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597 Views
台州市高二历史备课资料.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 温岭中学 潘岳才. 第五单元 ─ 《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整体感知 1. 本单元就时间来讲 , 主要涉及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 20 世纪末海湾战争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教材 P107 单元引言指出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时 , 局部战争的烽火却又点燃 , …… 战争一直伴随着人类进入 21 世纪。 ”
E N D
台州市高二历史备课资料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温岭中学 潘岳才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整体感知 1.本单元就时间来讲,主要涉及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末海湾战争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教材P107单元引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时,局部战争的烽火却又点燃,……战争一直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 2.就空间来讲,主要发生在亚洲地区。无论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中东问题、两伊战争还是海湾战争,全都发生在亚洲地区。(教材没有涉及1999年发生的科索沃战争) 3.就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讲,虽然这些局部战争规模不大(属于地区性战争,不是世界大战),但其影响却往往扩大到更大更广的区域,甚至影响到整个世界,至今仍然是世界的热点和焦点。(本单元出现的局部战争都与美国有关)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 (一).依据: • 1. 课标内容 • 2.《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3. 学生学习状况 4. 本单元与其他单元或模块的联系
1.课标内容 • ①.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 ②.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巨性。 • ③.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 ④.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2.《学科指导意见》中关于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第一课 朝鲜战争
3.学生状况分析。 • 本单元内容涉及当今世界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就其时间和空间而言,离我们都很近,各种新闻媒体都有大量报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国际新闻》栏目每天都有报道,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一些男生,对战争题材的内容兴趣 特别浓厚。这些因素对于我们开展教学非常有利 • 4.本单元与其他单元或模块的联系 • 必修Ⅰ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霸”中涉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等许多内容。 • 选修3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与本单元关系非常密切,是本单元局部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
(二).三维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 了解朝鲜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知道中东问题的由来;知道《戴维营协议》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及其影响;了解海湾战争的原因和进程。 • 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整体与局部等方面综合思考局部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思维能力。 •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资料收集、问题分析、专题讨论、辩论会、历史板报、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学习方法,掌握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增强对历史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悟阿以之间从战争走向和平符合时代潮流。体会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认识和平的可贵。 • 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感受中朝军民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 在海湾战争中体会科技发展对世界战争的影响。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 应重点把握海湾战争中高科技发展 对世界战争的影响。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方式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其主要表现是:(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争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争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认为,海湾战争反映了世界新军事变革(英文原文为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简写为RMA)的三大趋势:即 武器装备 智能化、军队编制体制精简化和作战样式体系化。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
2. 难点: 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地缘政治)分析局部战争对亚洲乃至对世界的影响?(1)英国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麦金德(1861—1947年)在1904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地理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认为欧亚内陆有一个“枢轴地域”,那里的天然屏障、距离、丰富的资源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能控制世界的国家。他有三句名言:“谁控制了东欧,谁就能主宰大陆腹地;谁控制了大陆腹地,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能控制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2).深谙西方古典地缘政治学堂奥的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1997年出版了《大棋局》一书,以宏大的视野将整个欧亚大陆视为一个地缘战略大棋局,主张美国应奉行一套统一完整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纵横捭阖地保持在欧亚大棋局中的仲裁地位,并引导建立一种符合美国人利益的地缘政治框架。
布氏在《大棋局》中提出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是一项将近期(今后五年左右)、中期(二十年左右)和长期目标(超过二十年)有机结合的三步走战略。在近期,美国要促进欧亚大陆上地缘政治的多元化,防止在欧亚大陆出现一个可能向美国地位提出挑战的敌对联盟。在中期,美国要逐步与若干地位重要、战略上相互协调的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并在下世纪初期推动建立一个更加机制化的跨欧亚安全体系。这一阶段,美国的霸权将是一种“宽容”的霸权。美国在 欧亚大陆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真正分摊政治责任的全球合作框架。这一框架“既能化解政治社会变革必然带来的冲击和损伤,又能演变成承担和平地管理全球责任的地缘政治核心”。建立这样一个地缘政治框架,是美国“作为第一个、唯一的一个和最后的一个真正全球超级大国所发挥作用的恰当遗产。”
