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第四章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本章围绕衡量光学仪器的三个本领进行教学,其中着 重介绍望远镜、显微镜的放大本领和分辨本领,扼要介绍 聚光本领。简单介绍光度学、像差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牢固掌握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分辨本领的概念及望远光路的特点;掌握放大本领、分辨本领、有效光阑、入瞳、出瞳的计算;理解物镜聚光本领、数值孔径、相对孔径的意义;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光学仪器的象差。. 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 §1 ~ §5 ):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 第二单元( §6 ~ §8 ):光度学的基本概念;聚光本领 第三单元( §9 ):象差概述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本章围绕衡量光学仪器的三个本领进行教学,其中着 重介绍望远镜、显微镜的放大本领和分辨本领,扼要介绍 聚光本领。简单介绍光度学、像差的基本概念。

  2. 教学目的: 牢固掌握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分辨本领的概念及望远光路的特点;掌握放大本领、分辨本领、有效光阑、入瞳、出瞳的计算;理解物镜聚光本领、数值孔径、相对孔径的意义;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光学仪器的象差。 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1~§5):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 第二单元(§6~§8):光度学的基本概念;聚光本领 第三单元(§9):象差概述 第四单元(§10~§11):助视仪器的分辨本领 重、难点: 全章以放大本领、分辨本领为重点,强调仪器参数的 相互影响关系。

  3. 一、光学仪器及分类 §4.0 概 述 1、定义: 多种光学元件按一定的要求组成的系统。 2、分类: • 按性能:显微镜、望远镜、照像机和分光镜 • 按成像性质: • 成实像的光学仪器。如照像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等。 • 成虚像的光学仪器 — 助视仪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二、理论基础 • 主要: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 其它:衍射理论、加工工艺学、材料科学等。 三、实际光学仪器 1、理想成像的要求: • 近轴:近轴物点、近轴光线 • 单色:物体所发光线是单色的

  4. 实际光学仪器情况:非近轴和复色光。会造成如下矛盾:实际光学仪器情况:非近轴和复色光。会造成如下矛盾: 2、两大矛盾 ① 像的清晰度与像场能量聚集程度的矛盾 • 几何光学观点:必须满足单色、近轴条件 ∵ 复色→色差(色散) 非近轴→象差 • 能量观点:不宜限于近轴区域。 要得明亮像,必须使进入光学仪器的光束尽量宽。 ② 成像清晰度与细节分辨程度的矛盾 • 几何光学观点:减小象差→满足近轴条件 • 波动光学观点:光线越近轴→光束受限越紧→衍射越明显→ • 像的清晰度越低 ∴像的清晰度与像面亮度、分辨本领不能同时兼得,而矛盾不可避免。 因而,实际光学仪器要根据用途,权衡轻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制造。

  5. 1.巩膜:白色坚韧,厚0.4~0.8mm 一、构造 §4.1 人 眼 3.脉络膜:黑色不透光 7.睫状肌 10.视网膜:视神经网 2.角膜:透明,R:8mm 12.黄斑点直径:2mm 9.后房液—玻璃体:含大量水份胶状物,折射率1.336 8.前房液—水状体:淡盐溶液,折射率1.337 13.中央窝:最敏感直径0.25mm 11.盲点:不引起视觉 5.瞳孔:直径:1.4~8mm 4.虹膜:带色的彩带 14.视神经 6.水晶体—眼珠,折射率为1.42的胶状物,前后曲面半径:10mm,6mm

  6. O F F‘ 二、简化眼 从上页图看出:人眼是一个由角膜、水状液、晶状体和玻璃液所组成的,物、像方折射率近似相等的,可变焦距的,共轴复杂光学系统(光具组)。它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它是一个能自动调节有精密的光学仪器。其结构相当复杂。在许多情况下将其简化成如下的模型: 光心 高尔斯特兰简化眼

