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台中公園古蹟 一年級寒假課程

台中公園古蹟 一年級寒假課程. 日治時期的台中範圍. 東 約至大興街建成路交會處 西 約至今臺中一中及國立台中體育場 南 約至今臺中教育大學本部處 北 約至建成路及國光路交會處 此範圍遠小於今之臺中市區. 台中地名的由來. 清領時期:台中稱 「 大墩街 」 日本人在中部設置台中縣後,便將「大墩街」改名為「 台中街 」 台中的地名是從日治時代開始定名沿用 。. 台中公園:古蹟. 〈1〉 湖心亭 〈2〉 砲台山 〈3〉 台中神社 〈4〉 望月亭 〈5〉 更樓 〈6〉 放送播音台 〈7〉 勝利碑 〈8〉 銅像紀念台. 台中公園興建.

ala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中公園古蹟 一年級寒假課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中公園古蹟一年級寒假課程

  2. 日治時期的台中範圍 • 東約至大興街建成路交會處 • 西約至今臺中一中及國立台中體育場 • 南約至今臺中教育大學本部處 • 北約至建成路及國光路交會處 • 此範圍遠小於今之臺中市區

  3. 台中地名的由來 • 清領時期:台中稱 「大墩街」 • 日本人在中部設置台中縣後,便將「大墩街」改名為「台中街」 • 台中的地名是從日治時代開始定名沿用。

  4. 台中公園:古蹟 • 〈1〉湖心亭〈2〉砲台山 • 〈3〉台中神社〈4〉望月亭 • 〈5〉更樓〈6〉放送播音台 • 〈7〉勝利碑〈8〉銅像紀念台

  5. 台中公園興建 • 一九O三年時,「台中縣」已經改為「台中廳」,總督府花費二萬二千元來進行「台中市區計劃」,其中就將「台中公園」的興建包括在內。 • 公園的土地除部份公有地外,也由霧峰林家捐贈不少土地,並發動民眾募集興建費用七千一百多元,在一九O三年十月廿八日正式「開園」。

  6. 〈1〉湖心亭 • 湖心亭:1908年建立,台灣八景之一 • 台中市政府標誌。

  7. 〈1〉湖心亭─源起 • .在1908年十月為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典禮所建。台灣總督府特別在台中公園臨時興建一座「御休憩所」。 • 邀請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前來主持,並於園內親手植樟樹一棵。

  8. 〈1〉湖心亭─建築特色 • 1. 雙併式歐風涼亭,有紅色的雙併尖閣,加上白色結構的水上平台,相當和諧美觀 • 2.水面及以下主要以混凝土柱支撐,平台以上樑柱以木架為主結構。 • 3.外圍護欄是鑄鐵式欄杆。

  9. 〈1〉湖心亭

  10. 〈1〉湖心亭-鑄鐵式欄杆

  11. 〈1〉湖心亭-亭內木結構

  12. 百年前載仁親王親手植栽的樟樹

  13. 〈1〉湖心亭─夜景

  14. 〈1〉湖心亭─日月湖

  15. 〈1〉湖心亭─中正橋 • 中正橋原名「二號橋」、「虹橋」,原為木橋,民國六十一年改為RC橋,有古典的美,現在改建為水泥橋。扶手的地方是雪白的顏色,而橋身則是深紅的瓦牆色,顏色上有明顯強烈的對比,更有著古色古香的味道。它也是連接園區到湖心島的橋樑之一。

  16. 〈1〉湖心亭─中正橋

  17. 〈1〉湖心亭─中山橋 • 中山橋原名「一號橋」,於74年5月間改建,它是連接園區到湖心島的橋樑之一,為木造橋樑;橋上欄杆漆為紅色,細細的橋樑在陽光的照耀下倒映在湖中,有深紅色、有鮮紅色,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形成了一幅美景,真是美不勝收

  18. 〈1〉湖心亭─ 中山橋

  19. 〈2〉砲台山─源起 • 1895年時日本攻打台灣,其陸軍就在此地架設三座大砲,以防止台灣反抗軍的進攻,就此被稱為砲台山。

  20. 〈2〉砲台山

  21. 〈2〉砲台山上─三等三角點 • 於大墩設置三等三角點,屬台灣地區地籍測量最原始之基準點 • 高度為海拔89.598公尺,是日治時代日本人於1898年為執行台灣地籍調查所設置的最原始基準點,為台灣第一個三角點,其上有個三角點紀念碑。

  22. 〈2〉砲台山─三等三角點

  23. 〈2〉砲台山上─抗日紀念碑 • 1.1908年,原本是為了紀念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對於台灣的貢獻,所以在此立了大理石雕像。 • 2.台灣光復之後,台中市參議會及台中市政府為了要掃除日本遺毒,決議拆除此雕像,並改建為抗日紀念碑。