其实,朝鲜战争的爆发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地缘背景和历史背景。①.地缘背景:朝鲜半岛恰好处在美国环太平洋战略链条“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关岛”②.历史背景:日本历史学家中乌岭熊说:“朝鲜战争是一场有国际背景的内战,它反映了现代朝鲜人民悲苦的历史。一方面,它固化了这个国家的分裂状态;另一方面,它支配了战后亚洲的国际环境。由于这个缘故,它可以被看成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在任何一种国际联盟体系中,就像本世纪的东方和西方两个阵营一样,大国的目标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凌驾于小国的目标之上。弱小国家不得不放弃自身一些利益,来换取大国对自己的保护。倘若再让世界陷入此类对立联盟的僵化状态,那必将会是一大悲剧”。其实,朝鲜战争的爆发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地缘背景和历史背景。①.地缘背景:朝鲜半岛恰好处在美国环太平洋战略链条“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关岛”②.历史背景:日本历史学家中乌岭熊说:“朝鲜战争是一场有国际背景的内战,它反映了现代朝鲜人民悲苦的历史。一方面,它固化了这个国家的分裂状态;另一方面,它支配了战后亚洲的国际环境。由于这个缘故,它可以被看成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在任何一种国际联盟体系中,就像本世纪的东方和西方两个阵营一样,大国的目标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凌驾于小国的目标之上。弱小国家不得不放弃自身一些利益,来换取大国对自己的保护。倘若再让世界陷入此类对立联盟的僵化状态,那必将会是一大悲剧”。
历史纵横 关于“中东”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中东”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时提出的。当时,欧洲国家按照距离西欧的远近,把东方地区分为近东、中东、远东三大部分。中东包括现在的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有些书本增加阿富汗和苏丹)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它连接三洲(欧、亚、非)五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里海),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是东西方交通的咽喉要道,属于兵家必争之地。由于中东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使许多民族曾在这里居留和繁衍,发展本民族的文明和文化,一方面,不同的宗教信仰(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教的圣地)和文化传统,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明历程;另一方面,也使这里成了民族纠纷和冲突频发的“多事之地”。由于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加上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
三、教学建议 • 1.本单元教学内容和现实联系密切,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料,鼓励学生搜集与整理相关学习资料,如运用相关的战争回忆录、影视资料、图片资料、人物传记等,发表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力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如中东问题比较复杂,在教学中不妨采用“倒叙”方法组织教学,尽量从现实入手,以谈话和提问的形式,把中东最新的动态与课本内容联系起来,既给学生现实感,又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对当前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解能力。 • 2.要注意史地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 3.尽量用好用足教科书。一方面,可以利用教科书中“学思之窗”等栏目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另一方面,要发挥引言的作用,根据引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同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此外,还要对复杂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掌握。
例如:中东战争连绵不断,教学中可以用列表的形式把四次中东战争加以归纳概括。例如:中东战争连绵不断,教学中可以用列表的形式把四次中东战争加以归纳概括。
四、几个值得引起注意和需要探讨的问题 • 1.朝鲜战争中究竟谁打第一枪? • 教材没有说清楚。教材P108指出:“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李伟科介绍,作为访问学者他在访韩时,韩国方面多次强烈要求中国改变现行教科书的说法,因为俄罗斯教材中曾讲到是金日成首先打第一枪,金日成是经斯大林同意后进行的,而且朝鲜所使用的武器弹药都是苏制的先进武器,一直打到南朝鲜。 • 2.决定战争的胜负:是武器还是人民? • 王树增在《远东朝鲜战争》中指出:“没有人在是否需要加强战争的科技含量这一问题上争论,没有人否认一个主权国家需要用最精良的武器来装备国家的军队。” • “没有人无视先进的武器和尖端的装备在战争中的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55年,而朝鲜战争也整整47年。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的科学技术每一天都在发展与进步,而后来的海湾战争
和科索沃战争显示出人类科学技术的每一点发展与进步都已被用于战争。这里,人们不禁连连发问: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只要世界上依然存在着战争,这个问题就会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在人民大会堂报告中指出:“我们既不要忽视战争中高科技的应用,也不能忽视战争中人的作用,人文主义说到底是人本主义,世间万物都应以人为本,因为一切高科技战争最终还是要落到人的身上,人还是战争的决定因素”3.枪和橄榄枝:和平是否可能?拉宾:“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是一个经历过浴血奋战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这是一个转机,虽然它同时也是一个危机……”
阿拉法特:“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文明共存。”------[美]塞繆尔·享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基础上,阿以基本上接受了“以土地换和平”原则,阿以各方保证中东地区各国和平。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启动与进展说明:巴以之间的矛盾不是用战争的方法能够解决的,几十年的冲突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双方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和平谈判可以为解决问题寻找一条减少损失少付出代价的道路。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带有全球性的两大战略主题。阿拉法特:“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文明共存。”------[美]塞繆尔·享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基础上,阿以基本上接受了“以土地换和平”原则,阿以各方保证中东地区各国和平。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启动与进展说明:巴以之间的矛盾不是用战争的方法能够解决的,几十年的冲突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双方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和平谈判可以为解决问题寻找一条减少损失少付出代价的道路。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带有全球性的两大战略主题。 “”
4.以色列人口不过500万,为什么能够在中东地区有很大的能量?4.以色列人口不过500万,为什么能够在中东地区有很大的能量? • 材料一:美国的犹太人是以色列的总后台。当今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总数达600万。美国犹太人资本家掌握了美国钢铁工业的25%,粮食加工业的60%,还控制了许多新闻宣传工具。犹太人是美国院外活动集团的核心力量,在国会内,亲以色列的议员力量不可忽然,他们甚至可以制约美国总统的政策观点,许多议员不敢开罪于以色列,他们不仅需要犹太人的选票,还得依赖犹太人富翁的资助竞选议员。 • 材料二:以色列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靠美国的扶植,1948年至1981年美国给以色列的援助达到250亿美元,