  7. 三、人眼的调节功能 1、定义:为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而改变眼睛的 焦距的过程。 人眼的调节方式有两种:自动调节(自调节)和被动调节(矫正)。 正常人眼靠睫状肌的松驰或紧张来改变晶状体的曲率半径, 从而改变人眼焦距的过程。是人眼自动完成的。 2、自调节: 说明: ① 自调节有一定的限度:近点和远点之间。 • 远点:人眼能看清楚的最远点。人眼看远点处的物体时,睫状肌处于 • 完全松驰的状态,晶状体曲面的曲率半径最大。 • 近点:人眼能看清楚的最近点。人眼看近点处的物体时,睫状肌处于 • 最紧张的状态,晶状体曲面的曲率半径最小。 ② 人眼疲劳程度与睫状肌的松紧程度有关: 看远物时,肌肉松驰,不易疲劳;看近物时,肌肉紧张,容易疲劳。

  8. 近点、远点和调节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近点变远:幼年—7~8cm;中年—25cm;老年—1~2m。 远点变近:幼年—无限远;老年—数米。 随年龄的增长,肌肉老化,自调节范围变窄。 • 适当照明下,正常眼观察眼前25cm处的物体是轻松的,且能看清物体 • 的细节。称25cm为明视距离。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助视仪器时一般都使虚像成于明视距离、无穷 远处或其间的某一位置处。 3、人眼的缺陷及矫正——被动调节:外加辅助仪器改变焦距的过程。 具备完善的自调节功能的人眼称为正常眼;反之,称为非正常眼。 ① 近视眼:远点在有限远处的人眼。 特点:晶状体曲率半径比正常眼小,外形凸出;像方焦点在视网膜 前,焦距短。 度数=100×屈光度

  9. P F‘ F‘ O O 远点 远物 P‘ F‘ O 远点 矫正前 矫正后 [例4-1]一个远点为0.2m的近视眼戴上眼镜后远点可恢复到无穷远。 求所戴眼镜的光焦度。

  10. 近点 F‘ O 明视距离 F‘ O 明视距离 近点 F‘ O ② 远视眼:近点比正常眼远的人眼 特点:晶状体曲率半径比正常眼大;像方焦点在视网膜后,焦距长。 矫正前 矫正后

  11. 明视距离 近点 F‘ O [例4-2]求一个近点为125cm的远视眼所戴眼镜的光焦度.

  12. U’ Q’ Q 物体PQ经助视仪器成虚像P‘Q’,再经人眼成像于视网膜上,其像长为 ;去掉助视仪器后将同一物体置于原虚像所在处,对人眼直接所成像长为 ,则两个像长的比值称为该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用M表示。 O H H’ P‘ P Q O P U §4.2 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 助视仪器:帮助人眼(正常、非正常)看清物体(远、近、大、小)的光学仪器。 一、放大本领 1、定义:如右图示 2、说明: ① 必须将物放在同一特定位置比较两像大小。 放大镜和显微镜:明视距离处(25cm);望远镜:无穷远处。

  13. ④注意放大本领 与角放大率 的区别。 U’ Q’ Q O H H’ P‘ P S’ Q O P U ② 在近轴条件下 即:M等于两视角之比 ③由上式可看出:助视仪器的作用就是增大人眼视角,从而改善和扩展视野。

  14. Q` U‘ L Q y` O y P P` F -f -s` U‘ Q y O P 二、放大镜 1、定义:帮助人眼看清微小物体及其细节的助视仪器。 作用:将被观察物体成一放大虚像,从而增大其对人眼的视角, 并非将物体移近。 2、放大本领: 以最简单的放大镜--凸透镜为例: 使用放大镜的视角: 未用放大镜的视角: 简单放大镜的放大本领: • 例:f ‘=10cm,则 M=2.5倍,记为2.5×。 • M 与f ‘成反比。由于短焦距透镜像差大,所以M很大的放大镜没有实用 • 价值。常用的放大镜M≤3×;若采用复合透镜,可使M达到20 ×。 作业:P300 1、2

