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776 Views
夯实土肥基础助推农产品 质量安全. 报 告 人:赵永志 研究员 单 位: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报告时间: 201 4年1月11日.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上牵中央,下连百姓,任重道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主要内容. 二. 五. 一. 三. 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土肥工作存在的问题. 土肥工作发展的思考. 四. 北京市土肥技术实践. 对相关单位的建议. 一、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 一)影响公众的健康. ( 二)影响政府公信力. ( 三)影响农民的增收. ( 四)易引发贸易争端.
E N D
夯实土肥基础助推农产品质量安全 报 告 人:赵永志 研究员 单 位: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报告时间:2014年1月11日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上牵中央,下连百姓,任重道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上牵中央,下连百姓,任重道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主要内容 二 五 一 三 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土肥工作存在的问题 土肥工作发展的思考 四 北京市土肥技术实践 对相关单位的建议
一、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一)影响公众的健康 (二)影响政府公信力 (三)影响农民的增收 (四)易引发贸易争端
(五)农产品安全是都市农业的基本目标 1、优良生态 2、优质产品 3、优美景观 4、优势产业
危害的直接性: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危害的直接性: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危害的隐蔽性:仅凭肉眼难以判别,需开展检测 危害的累积性:长时间积累,往往造成较大伤害 1、农产品安全危害的特点
产地环境:土壤健康状况、环境状况 投入、生产环节:农药、化肥、其他投入品 流通、消费环节: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 其他可能情况:生物毒素、病原微生物污染 2、影响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源头
3、土肥是影响“舌尖上的安全”的源头 没有干净健康的土壤、安全优质的肥料及养分合理利用不可能保证百姓“吃啥有啥、吃啥啥安全”
绿色食品对土肥水的要求 (1)对土壤肥力要求 生产AA级绿色食品时,土壤肥力要达到l、Ⅱ级
绿色食品对土肥水的要求 (2)对土壤环境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土壤中的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表所列的限值 表来源:《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
绿色食品对土肥水的要求 (3)对灌溉水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农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表所列的浓度值 表来源:《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
对肥料投入品的使用建议 • 禁使用类:没有登记及不合格的肥料产品,以垃圾、污泥为原料加工的肥料,禁用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 限制使用类:依据氮、磷风险控制指标,限制农田化学氮肥、磷肥的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 • 鼓励使用类:商品有机肥、绿肥、天然矿质肥、配方肥、缓释肥等绿色环保肥料。
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就提出了农业的八字宪法 “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综合 生产能力 生态 保障能力 农民增收 致富能力 食品安全 保障能力 4、土肥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提 升 四 个 能 力
二、土肥存着多项严峻问题 (一)土壤健康状况不理想 (二)肥料投入品参差不齐 (三)养分资源利用不科学
(一)土壤健康状况不理想 1、耕地土壤质量水平低 •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 • 京郊耕地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京郊有机质含量低:为15.6g/kg,低于全国的23.5g/kg • 京郊高中肥力面积少:中等肥力48.5%, 高肥力17.6%
2、土壤酸化 全国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pH平均 下降0.5个单位 华东区土壤pH值平均为5.9,与二次 土壤普查下降0.2个百分点 • 危害 •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 如细菌、放线菌适宜在中性、微碱性环境 • 影响养分的转化和有效性 pH6.5左右,大多数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都较高。pH<5.0-5.5时,铝和锰的溶解度升高,对作物产生毒害 • 影响土壤物化性质 • pH值高时,土壤胶体负电荷数量增多,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土壤保肥性、供肥性增强。 • 植物生长与土壤酸碱环境有关
