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31 Views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 加强学风建设,守护学术良知. —— 南京大学科学道德诚信教育情况交流. 汇报人:潘毅 南京大学 副校长. 2014/11/9. 1. 汇报提纲.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弘扬校风,营造氛围 宣讲教育,强化自律 完善制度,构建体系 强化监管,严肃查处. 2014/11/9. 2. 学 科. 学 风. 1 、科学道德,社会责任. 践行科学道德,树立良好学风 , 是我国科 教界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 , 也是科 教界义不容辞的社会 责任
E N D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 加强学风建设,守护学术良知 ——南京大学科学道德诚信教育情况交流 汇报人:潘毅 南京大学 副校长 2014/11/9 1
汇报提纲 •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 弘扬校风,营造氛围 • 宣讲教育,强化自律 • 完善制度,构建体系 • 强化监管,严肃查处 2014/11/9 2
学 科 学 风 1、科学道德,社会责任 • 践行科学道德,树立良好学风,是我国科 教界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科 教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 高校学风建设关系高校生死存亡,是学校美誉度的重要保障 • 高校要以育人为中心,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学风建设,两手都要硬
2、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 学校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齐抓共管,严格要求,全面动员,广泛开展师德学风教育 • 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我校学风建设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的第一责任人,并有专门领导分工负责学风建设。把师德学风建设情况纳入院系及单位考评的指标体系 • 不仅重视个人和集体的学风建设,也要重视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学风建设,还要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学风建设
汇报提纲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弘扬校风,营造氛围 宣讲教育,强化自律 完善制度,构建体系 强化监管,严肃查处 2014/11/9 5
1、诚朴学风,薪火传承 早在1906年,我校前身之一的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先生,提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校训,勉励师生淡泊名利,潜心学问 李瑞清(1867-1920) 上世纪20年代,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期间,校长江谦提出以“诚”作为校训,要求师生为人、为学要以诚为本 江谦(1876-1942)
1、诚朴学风,薪火传承 上世纪30年代,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以“诚朴雄伟”为校训,勉励师生不计名利,诚心向学 我校源头之一的金陵大学则以“诚真勤仁”为校训,寓意为人为学均要尚诚尚朴,求真务实 上世纪80年代期间,我校提出以“严谨 求实 勤奋 创新”为校风 2002年,我校百年校庆之际,提出“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新校训,倡导以诚为本,知行合一
2、开展讨论,发起倡议 • 1997年,我校在国内高校率先开展“整顿学风、教风、校风,挞伐‘泡沫学术’,维护大学殿堂的圣洁”的大讨论,组织座谈会、报告会,对广大师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 • 1998年,学校党委提出在全校进行以教师师德、干部政德、学生公德为内容的“三德”大讨论。15名知名教授向全国发出“牢牢筑起大学教师的道德堤坝”的倡议 • 1998年,我校教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发表8篇关于学风建设的文章,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
2、开展讨论,发起倡议 • 2001年,16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 《人民日报》发出“以德治学”的倡议 • 2007年,80余名学术带头人向全校教师发出《做师德楷模,创一流大学》的倡议书 • 2009年,16位院士及12位文科著名学者发出“守护学术良知,抵制学术不端”的倡议 • 2011年,在江苏省高校中发起 “弘扬科学精神 加强学风建设” 倡议活动
汇报提纲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弘扬校风,营造氛围 宣讲教育,强化自律 完善制度,构建体系 强化监管,严肃查处 2014/11/9 10
1、诚信教育,抵制不端 • 各类培训(新职工入职培训、新博导培训、教书育人座谈会等) • 各式专题(如学术道德与学风大讨论,教育教学改革讨论等) • 各种平台(如长江学者联谊会、青年学者联谊会等、校园网学风建设专栏) 常态化,制度化
2、开设讲座,教育学生 • 新生入学教育(本科生、研究生等)中安排科学道德诚信教育环节 • 开设公选课程《科研规范与创新》 • 各种主题活动(如“科学与人文”研究生活动、60后对话90后: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发展等) 全覆盖,重实效
3、树立典型,引领示范 • 由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生前发起并任主编、组织数百名学者20余年潜心研究 ,总计200部、6000余万字的大型学术丛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6年9月整体出版面世 • 该丛书被誉为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树典型,倡清风
