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likes | 1.04k Views
实验 出凝血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余文红. (一)血标本的采取应注意的问题. 1. PT 、 APTT 凝血实验检查均使用静脉血。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以防止组织损伤,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针管。. 2 .一般血液采集,进入容器至进行实验所用的时间越短,所分析的凝血因子被保护得越好。从输液三通管取出血的做法不可取。. 3 .取血时病人应松驰,环境温暖,防止静脉挛缩,止血带的压力要尽可能小,取血时,拉针栓的速度要慢而均匀,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防止气泡的产生。. 4 .一旦取样完毕,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一般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
E N D
实验 出凝血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余文红
1. PT、APTT凝血实验检查均使用静脉血。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以防止组织损伤,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针管。
2.一般血液采集,进入容器至进行实验所用的时间越短,所分析的凝血因子被保护得越好。从输液三通管取出血的做法不可取。2.一般血液采集,进入容器至进行实验所用的时间越短,所分析的凝血因子被保护得越好。从输液三通管取出血的做法不可取。
3.取血时病人应松驰,环境温暖,防止静脉挛缩,止血带的压力要尽可能小,取血时,拉针栓的速度要慢而均匀,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防止气泡的产生。3.取血时病人应松驰,环境温暖,防止静脉挛缩,止血带的压力要尽可能小,取血时,拉针栓的速度要慢而均匀,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防止气泡的产生。
4.一旦取样完毕,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一般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4.一旦取样完毕,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一般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
5.用硅化玻璃或塑料注射器采血。考虑结果的精确性,应将试管刻度的可能误差控制在既定体积的10%以内。5.用硅化玻璃或塑料注射器采血。考虑结果的精确性,应将试管刻度的可能误差控制在既定体积的10%以内。
6.采血后标本在低温保存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6.采血后标本在低温保存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7.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CTH)推荐使用3.2g/dl(含2H2O)或0.109mol/L的枸橼酸钠作为凝血因子检查的抗凝剂。
8.抗凝剂在血标本的绝对含量可改变血浆中钙离子浓度,进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应根据患者红细胞比例(Hct)状况随时调整抗凝剂用量。
1.组织凝血活酶工作制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为了使不同敏感性的组织凝血活酶在检测PT中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必须要制定一个共同的敏感性指标。1.组织凝血活酶工作制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为了使不同敏感性的组织凝血活酶在检测PT中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必须要制定一个共同的敏感性指标。
2.凝血活酶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的使用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通常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混匀试剂,以使微粒重新均匀悬浮于液体中。2.凝血活酶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的使用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通常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混匀试剂,以使微粒重新均匀悬浮于液体中。
4.正常对照血浆通常将多份健康人血标本混在一起,以弥补个体误差。4.正常对照血浆通常将多份健康人血标本混在一起,以弥补个体误差。
1. 玻璃器皿的要求:贮存和测试时应选用干净、没有划痕的试管。
2. 温度的要求:人工测定终点法要求水浴箱的温度必须保持在(37±1)℃,并且周围照明设备要好,便于读取终点。
