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491 Views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 一、概念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工作程序。 一般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查、写教学笔记、听课、评课等. 备课. 1 、备课的意义 ( 1 )备课是教学本身的要求; ( 2 )备课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过程 ; ( 3 )备课是教材及学生变动的需要。. 2 、内容. 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教什么 :三个纬度 (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怎么教 :如何获取、培养. 3 、备课的一般步骤.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明确要求 编写教案.
E N D
一、概念理解 •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工作程序。 • 一般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查、写教学笔记、听课、评课等
备课 • 1、备课的意义 • (1)备课是教学本身的要求; • (2)备课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过程 ; • (3)备课是教材及学生变动的需要。
2、内容 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 教什么:三个纬度 (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 怎么教:如何获取、培养
3、备课的一般步骤 • 钻研教材 • 了解学生 • 明确要求 • 编写教案
(1)钻研教材 • 学习课程标准; • 通读小学语文教材,熟悉全册教材; • 钻研一组教材; • 研究课文。
深入钻研每篇课文 • 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的语言和内容; • 理清结构,把握思路,理解文章情感; • 研究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 • 研究课文中有哪些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 • 有效利用教学参考和其他教学资料。
(2)了解学生 从总的方面来说,应当了解掌握学生这样一些情况: 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 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 情况; 学生课外阅读和其他语文活动的情况; 学生智力发展情况。
了解学生 • 就一篇课文来说,需要了解掌握的学生情况有: (1)课文的思想内容有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和学生学过的课文有联系,哪些和他们的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有联系,哪些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以理解的; (2)课文中的哪些表达形式是学生熟悉的,哪些是他们生疏的,哪些语言文字是学生容易读懂的,哪些比较艰深,是他们难以理解的。
了解的方式 • 集中了解 • 分散了解
(3)确定教学要求 • 做到全面、具体、突出重点
(4)编写教学计划 • 学期教学计划 • 课堂教学计划(教案)
如何编写教案 • 确定教学目标 • 确定教学重难点 • 选择教学方法 • 编写教案
教学目标的设计 • 设计内容:从三个方面制定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注意点: 每篇课文的目标设置一般 2-4 个。 三个方面的制定,不一定面面俱到。 设计的语言是概述化的叙述语言,体现言简意赅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的确定与目标一致,一般一课1-2个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既可以是重点,也可以非重点。
教学方法 • 可以明确写出,也可以隐含在教学过程中。 • 教学方法往往与学习方法是相对应的。 • 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教学方法只需选择1-2种既可。
编写教案注意点 • 不是抄参考书,死搬硬套,不是抄名师的教案 • 而是要备读、备讲、备思、备练、备法
备读 • 老师自己要高声朗读课文; • 读通、读懂、读熟; • 读出内容来。
备讲 哪些地方是需要老师精心设计 “讲”的? • 导入 • 过渡 • 重点理解 • 小结或总结 • 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等等
备练 • 学生的语言训练: 即听说读写训练。 训练形式很多。 学生的能力训练: 观察力、想象力、概括力等。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学习态度、意志、情感等。
备法 • 备教学方法 • 备学习方法
上课 • 1.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 明确的教学目的 一篇课文、一个课时、每一步都要明确具体。 • 明确的教学重点 突破重难点,内容要正确。
合理的课堂节奏 教学内容:重点,重锤敲打;非重点,一笔带过; 教学情感:注重高低交替,浓淡相接; 教学结构:动静交替、讲练结合、手脑并用; 教学语言:有张有弛,有高有低。
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要符合规律——语文本身的规律、学生认知的规律。
2、课文教学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 • 精读课文,思考感悟阶段 • 熟读课文,总结巩固阶段 分课时设计。
3、上课的注意点 • 组织教学 有序、有重点、连贯 • 教态 大方自然、着装得体、讲台活动不宜过频; • 教学语言 注意口语化、儿童化,简洁到位; • 板书设计 精当。
听课 • 1.类型: 检查型、 辅导型、 交流型、 观摩型、 研究型
2、程序: • 听前准备 • 听时记录 • 听后评析
1、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如了解授课内容。1、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如了解授课内容。 •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 *看教者的教: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 • *看学生的学:学生课堂的表现,如语文——听、说、读、写是否得以落实;学生参与的兴趣、学习的习惯等。
评课 • 评课的基本要求 • 评课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方面做出客观性价值判断,从而使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已的教学。
评课要抓住以下几点: • 1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正确,完善,教学过程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了目标的指向性。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 2 、教学过程是否严谨有序,环节转换是否有机,师生情感交流是否生动活泼和谐。 • 3、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媒体应用情况。 • 4 、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知识的传授及所学心理知识内在联系的情况。 • 5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熟练情况。
操作练习: • 教学录像: 要求: 1、观看、梳理教学过程; 2、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 3、学写教学笔记。
如何写听课笔记 • 1、记教学的各个环节。 • 2、记执教的情况:对课文重难点、详略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的处理;处理课堂上应变能力;执教者的教学体态、语言;执教者在面向全体学生方面是如何做的等。 • 3、记学生的活动:如何自主、合作、控究学习,以及在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方面的活动。 • 4、记对这课的简要分析:点评和总评。
《小石潭记》听课笔记与案例分析 • 学校 江都市浦头中学 班级八(2)班 科目语文 任课教师朱建斌 • 教学过程: • 一、由唐宋八大家“韩柳”介绍导入新授。 • 二、简介写作背景并析题。(强调“记”的文体特点——即景抒情) • 三、师范读课文,补充注音。
四、出示提纲,师生研读课文:(三、四环节间可插入重点词句翻译,当然,随文讲解亦可)四、出示提纲,师生研读课文:(三、四环节间可插入重点词句翻译,当然,随文讲解亦可) • 1、文章写了哪些景物? • 2、这些景物特点是什么? • 3、作者选用了怎样的角度与方法写景? • 4、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怎样? • (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讲究层次,问题3的讨论概括出写景基本方法,授之以渔) • 五、几名学生小结课堂。 • 六、师生齐诵课文,欣赏美景,体悟心境。 • 七、布置预习及复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