3、土壤障碍因子增多 耕层变浅 土壤板结 次生盐渍化 根结线虫严重 土传病害多发
4、土壤污染严重 • 目前,我国面临土壤环境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固体废弃物如秸秆、塑料、生活垃圾、干性有机肥等处置不当,均可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固体废弃物。5000万亩不宜耕种。
京郊耕地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 与1985年耕地环境背景值相比,86.1%的监测地块发现含有汞、镉、铅、砷、铬等重金属元素;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全市耕地中清洁级占97.8%、尚清洁级占2.0%、已污染级占0.2%。 土壤污染
(二)肥料投入品参差不齐 1、肥料质量总体合格率不高 监督抽检的85个肥料产品中,合格产品62个,合格率为72.9%。其中: • 有机肥料:合格率为60.7% • 水溶肥料:合格率为78.0% •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合格率为85.7%
2、有机肥料存在抗生素残留 部分有机肥中检测出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等抗生素及抗菌药物 有机肥抽检结果
3、非法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 部分水溶肥中检测出胺鲜酯、甜菜碱、矮壮素、复硝酚钠、萘乙酸钠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杀虫剂。
4、存在其它问题 • 产品标识不规范、不准确; • 存在重金属超标、营养不全或超量; • 法律依据与质量标准有相互脱节之处; • 对不合格肥料管理和查处的手段有限。
(三)养分资源利用不科学 1、氮肥施用超量 • 氮素超量:N素纯量投入平均32.9公斤/亩,远超适合量26.7公斤/亩 暴饮暴食
番茄脐腐病 生菜干烧心 氮肥投入过多,影响了蔬菜作物对钙的吸收,引发缺钙性生理病害。 白菜心腐病
2、肥、水利用率低 • 肥料利用率:氮肥30%-35%,磷肥10%-20%,钾肥45%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0-20个百分点。 • 每公斤养分所增产的粮食不及世界的1/2,美国的1/3。 2005年玉米施肥量和产量比较 2010年玉米施肥量和产量比较 • 我国小麦、玉米的水分生产力,约1.0-1.7公斤/方,西欧达1.7-2.4公斤/方 水肥用量大,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3、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低 可替代13万吨尿素,29万吨过磷酸钙, 11万吨硫酸钾 可利用资源量可观! 农业有机废弃物养分资源丰富 2012年农业有机废弃物 1980万吨 秸秆、畜粪便肥料化利用率分别为30%、20%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 造成土壤、环境污染 影响农产品安全!
总体问题 给农产品安全带来巨大压力! • 肥料施用结构、比例、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 • 化学肥料依赖度过高、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率低 • 水肥一体化等循环技术覆盖率低、应用面积小 • 肥料监管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够、安全风险高
三、土肥工作发展思考 基础性、长期性、艰巨性、科学性、公益性 (一)充分认识土肥工作特性 • 基础性 •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母体,土肥基础好坏直接制约着农产品安全 • 长期性和艰巨性 • 土壤培育、肥料监管、技术推广等见效慢、周期长 • 人口增加与城镇化,至耕地数量质量下降,土肥工作长期性和艰巨性日益突出 • 科学性 • 土壤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多功能性,土壤学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 • 对其利用管理具有复杂性、需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理论为依据,以先进技术为支撑 • 公益性 • 事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是一项强农富民、具有很强公共属性的公益性工作
(二)创新土肥工作思路 坚持观念创新 创新 思路 坚持管理创新 坚持产品创新 坚持机制创新 坚持推广方法创新
服务对象 功能定位 转变由为农村服务转变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为农民服务,向农民和城市居民共同服务 由为农业生产功能服务,转变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示范、应急保障5大功能服务 服务对象 功能定位 观念 创新 服务内容 服务方式 服务方式目标 服务内容 由为生产服务,转变向产前、产中、产后加工的全方位服务 由单一形式向综合化、系统化、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实效化方向发展
技术管理 加强良法与良种配套; 加强肥料基础理论研究; 加强低碳、循环、绿色技术研究应用。 肥料管理 科学合理使用肥料; 开展化肥登记,加强肥料监管; 加强低碳、循环、绿色肥料应用。 耕地管理 重数量向量质并重发展; 从平面结构向立体结构管理发展; 完善土地占补平衡及法制化管理。 (二) 管理创新
3、技术产品创新 技术产品应该是简单、实用、高效、安全,要便于农民应用。 例如,推广配方专用肥,通过把 各种营养元素形成一袋子肥料, 像“中成药”、“保健品”,方便简单。