  15. 从上节知,放大镜是一种通过直接放大实物达到增大视角的助视仪器。从上节知,放大镜是一种通过直接放大实物达到增大视角的助视仪器。 下面将介绍一种放大像的助视仪器——目镜。 §4.3 目 镜 一、目镜 1、定义:用于观察其它光学系统所成像的放大镜。 • 性质:放大镜。由复合透镜组构成的放大光具组。 • 作用:放大其它光具组的像,从而增大视角。 复杂的助视仪器总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靠近物体的称为物镜;靠近人眼的称为目镜。目镜通过放大物镜所成的像达到增大人眼视角的目的。 • 要求:A、具有较高的放大本领和较大的视角; • B、具有一定的校正像差和色差的能力。 ∴ 目镜通常由两个或多个透镜组合而成。 2、结构: 场镜+视镜+(分划板或称刻度尺) • 场镜: 面向物体(即物镜的像)的透镜(或透镜组) • 视镜: 接近人眼的透镜(或透镜组) • 分划板:包含可移动叉丝的透明刻度尺,用于提高测量精度

  16. ② ① ① ② ③ 二、常用目镜:惠更斯目镜和冉斯登目镜 1、惠更斯目镜 ⑴ 结构:如图示 ⑵ 特点: • 场镜、视镜均为同种材料的平凸透镜,且均以凸面朝向物体。 • 场镜焦距为视镜焦距的3倍,两透镜光心之间的距离为视镜焦距的2倍,所以场镜视镜的象方焦点重合。 • 光路图:如上图示。可适当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Q’刚好在视镜的物方焦平面上,使出射光束为平行光束。 • 由于场镜的物为虚物,所以这种目镜无法对物镜所成的象进行测量 • 分划板应配置于F2Q‘处,用于测量场镜的像的大小。由于分划板仅对视镜成像,场镜的消像差作用未起作用,因而,视镜的像差将使分划板的像仅在中央部分清晰,测量误差较大。 • 此目镜的视角大(可达400),结构紧凑,适用于生物显微镜。

  17. 1 3 3 2 3 2 2 1 1 2、冉斯登目镜 ⑴ 结构:如图示 ⑵ 特点: • 场镜、视镜均为同种材料的平凸透镜,二镜凸面相向,平面朝外。 • 场镜、视镜焦距相同,两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值的2/3。 • 光路图:如上图示。可适当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Q’刚好在视镜的物方焦平面上,使出射光束为平行光束。 • 由于场镜的物为实物,所以可用其对物镜所成的象进行测量。分划板应配置于FQ处,由于分划板同物FQ一样既对场镜,也对视镜成像,所以,场镜的消像差作用起作用,因而,可在大范围内清晰成像,测量精度高。 • 此目镜既可用于观察象,也可用于观察物,并可由配备的分划板对物镜所成的象进行测量,适用于测微目镜。 注:两种目镜均能放大像,增大人眼视角;但冉镜还可用于直接观察实物, 配上分划板可精确测量实物和物镜所成的像的长度。

  18. F2 F1 F1’ P P’’ P` O y o1 o2 -U` Q -U`` Q’ 物镜系统 目镜系统 Q’’ 帮助人眼观察微小物体的放大镜,称为显微镜。其物镜和目镜均由共轴 光具组构成。其放大本领远大于简单放大镜和目镜。 §4.4 显微镜的放大本领 一、结构 二、光路图 明视距离 惠更斯目镜 特点:物体PQ置于物镜系统(焦距很短)的物方焦平面F1附近,成实象P`Q`;P`Q`位于目镜系统(焦距很短)物方焦平面F2附近,成放大的虚象P``Q``。整个显微镜系统最终成放大倒立虚象于明视距离处。

  19. 明视距离 F2 F1 F1’ P P’’ P` O y o1 o2 -U` 镜筒长度 Q -U`` Q’ 物镜系统 整个系统的像方焦距为: 目镜系统 显微镜作为一个放大镜,其放大本领为: 为保证成尽量大的像,物镜和目镜焦距均很小 Q’’ 三、放大本领 1、表达式:

