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774 Views
第 10 章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吉林医药学院 鞠晓红. 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 第二节 鲍特菌属 第三节 布鲁菌属 第四节 巴斯特菌属 第五节 弗朗西斯菌属. 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 Haemophilus ). 嗜血杆菌属是一群没有动力、不形成芽胞、菌体呈球杆状的革兰阴性小杆菌,生长需求较高,在人工培养时需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故称嗜血杆菌。. 一、 分类. 流感嗜血杆菌 ( H .influenzae ) 副流感嗜血杆菌( H .parainfluenzae ) 溶血嗜血杆菌 ( H .haemolyticus)
E N D
第10章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吉林医药学院 鞠晓红
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 第二节 鲍特菌属 第三节 布鲁菌属 第四节 巴斯特菌属 第五节 弗朗西斯菌属
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 • 嗜血杆菌属是一群没有动力、不形成芽胞、菌体呈球杆状的革兰阴性小杆菌,生长需求较高,在人工培养时需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故称嗜血杆菌。
一、分类 • 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 • 副流感嗜血杆菌(H.parainfluenzae) • 溶血嗜血杆菌(H.haemolyticus) • 副溶血嗜血杆菌(H.parahaemolyticus) • 杜克嗜血杆菌(H.ducreyi) • 埃及嗜血杆菌(H.aegyptius) • 嗜沫嗜血杆菌(H.aphrophilus) • 副嗜沫嗜血杆菌(H.paraphrophilus) • 迟缓嗜血杆菌(H.segnis)
二、临床意义 几种主要嗜血杆菌常栖部位及所致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验 • 生物学特性 • 临床标本采集 • 抗原检测及核酸检测 • 分离培养 • 鉴定
1.形态染色 G-小杆菌,呈多形性:球杆、长杆、丝状 无芽胞、无鞭毛、多数有菌毛,毒力株有荚膜 (一)生物学特性
营养要求高 需要X、V因子 生长温度为35℃ 最佳培养基: 巧克力琼脂 2. 培养特性
菌落特征: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小、无色透明菌落 流感嗜血杆菌巧克力琼脂养基菌落
(二)临床检验程序 1.标本采集 • 在疾病早期采取标本,立即送检。 • 在取标本时以肉汤湿润,防止干燥。 • 对心内膜炎、患者取血液标本。 • 痰液标本应洗涤、消化,再接种。 • 不能立即送检应室温保存,不要冷藏。
2.分离培养 血液、骨髓:增菌后接种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 有杂菌标本接种选择培养基: 巧克力琼脂中加入抗生素(万古霉素、 杆菌肽、氯林可霉素)
3.鉴定 • 菌落形态、涂片染色特点 • 血平板卫星试验 • Ⅹ、Ⅴ因子需求试验
卫星现象 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共同培养时,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较多的Ⅴ因子,并弥散到培养基中 ,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故在葡萄球菌周围生长的菌落较大,越远越小。 卫星现象(satellite phenomenon)
一、分类 • 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 • 副百日咳鲍特菌(B.parapertussis) • 支气管鲍特菌(B.branchiseptica) • 鸟鲍特菌(B.avium) • 欣氏鲍特菌(B.hinzii) • 霍氏鲍特菌(B.holmesii)
二、临床意义 • 是百日咳的致病菌 •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发,小儿多于成人 • 传播途径:飞沫 • 传染源:患者 • 潜伏期:1~2周 • 致病因素: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细胞凝集素 (FHA) 腺嘌呤环酶毒素(ACT)、气管细胞毒素、 皮肤坏死毒素
临床表现 • 卡他期:1~2周,明显卡他症状,传染性强,感染标本培养阳性率高 • 痉挛期:1~4周,阵发性剧烈咳嗽,直至咳出粘稠的痰液或呕吐为止 • 恢复期:1~2周,阵咳减轻,渐趋停止
三、微生物学检验 • 生物学特性 • 标本直接检查 • 分离鉴定与培养
1.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无芽胞,有荚膜 支气管鲍特菌、鸟鲍特菌有鞭毛 (一)生物学特性 百日咳鲍特菌革兰染色
2.培养特性 •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 • 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 • 最适pH6.8~7.0 • 常用培养基:B-G培养基(血液、甘油、马铃薯)、CCBA培养基
