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周子学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周子学. 二〇〇九年五月. 汇报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第二部分: 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 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第四部分: 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第一部分: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已成为世界工业大国. —— 2008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2.9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达8.5%以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位.

Download Presentation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周子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周子学 二〇〇九年五月

  2. 汇报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第二部分: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第四部分: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3. 第一部分: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4. (一)中国已成为世界工业大国 —— 2008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2.9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达8.5%以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位 —— 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达到了14%,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制造大国 —— 中国工业有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粗钢、水泥、玩具、彩电、空调、电话等产品产量分别占世界的35%、48%、70%、45%、67%和50% 主要国家制造业增加值(万亿美元)

  5. (二)中国的工业大而不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尽合理、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依赖进口、出口产品以初级制成品为主、大量落后产能亟需淘汰、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 航天、纺织、轻工、轨道交通设备、石油炼制等产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是我国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 通信设备、家用电器、船舶、军用飞机、钢铁、有色等产业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技术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 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产业尚未掌握核心技术,高精尖加工能力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比较薄弱,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空间仍较大;大型民用客机、集成电路、半导体专用设备、大型科学仪器等产业主要依赖购买国外产品,技术创新薄弱,产业竞争力不强。

  6. (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 —— 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42.9%,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 近年来,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略微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滑至42.8%。 —— 工业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97.7% 1999-2008年中国工业对GDP的贡献 —— 工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率达到了50%。

  7. (四)中国工业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领域 —— 近十年来我国工业部门每年约新增就业人口300万,到2007年,全国工业行业就业已超过1.2亿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达到7875万人 —— 工业部门吸纳就业人数的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工业部门吸纳就业人数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15.6%,低于农业和服务业。 ——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工业企业停产、半停产情况增多,新增从业人数下降,同比少增三成,尤其是电子制造业新增从业人数下降六成。 我国就业结构变化趋势 我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

  8. (五)中国工业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五)中国工业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工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工业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已达7.7%,比1999年提升了4.5个百分点;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在这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是最主要的部分,一直保持了87%左右的贸易进出口总额。 —— 在出口方面,200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1134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11476亿美元),占世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11.9% 1999-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9. (五)中国工业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五)中国工业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1999-200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及占世界的比重

  10. (六)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六)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出口、消费和投资的传导机制对我国工业经济产生全面影响,工业增速大幅回落 —— 全球市场需求的极其疲软和一系列利空因素的叠加效应释放,导致我国工业品出口增速大幅下降 —— 国际原材料和大宗产品的价格暴跌以及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我国多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 金融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及对实体经济渗透的加剧,导致我国工业领域的投资需求不足与融资困难并存现象明显 —— 全球经济不景气对国内就业形势造成较大压力,失业率可能面临着上升趋势 —— 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市场和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这也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分月增速(%)

  11. 第二部分: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2. (一)基于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难以支撑整个新型工业化进程(一)基于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难以支撑整个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竞争优势看,我国工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优势上,主要来源于低成本的生产要素。 —— 我国制造业雇员月平均工资大约是美国的1/22、法国的1/16、日本的1/23、德国的1/23、韩国的1/14。 —— 我国工业用地平均价格大约是商业用地的1/5、居住用地的1/3。 —— 我国工业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和污染治理费用也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13. (一)基于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难以支撑整个新型工业化进程(一)基于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难以支撑整个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国际竞争态势看,这种基于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将难以支撑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伟大使命。 • 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 粗放型增长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 越南、菲律宾等国成本更低 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 人民币升值 税制改革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 可被征用的用地日益减少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快速上升 工业品在国际贸易中遭受的摩擦阻力越来越大

  14. (二)资源环境约束下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二)资源环境约束下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长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严峻局面。 —— 我国单位GDP能耗8.33标准油吨/万美元,大约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7倍、德国的6倍、韩国的3倍。 —— 我国炼钢、水泥、乙烯等综合能耗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1%、45%和31%。 —— 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为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15. (二)资源环境约束下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二)资源环境约束下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工业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 资源环境的约束: 我国GDP约占世界的5.5%,但消耗的能源占世界总量的15%,钢铁占30%,水泥占54%。 我国工业有机水污染物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已经处于世界第1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2位。 我国环保监督部门认为每年因污染造成的成本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 发达国家的阻挠和制约: 根据欧盟EuP指令,如果不提升产品节能水平,到2010年我国约有八成的家电产品将不能进入欧盟市场。 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指责中国消耗了过多的世界能源和资源,是新殖民主义者。

  16. (三)工业化进程中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我国的国情和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就业问题在未来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 从供给看,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需要从农村中转移出来;新增大学毕业生约6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它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约达2000万人以上 —— 从需求看,按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至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然在800万人左右。 —— 从供需平衡看,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然在800万人左右。

  17. (三)工业化进程中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受到不断增长的巨大就业压力问题的制约。 ——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50%,但从就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就业仅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6.8%。 ——近十年来,我国工业增速高达10%左右;而同期工业部门就业人口的增长率却只有2%左右,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高就业,呈现出“无就业增长”的变化态势。

  18. (四)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工业管理体制仍在探索过程中(四)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工业管理体制仍在探索过程中 我国现行工业行业管理体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存在管理分散、弱化甚至缺位的现象。 ——从微观上看,企业制度不健全;从宏观上看,土地、水、能源、矿产等价格形成机制不尽合理,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散、乱、差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市场诚信体系和监管体系还不健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业管理的缺位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到实处,如何通过规划、标准和政策等手段来引导、规范、监测和服务整个行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19. 第三部分: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20. (一)目标体系 2020年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目标体系