  20. 即为物镜的横向放大率,其中,“—”号表示物镜成倒立像 为目镜的放大本领 ② ③ 2、讨论: 显微镜放大本领等于物镜横向放大率与目镜放大本领 的乘积。 ④ 显微镜也是将物体直接放大,达到增大视角的目的。 • 显微镜将微小物体成放大的象,常用于观察近距离处肉眼难以看清的 • 细小物体。

  21. 一、定义: 帮助人眼观察远处物体的放大镜。 §4.5 望远镜的放大本领 • 作用:将远物从物空间移至望远镜的像空间,从而增大对人眼的视角。 ∴人眼以对望远镜像空间的观察代替了对物空间的观察。 • 性质:是一种放大镜。只是不是将物体直接放大,而是将远物移近, • 从而增大视角。 二、结构及分类 1、结构:物镜系统+目镜系统 ① 按物镜的种类分: 2、分类: A、反射式望远镜:物镜为反射镜; B、折射式望远镜:物镜为透镜。 ② 按目镜种类分: A、开普勒望远镜:目镜为会聚透镜; B、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以散透镜。

  22. Q F1` F2 P‘’ P -U‘ P` o1 o2 U O -U‘’ 物镜系统 Q` Q‘’ 目镜系统 三、开普勒望远镜 物镜和目镜均为会聚透镜,且物镜像方焦点与目镜物方焦点重合。 1、结构特点: 2、原理:光路如图示 无穷远处的物体PQ发出的平行光入射于物镜系统,成实象P‘Q’于象方焦平面上;因为物镜系统的象方焦平面与目镜系统的物方焦平面重合,故最终由目镜系统出射的光为平行光,成倒立象于无穷远处。(望远镜的结构都这样)

  23. F1’ F2 Q o2 -U‘’ P‘’ P` U P o1 U O -U‘ -U‘’ 物镜系统 Q` 目镜系统 Q‘’ 3、放大本领 由于远物不能任意移近,但却有一定的视角U, 当人眼前后移动距离不大时,U不变;即: 当去掉望远镜而将人眼移至P1‘处观察远物时,人眼的视角 注: C:目镜的物方焦平面在镜筒内,可以放置分划板叉丝进行测量; D:眼睛的位置O在镜筒之外,望远镜的视场较大。 E:镜筒长度 L= f1’+ f2‘,镜筒较长。

  24. Q’’ Q F1` O2 O U P U O1 U’’ U` F2 Q` 四、伽利略望远镜 1、结构特点: 物镜为会聚透镜和目镜为发散透镜,且物镜像方焦点与目镜物方焦点重合。 2、原理:光路如图示 无穷远处的物体PQ发出的平行光入射于物镜系统,原应成实象P‘Q’于象方焦平面上;但成像前遇目镜,故作虚物对目镜成像;又因物镜系统的象方焦平面与目镜系统的物方焦平面重合,故最终由目镜系统出射的光为平行光,成正立象于无穷远处。

  25. 3、放大本领 使用望远镜后,无穷远处的象对眼睛的张角为: 未使用望远镜时,无穷远处物体对眼睛的张角为: 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本领: 说明: ① f1`为正值,f2`为负值,故放大本领M为正值,望远镜成 正立的象; ② 目镜的物方焦平面在镜筒之外,无法放置分划板; • 眼睛的位置O理论上位于镜筒之内,实际进入眼睛的光束的范围因此 • 而受限制,故视场较小; ④ 镜筒长度 L = f1`-f2,筒长较短。 注:望远镜不是将物直接放大,而是将物移近,从而增大视角。

  26. F1` F1` F2 F2 目镜系统 物镜系统 目镜 目镜 五、激光扩束器 1、定义: 扩束器——将光束横截面扩大的光学仪器。 激光扩束器——将激光束横截面扩大的光学仪器。 • 倒用的折射式望远镜是很好的激光扩束器; 2、装置 伽氏 开氏 • 显微镜的物镜(40×、100×)也可作简单的激光扩束器。 作业:P300 4、5、6