3、树立典型,引领示范 • 闵乃本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19年,完成了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 • 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树典型,倡清风
4、教学评议,加强师德 • 每年“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由学生团体教育教学评议委员会发起,通过同学投票与教学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产生10-15名 • 百余名爱岗敬业、潜心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光荣入选 ,已成为我校教学民间荣誉的品牌。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
汇报提纲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弘扬校风,营造氛围 宣讲教育,强化自律 完善制度,构建体系 强化监管,严肃查处 2014/11/9 16
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出台学风文件 改进考评体系 探索学术规范 1、制度建设,提供保障 加强学风制度建设
1、健全机构,各司其责 • 学校学术委员会是我校学风建设的主管机构。负责有关规范的制定、不端行为的调查与认定、建议学校对违反规范的行为人做出处理 • 学校科技处、社科处作为校学术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分别负责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类教职工科研活动,组织实施学风建设管理工作 • 学校研究生院、教务处和学工部代为受理学生科研活动中违反学风管理办法的相关工作,向校学术委员会提交相关材料 • 在南京大学科协下也设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
2、制定文件,依法管理 • 1997年,在国内高校率先研究制定学风文件,出台了《南京大学科学研究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试行)》 ;赢得了科教界的称道,认为是“有效抵制学术腐败的一个创举” • 2009年,修订出台《南京大学科学研究行为规范及学风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对学术行为规范、管理机构、查处程序、处罚作了明确规定 • 2009年,出台《南京大学教职工行政处分办法(试行)》,专门对相关科学研究、学风建设中的违纪行为制定了明确的处分规定
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 3、改进考评,正本清源 考评体系是学风建设的风向标。不断完善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评 价体系,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评价制度 • 逐步推行代表著作制度 • 探索教师分类评价制度 • 尝试引入国际评估制度 • 鼓励打造高水平的成果 • 适时启动团队考核制度
跨越 (当前及今后) 解决重大 科学问题 内涵关 提升 (本世纪前10年) 突破 (上世纪80年代) 高端论文(高影响因子、高引用数)质量关 研究成果的国际表达:SCI论文数量关 4、转变方式,实现跨越 我校科研工作定位的三次重要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突出质量和贡献
5、积极探索,理论研究 结合我校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学术规范的理论研究 • 我校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持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已被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申报和许多高校文科教师科研评价的依据 • 多次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相关重大课题,探索完善学术规范。近期正承担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专项重大项目《学术规范和学术方法论研究》
汇报提纲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弘扬校风,营造氛围 宣讲教育,强化自律 完善制度,构建体系 强化监管,严肃查处 2014/11/9 23
1、监督管理,调控学风 • 完善监察机制,发挥媒体、网络和学术团体的监督作用 (全面监督) • 在人才举荐、职称晋升和项目报奖等方面建立公示制度 (阳光评审) • 加强技术预防,引入论文查重系统,在学位论文环节严格把关 (监控前移)
2、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 对学术不端行为实施“零容忍”、实行学术道德问题的“一票否决” • 及时有效地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 处理方式包括取消申报项目资格、延缓职称或职务晋升、停止招收研究生、解除职务聘任、撤销学位,触犯法律的追究法律责任 • 经查实的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按有关学位、学籍规定处理 • 2006-2012年,校学术委员会对四起学术不端行为举报进行取证调查,经表决,决定撤销二位教授相关行政职务并暂停二位教授博士生招生资格两年 ;辞退一名副教授;停止一名教师申报基金资格二年
认识体会 以提高认识为前提,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 以弘扬文化为基础,竭力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 以宣传教育为抓手,着力强化师生员工的学术自律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以监管惩治为关键,狠抓落实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
结 语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内心深受震撼: 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 里崇高的道德 ——康德(1724-1804) 汇报完毕,欢迎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