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likes | 1.09k Views
唐五代词. 制作:吕爱丽. 唐五代词. 1.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4.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 5.李煜 《清平乐》 (别来春半).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李白词鉴赏. 一、作者简介. 诗 仙. 寻 李 白. [台湾]余光中 ——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细细地苦吟
E N D
唐五代词 制作:吕爱丽
唐五代词 1.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4.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 5.李煜 《清平乐》 (别来春半)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词鉴赏
诗 仙 寻 李 白 [台湾]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细细地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诗 仙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连太太都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诗 仙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扣我额头 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诗 仙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那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诗 仙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诗 仙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 长安都早已陷落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二、李白词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李白的词作不多,见《尊前集》、《花庵词选》、《全唐诗》、《历代诗余》等,共约十八首。传词以《菩萨蛮》和《忆秦娥》最为有名。但自明代始,多有异议,迄今没有定论。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 萨 蛮
平齐的树林迷迷蒙蒙, 树林上面烟雾纵横交织; 令人心生寒意的山如同飘带, 山色是一片使人伤心的碧绿。 暮色悄悄地漫入了高楼, 我在高楼上独自发愁。 想必她正在玉阶上枉自伫立, 我眼前只有投宿的鸟儿 正焦急地飞回各自的巢里。 啊,我举目四望, 哪里是我归去的路? 只见长亭连短亭遥远无比! 译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词人以画笔在广漠的平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暮烟。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暗藏着时间在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一个神来之笔的“入”字,把暝色人格化,将之比作一个带来了离愁的闯入者,比“夜幕”这类平凡的景物更能使景色活跃在读者心头。
鸟归人不归,令人触景生情,同时这归鸟又惹起无限愁思。鸟归人不归,令人触景生情,同时这归鸟又惹起无限愁思。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思想内容 (一)思妇望归说 认为词中所写的,是一位思妇于暮色苍茫之中,独立玉阶远眺时一刹那的情思。词中的绵绵情意,在这绵远悠长旅程的急切盼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思想内容 (二)羁愁思归说 认为词作写的是客子思归,其中又透露出人生穷途无归的迷茫与苦闷,极耐人寻味。
艺术特色 1. 笔调清疏淡雅、自然天成。 2. 运用朦胧错综的描写手法,造成词境时空的惝恍迷离。 3. 导情入景,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致入微。
思考与练习 1. 对这首词的主旨历来有多种看法,你赞同哪一种?请谈谈理由。 2. 体味这首词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冯延巳词鉴赏
一、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著名词人,深得李璟信任,并曾两度为相。
一、作者简介 冯延巳的人品,颇受非议,其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也确属平庸。但他多才多艺,能诗能文,工书善辩,特别是词的创作最为著名。其词集名为《阳春录》,有的题作《阳春集》。
二、冯词的特点——因循出新 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
二、冯词的特点——因循出新 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
三、冯词的艺术风格 (一)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常以大境写柔情。 “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 ——《更漏子》 “楼上春寒山四面”——《鹊踏枝》
三、冯词的艺术风格 (二)善于用“层深”手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去。” ——《鹊踏枝》
三、冯词的艺术风格 (三)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即客观景物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的性质正好相反。
四、作品赏析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 谁说难言的愁思抛掷已久 已经忘掉了呢? 每到阳春三月, 伤感的情怀依然如旧。 天天在花前 一副多愁多病的模样, 镜里的红颜啊, 渐渐憔悴消瘦仍不惜顾。
译文 河岸草色萋萋, 堤上翠柳依依, 请问绵绵新愁, 因为何事年年都有? 独自久立在小桥上, 寒风吹满衣袖。 正是树梢上升起一弯新月 夜幕降临路断行人之后。
谁道闲情抛弃久 ?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杜甫《曲江》(其一)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清人黄仲则曾有诗句云“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又曰“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思想内容 冯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哀愁,是一种独自担荷着的孤寂之感。
艺术特色 这首词传达出的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词中顿挫沉郁的笔法,惝恍幽咽的情致,正是冯词特有的风格。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闲情”的内涵? 2.为什么说《鹊踏枝》词传达出的是一种感情的境界? 3.王国维评冯延巳的作品是“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黍离之悲 ”的哀怨 ——鹿虔扆词鉴赏
一、作者简介 鹿虔扆,生卒年、字里俱无考。初读书古寺,见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期以此见志。后蜀进士,累官学士。广政间(938-950),出为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因称鹿太保。在后蜀时以擅写小词为孟昶所宠幸,时人忌之,与欧阳炯、韩(琮)[昭]、阎选、毛文锡号曰“五鬼”。蜀亡,不仕。
二、词风简介 在花间派词人中,他存词虽少(仅六首),却显大家风度。其词风格或疏秀婉丽,或沉郁苍凉,人品词品俱高。
临 江 仙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译文 铜锁锁住了重重宫门, 也锁住了荒苑的寂静, 雕花的窗仿佛含愁的眼, 还在默默地凝望着秋空。 昔日君王的驾辇, 早已一去无踪, 玉楼上的歌乐, 也早随风儿飘散空中。
译文 笼着夜雾的月, 好像不知人事的变更, 还像往常一样, 用深情照亮静夜的深宫。 野塘里竞相开放的荷花, 仿佛和我一样, 也在哀泣亡国的伤痛, 那颗颗清露 便是它的珠泪滢滢。
金锁重门荒苑静, 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 夜阑还照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