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k likes | 1.67k Views
清 热 剂. 清 热 剂. 概 述. 定义(概念). 运用范畴. 分类. 分类. 使用注意. 清 热 剂. 概述 · 定义. 凡以 清热药 为主组成, 具有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滋阴透热等 作用, 治疗 里热证 的方剂, 统称为清热剂 (属八法中的“清”法). 清 热 剂. 概述 · 运用范畴. 对于由 温、热、火 所致的 各种里热证,均可应用. 清 热 剂. 概述 · 分类. 温 —— 热 —— 火 —— 毒 卫 —— 气 —— 营 —— 血 ( 表 ) ( 里 ) 脏腑 (经络)
E N D
清 热 剂 概 述 定义(概念) 运用范畴 分类 分类 使用注意
清 热 剂 概述·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滋阴透热等作用, 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统称为清热剂 (属八法中的“清”法)
清 热 剂 概述·运用范畴 对于由温、热、火所致的 各种里热证,均可应用
清 热 剂 概述·分类 • 温——热——火——毒 • 卫——气——营——血 (表) (里) • 脏腑(经络) • 热(邪)——阴(正)
清 热 剂 概述·分类 清气分热剂 清营凉血剂 清热剂 清热解毒剂 清脏腑热剂 清热祛暑剂 清虚热剂
清 热 剂 概述·使用原则 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而且 是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 用清热剂
清 热 剂 概述·使用注意 (1)辨清热证的虚实、病位和真假;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2)酌情配伍“反佐”药或应用反佐法; (3)防止寒凉败胃或伤阳,必要时可加入健脾和胃之品。
清 热 剂 分 述 1.清气分热剂 4.清脏腑热剂 2.清营凉血剂 5.清热祛暑剂 3.清热解毒剂 6.清虚热剂
清 热 剂 分述·清气分热 适应证: 热在气分 临床表现: 壮热烦渴,大汗,恶热,脉洪大; 或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
白虎汤 (《伤寒论》)
清 热 剂 清气分热·白虎汤 组成: 石膏一斤(50g) 知母六两(18g)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
清 热 剂 清气分热·白虎汤 功效: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津伤) (伤寒化热内传阳明, 温病邪传气分)
清 热 剂 清气分热·白虎汤 临床表现: 壮热面赤,汗出恶热,烦渴引饮,脉洪大有力。 即(四大)
清 热 剂 清气分热·白虎汤 方解: 君: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 臣:知母——清热滋阴生津 (石膏,辛甘大寒)(知母,苦寒质润) 佐:粳米、甘草——益胃护津, 防石膏、知母大寒伤中 使:甘草——调和诸药
清 热 剂 清气分热·白虎汤 证治要点: “四大”,即: 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清 热 剂 清气分热·白虎汤 随证加减: •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 兼阳明腑实,加大黄、芒硝; • 烦渴引饮甚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清 热 剂 清气分热·白虎汤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等属于气分热盛者。
清 热 剂 清气分热·白虎汤 使用注意: 兼表证者,血虚发热者,真寒假热证 均不可误用
清 热 剂 分 述 1.清气分热剂 4.清脏腑热剂 2.清营凉血剂 5.清热祛暑剂 6.清虚热剂 3.清热解毒剂
清 热 剂 分述·清营凉血 适应证: 邪热传营,热入血分 临床表现: 入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 语或外布隐隐斑疹 入血:出血、发斑、如狂、谵语, 舌绛起刺
清营汤 (《温病条辨》)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清营汤 组成: 水牛角30g 生地五钱(15g) 玄参三钱(9g) 竹叶心一钱(3g)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黄连一钱五分(5g) 银花三钱(9g)连翘一钱(6g)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清营汤 主治: (气分)邪热传营初入 气营血 功效: 清营透热,养阴活血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清营汤 主证病机与证候分析 热初入营热扰心神轻伤血络气热未尽营热阴伤阴阳失和 身热夜甚,口不渴 神烦少寐,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 口渴 舌绛而干,脉细数 目常喜开或喜闭 热邪初入营分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清营汤 方解: 君:水牛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臣:生地、玄参、麦冬 ——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竹叶——清心除烦 黄连——清心泻火 丹参——清心凉血活血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清营汤 透热转气: 透入营之热邪转出气分而解 证治要点: 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细数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清营汤 随证加减: • 舌干较甚,去黄连; • 热陷心包,配用安宫牛黄丸; • 营热动风,配用紫雪, 或配加羚羊角,钩藤,地龙; • 气分热盛,重用银花、连翘、竹叶、黄连、 或更加石膏、知母、大青叶、板兰根、贯众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清营汤 现代应用: 现代可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它热性病具有高热烦躁,舌绛而干等营分见症者。 使用注意: 苔白滑者(湿郁之象),禁用
