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學校與社會 兒童與課程

學校與社會 兒童與課程. 姓名:曾姿維 學號: 9651222 班級:進修部音樂系三年級. 專書簡介. 書名:學校與社會 ‧ 兒童與課程 〈 合訂本 〉 原著:杜威( John Dewey ) 譯者:林寶山、康春枝合譯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發行人:楊榮川 教育經典譯叢 2 :賈馥茗主編 出版日:民國 79 年 6 月 初版一刷 民國 81 年 6 月 初版二刷. 專書目錄. ‧ 學校與社會 〈 八個章節 〉 從第 9 頁到第 104 頁 第一章:學校與社會進步 第二章:學校與兒童生活

ales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學校與社會 兒童與課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 姓名:曾姿維 學號:9651222 班級:進修部音樂系三年級

  2. 專書簡介 書名: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合訂本〉 原著:杜威(John Dewey) 譯者:林寶山、康春枝合譯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發行人:楊榮川 教育經典譯叢 2:賈馥茗主編 出版日:民國79年6月 初版一刷 民國81年6月 初版二刷 9651222 曾姿維

  3. 專書目錄 ‧學校與社會〈八個章節〉從第9頁到第104頁 第一章:學校與社會進步 第二章:學校與兒童生活 第三章:教育中的浪費 第四章:初等教育的心理學 第五章:福祿貝爾之教育原理 第六章:手工心理學 第七章:注意力的發展 第八章:小學中歷史科的目的 ‧兒童與課程〈沒有章節〉從第105頁到第125頁 總共125頁數 9651222 曾姿維

  4. 杜威的教育理念三要點 1.兒童〈教育的起點〉 2.社會〈教育的目的〉 3.學校、課程及教材〈介於兒童與社會之間,第三點最為重要,因為它的功能是促使兒童得以進入成人的社會,也是最主要的學習過程路徑〉 9651222 曾姿維

  5. 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論基礎 • 1.社會學 〈指教育的社會方面〉 • 2.教育哲學 • 3.心理學 〈教育哲學和心理學是指教育的兒童方面〉 ※教育的社會方面和教育的兒童方面,這兩方面相互連成一線,兩者密切相關。 9651222 曾姿維

  6. 教育的社會方面 • 杜威簡述工業發展驚人速度,並直接告訴我們教育的思想內容需與社會現況有所連結。與其成日唆使學生學習複雜而乏味的理論,不如讓他們實地去體驗,由親身嘗試的過程中體會何謂學習。 9651222 曾姿維

  7. 教育的社會方面〈我的感想〉 • 我同意杜威的『學習應和環境相連結』此說法,目的是為了生存、發展、適應環境。常聽人說道:「大學唸的科系不一定與日後所從事的職業有所相關。」表明因社會環境的變遷或需要與教育所給予的會有些微落差,形成斷層後的結果,我認為要讓社會與教育不脫節,是急待解決的教育問題。 9651222 曾姿維

  8. 教育的兒童方面 • 課程的安排固然可以用兒童的心理發展來研究參考,並提倡實驗進行,但以『主題式』教學較為實用。例如:探討氣候變遷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聖嬰現象對全球氣候影響與產業的衝擊,這才是生動的教學。附設實驗學校,是提供我們教育者仔細『觀察』兒童的行為反應,也不要低估兒童的身心發展。 9651222 曾姿維

  9. 實用主義教育哲學理念 手工心理學 「手工」:是與社會生活中的活動相類似。 基本觀點: ‧它的功能在於保持知識與實際經驗的平衡,經由身體感官來進行。例如:眼和手〈第85頁〉 ‧沒有任何提供知識為目的的實驗課程能讓兒童認識動植物,如同他置身於農場或花園中所得到的那樣真切。〈第12頁〉強調教育實用性及學以致用 9651222 曾姿維

