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likes | 1.03k Views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 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 178990915 电话 : 18981539788 E-mail: jksyf@163.com.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E N D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178990915 电话:18981539788E-mail:jksyf@163.com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 一、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 三、新课程下的几种常用教学模式 • 四、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 五、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弹性设计”
一、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1、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准确、全面、具体,不仅要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有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符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要统领教学各个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2、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平等。 课堂气氛既是紧张和严肃的,又是和谐愉悦的;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和体验。 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
3、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学生独立学习、同学间合作学习和师生间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4、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
5、要有充分的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教师要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方法最优化,手段现代化 根据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界定 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的界定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 教学策略设计 (四)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意和行为方面应产生的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 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 1、全面考虑诸因素; 2、教学目标陈述的出发点是学生。
教学目标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分析课程标准、教材; 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 分析学校情况、社区课程资源及所占有的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应尽可能采用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和评估的行为动词来刻画。
教学目标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1、说明在学生身上预期的终点行为; 2、完成这一行为的条件; 3、使教师感到满意的并能表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该学习任务的成绩水准。
教学目标 • 全面性 • 规范性 • 微观性 • 操作性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规范用词 • 理论 • 知道(识别、记忆、初步认识) • 理解(初步把握、一般认识) • 掌握(联系、解决、较深入认识) • 应用(综合、解决、系统认识) • 实验 • 初步学会(使用、完成) • 学会(合理选择、独立完成、正确处理) • 设计(设计、选择、制作、分析、改进)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规范用词 • 感受 • (感觉、接受、注意、关注、感到) • 认识 • (认得、区别、经历、描述、明白、表达) • 运用 • (选择、采用、解释、交流、 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规范用词 • 体验 • (萌发、体会、感觉、感触、了解) • 感悟 • (感知、领悟、领略、激发、懂得) • 形成 • (树立、具有、区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
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了某一 课题之后,他们的行为以及情感等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教学目的是:教师所要求于自己的,以教养教育相统一的,用说教施影响于学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期望于学生的,以知情行思相统一的,以激疑启思所诱发的从心理到行为的有序变化。
知识点的划分示意图 课程 第一章(单元) 第二章(单元) 第一节(课) 第二节(课)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问题解决 事实 概念 原理
学习目标的编写 1、ABCD法 A 教学对象; B 外显行为; C 条件; D 标准; 例: 一年级学生,在5分钟内,将所给的生字注音, ( 对象) (标准) ( 行为) 可以查字典。 (条件)
2、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 例: • 内部心理描述:能理解描述人物的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取材的。 • 行为1: 能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中的主人公是 • 一个怎样的人; • 行为2:能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述主人公时表 • 露自己感情的句子; • 行为3:能指出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中哪些采取 • 了略写的方式,哪些进行了详写,它们对表现 • 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活动设计 2、认知活动设计 3、情意活动设计 4、评价活动设计
1、组织活动设计 组织活动是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 其设计内容包括: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设计; 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各个阶段、各步骤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的设计。
2、认知活动设计 认知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 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学生学习起始状态的诊断设计; (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设计; (3)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和重新组合,重、难点确定及处理,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
2、认知活动设计 (4)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用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所长、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用恰当的教学媒体。 (5)学生活动设计。包括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过程、学法指导及调控措施等内容。
3、情意活动设计 认知活动离不开情意因素的参与和推动,而情意发展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情意活动设计包括: (1)教学活动情境化设计——将教学活动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 (2)教学活动情感化设计——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4、评价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活动设计,包括: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行为的即时评价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2)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设计。
学习过程的评价设计 (1)学习方式的运用状况; (2)组织纪律状况; (3)介入和倾听的程度; (4)主动发表意见的程度; (5)与组员合作的程度; (6)意志、毅力和探索的程度; (7)“参与障碍”(注意力分散,交往技能差、人际关系不良)的排斥程度; (8)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9)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水平; (10)分析、综合比较方法运用的水平; (11)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水平; (12)对概念、特征的理解水平。
(三)教学策略设计 •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整体安排。就是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1、设计教学过程结构 • 常用教学程序 • 传递—接受式: • 激发动机 –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应用—检查评价。 • 引导—发现式: •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 • 示范—模仿式: • 定向—参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 情境—陶冶式: • 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
现代教学程序 • 布鲁纳的“概念获得”:呈现资料确认属性—验证获得的概念—分析思维策略。 •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析—综合贯通。 •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学生定向—常规授课—矫正差错—再次测评。 • 加涅的“指导学习”。 • 建构主义教学程序。
2、选择教学方法 认知类:讲授、演示、谈话、讨论、练习、实验、实习作业等法。 动作技能类: 示范—模仿法、练习—反馈法等。 情感态度类: 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等。 3、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小组相互作用等。
4、选择教学媒体 确定媒体的任务功能;选择媒体的形式类型; 明确媒体的信息内容;掌握媒体的使用特性。 教 学 目 标 媒体 教 师 学 生 反馈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 • 1、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 2、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 3、创造情境 引发动机 • 4、提供事实 建立经验 • 5、显示过程 形成表象 • 6、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 • 7、举例验证 建立概念 • 8、解释原理 启发思维 • 9、设难置疑 引起思辨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 1、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化 •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 3、抑制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化 • 4、平静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 • 5、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 6、靠近“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目标 • 7、克服畏难情绪 增强自信 • 8、鼓励与激励求知的欲望 • 9、满足表现成功的欲望
(四)教学评价设计 (1)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 (2)引导和组织学生评价教学的设计; (3)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
学习评价,即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的数据按一定标准量化,并对结果作出价值性的判断。学习评价,即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的数据按一定标准量化,并对结果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比较
学习评价的步骤 (评价依据教学目标 ) 评价对象 资料收集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价值判断 结构化观察 态度量表 形成性练习 总结性练习 达标程度 相对水平 差异对比 发展状况 一次量化 二次量化
三、新课程下的几种常用教学模式 (一)“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变式:切块拼接教学模式 (二)“合作——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三)“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各种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即可以使人们照着去做的标准形式。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即可以使人们照着去做的标准形式。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的标准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要素高度概括,是从整体上思考教学过程的一种工具和方法。
“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创 景 激 趣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探 讨 组 间 质 疑 展 示 作 品 自 我 评 价 “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变式:切块拼接教学模式 切块 分割 自主 学习 组内 交流 联讲 拼合 学习 评价
(一)“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 (1)创景激趣 • “创景激趣”,是指教师运用媒体或资料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之中。 • 常用的“创景激趣”的实施策略有: • ①长时记忆调动 • ②课前信息交流 • ③景观直观感受 • ④问题引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