政策制度结合 构建多元化体系 全社会关注 注重推动全社会对土肥技术服务的关注、支持、参与、实施 注重土肥技术推广服务法律制度保证、行政推动、技术支撑、政策引导有机结合 注重建立行政、科研、教育、推广、企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多元化土肥服务体系 4、体制机制创新
5、技术推广方法创新 推广实用高效技术与产品 1 保证技术推广简便易行可操作 2 提高技术应用、普及、到位率 3 坚持技术物化,生产优质产品 4
(三)创新土肥发展道路 3 2 发展道路 1 4 6 5 循环发展-促进土肥水作物的和谐 低碳发展-加强土肥减源增汇能力 绿色发展-增强土肥管理环境友好度 精准发展-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 创新发展-增强土肥活力作用影响力 信息化发展-推动土肥工作 智能高效
绿色发展:增强土肥管理环境友好度 强化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提高耕地地力、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全力实现土和、肥和、水和、人和、财和、物和的和谐土肥目标 循环发展:促进土肥水作物的和谐 加强土肥循环模式研究与应用,统筹兼顾土壤、肥料和农田节水工作,力争把土肥水资源的增产增收潜力发挥到最佳水平 低碳发展:加强土肥减源增汇能力 重视土肥基础作用,加强土壤碳汇能力,减少土肥碳排放,促进农业低碳发展 (三)创新土肥发展道路
精准发展:提高土肥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土壤资源、养分资源、水资源的精准化管理,严格控制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信息化发展:推动土肥工作 智能高效 不断加强数字土肥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土肥业务工作、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土肥管理与服务信息化 创新发展:增强土肥活力作用影响力 不断创新人才理念和发展理念,创新工作体制和运行体制,创新推广内容和推广方法,走联合、整合之路,增强土肥工作的活力作用和影响力 (三)创新土肥发展道路
四、北京市土肥技术实践创新 养分综合管理就是综合高效利用土壤、化学、有机养分资源,实现城乡系统中养分输入与输出平衡,保持农业生产、品质安全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相协调。 有机养分管理 采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减少化肥投入 化学养分管理 土壤养分管理 采用配方施肥、缓控释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合理高效利用 采用土壤培肥改良、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土壤碳汇能力
(一)土壤消毒改良技术 1、石灰氮-日光与生物菌剂联合修复技术 高30厘米宽60~70厘米 40~80千克/亩石灰氮 深度30~40厘米 1 清洁地块 2撒施有机物料和石灰氮 3 深翻搅拌 4起垄做畦 持续20天 畦面湿透 塑料薄膜密封 7封闭温室 6膜下灌水 8揭膜翻耕 5密封地面 7~14天后,穴施约5公斤/亩生物修复菌剂,播种或定植作物
2、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集成技术 (1)夏季揭膜淋伏雨—生物除盐—土壤消毒 (2)双膜覆盖—生物除盐/轮作—土壤消毒 (3)“草莓高粱套种—土壤消毒”
不同有机肥培肥特点不同:鸡粪培肥土壤氮素、有效磷;牛粪培肥土壤有效磷;蘑菇渣培肥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鸡粪秸秆培肥土壤速效钾。不同有机肥培肥特点不同:鸡粪培肥土壤氮素、有效磷;牛粪培肥土壤有效磷;蘑菇渣培肥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鸡粪秸秆培肥土壤速效钾。 • 土壤有机质每提高0.1%,60厘米厚土壤每亩可增加0.615吨有机质,相当于减排2.25吨CO2 (二)培肥地力技术
应用有机培肥地力技术 • 应用绿肥种植技术:二月兰等 • 应用美化果园景观技术 在昌平区生态园实施三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一个百分点,化肥投入减少近一半,苹果糖度提高1—2度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 1、穿插间隔深翻技术 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或旋耕播种机的地块,间隔3-5年进行一次深松; 2、固定道轮作技术 农作物种植在固定道内,用间隔道将种植带分开,间隔2-3年种植带与间隔道互换。
(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质。 中央1号文件曾连续6年主推实施 2010-2012年累计推广1454.64万亩,节肥(纯养分)3.47万吨,增产60.22万吨,增收节支13.54亿元,改善了作物品质,保障了全市农产品品质安全。
(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 • 推广应用高效化、长效化、功能化的新型肥料。 高效化:肥料养分利用率提高; 长效化:肥料养分有效期延长; 功能化:提供作物生长必需元素外,附加一些其他功能 • 缓控释肥优点: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与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产品品质等。
(六)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 • 加大节水技术创新,构建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现代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推广滴灌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的作物利用率,达到节肥、节水、保产、增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