  24. 〈2〉砲台山上─抗日紀念碑

  25. 〈2〉砲台山上─爪哇合歡 • 爪哇合歡老樹,是公園的精神象徵,其中一棵在砲台山上 • 獨特的板根結構

  26. 爪哇合歡老樹 • 「爪哇合歡」是外來樹種 • 日治時代日本人開闢台中公園時已經種植 • 樹齡應在百年以上,目前全台灣不超過十棵,台中公園內就有兩顆,相當珍貴 ,其中一棵在砲台山上,另外一棵,在入口處附近網球場旁 • 高達三十多公尺的「國寶級」

  27. 台中公園─〈3〉台中神社

  28. 〈3〉台中神社 • 孔子紀念像之前於此地建造的,則是日治時代的台中神社,台中神社落成於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 10月舉行鎮座祭,翌年5月29日升格為縣社。 • 日本設立之神社,象徵日本信仰藉著殖民政治而傳布,皇道思想因而擴散延伸。縣社是民間神社,其財源來自各地方政府。

  29. 〈3〉神社遺址

  30. 〈3〉台中神社─孔子雕像

  31. 〈3〉台中神社 • 在台灣光復之後,神社內的鳥居及捐獻石碑全被推倒,並丟棄在一旁,直到2000年時,台中市政府將神社的鳥居重新找回,並補了二根石柱,放倒在原地。

  32. 〈3〉台中神社-放倒的鳥居

  33. 〈3〉台中神社 • 現存在於孔子紀念像的石砌台基、銅馬、石獅、奉獻紀念碑〈為日治時代,在台中公園內有許多為設施和植樹而奉獻的紀念碑,原立在各個角落,目前集中保存了17座〉都是台中神社的遺跡。

  34. 台中神社—石獅座.銅馬

  35. 〈3〉台中神社-奉獻碑

  36. 〈4〉望月亭

  37. 〈4〉望月亭─大北門 • 清朝於1885年將台灣設為行省,首任巡府劉銘傳欲將省城由彰化縣署遷至大墩(今台中),並作為台灣省府城,故於1889年開始,派台灣知縣黃承乙建城,分為八門、四樓,其中大北門位於今日自由路台中公園入口處附近(麥當勞)

  38. 〈4〉望月亭 • 台中建府城工程因劉銘傳的去職而中止荒廢,至日治時代,台中因實施都市改正計畫,為了修築街道,所以動工拆除城垣,只剩下大北門上層的明遠樓。 • 本門樓於1948年由台中市長陳宗熙重新整修,並改名「望月亭」,全台中的八個城門只剩下這個門樓而已。

  39. 〈4〉望月亭 • 日治時期,為慶祝台中公園落成,當時的台灣地方士紳想留個城門的紀念,便將門樓從麥當勞那邊移到公園內的小丘間現址。 • 北門樓有個特色,亭中有「曲奏迎神」匾額是台灣知縣黃承乙於1891年(光緒17年)所題,匾額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台中公園歷史最久的紀念物

  40. 〈5〉更樓

  41. 〈5〉更樓 • 更樓原本位於翰弟里大智路上,原為清朝富商吳鸞旂家中之更樓,建築於清光緒年間(一八八○年代),稱為「吳鸞旂公館更樓」,為目前全省碩果僅存的一座更樓。

  42. 〈5〉更樓 • 台中建省城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任命吳鸞旂為總理,負責興建省城事宜,吳鸞旂要招待來來往往的貴賓及大官員,就在東區大智路與復興路口處興建吳鸞旂公館,而更樓則是其公館建築的一部份。 • 公館約在一九八○年代拆除,台中市政府要保存其公館遺址,特地將更樓部份遷建於台中公園內,於1983年完工,為目前台灣僅存的中式更樓建築物。

  43. 〈5〉更樓 • 更樓又稱鼓樓,也是譙樓的俗稱,其設計:下為門,上為樓,用以遠眺守望,並敲鑼擊鼓,以報時刻。 • 台中市政府整理公園時,覺得更樓就是鐘樓,所以在裡面掛一個銅鐘。

  44. 〈5〉更樓 • 更樓的造型為兩式門樓,在門旁有一對聯:「欲登高處窺四野,且聽譙樓報幾更」,歇山式加上燕尾翹起的屋頂,上層為門房,四周有小欄杆和花磁磚片裝飾,壁上磚工細緻,是全台數一數二的優良更樓建築。

  45. 〈6〉放送播音台

  46. 〈6〉放送播音台 • 放送播音台是1935年所建造的廣播擴音台,為磚石結構、銅製屋頂的建築形式,小屋頂具有日本傳統建築的趣味。 • 此播音台為台中放送局(JFCK)所興建,作為公共收音使用,一般台灣人稱之為「放送頭」

  47. 〈6〉放送播音台 • 目前在台灣僅有台北二二八紀念公園及台中公園內各存一座。 • 在台灣光復後,由中國廣播公司台中廣播電台接收,一直使用到一九六○年代之後才停用。 • 播音台己無播音功能,僅成為園景的裝飾物。

  48. 台中放送局

  49. 〈7〉勝利碑

  50. 〈7〉勝利碑 • 原名昭忠碑,台灣光復後改名為勝利碑。在西元1895年時日本攻打台灣,死了上千人,為了紀念這些人而設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