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46 Views
车流运动特性与相关参数. 刘 澜 教授.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运动.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运动.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运动.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运动. 交叉口交通——上海市延安西路与华山路交叉口处拍摄的车流.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运动. 某地典型渠化交叉口. 绿灯期间车流通过交叉口的流量图示.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运动特性. 饱和流量. 交 叉 口 车 流. 流量比. 饱和度. 绿灯间隔时间. 信号损失时间和有效绿灯时间. 饱和流量( S) 的测算. 饱和流量定义: 绿灯小时通过的交通流量( pcu/h);
E N D
车流运动特性与相关参数 刘 澜教授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运动 交叉口交通——上海市延安西路与华山路交叉口处拍摄的车流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运动 某地典型渠化交叉口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运动特性 饱和流量 交 叉 口 车 流 流量比 饱和度 绿灯间隔时间 信号损失时间和有效绿灯时间
饱和流量(S)的测算 饱和流量定义: 绿灯小时通过的交通流量(pcu/h); 在一次连续绿灯时间内,交叉口进口道上连续车队能够连续通过停车线换算为小轿车的最多车辆数,记为S。
饱和流量的测算 1.几个简单的相依关系 ①进口车道数增加,则S增加; ② Webster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观测和实验得出,在不准停放车辆的进口道: S=525W pcu/h, 5.2≤W≤18,W为进口道宽度,即进口道为两车道及以上; S值查表,3≤W≤5.1; ③在中国,单车道多采用S=1800pcu/h,根据实际情况有不同取值。
饱和流量的测算 2.对S显著影响因素的讨论 车道宽度(W); 车道位置(靠边、非靠边); 车辆组成; 混合行驶车道中转弯车所占比例(f); 转弯车行驶路径半径(r); 进口道坡道(G%); 等等。
流量比(y) (无单位) 车道流量比 相位流量比 y = max(yi) 交叉口流量比(多相位信号 ) Y = y y <1,非饱和状态→可进行交通处理/交通信号控制; y =1,饱和状态; y >1,过饱和状态; 通常,考虑信号损失和其它因素,y >0.7就可能发生阻塞。
饱和度(x) 交叉口进口引道的车流量与该进口引道通过交叉路口的最大车流量的比即该进口引道的饱和度,它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q -----进口道的车流量; -----相应相位有效绿灯时间占周期时间的比例; S -----相应的饱和流量
绿灯间隔时间 它是指一个相位的绿灯结束到下一相位绿灯开始的时间间隔 . 式中: I —黄灯时间 V平—通过路口平均速度; D —停车线前制动距离; W —路口宽度; L —车体长度.
信号损失时间和有效绿灯时间 l= l1+ l2 信号相位损失时间: 有效绿灯时间: Ge=实际绿灯时间G+黄灯时间A-损失时间L 绿灯间隔时间(周期换相间隔):I=A+AR, 换相损失时间:I- A =AR, 两相位信号周期损失时间:L=2 l +2(I- A ), 对多相位而言:L=k[l +(I- A )],k为相位数。 有效绿灯时间:Ge=C-L (对于一个相位) (对于一个周期)
信号损失时间和有效绿灯时间 所以,绿信比: 已知流量比 (pcu/h) 欲使 S和交通信号配时无关,和路口几何形状、车队组成有关;而实际通过流量和信号有关。
信号损失时间和有效绿灯时间 已知:灯控路口的通行能力 正常通行状态下,由于 可得 所以 取等号,有: L几乎为定值,与周期长度C无关。 由上式知y增加时Cmin增加,y减小时Cmin也减小。
一般经验:对于非饱和交通流,Cmax=180秒,亦有资料显示Cmax=120秒,其依据主要是交通心理学。具体情况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