  27. 从本节开始,对光能量的传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从本节开始,对光能量的传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4.6 光阑 光瞳 一、光阑 1、定义:光学系统中凡是对光能量具有限制作用的元件。 如:光学系统中的透镜的外缘、开孔、光屏等。 2、有效光阑:在光学系统中,对整个系统光能量的传播范围起决定性 限制作用的那一个光阑。 有效光阑 有效光阑 注意:有效光阑的确定是以成象物体的确定为前提的,即同一系统中, 当物体的位置不同时,有效光阑可能会不同。

  28. 二、光瞳 入射光瞳(入瞳)——有效光阑经其前方光学系统所成的象。 出射光瞳(出瞳)——有效光阑经其后方光学系统所成的象。 有效光阑 入瞳 出瞳 出射孔径角 入射孔径角

  29. 三、有效光阑、入瞳和出瞳的确定方法 对一个确定的物点: 1、求出系统中每一个光阑经其前方光学系统所成的象。 2、由确定的物点对各个象作张角,通过比较确定其中张角最小的象。 3、张角最小的象对应的物(光阑)即为有效光阑。 4、张角最小的象为入瞳;将已确定的有效光阑经其后方光学系统成 象,即可求得出瞳。 四、讨论 1、若有效光阑在整个系统最前面,则有效光阑与入瞳重合; 若有效光阑在整个系统最后面,则有效光阑与出瞳重合。 2、入瞳、出瞳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 3、入瞳并非一定在出瞳的前面; 4、通过有效光阑中心的光线称为主光线,由于共轭性,入、出瞳的中心也在主 光线上; 5、人眼的有效光阑就是瞳孔; 6、有效光阑、出瞳和入瞳均是对给定物点而言的。

  30. 一、 辐射通量 3、单位: 4、分布函数 • 单位: 5、 与 的关系: §4.7 光度学概要--光能量的传播 1、定义: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元上辐射的所有波长的能量。 即:光源表面上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 2、意义:描述光源发射辐射的能力。 • 定义: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元在某波长附近单位波长间隔内辐射的能量。 • 意义:描述不同波长的光波在辐射通量中所占的比例。

  31. 二、视见函数 人眼对不同波长(或颜色)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即使接收到相同的辐射通量,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眼的感觉也不一样。如正常人眼对黄绿光最敏感,红光和紫光较差,而对红外和紫外载无反应。 在引起相同视觉的情况下,若所需某单色的辐射通量越小,则说明人眼对该光敏感度越高;反之,越低。为描述这一敏感度,引入视见函数。 人眼对各种单色光的平均敏感度。 1、定义: 2、意义:描述在辐射通量相同的情况下,人的眼睛对各种不同波长的 辐射产生的主观感觉。 3、实验曲线: 人眼对波长为555nm的黄绿光最敏感,光度学中规定其视见函数为1, 则视见函数的实验曲线如下图示:

  32. 1 暗视觉 明视觉 400 500 600 700 790 555

  33. 三、光通量 1、定义:辐射通量与视见函数的乘积。 2、意义:描述客观辐射通量在人的眼睛中引起的主观视觉强度。 3、单位:流明(lm)

  34. 四、发光强度 3、单位:坎德拉 • 通常 随方向而异。当 不随方向变化时,发光物体称均匀发光体。 • 一般均假设点光源表征的物体为均匀发光体,故点光源辐射的光通量: 1、定义: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 2、意义:描述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值。

  35. 五、照度 辐透: 3、单位:勒克斯 1、定义:入射在受照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2、意义:描述受照物体被照明的程度。 4、点光源的照度:

  36. 六、亮度 3、单位:熙提 将红 、绿 、蓝 三种色光按不同的光通量比例混合发出时,可以让人眼感受到自然界绝大多数颜色的光。 1、定义:单位面积的发光表面,在其法线方向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 光通量。 2、意义:描述发光表面发光能力的强弱。 4、朗伯光源: 七、三原色原理

