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581 Views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 为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根据 《 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 》 (财预 [2006]13 号),现就 《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 调整事项通知如下:. 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 财库 〔2006〕26 号. 一、“ 401 拨入经费”科目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 《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 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E N D
为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现就《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调整事项通知如下:为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现就《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调整事项通知如下: 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 财库〔2006〕26号
一、“401拨入经费”科目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一、“401拨入经费”科目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二、“404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三、“501经费支出”科目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三、“501经费支出”科目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本通知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如果发现问题,请及时向财政部(国库司)反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六年四月十三日
目 录 一、适用范围(会计主体) 二、会计核算原则 三、会计要素及具体核算方法 四、会计核算应遵守的相关规定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 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一、适用范围
1、客观性 2、可比性 3、一贯性 4、及时性 5、清晰性 6、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7、专款专用 8、满足预算管理的需求 二、会计核算原则
三、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 资产类: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 现金 银行存款 有价证券 暂付款 库存材料 固定资产 负债类: 应缴预算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 暂存款 净资产类: 固定基金 结余
支出类: 拨出经费 经费支出 基建支出 收入类: 拨入经费 预算外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
资产 负债 净资产 收入 支出 四、会计要素及具体核算方法 行政单位会计共有五个会计要素:
一、概念与特征 行政单位的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具体特征如下: 1、行政单位的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 2、资产是以货币计量; 3、行政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由行政单位占有或使用。 4、行政单位的资产主要表现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没有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5、行政单位是非生产性的管理机关,其拥有的财产和经济权利等经济资源,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劳务所必备的工作条件,创造社会效益。 资 产
二、资产的核算 (一)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财政应返还额度。 资 产
1、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本科目核算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授权支付情况下所取得零用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增减变动。 (1)预算单位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并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做如下分录: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资 产
(2)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支取使用时,会计分录:(2)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支取使用时,会计分录: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资 产
例1-1 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列示本月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为200000元(预算内)。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000 贷:拨入经费—基本支出(财政授权支出—行政运行) 200000 若收到的是来自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财政授权用款额度,则记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支出(财政授权支付)
例1-2开出“财政授权支付凭证”,提取现金5000元备用。例1-2开出“财政授权支付凭证”,提取现金5000元备用。 借:现金 5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000 例1-3开出“财政授权支付凭证”,支付水费2800元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水电费)28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800
2、财政应返还额度 本科目核算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尚未使用的预算指标数。 资 产
资 产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时 (1)行政单位年终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作如下分录: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 (2)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行政单位发生实际支出时,做如下分录: 借:支出类科目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时 (1)行政单位年终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相关注销额度的会计账务处理: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如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差额作分录: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资 产
(2)行政单位依据下年度年初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如下分录:(2)行政单位依据下年度年初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如下分录: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如下年度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作如下分录: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资 产
(二)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1、购建、有偿调入固定资产时,做如下分录: 借:支出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资 产
2、行政单位由于工作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时,其租金可列经费支出,并在固定资产辅助账簿中对租入固定资产进行登记。2、行政单位由于工作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时,其租金可列经费支出,并在固定资产辅助账簿中对租入固定资产进行登记。 借:经费支出 贷:银行存款 资 产
例:经批准通过政府采购购置复印机一台,货款21000元,增值税3570元,验收后交付使用。款项由财政直接支付。例:经批准通过政府采购购置复印机一台,货款21000元,增值税3570元,验收后交付使用。款项由财政直接支付。 借: 经费支出——基本支出 ——办公设备购置 24570贷:拨入经费——基本支出(财政直接 支付) ——行政运行 24570借:固定资产 24570贷:固定基金 4570
借:固定基金 6700 贷:固定资产 6700 借:现金 300 贷:其他收入 300 例:经批准报废一台电视机,原值6700元,残值收入300元,收进现金。
借: 经费支出——基本支出 ——办公设备购置 23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300 借:固定资产 2300 贷:固定基金 2300 例:开户财政授权支付凭证,购买文具柜5个,计2300元 ,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四)暂付款项的核算 1、预付政府采购款 例:单位拟采购计算机10台,已办好政府采购的相关手续,按规定将采购所需资金46000元划付到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借:暂付款(预付政府采购款) 46000 贷:银行存款 46000 (三)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