其中一半以上是赠款。美国帮助以色列建立核反应堆,给予最新的武器装备。今年8月,美国决定在今后10年向以色列提供300亿美元的国防援助,比上一个10年的240亿美元增加25%。其中一半以上是赠款。美国帮助以色列建立核反应堆,给予最新的武器装备。今年8月,美国决定在今后10年向以色列提供300亿美元的国防援助,比上一个10年的240亿美元增加25%。 • 材料三:由于以色列地处欧亚非三大洲接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周围全是阿拉伯国家,美国把以色列变成在中东同苏联对抗的基地,利用以色列牵制阿拉伯国家中的亲苏势力。为此,美国把以色列看成不沉的“航空母舰”,确保以色列安全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核心之一,也是保护美国在中东利益的重要手段。(这势必引起阿拉伯人民对美反感和仇恨。)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教材分析 • (一).关于《课标内容》 • 《课标》要求的学习内容要点: • 1.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活动。 •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 3.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 4.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二).关于《教学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 • 第一课 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 • 1.基本要求:知道联合国的产生;了解联合国的宗旨;知道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感受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共谋人类和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向往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 • 2.说明:可把本课内容和下一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到”中的有关内容整合起来进行教学。 • 第二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 1.基本要求: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等史实,知道《国际和平年宣言》的通过和纪念国际和平日的确定。 • 2.发展要求: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 3.说明:可把“国际和平年”一目内容和上一课“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内容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1.基本要求: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举例说明和平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平,懂得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基本要求: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举例说明和平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平,懂得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感受国际社会为和平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树立维护和平、促进和谐发展的责任意识。 2.发展要求: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3.说明:本课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要注意用具体史实进行论证,提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素养。 第三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三).关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共谋人类和谐发展与福祉的机构。它酝酿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映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共同心声。 • 1.重点: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 1945年,51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占地18英亩,总部地区归联合国所有,是一块国际领土,享有一定的特权和豁免权,总部大楼在1952年建成,包括4栋建筑,其中秘书长办公室设在秘书处办公大楼的第38层) •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包括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联合国所使用的语文分两种:一种为正式语文,是大会重要文件必须使用并且有法律效力的语文,一种为工作语文,是大会代表们的通用语文,现在中、英、法、俄、西班牙与阿拉伯等6种文字都是大会的正式和工作语文,(一般以英文为主) • 。
联合国的经费分为正常预算费用和维持和平行动费用两种,前者来源于会员国摊派,以国民收入总额比例计算;后者据具体情况特殊分摊联合国的经费分为正常预算费用和维持和平行动费用两种,前者来源于会员国摊派,以国民收入总额比例计算;后者据具体情况特殊分摊 •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等;其原则是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美、英、苏、法、中五国为常任理事国,按照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确定的“五大国一致”原则,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20世纪90年代,安理会通过绝大部分决议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关起门来进行磋商,最后达成协议,交给安理会十个非常任理事国讨论和全体会议通过的。现在,联合国拥有会员国192个。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委派。
联合国新任秘书长简历 • 潘基文: 1944年6月13日出生在韩国中部忠州市;1970年毕业于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外交学院;1972年到1996年先后担任韩国驻新德里外交官、外务部联合国课长、美洲局长,负责外交政策企划的次官,韩国驻联合国代表和驻奥地利大使;198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硕士学位;1996年11月任总统府秘书室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后任总统外交政策顾问;2004年1月16日出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2007年1月1日起出任联合国秘书长直到2011年12月31日.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二战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所以必然要反映五大战胜国,尤其是最强大的美国的影响力。联合国成立初期的25年内,基本上是美国操纵和控制,当时苏联处于实力恢复时期。从中国的角度看,它主要干了三件不好的事:第一是朝鲜战争;第二是刚果事件,造成民族英雄卢蒙巴惨遭杀害;第三是把中国排除在联合国大门之外长达25年之久。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二战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所以必然要反映五大战胜国,尤其是最强大的美国的影响力。联合国成立初期的25年内,基本上是美国操纵和控制,当时苏联处于实力恢复时期。从中国的角度看,它主要干了三件不好的事:第一是朝鲜战争;第二是刚果事件,造成民族英雄卢蒙巴惨遭杀害;第三是把中国排除在联合国大门之外长达25年之久。 • 人们希望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事实上,联合国在许多方面做了工作: • 第一.在维护和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几次中东战争和两伊战争中特别明显。(教材P145) • 第二.在原子能管制和裁军问题上,联合国曾召开联大特别会议,还设立了帮助管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机构。 • 第三.在促进人权和推动非殖民地化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专门成立了非殖民化特委会,使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败。
第四.联合国成立专门机构,展开人道主义援助,在维护人类的基本生存权利平等权利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总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在防止局部武器冲突、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推动地区和平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四.联合国成立专门机构,展开人道主义援助,在维护人类的基本生存权利平等权利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总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在防止局部武器冲突、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推动地区和平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 当历史进入新世纪时,人们更希望联合国成为一个充满生机而又公正合理的全球性组织。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今天全球化正在加速进行,同时分崩离析的力量也在增长,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联合国。” •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难点(1):如何理解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前提?