  37. A B d1  d du1 ds u1 R D u C 在光学仪器中,目镜的作用主要是将物镜所成的像的视角放大;而物镜除了承 担将物放大之外,还要承担校正像差和增大像面照度的任务。所以,光学仪器的聚 光本领是针对物镜而言的。 §4.8 物镜的聚光本领 一、定义 描述物镜聚集光通量能力的物理量,称为物镜的聚光本领。它通过 像面的照度来度量。 显而易见:光学仪器入瞳面积越大,能够进入物镜的光通量就越多,像面 照度就越大,物镜的聚光本领就越强。 二、光源在较近距离时的聚光本领 数值孔径 设:光具组的入瞳(园形,ABCD)大小一定。 ds为垂直于主轴的近轴物面积元,它在物方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的亮度为L

  38. 当 一定时 称为数值孔径,记为RN.A. 设:物面为朗伯光源且光在经过整个光具组时不被吸收 则:像面照度为(计算过程略): 说明: 结论:光源在较近距离时,物镜的聚光本领取决于数值孔径。 ∴ 提高聚光本领的方法:A、增大入射孔径角;B、增大物空间折射率。 显微镜的使用条件属于光源在近距离的情况 • 显微镜的聚光本领: 由于放大本领的要求,显微镜物镜系统的焦距较小,因此其孔径有限,要提高显微镜的聚光本领,单靠增大孔径 u是不够的,而且u 的增大会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限制。有效的办法是提高数值孔径RN.A.,因此设计了显微镜的油浸式镜头。

  39. A` D` ds` F` u` B` C` -xP` x` •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相对孔径 三、光源在远距离时的聚光本领 相对孔径 图中A`B`C`D`为出瞳,其直径为d`;F`为物镜系统象方焦点;ds`为物面元ds的象。 则:像面照度为(计算过程略): 说明:

  40. 对无穷无处物体,物镜所成像大大缩小,即: 结论:光源在较远距离时,物镜的聚光本领取决于相对孔径。 • 望远镜属于光源在较远距离时的情况。望远镜中相对孔径值的增大,通常需要制造孔径很大的物镜才能实现,这在制造上有一定困难。因此,反射式望远镜在大型望远镜中占主流。 四、照相机的聚光本领 1、照相机的结构特点: 有效光阑:光圈。成象物距:远近均可。 象面:胶片。象距:确定。 物镜系统前后对称,光圈位于中间位置,所以入瞳、出瞳大小相等, P=1 ,且有 n`= n ≈1,

  41. 2、象面照度: 对远处物体成象:≈0, 对近处物体成象:≈-1, ∴ 同等条件下,远物的照度是近物的4倍。 3、照度调节 通过光圈和暴光时间的配合调节,可获得理想的象面照度。

  42. §4.9 像差概述 对于一个位于垂轴平面内的物体,理想成象时应满足以下四点: 1、物面上每一物点均成一清晰象点; 2、所有象点均位于同一垂轴平面上; 3、各对物象共轭点的横向放大率均为同一常数; 4、象的各部分应保持与物的对应部分有相同的色彩。 • 如果以上任何一点不满足,都不能成为理想象。 • 实际所成象与理想象之间的差异称为象差。 • 采用单色光成象时的象差有:球差、彗差、象散、场曲、畸变。 • 采用复色光成象时的象差为色差。(§4.12)

  43. 一、球差(近轴物宽光束) 产生原因:折射、反射面为球面,象点非唯一确定。 结果:在任何位置得到的均为大小不同、照度不匀的弥散光斑, 无法获得清晰的象。 二、彗差(近轴物宽光束) 产生原因:当系统消除球差后,各象点可位于同一平面内,但不交于一点。 结果:象面上出现顶部明亮、尾部暗淡的彗星状光斑,无法获得清晰的象。 三、像散(远轴物窄光束) 产生原因:折射后的光束在空间交于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子午象线和 弧矢象线上,不能形成理想象点。 结果:空间离散象点不能形成清晰的整体象。