1. 许多试验误差都来源于技术的错误。在实验技术、试剂、温度及pH值上很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试验结果明显的变化。
2. 手工法PT或试管法CT检查时,倾斜试管动作一定要轻,角度要小,以减少血液与管壁的接触面积。
3. 血液凝固主要是酶催化的反应,所以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理想的pH环境和溶液的离子强度。
4. 试验结果准确还取决于所用的反应物的量、加入顺序和不同反应物的孵育时间。
6. 试验前检查血浆是否有溶血、黄疸、脂血和出现凝块。
7. 报告方式: • 以PT的秒(s)数报告。 • 以患者PT(s)/正常对照(s)的比(PTR)报告。 • 在口服药物治疗监控时以INR报告。 • ICSH规定,不再用百分比(活动度)报告。 • APTT以秒报告。
1987年WHO提出PT值用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国际标准化比值)作为PT结果报告形式,并用以作为抗凝治疗监护的指标。
INR=[病人PT(s)/正常人平均PT(s)]ISI PTR=受检者PT(s)/正常对照PT(s) INR=PTRISI ISI: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1~1.9
CT、PT、APTT、 RT、Fg、TT
凝 血 时 间 测 定 C T
原理: 离体静脉血与玻璃表面接触后,血中XII因子活化并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最终生成纤维蛋白而使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
器材: • 6mm直径玻璃试管3支 • 静脉采血器材 • 37℃恒温浴箱 • 秒表
步骤:3支试管各1ml血,每隔0.5min倾斜,第一管计时后,立即观察第二、三管并计时,直至血液凝固。步骤:3支试管各1ml血,每隔0.5min倾斜,第一管计时后,立即观察第二、三管并计时,直至血液凝固。 结果判断:从血液刚进入注射器至第3管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时间。
正常参考值:4~12分钟 • 报告方式:CT X.Xmin(玻璃试管法)
注意事项: • 试管应洁净干燥,抽血应“一针见血”且血液中不含泡沫。 • 温度恒定为37℃,倾斜试管角度应在30°左右。
评价: • 凝血时间曾用玻片法测定,但由于毛细血管采血,易混入组织液而使凝血时间正常,属于淘汰方法。 • 延长:严重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有缺陷;血中抗凝物质增多;肝素治疗 • 缩短:高凝状态(DIC早期)
原理: 在乏血小板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钙离子(钙凝血活酶)后,血浆发生凝固的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PT)。
步骤: • 取空腹静脉血1.8ml加入含有0.2ml109mmol/L枸橼酸钠的试管中混匀备用。 • 抗凝血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 • 将试剂、正常人混合血浆、待测血浆与37℃预热5min。 • 血浆0.1ml加入混匀的试剂0.2ml,开动秒表计时。
正常参考值: • PT:11~13秒 • PTR:1±0.15 • INR:0.8~1.5
报告方式: • PT:X.Xs,正常人血浆X.Xs • PTR:X.X • INR:X.X
注意事项: • 试管应洁净干燥,抽血应“一针见血”,抗凝剂与血液比例(1:9)应准确。取血后4h内完成测定。 • 钙凝血活酶必须标有国际敏感指数(ISI),ISI越接近于1.0越敏感。 • 标本测定前应先测定正常人混合血浆,其PT值在允许范围内才能测定样本。
评价: 血浆凝血酶原是一种筛选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VII、X的缺陷或相应抑制物的存在,也用于监测口服抗凝治疗时引起的凝血酶原和因子VII、X水平的下降。
实质: 对检测样本(血浆)中存在凝血激酶时的再钙化反应,这种过程包括了因子VIIa、组织因子、磷脂、钙离子对凝血酶原的活化,凝血酶裂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单体的聚集交联。
原理: 用白陶土激活XII因子、脑磷脂代替血小板磷脂,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加入Ca2++后凝固所需时间。
步骤: • 采血 空腹静脉血1.8ml+0.2ml 109mmol/L枸橼酸钠混匀。 • 分离血浆 3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 • 溶解试剂 临用时加1ml蒸馏水,室温静置15min以上,混匀后使用。 • 预温活化 0.1ml血浆+APTT试剂0.1ml混匀,37℃准确孵育3min(其间轻轻摇动数次) • 加钙计时 加入0.1ml 25mmol/L CaCl2混匀并立即开动秒表计时,20s后,观察混合液流动状态。
正常参考值:一般在33.68~40.32s(不同仪器和试剂所测之参考值有差别)正常参考值:一般在33.68~40.32s(不同仪器和试剂所测之参考值有差别) • 报告方式: APTT:XX.Xs,正常人血浆:XX.Xs
注意事项: • 采血时穿刺尽量一针见血,不要淤血和气泡,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混合,尽快送往实验室。使用枸橼酸盐(抗凝)血浆 • 如果不能立即测试,应尽快分离血浆,盛血浆的容器加塞,防止PH值改变 • 血浆在2~8℃下保留7天 • 钙凝血活酶必须标有国际敏感指数(ISI),ISI越接近于1.0越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