  10. 手工心理學〈主要的目的〉 • 杜威將手工視為實用的代稱 • 手工課程包括:電腦、木材、工藝、烹飪、縫紉、紡織、工具應用、家政、校外教學。 • 兼顧感官訓練以及思考訓練,手工活動能提供學生和現實接觸的機會。教育者的任務在於引導兒童學習真實經驗。啟發學生有學習欲望並培養興趣,利用手工活動也能激發學生兒童的創造能力及發揮想像能力的空間。 9651222 曾姿維

  11. 兒童與課程 將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轉移至教育層面上,形成『兒童中心說』,一切的教育策略應以兒童為中心來組織。反對教條式教學,死板背誦會抑制兒童的想像與藝術空間。鼓勵兒童發揮創意及創造,教師應適度輔導兒童想像的引導方向,靈活的重心轉移是學校經營具備的條件。兒童的經驗與課程安排有密切關係,應與兒童整體成長(心靈和身心)的經驗相互配合以及調整。 9651222 曾姿維

  12. 舊式教育轉變新式教育 • 舊式教育:指傳統教育〈例如:古板死背的教學方式或條例式教學〉、課文式教學、書本裡邏輯複雜的知識。 • 新式教育:以杜威的實驗主義觀點來化解原來的新式教育危機,整合一套屬於他個人的新式教育理念。他推崇以學生活動、學生的經驗、學生的發展、教師的傳授、社會性的合作等為中心的課程教材。 9651222 曾姿維

  13. 舊式與新式教育的差異 • 舊式教育忽略了兒童與成人間心靈上與思考上的差異,一味的希望兒童越早成熟越好,甚至讓兒童呈現少年老成的現象。 • 原來的新式教育弱點則是過分的強調兒童現有的能力和流動性不居的興趣。例如:父母希望自己孩子什麼都會,而讓孩子學習各種不同才藝,導致讓孩子呈現消極及被動的學習態度,因完全由父母一切安排,讓孩子沒有主動想學習的慾望也失去那份好奇心甚至失去想探索體驗的機會。 9651222 曾姿維

  14. 教育本質及目的 • 杜威認為教育是生活及生長,學校是個小型社會團體。強調合作及社會的穩定性;也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提倡教育品質、改良社會生活,讓學生學習如何融入主流社會,也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活動,進而由經驗去學習得到更多收獲。讓學生產生好奇心並去發現及培養興趣,進一步去探索學習真實體驗。 9651222 曾姿維

  15. 兒童與課程間明顯的基本差異 1.兒童的世界狹窄且個人化,但課程則涉及非個人的無限寬廣的時空。 2.兒童的生活連貫而且一致,但課程則呈現專研精細的分化。 3.兒童的生活是實際且具體的而且也富有豐富情感,但課程中的邏輯分類與排列標準,則是呈現抽象化。也讓兒童難以理解及消化吸收。 9651222 曾姿維

  16. 課程及教材 • 課程及教材的安排應該以兒童的角度思想來做適當的調整。 • 是以『兒童』在決定學習的質與量,而非以『課程』來決定。 • 課程和教材皆不是教育主要的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及工具。 9651222 曾姿維

  17. 抽象化邏輯性的學科知識 • 若是沒有與兒童整體的發展和經驗作相互配合的話,容易產生三種典型的缺失: 1.教材課程內容變的乏味無趣 2.兒童缺乏學習的欲望及動機 3.只能純粹用背誦的方式,卻無法啟發兒童的思考能力、創作能力和創造想像能力 9651222 曾姿維

  18. 心得結語 • 身處工業時代的杜威,敢與潮流相抗的勇氣是我們值得讚許的,鼓吹實用實驗主義批評教育與實用性的背道而馳,其對教育問題的用心投注,是讓人敬佩且值得肯定的。 9651222 曾姿維

  19. 閱讀感想 • 算是不難閱讀的書籍,主要精髓點在於統合學習和學生真實生活、長遠人生,讓孩子累積到愉快的、積極正向的主動意願,並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9651222 曾姿維

  20. 參考資料 • 杜威的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此專書心得網站 →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專書心得分享 • 《兒童與課程、學校與社會》導讀 導讀作者王俊斌 →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導讀分享 9651222 曾姿維

  21. 參考影片 • 杜威的教育哲學思想課程 9651222 曾姿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