历史纵横中国在联合国的外交 • 中国在联合国的外交不是单一或一成不变的,它是中国内政的对外延伸,是中国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也是随着联合国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展。 • 上世纪70年代:我们一直把联合国看成是一个讲堂,其中特别的是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出席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宣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调整,从原来的反霸统一战线转变为全面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的活动,实现了两个突破:一个是接受联合国援助,一个是参加维和。就维和而言,迄今为止累计参加了17项维和行动,人数达到7293人,在联合国里面排13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融入国际社会,我们在联合国扮演双重角色。一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另一个是参加五个常任理事国磋商。如1991年美国出兵伊拉克前,老布什总统尽量修改决议案,修改到中国可以不投反对票为止。我们发表了一个声明,保留我们的立场,投了弃权票。这件事既符合我们的立场,也对中美关系的改善开辟了道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融入国际社会,我们在联合国扮演双重角色。一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另一个是参加五个常任理事国磋商。如1991年美国出兵伊拉克前,老布什总统尽量修改决议案,修改到中国可以不投反对票为止。我们发表了一个声明,保留我们的立场,投了弃权票。这件事既符合我们的立场,也对中美关系的改善开辟了道路。 • 现在,中国已经从多边外交发展到全面参与积极应对的程度,随着我们融入国际社会,特别是“走出去”的方针,我们已经变成一个在海外有实际利益的国家,这就需要通过外交来保护我们在海外投资经商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他们的经济利益。保护的手段是多样的,联合国不失为一种好工具,因为其有合法性,将来我们就需要考虑什么情况下需要联合国来包装我们一些行动。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始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一个是实际利益和国际形象的矛盾;一个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第三个是已经涉足的现实和不干涉内政的理念的矛盾。
为此,我们要从韬光养晦的角度出发,不挑战美国在联合国或者其他地方所发挥的作用。中国强大以后会主张集体领导,而不是由一个国家来领导。为此,我们要从韬光养晦的角度出发,不挑战美国在联合国或者其他地方所发挥的作用。中国强大以后会主张集体领导,而不是由一个国家来领导。 • 难点(2):如何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参阅教材P153—155)
四.教学建议 • 1.本单元许多内容带有较强的理论性,建议老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结合历史事实,用生动且有意义的史实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把握重要概念的内涵,重视理论问题的学习,特别要注意与相关学科---政治学科的结合,做到政史结合。 • 2.本单元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课外学习资料的利用,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媒介,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并通过讨论会、历史演讲等形式,发表对相关问题的看法,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与时政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形成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
3.要注意结合本单元中联合国的建立、联合国的主要维和行动和20世纪下半期世界形势的变化等重要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之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历史认识发表看法。。3.要注意结合本单元中联合国的建立、联合国的主要维和行动和20世纪下半期世界形势的变化等重要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之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历史认识发表看法。。 • 4.根据教学的需要,可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一课内容和“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一课中的“国际和平年”一目内容整合起来。还要特别注意课本中几张图画及其含义。如:联合国徽、铸剑为犁、和平鸽以及1986年中国发行的国际和平年纪念邮票等。 • 5.结合课后的“学习延伸”,采用比较的方法,将联合国与国际联盟进行比较,从中得出:在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的作用方面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国联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而《凡尔赛和约》根本无视中国的利益,导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国联一开始就把苏联排斥在外,也没有包括作为大国的美国在内,缺乏普遍性和有效性。联合国有专门负责安全工作的机构—安理会。
- • 6.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前后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讲授“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一目时,可以联系必修Ⅰ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来观察世界。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也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