例: 5天后,先后收到供货单位的货物及发票等,货款为46000元,货物经验收合格,安装后交付使用。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办公设备购置费 46000 贷:暂付款(预付政府采购款)46000 借:固定资产 46000 贷:固定基金 46000
核算 例:李想出差回来,报效差旅费2800元,原借2000元,补付差额。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差旅费 2800 贷:暂付款—李想 2000 现金 800 2、其他暂付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账款,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例:外购买材料(非政府采购项目),向A公司预付货款6000元,开出财政授权支付凭证,通知代理银行付款。 借:暂付款 6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000
一、概念与特征 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等。 负 债
行政单位负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负债是指已经发生,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必须偿付的经济义务; 2、负债是可用货币计量的,有确切的或可预计的金额; 3、负债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偿还期限; 4、行政单位的负债的债权人主要是国家财政,如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5、行政单位负债一般以国家财政法律、法规、规章约束为前提; 6、行政单位负债一般不存在债权人放弃债权的情况。 负 债
二、负债的核算 (一)应缴预算款 应缴预算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1)某单位收到应缴预算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预算款 (2)上缴应缴预算款时 借:应缴预算款 贷:银行存款。 负 债
(二)应缴财政专户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1)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2)上缴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负 债
一点说明: 前述会计核算方法适用于未实行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的单位。对于已经实行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的单位,可以不进行上述账务处理,只需登记收入台账即可。因为,行政单位代收的各种收入将直接缴入财政汇缴专户。财政汇缴专户是财政部门负责为各征收单位开设的。 负 债
一、概念与特点 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 (一)固定基金 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反映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不是净值,而是入账价值。 二是固定基金是净资产的主要内容,基本反映净资产的规模。 三是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是互为对应的账户,二者在金额上相等。 净 资 产
1、经常性结余 2、项目结余 3、基建结余 4、政府采购资金结余 (二)结余
二、净资产的核算 1、增加固定基金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减少固定基金时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净 资 产
一、概念 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各个渠道,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二、 具体核算分录(略) 收 入
一、概念 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 支 出
二、支出的核算 (一)结转自筹基建 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经批准用经费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1、将自筹基建资金转存建行时 借:结转自筹基建 贷:银行存款 2、年终结账时 借:结余 贷:结转自筹基建 支 出
(二)经费支出 (三)拨出经费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情况分析、开支水平分析、人员增减情况分析和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等。 (l)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实际收支与预算安排之间的差异,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由于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其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着重在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分析。而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分析表”进行,分别列示预算支出各项目的上年实际数、本年预算数、本年实际数,以及本年实际数占上年实际数的比重和占本年预算数的比重,并分析各项目本年实际数与预算数产生差异的原因。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分析
(2)开支水平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各项支出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符合费用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费用开支定额,是否符合预算,有否超标准开支,有否铺张浪费,有否乱开支和乱摊销。可与本单位以前年度比,也可与其他单位比,找出差距及其形成原因,以便今后加以改进。(2)开支水平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各项支出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符合费用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费用开支定额,是否符合预算,有否超标准开支,有否铺张浪费,有否乱开支和乱摊销。可与本单位以前年度比,也可与其他单位比,找出差距及其形成原因,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3)人员增减情况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的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国家核定的人员编制要求,具体地说各类人员配备在结构上是否合理,在总量上是否超出编制总数,若存在超编现象,应分析超编原因,及超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若存在缺编现象,应分析缺编原因,及缺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3)人员增减情况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的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国家核定的人员编制要求,具体地说各类人员配备在结构上是否合理,在总量上是否超出编制总数,若存在超编现象,应分析超编原因,及超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若存在缺编现象,应分析缺编原因,及缺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
(4)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主要分析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有效地运用,是否有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是否有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在用的固定资产利用程度如何,是否有闲置浪费的现象;在用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工作如何,有否乱用、滥用、丢失、毁损和非正常报废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是否正当、合理,手续是否完备。(4)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主要分析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有效地运用,是否有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是否有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在用的固定资产利用程度如何,是否有闲置浪费的现象;在用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工作如何,有否乱用、滥用、丢失、毁损和非正常报废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是否正当、合理,手续是否完备。
四、会计管理核算应遵守的相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0月31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员会议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 2、《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年1月19日 财政部令第9号发布) 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1997年2月6日 财政部发布) 4、《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年6月17日 财政部发布) 5、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01]54号)
四、会计核算应遵守的相关规定 6、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财库[2002]39号) 7、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财库[2004]190号) 8、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财库[2006]26号) 9、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
讲座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