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组成: 水牛角(30g) 生地黄八两(24g) 芍药三两(12g) 牡丹皮二两(9g)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1)热入血分证; (2)热伤血络证;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主证分析: 热伤经络—— 吐、衄、便、尿各部出血,斑色紫黑,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 血分热盛 热扰心神—— 身热谵语,喜忘如狂 舌绛起刺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方解: 君:水牛角——清心,凉血,解毒 臣: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佐使:丹皮、芍药——凉血,散瘀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配伍特点: 清热凉血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 体现“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之法 证治要点: 各种失血, 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附: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用药: • 吐血: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 衄血: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 便血:地榆、槐花 • 尿血:白茅根,小蓟 • 皮下出血(紫癜): 紫草、仙鹤草、旱莲草、茜草、大枣
清 热 剂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紫癜、急性白血病、败血症等属热入血分而见昏谵出血者。 使用注意: 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者忌用
清 热 剂 分 述 1.清气分热剂 4.清脏腑热剂 2.清营凉血剂 5.清热祛暑剂 6.清虚热剂 3.清热解毒剂
清 热 剂 分述·清热解毒 适应证及临床表现: 三焦火热毒邪,见烦热、错语、 吐衄、 发斑、痈疽疔毒;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见身热面赤、 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 风热疫毒发于头面, 见头面红肿热痛,咽喉不利
清 热 剂 分述·清热解毒 直接清热 间接清热 清热解毒药 热盛 阴伤 壅遏气血 腐蚀血肉 清热 疏散药 利水药 泻下药 热毒证 养阴生津药 行气活血药
清 热 剂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清 热 剂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组成: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炒皂角刺、炙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各6g),金银花三钱(25g),陈皮三钱(9g)。
清 热 剂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 痈疡肿毒初起(阳证) (热毒内壅,气滞血瘀)
清 热 剂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临床表现: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 或黄,脉数有力。
清 热 剂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方解: 君:金银花——清热解毒 臣: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橘皮 ——行气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佐:白芷、防风——疏风散结消肿 穿山甲、皂刺——通络,溃坚 花粉、贝母——清热化痰排脓 佐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酒——通瘀,引药力至病所
清 热 剂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证治要点: 外科消法的代表方; 前人称之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局部红肿热痛,或身热凛寒, 脉数有力。
清 热 剂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随证加减: 1.若红肿甚者,可加蒲公英、连翘、地丁、野菊花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加丹皮、丹参以凉血散瘀。 2.便秘者,可加入大黄以泻热通便; (本方除煎煮取汁内服外,其药渣可捣烂外敷。)
清 热 剂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多种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组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等属阳证、实证者。 使用注意: 痈肿溃后、阴证疮疡忌用;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慎用
清 热 剂 分 述 1.清气分热剂 4.清脏腑热剂 2.清营凉血剂 5.清热祛暑剂 6.清虚热剂 3.清热解毒剂
清 热 剂 分述·清脏腑热 适应证: 不同脏腑邪热偏盛, 产生不同的火热证候 功效: 清解脏腑(经络)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