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k likes | 1.32k Views
第 2 章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第 2 章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目 录 §1 静电场中的导体 §2 封闭金属壳内外的静电场 §3 电容器及电容 §4 静电演示仪器 §5 带电体系的静电能量. 以静电场基本规律为依据,讨论有导体存在时对静电场的影响。静电场中放入导体后,导体和电 场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经历一个极短暂的时间,达到平衡状态。我们研究的前提:假定导体在电场作用下已处于平衡,结合基本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本章研究的问题 仍然是静电场 场量仍是电场强度和电势. 电场的基本性质方程仍是. §1 静电场中的导体.
E N D
第2章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第2章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目 录 §1 静电场中的导体 §2封闭金属壳内外的静电场 §3 电容器及电容 §4 静电演示仪器 §5 带电体系的静电能量
以静电场基本规律为依据,讨论有导体存在时对静电场的影响。静电场中放入导体后,导体和电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历一个极短暂的时间,达到平衡状态。我们研究的前提:假定导体在电场作用下已处于平衡,结合基本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以静电场基本规律为依据,讨论有导体存在时对静电场的影响。静电场中放入导体后,导体和电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历一个极短暂的时间,达到平衡状态。我们研究的前提:假定导体在电场作用下已处于平衡,结合基本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本章研究的问题仍然是静电场 场量仍是电场强度和电势 电场的基本性质方程仍是
§1 静电场中的导体 一、 导体 和 绝缘体 1.导体 存在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 理论上认为无自由移动的电荷 也称 电介质 3.半导体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本章讨论金属导体对场的影响
+ + + + + + + + + 感应电荷 二、导体的静电平衡 1.静电感应
+ + + + + + + + + + + +
+ + + + + + + + 导体内电场强度 外电场强度 感应电荷电场强度
2、静电平衡 : 定义:导体内部和表面都没有电荷作宏观定向运动 的状态。 3、静电平衡条件:导体内部任何一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 电荷不动
注意: (1)“点”指导体内部宏观的点 (物理无限小体元)。 (2)平衡条件中,根本的是 (若有非静电力时,例导体接了电池,平衡时静电力、静电场不等于零)。
导体 导体 三、导体静电平衡的性质 1.导体为等势体,表面为等位面 证明:导体内部任取两点a、b
证明:在导体内任取体积元 由高斯定理 2.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 只分布在导体表面 体积元任取 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
写作 外法线方向 ② E 与σ 的关系 ΔS 取扁柱面为高斯面
设 是导体表面含P点的小面元, 是P点的电荷面密度,则 受到的静电力 是除 外所有电荷在P点贡献的场强 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为 可以分为两部分 四、带电导体所受的静电力 其中 是 在P1的场强, 是除
外的电荷在P1的场强。 P1点在导体附近,所以 代入前式可得 最后可得:
对导体表面作积分,可得整个导体所受的静电力。对导体表面作积分,可得整个导体所受的静电力。 由上述讨论可知:导体表面稍微往外的P1处的总场强为 它由两个部分构成,即
其中 如果考虑导体表面稍微里面一点P2,则 而 的连续性保证 于是 故场强 在导体表面一点p的突变完全是由含小面元 的场强 的突变引起的。
五、孤立导体形状对电荷分布的影响 1.孤立导体 的电荷分布由自身的形状和电荷总量决定 表面突出的尖锐处(曲率为正且较大):电荷面密度较大 比较平坦地方(曲率较小):电荷面密度较小
尖端放电 表面凹进部分(曲率为负) :电荷面密度最小 实验给出了一个尖形导体的等势面、电力线和电荷分布,如图。 + + + + + + + + + + + + +
2、尖端放电现象 由于带电导体尖端附近的电荷密度最大,按照导体表面电场公式,该处的场最强。 在尖端处的空气可能被电离而出现尖端放电现象,如图。
尖端放电现象的利与弊 尖端放电会损耗电能, 干扰精密测量还会对通讯产生危害。然而,尖端放电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例如:静电加速器、感应起电机、避雷针等。