  44. 四、弯曲(远轴物窄光束) 产生原因:较大发光平面成象后象面不为一垂轴平面,而为一回转平面。 结果:象屏在任意位置均只能使一部分为清晰象,其余部分模糊。 五、畸变(远轴物窄光束) 产生原因:距主轴不同位置的物体成象时的横向放大率不同。 结果:物象不能保持几何相似,虽然清晰但不是理想象。 六、色差 产生原因:介质的折射率随波长不同而发生变化。 结果:物点位于轴上时,不同波长的近轴光成象于轴上不同点, 产生纵向色差;物点位于轴外时,因距轴远近不同而具 有不同的横向放大率,产生横向色差。

  45. 一、分辨本领 §4.10 助视仪器的分辨本领 • 几何光学观点:对无像差系统,由于物像共轭性,每一个物点都能成一 • 个清晰的像点,即:物面上任何微小的细节都能在像面上 • 清晰反映出来; • 波动光学观点:光束总会受到系统的有限大小的有效光阑的限制,像点 • 应是物点的衍射花样。所以,在像面上清晰地反映物面 • 的细节是不可能的。 ∴ 物点所成像点就是衍射图样中的中央条纹或爱里斑。 设:有两个发光强度相等的独立发光点,经无像差系统成像。 • 当两发光点较远时,像面上两像点(即爱里斑)可清晰区分; • 随着距离的缩小,两像点(即爱里斑)将逐惭发生重叠。 • 光斑重叠部分的光强度将是两衍射光斑各自光强度的简单相加 • (非相干叠加),如下图示:

  46. ● 74% 两物点距离变小 ● ● ● ● 清晰分辨 刚好能分辨 不能分辨

  47. 1、瑞利据判: 象面上的合成照度曲线中央下凹部分的数值不超过两象点各自强度曲线最大值的74%时,为可分辨状态。 通过计算发现:当两衍射光斑中,一光斑中央最大值的位置恰与另一光斑第一最小值的位置重合时,所形成的合照度曲线中央下凹部分数值恰为瑞利判据的极限值(74%)。 2、分辨极限角: 刚好能分辨时,两象点(即两衍射斑中心)对出瞳的夹角或两物点对入瞳的夹角为夫琅和费圆孔衍射中中央亮斑的角半径: 3、分辨本领: 分辨极限角的倒数,称为分辨本领:

  48. 此时,明视距离处的物面上两点距离(分辨极限)为:此时,明视距离处的物面上两点距离(分辨极限)为: 象面上两点距离为: 4、讨论: • 分辨极限也可用像面或物面上的刚能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线距离来表示。 二、人眼的分辨本领 意义:描述人的眼睛分辨非常靠近的两个物点的能力。 眼睛的瞳孔既是有效光阑,也是入瞳,直径在2~8 ㎜可调。 取:R ≈1㎜,以 = 550nm(黄绿光)进行计算, 可得

  49. 设:物镜的像方焦距为 , 为物镜的孔径(直径,也是入瞳) 三、望远镜的分辨本领 意义:描述对物镜对其象方焦平面上两个像点的分辨能力。用像面上 刚可分辨的两像点的极限距离来表示。 说明: • 分辨极限y越小,分辨本领越高;反之,越低; • 要增大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要求: ① 增大相对孔径(d/ f `),这同时也增大了聚光本领。 或 ② 用短波光束。

  50. 四、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意义:描述对物面上两个物点的分辨能力。用物面上刚可分辨的两 物点的极限距离来表示。 说明: • 分辨极限y越小,分辨本领越高;反之,越低; • 要增大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要求: ① 增大数值孔径(nsinu),这同时也增大了聚光本领。 或 ② 用短波光束(如电子显微镜)。 • 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大是因为其电子束的波长短 注:望远镜和显微镜中,聚光本领和分辨本领完全取决于物镜。 作业:P302 17、19、2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