(二)临床检验程序 1.标本采集 • 咳碟法、鼻咽拭子法 2.标本直接检查 • 直接显微镜检查 • 抗原检测 • 核酸检测 3.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 本 直接检查(革兰染色) 血清学诊断,ELISA等 分离培养 DFA 抗原检出 鲍-金琼脂 核酸检测 可疑菌落 生化反应 DFA 核酸检测 菌落观察 镜 检 凝集反应 鲍特菌检验程序
一、分类 • 羊布鲁菌(B.melitensis) • 牛布鲁菌(B.abortus) • 猪布鲁菌(B.svis) • 绵羊布鲁菌 (B.ouis) • 狗布鲁菌 (B.canis) • 森林鼠布鲁菌(B.neotomaes)
二、临床意义 • 传染源:病兽,以羊、牛、猪多见 • 传播途径:病兽的组织、尿、乳液、等通过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 • 易感人群: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从事兽医、皮毛加工、屠宰的工人发病率较高 • 潜伏期:5~21日,亦可高达数月
致病物质 • 内毒素、透明质酸酶、荚膜 • 所致疾病 • 动物:母畜流产、乳腺炎、附睾炎等 • 赤藓醇--胎盘、绒毛膜含量高 • 人类:波浪热
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皮肤及眼结膜 分泌物、乳品 人 发热、出汗、关节痛和全身乏力 菌血症 1~6W 潜伏期 内毒素 (70%) 繁殖入血 菌血症 进入肝、脾、骨髓(发热消退) (体温再次上升) 波浪热
三、微生物学检验 • 生物学特性 • 标本采集 • 标本直接检查 • 分离培养与鉴定
1.形色染色 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两端钝圆,偶见两极浓染, 无动力、无芽胞、无荚膜 2.抗原成分A抗原、M抗原 (一)生物学特性 羊—1:20 牛—20:1 猪— 2:1 马尔他布鲁菌革兰染色 A:M
需氧,营养要求较高 需5%~10%的CO2 培养基:硫胺、烟酸、 生物素等物质 生长温度为35℃ 最适pH6.7 生长缓慢(5~7天) 3.培养特性 马尔他布鲁菌血平板菌落
(二)临床检验程序 1.标本采集 • 血、骨髓、尿、乳汁、关节滑膜液 2.标本直接检查 • 显微镜检查 直接镜检 意义不大 • 凝集反应 玻片凝集、试管凝集 • PCR检测
3.分离培养与鉴定 • 血液及体液:双相培养基-30d无菌生长阴性 • 分泌物、脏器:选择培养基 • 血清或肝浸液培养基:2~3d可见细小、无色透明的光滑型菌落 • 血平板上不溶血 • 液体培养基 开始轻度混浊、两周后有沉淀
布鲁菌的生化特性 注:V 不定; (-) 大部分菌株阴性
分类 • 多杀巴斯德菌(P.multocida) • 嗜肺巴斯德菌(P.pneumotropica) • 溶血巴斯德菌(P.haemolytica) • 产气巴斯德菌(P.aerogenes) • 鸡巴斯德菌(P.qallinarum) • 犬巴斯德菌(P.Canis) • 贝氏巴斯德菌(P.beffgae) • 达可马巴斯德菌(P.dagmatis) • 明立巴斯德菌(P.tomatts)
临床意义 • 为人兽共患病原菌 • 常引起肺部感染、支气管炎、菌血症、脑膜炎、脑脓肿、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阑尾脓肿、腹膜炎、产褥热、肝脓肿及伤口感染 • 近年来,家养宠物增多,所以该病较为多见
微生物学检验 • 生物学特性 • 标本直接检查 • 分离培养与鉴定
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球杆菌 无动力、无芽胞 生物学特性
分离培养 巧克力平板、血平板:白色不溶血小菌落,约0.5~1.5mm 鉴定 触酶和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能还原硝酸盐 多杀巴斯德菌血平板菌落
第五节 弗朗西斯菌属(Francisella) 分类 土拉弗朗西斯菌(F.tularesis) 新凶手弗朗西斯菌(F.novicida)
临床意义 • 流行病学 • 分布广泛,是野生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 为人兽共患病原菌 • 人有高度的易感性 • 所以在战争时期该菌被用作生物战剂 • 潜伏期3~5天
临床症状 • 发病急、高热(39~40℃) • 剧烈头痛、关节痛 • 甚至发生衰竭及休克、全身中毒症状
微生物学检验 • 生物学特性 • 分离培养与鉴定 • 检验注意事项
生物学特性 • 革兰阴性小杆菌,需氧菌 • 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 • 卵黄培养基或胱氨酸血琼脂培养基 • 最适温度:35~37 ℃ • 最适pH 6.8~7.2
生化鉴定:发酵碳水化合物及醇能力较弱。 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分解脲素,产生少量H2S;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不产生吲哚。不发酵乳糖、蔗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醇、山梨醇。
分离培养注意事项 • 本菌属甲类菌种 • 专门实验室进行 • 工作人员应接受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