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294 Views
校本研修小语 04 班简报 第四期 主编:施萍娟. 《 草船借箭 》 ( 第二课时) 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 《 三国演义 》 中有关 “ 草船借箭 ” 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 “ 借箭 ” ,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E N D
校本研修小语04班简报 第四期 主编:施萍娟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课前准备: 课前我对各种农远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次让学生搜集有关《三 国演义》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谁来说一说? (1)、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板书:瑜妒忌亮) (2)、课文主要写由于妒忌的才干,要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借箭”,挫败了的暗算,顺利的借得十万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导语:周瑜佩服诸葛亮的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诸葛亮特点的词语。 4、理解“神机妙算” 师:周瑜就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比不上他。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6~9自然段,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 四、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读课文6~9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和研究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完成有关问题。 精读课文6—9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划出有关语句。 3、小组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用课件出示,边板书) (1)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找出具体语句,教师课件出示,让学生边汇报边读。) 课件出示: a: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你从这知道了什么?诸葛亮知道有大雾。板书其实这一点前文中已经有所暗示……) 师:同学们啊,他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对,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是上知天文! (2)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 b: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师:如何能从这句话里体会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先跟老师一起来画一幅地形图。(师边画边讲)这就是江面,这是北、南、西、东。曹操的军营在哪儿?周瑜的军营在哪儿?(南)据记载当时周瑜的军营是驻扎在曹营南偏东的方向。这是周营,江水是由哪儿向哪儿流的?(由西向东)好了,地图完成了!老师带来了一只小船,这是船头,这是船尾,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诸葛亮的草船前进的路线?要边演示边进行语言解说(找一个学生演示) 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诸葛亮为什么让船一字摆开?(受箭面积大)诸葛亮还有一个让船调头的命令,这样做有什么好处?(1.两边受箭2.便于撤离3.顺风顺水)厉害呀!一个简单的调头就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诸葛亮真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神机妙算呀!(板书:懂地理)大家吧这一段齐读一遍,再一次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读) (3)除了知天文、晓地理这两个方面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找一个同学交流) c: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诸葛亮在笑谁? ①笑曹操,笑曹操什么?(多疑、中计)从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不让他们近前”)。 ②笑鲁肃,笑鲁肃什么?(胆小、吃惊、害怕)从哪儿看出来的?(鲁肃吃惊的说:“……”) ③(笑周瑜)笑周瑜什么?(阴谋失败) 师:我们能从这儿看出来诸葛亮能准确的推测出曹操、周瑜、鲁肃的所想所为,这说明诸葛亮不仅知天文、晓地理而且还懂人心。 大家再来看一次这句话,我们应该读出诸葛亮的什么来?(自信,如果有学生说不出——此时此刻,诸葛亮对自己借箭成功有没有信心?引导:有)找个同学读一读后可齐读。 师:随着这一声笑,十万支箭到手了,草船借箭的成功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诸葛亮神机妙算,让我们来读读这一部分课文,进一步熟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4、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感受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品质。 师:这就是借箭的经过,老师在这里准备了一段录像,想看吗?那好,下面让我们一边观看录像,一边回忆一下课文内容,看能不能把草船借箭的经过复述出来。 5、看录像,试着复述课文. 6、小结过渡: 我们研究“借箭的经过”,可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其实,诸葛亮的神机妙的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3-5自然段“借箭的准备”,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五、略读“借箭准备”,进一步体会“神机妙算”。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交流 (1)识鲁肃算准忠厚老实,能够帮忙,不会告诉周瑜。 (2)识周瑜算到周瑜对自己的陷害,了解周瑜也不是等闲之辈,借船的事不能告诉他,否则,借箭就很难实现。 2、质疑、过渡: 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陷害自己。为什么还要答应借箭的任务呢?不接受不行吗? 六、课堂总结,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从中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后人曾写诗对此进行赞叹,你会怎样赞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刚才的研究学习在今天的日记中练习写一段话。 七、布置作业。 1、研读课文的其它内容。 2、课外拓展: 周瑜嘴上说自己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对诸葛亮真的是心服口服了吗?请大家课后去看一看《三国演义》第51到56回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19 草船借箭 原因:三天造十万支箭知天文(三天后必有大雾) 识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兵 (顾全大局胸有成竹)诸葛亮神机妙算识周瑜(心胸狭小心狠手辣) 识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结果:草船借箭成功懂地理(船头朝向顺风顺水) 学情通报
优秀学员: 黄秀芳 陈吉湛 陈锦霞 刘海娟 陈秀珍 宁桂华
需要努力的学员: 方海清 车雪燕 黄爱 何秀清 劳积玲 梁翠 梁文丽 谢海华 黄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