+ + + + + + + + + + < 电风实验 > 将带电的尖端物体接近火苗,由于尖端放电,电离空气,将发现火苗被吹偏,称为电风实验。
3.避雷针 高层建筑物上的避雷针也是利用导体的尖端放电现象。 ﹢ ﹢ ﹢ ﹢ ﹢ 尖端处:曲率大,电荷面密度 大, 导体表面的场强 也大;这个电场击穿空气,产生电子和离子并加速它们;加速的电子和离子与空气分子碰撞,进一步产生大量的电子和离子,被电离的空气成为导体。 ﹢ ﹢
雷雨时节,大块的云层顶部带正点,底部带负电,在接近地面时,地面感应产生正电荷。云层与地面距离在3-4Km,其电荷大到足以使云层与地面产生一个20-30MV甚至100MV的电势差。如果没有避雷针地面与云层就会遭受雷击;当装上避雷针由于尖端放电,率先把周围空气击穿,使云与地面电荷不断中和,将大规模的放电变为小规模的放电,从而避免电荷积累和大规模放电带来的危害。因此,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
闪 电 闪 电
金属尖端 荧光质 导电膜 接地 4.金属尖端的强电场的应用-场离子显微镜(FIM) 原理: 样品制成针尖形状,针尖与荧光膜之间加高压,样品附近极强的电场使吸附在表面的 原子电离,氦离子沿电 力线运动,撞击荧光膜引起发光,从而获得样品表面的图象。 接真空泵或充氦气设备 + 高压
六、 导体静电平衡问题的讨论方法 困难: 因为电场影响导体,使导体电荷发生重新分布;反过来,重新分布的电荷,又会改变电场的分布,这使得问题陷入了循环的地步,在数学上有相当的困难。 原则: 1.静电平衡的条件
或电力线的 两条性质 2.基本性质方程 3.电荷守恒定律
例1:证明如图的静电感应现象中,A是带正电 的点电荷,B是中性导体,试证导体B左端的感应负电荷绝对值 小于施感电荷。 证:根据电力线的性质1,B的左端一定有电力线终止。
这些电力线的发源地为: (1)A上的正电荷。 (2)B上的正电荷。 (3)无限远。 ∵沿电力线方向电位降低,与导体平衡时等势体矛盾∴(2)不可能。
B右端的正电荷发出的电力线又终止于无穷远处, ,所以(3)不成立。 ∴终止于B左端的电力线全部来自A上的正电荷,而A的电力线有可能终止于感应电荷,也可能终止于无穷远,即感应电荷一定不大于施感电荷。
讨 论 (1)接地时导体上不能有正电荷, 若B上有正电荷,发出电力线可能: ①到无穷远:沿电力线电位降低 ②到本身的负电荷:与导体是等位体矛 盾,所以唯一可能是导体B上没有正电荷。(2)接地只能说明电位为零,只提供 了当地交换电荷的可能性。
例2:中性封闭金属壳内有正点电荷q,求壳内外壁感生电荷的数量。例2:中性封闭金属壳内有正点电荷q,求壳内外壁感生电荷的数量。 解:根据电场线的性质,由q发出的电力线的条数正比于q;这些电力线不会在无电荷处中断,也不能穿过导体(因导体内场强为0),它只能止于壳的内壁,所以壳内壁的总电荷为-q;又因壳为中性,内外壁电荷的代数和为0,故外壁总电荷为q。 +q
例3. 把例1的导体B接地,试证B上不再有 的点。 证:选择地与无限远电势相等,即 。 设B上某点有 ,它所发出的电力线只能延伸到无限远,故 。另一方面,B导体接地要求 ,这与 矛盾。所以B导体上不能有 的点。
说明: 1)导体B右则的正电荷在接地后不存在可以认为它们沿着接地线流入了大地(实际是大地的电子流向导体中和了正电荷)。而且,即使接地线在导体B左侧结论仍然成立。 2)接地不但使B右侧的正电荷流光,而且改变了导体B左端的负电荷分布。
例4 接地导体球附近有一点电荷q, 如图所示。求导体上感应电荷的电量。 解: 导体接地, 即 设感应电量为Q 由于导体是个等势体 ,可知 o点的电势为0 ; 由电势叠加原理 有关系式:
例5 两块平行放置的面积为S 的金属板,各带电量Q1、 Q2 , 板距与板的线度相比很小。求: S S ① 静电平衡时, 金属板电荷的分布 和周围电场的分布。 Q2 Q1 ②若把第二块金属板接地,以上结果如何? EI EII EIII
Q1 Q2 • • EI EII EIII P1 P2 解: 电荷守恒 无限大带电平面: 静电平衡条件
Q1 Q2 • • EI EII EIII P1 P2 取向右为正 解得:
Q1 Q2 • • EI EII EIII P1 P2 电场分布:
Q1 Q2 EI EII EIII 如果第二块坂接地,则 4 = 0 • P 电荷守恒 高斯定理 解得: 静电平衡条件
腔外 腔内 外表面 内表面 §2 封闭金属壳内外的静电场 导体壳的结构特点: 两区域: 腔内、腔外 两表面: 内表面、外表面
结论 理论上需说明的问题是: 1)腔内、外表面电荷分布特征 2)腔内、外空间电场分布特征 基本思路: 从特例开始-然后得出结论 一、腔内无带电体时场的特征 内表面处处没有电荷 腔内无电场
S 即 或者说腔内电势处处相等 证明: 在导体壳内紧贴内表面作高斯面S。 因为导体内场强处处为零,所以
因为导体体内场强处处为零 , 由高斯定理得高斯面内电量代数和为零 , 即 由于空腔内无带电体, 所以
1)处处不带电,即处处无净电荷 2)一部分带正电荷 ,一部分带等 量负电荷 还需排除第2种情况 ,用反证法证明 假设:内表面有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等量的负电荷。
则电力线从正电荷向负电荷。 ? 这与导体是等势体矛盾 。故说明 假设不成立! 证明了:腔内无带电体时 内表面处处没有电荷 腔内无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