  21. 2008年,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1.3:48.6:40.1,尚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时期。2008年,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1.3:48.6:40.1,尚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时期。 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和国际先进经验,未来几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会稳步提升,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会缓慢下降。 根据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预计到2020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升级,调整为7:43:50。 1、三次产业结构

  22.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是OECD国家和地区的4.3倍,是日本的9倍。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是OECD国家和地区的4.3倍,是日本的9倍。 根据“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即从2005年的1.2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吨标煤/万元。 根据当前各行业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结合我国资源环境状况的客观要求,预计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指标将会进一步下调到0.85吨标煤/万元左右,达到本世纪初世界先进水平。 2、能耗指标

  23. 目前仍然较为低下,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仍然较为低下,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处于较低水平。 以制造业为例,2006年我国劳动产出率为3505美元/人,相对于发达国家,大约是美国的1/26,日本的1/19,韩国的1/11;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大约是巴西的1/3,巴基斯坦的1/2.2,印度尼西亚的1/2.4。 预计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劳动产出率将上升到38000美元/人左右,总体达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24. 2008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44.9%,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2008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44.9%,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 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对数曲线的相关关系。根据我国GDP和人口的增长预期,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会以较快速度增长 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 ,每年将提高0.8-1个百分点。 4、城镇化率

  25. 2008年,我国重工业所占比重为70.5%。 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工业增长再次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格局。 预计未来我国消费品工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并进一步改善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到2020年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调整为58%左右。 5、重工业比重

  26. 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621亿元,占制造业的比重为14.3%。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621亿元,占制造业的比重为14.3%。 高技术产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一直推动着我国制造业整体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未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将达到18%。 6、高技术产业比重

  27. (二)中国工业地位 •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已经建立了雄厚的基础,迅速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对于国际贸易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中国的优秀制造企业如联想、海尔、华为等,已经开始走向全球,中国国内市场也已经国际化。 • 尽管中国工业发展依然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但总体上看,中国工业竞争力正在不断增长,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 未来中国工业要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和稳固在国际产业竞争中的地位,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28. 第四部分: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29. (一)对本次金融危机的认识 1、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较为有限 • 我国的货币、银行和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没有金融衍生产品;同时,我国的金融经过十多年的改革,经历了处理坏账——财政注资——海外上市的过程,已经具备应对危机的良好基础,总体运行是稳定、健康的。 • 中国的危机是输入型的危机。在这场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受到的主要影响是在实体经济,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是稳健安全的

  30. 2、我国工业产品仍存在广阔的国际市场开拓空间2、我国工业产品仍存在广阔的国际市场开拓空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仍然面临下行风险 • 从发达国家市场看 • 从新兴市场看 • 由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好的信誉,我国企业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因此,要通过政策支持我国的优势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空间。 • 虽然发达国家经济仍在下滑,需求相对萎缩,但是并不等于不能开拓这些市场,更不等于没有市场。我国工业产品仍存在国际市场开拓空间。

  31. 3、国际金融危机成为我国工业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契机3、国际金融危机成为我国工业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契机 • 从中长期影响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改变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高储蓄,低消费状况的历史性机遇。 • 相对于出口,加大投资、刺激消费等开发国内市场的政策目标较易实现。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只要政策调整及时、到位,中国的国内市场消费空间还是很大的 • 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产生了一种倒逼机制,使得我国出口导向型工业发展模式难以维系,国家将会出台更多的有利于刺激国内市场消费的新政策,企业也会激发更多开拓国内市场的积极性。

  32. (二)主要措施 1、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 •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增加研发经费,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尽快占领产业技术前沿和市场。 • 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一批市场销路好、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淘汰那些没有销路、经济效益差的产品,进而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33. 2、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资源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 • 推进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高技术含量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在工业产品中所占的比重; • 推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专业化协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 推进区域结构优化升级,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内区域布局全局出发,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34. 3、积极促进行业和企业管理创新 • 在行业管理创新方面,要不断完善工业运行监测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国内重要商品市场、股票债券市场的动态变化、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情况变化;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联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作用,推动行业交流与合作;要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在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信贷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切实加强和改善工业行业管理。 • 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要引导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危机的预警、监测和应对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建设,增强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

  35. 4、大力推进工业企业人才培训工作 • 可根据机械、钢铁、化工、建材、能源等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引导企业制定长期有效的职工培训规划,分别采用在职教育、脱产培训等不同方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坚持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优秀企业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丰富各层次职员的知识体系。

  36. 5、不断完善有利于工业振兴的政策环境 • 要抓好钢铁、汽车等九大行业振兴规划,逐条推动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 • 进一步贯彻落实稳定出口、拉动消费、提高轻纺、机电、信息等产品出口退税;推动“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扩大工业产品销售。 • 加大对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进步财政补贴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有实力、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采取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取先进技术,建立世界营销网络,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37. 6、逐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 一方面,在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在未来几年内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我国的工业产品价格低廉,能够较好地迎合发达国家消费者对廉价商品逐步扩大的需求,将有利于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 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企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优质资产缩水,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更难顾及发达国家以外的市场。我国企业将获得在弱竞争环境中开拓新兴市场的机会。 • 开拓国际市场,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8.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