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72 Views
教育部學科中心辦理科展製作指導經驗分享研習. 如何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科展題目與科展評審方式. 黎耀基教授 大葉大學生物科技暨資源學院院長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2008 年 10 月. yklai@life.nthu.edu.tw (03) 574-2751. 大 綱 Outlines. 前言 – 什麼是科展 ? Study-based vs. Project-based 如何找科展的題目 ? 題目 – 方向與主要成果 一些方法 ? 一定要與一定不要 “ Do”s and “Don’t”s ( 一般常見的錯誤 ) 評審標準 創意
E N D
教育部學科中心辦理科展製作指導經驗分享研習教育部學科中心辦理科展製作指導經驗分享研習 如何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科展題目與科展評審方式 黎耀基教授 大葉大學生物科技暨資源學院院長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2008年 10 月 yklai@life.nthu.edu.tw (03) 574-2751
大 綱 Outlines • 前言 – 什麼是科展? Study-based vs. Project-based • 如何找科展的題目? • 題目 – 方向與主要成果 • 一些方法? • 一定要與一定不要 “Do”s and “Don’t”s (一般常見的錯誤) • 評審標準 • 創意 • 結構 (故事的完整性) – 海報設計 • 作者 • 結語
科展 • 科展 – 科學與工程展覽 • 國際科展 – • International Science Fair(s) (在台灣: International = more than three Countries other than our own ) – “選拔賽” • 全球最大(有規模)者為Intel-ISEF – 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 國二(含)以上 9~12級 • 全國科展 – 小六~高三(高職自為一組)
全國與國際科展 • 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舉辦時間:每年七月(暑假中)舉辦地點:各縣市輪流辦理 詳情請洽科教館http://www.ntsec.gov.tw/m1.aspx?sNo=0000167 • 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 舉辦時間:每年二月(寒假中)舉辦地點: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http://www.ntsec.gov.tw/m1.aspx?sNo=0000168&ex=%20&ic= 目的: 培養興趣,打好基礎,提升能力與水準
“學習”的“方法” Study-Based Learning Research-Based Learning 以 “研究” 為根基的學習 讀書→考試→分數 I listen, I forget I study, I remember I think, I understand or I do, I understand
研讀學習 vs. 專題學習 • 研讀學習Study-based learning – 讀書考試(學習評量)。如各學科的 “奧林 克” • 專題研究 (Project) Research-based learning • 找一個 “好” 的研究主題 – 一個好的問題 • 投入幾乎 “無限” (所有課業以外) 的時間 • 由問題的解答或探索當中 “學習”。 • 其實在專題研究當中亦有 “大量” 的研讀。
小建議: 3R平衡 不應為科展研究 而忽略課業的長遠效益 研究 (享受流程) (Research) 聲譽 (課業維持) (Reputation) 認知 (身心平衡) (Recognition)
題目 Title • 在「研究計畫書 (Proposal)」階段 [稍稍訂定研究的方向 (大致的題目) (做什麼?)] – 研究題目 = 研究方向 例: Studies of . . . • 在「研究報告書 (Report)」階段 [已完成實驗] – 研究題目 = 研究(最主要)的成果 “The most significant portion(s) of your results”
題目 Title • In a proposal: 用一句話說明該研究的主要方向 (要知道什麼? 你想要知道什麼? What do like to know/find out?) • In a report (e.g., your poster): 用一句話說明該研究的主要成果 (no more “Studies of . . .”) – 儘量不要用 “ . . . 之研究” 的字句
找題目是在 “構想” 階段 目的:決定進行研究實驗 • 決定 “進行研究” 的目的 (為什麼做?) • 稍稍訂定研究的方向 (大致的題目) (做什麼?) • 了解相關資源 (Resources!) • 人力配備 (誰來做?) • 可能工作場所 (在那裏做?)、相關資源 (儀器設備、耗材)? 誰來結賬? • 可能投入的時間 (1 個月? 3 個月? 1 年? . . . ) • 其他資源評估 (指導老師? 顧問?) • 開始工作 (Go to work!)
如何尋找研究方向 (題目)? • 不斷的問問題!!! Always inquire!!! 要有創意! 基本條件:有足夠的 “好奇心” (Basic research: Curiosity-driven) • 由課本及課外讀物開始 • 由日常遇到的生活問題開始 • 由指導老師/學長/學姐提供 “初步” 的方向 (及相關的資訊) 如:國內外的科展題目及研究報告 • 請教專家
找題目亦在前期工作階段 目的:決定研究方向,完成「研究計畫書」 • 資料 (文獻) 蒐集與整理 • 了解相關實驗背景 • 你在問那些問題? • 你在問的問題目前的了解為何 (別人已知是那些?) 目前不知道的是那些? • 問題的可能答案是否在有限資源可能回答? • 對別人而言,這些問題及其可能的答案是否有趣? • 開始實驗設計
Do keep it short 要短 Do use a statement 要用一個句子 Do be professional 要夠 “專業” Don’t use more words than necessary 不要用超過 “必要” 的字 Don’t try to be “fancy” (“sexy”) 不要太 “花俏” Don’t use a series of nouns 不要將一串名詞連在一起 “Do”s and “Don’t”s “要”與”不要”
小建議 • 制定研究方向在先,訂定研究題目在後 – 如有研究計畫書則好辦
淺談 “評審標準” • 目的: Pick up the best, encourage the rest. • 不可能的任務 – 往往有遺珠之憾 • 標準? • 創意 • 海報 • 作者
謝謝 大葉大學: 企業伙伴型大學 討論與建議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