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230 Views
小学语文 158 班学习简报. 第七期. 报首寄语: 网络结缘,我们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反思中成长。距培训结束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请大家认真检视一下自己的培训经过,看一看作业是否完成,是否被评鉴为合格,及时补报,以免影响考核成绩。衷心祝愿本班的全体学员,都能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 主编: 申利青. 学情通报. 研 修 日 志 :提交数 232 评论数 15 推荐 11 作 业 :提交数 343 评论数 10 推荐 39 教学故事分享 :提交数 137 评论数 17 推荐 14
E N D
小学语文158班学习简报 • 第七期 报首寄语: 网络结缘,我们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反思中成长。距培训结束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请大家认真检视一下自己的培训经过,看一看作业是否完成,是否被评鉴为合格,及时补报,以免影响考核成绩。衷心祝愿本班的全体学员,都能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 主编: 申利青
学情通报 • 研 修 日 志 :提交数 232 评论数 15 推荐 11 • 作 业 :提交数 343 评论数 10 推荐 39 • 教学故事分享 :提交数 137 评论数 17 推荐 14 • 论 坛 研 讨:发帖数 601 回帖数 1860精华帖数 26 • 实践成果展示 :提交数 221 评论数 2 推荐 14 • 班级学习简报 :发布数 6 评论数 18
优秀实践成果展示 杨氏之子 教学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难点:学习孩子语言的妙处,体会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以及聪颖机智,有教养,有礼貌。
过程与方法 • 1、让学生对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2、理解古文的意思。 • 3、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引导学生发现精妙的语言,积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美好! • 教学策略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古文语言的精妙 • 教具学具 课件 • 授课时间: • 教学环节 • 一、引导发现,表述异同 • 二、初读读通,读出停顿 • 1、 出示《杨氏之子》 • (1) 现代文 • (2) 文言文 • 要求:比较朗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 (古文比现代文简洁) • 师:第一篇是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好读,容易理解,叫白话文; • 第二篇是古人写的,不好读,不容易理解,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师:同学们,学好古文能增长很多知识。我们不但要把唐诗、宋词、元曲学好,还要学一些文言文。那么,文言文有什么特点,我们从中又能学到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文言文的学习师:同学们,学好古文能增长很多知识。我们不但要把唐诗、宋词、元曲学好,还要学一些文言文。那么,文言文有什么特点,我们从中又能学到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文言文的学习 • 1、学生自由朗读 • 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 2、引导朗读 • 谁愿意把大屏幕上的古文读一读? • 三、读中体会,加深感悟 着重指出: • a、题目“杨氏之子”的“子”是个小男孩,读的时候,心情是轻松的,是高兴的,要好玩。因为是小孩的事。 • b“惠 曰 禽 诣 为 应”的读音 • 3、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特别强调: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个古人的话说成现代的话,把古文的意思用现代的话说一说。 •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谁来说?说错了没关系。 • 师:梁国这个地方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这个姓杨的人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了。——这个孩子姓什么? • 师:要记住啊!他是杨家的后代,当然姓杨啦!
师:记住了!我为什么反复问同学们小孩姓什么,有用意的,后面再讲的时候你们要注意啊。师:记住了!我为什么反复问同学们小孩姓什么,有用意的,后面再讲的时候你们要注意啊。 (投影出示“惠”,指导书写,并解释: “惠”和“慧”在古代是一个意思。(板书“慧”)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乃”就是“就”。“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叫的? (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师: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这里省略了许多内容。我们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开门? (学一学) 师:我们知道古文十分简练,像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叙述文字,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补充。 3、“为设果,果有杨梅”。(学生自由说) 师:你看这个姓杨的小男孩为这个姓孔的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杨梅的“杨”字怎么写的?看清楚,怎么写的?木字旁。和杨氏的“杨”怎么样? 4、师:孔君平跟他幽默一下。“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四、品读文本,体会语言精妙 五、读写结合,拓展迁移 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还要再加几句,怎么说? 6、 大声地朗读 1、你从哪儿看出这小孩“甚聪惠”? 2、比较体会“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刘义庆《世说新语》 杨家小儿 孔君平 杨 梅 孔 雀 教学反思 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很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现代文和文言文,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在教学中,我不但认真分析教材,而且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从学生出发,为孩子引导、解惑。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通文言文是一个重点。我先放手让孩子自己读文,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请同学朗读,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下面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指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要读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词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聚焦难点,充分展开。读通了古文,对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对古文第一层面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从读不通到能读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说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