破动态时空 3、建立概念群,形成知识块体 4、通过综合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42. 1、把握概念特征,明晰易错概念 (1)定义与表达之间差异的误区   时间与时间的量度 (2)关联性概念的误区   丰水期与洪水    干旱与旱灾    光照与热量    肥料(养分)与肥力 (3)望文生义的误区风化与风力侵蚀 (4)程度性概念的误区 气旋与台风 (5)概念的时空性区位选择的程度性 (6)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的概念 风暴潮与海啸

  43. (1)定义与表达之间差异的误区   时间与时间的量度 经典问答: 当北京时间12时时,北极点的时间是多少? 相同经线时间(地方时)相同→北极点是所有经线都经过的点,而不同经线的地方时不同,推理得出:北极点可以是任意时间。 请你继续思考: “东京比北京早1小时,所以当北京区时为6点时,东京为7点;但你6点起床肯定比7点早。请问到底是6点早还是7点早?”

  44. (2)关联性概念的误区    干旱与旱灾  经典问答: “我国华北平原的降水在400-800mm之间,为半湿润地区;塔里木盆地的降水量<200mm,为干旱地区,但为什么华北平原是我国旱灾频率最大的地区?” 请你继续思考: “东北地区也象华北地区一样有春旱现象发生,但为什么很少听说这里的春旱成灾?”

  45. (2)关联性概念的误区   光照与热量     经典问答: “夏天的太阳辐射比冬天强,热量多;可是为什么拉萨的太阳辐射强,但热量却少低?” 请你继续思考: “晚稻和早稻是水稻的两个不同的品种,但晚稻的品质要比早稻好得多,为什么种早稻的季节不种晚稻的品种呢?”(提示:从不同作物品种对光热的不同需求考虑。)

  46. (2)关联性概念的误区  肥料(养分)与肥力 经典问答: “东北平原开垦后经过长期的耕作,目前肥力下降;而增加土地肥力的措施为什么是增施有机物料,而不是增施化肥?” 请你继续思考: “如何改良南方丘陵地区酸性而又贫瘠的红壤?”

  47. (3)望文生义的误区 风化与风力侵蚀 经典问答: “沙漠地区由于风力大,所以风化作用强烈” 为什么错? 请你继续思考: “搬运作用有没有形成特征的地貌类型?”(提示,从侵蚀和沉积的过程考虑。)

  48. (4)程度性概念  气旋与台风 经典问答:   “气旋中心常常出现阴雨天气,而台风中心为什么是晴朗无风的?” 请你继续思考:   “台风是气旋发展的一种,为什么台风只发生在热带洋面?”

  49. (5)概念的时空性 修筑梯田与水土流失 经典问答: “为什么有的资料上修筑梯田会导致水土流失,有的资料上却说修筑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请你继续思考: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为什么要在草原边缘实行‘退人’,在南方高山地区实行‘劝人下山’的措施?”

  50. (6)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的概念 风暴潮与海啸 经典问答: “每年都会有多个台风袭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此沿海地区修筑了海塘。海塘的主要作用是阻挡风暴潮还是大浪(海啸)? 请你继续思考:    “红树林的破坏对海岸会带来那些不利影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