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714 Views
第五章 水與陸地. 5-1 地球上的水.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水是自然界中唯一以 氣 態、 液 態、 固 態三種不同狀態同時存在的物質。 (1) 固態- 雲 ( 冰晶 ) 、 冰山 、冰川。 (2) 液態- 海水 、 河水 、 地下水 、 雲 。 (3) 氣態-大氣中的 水氣 。.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水循環的過程: 蒸發 、 凝結 、 降水 。 (1) 過程相當複雜,循環時間不等,有時需數萬年,有時僅花數小時完成。 (2) 沒有 起點、終點,以固態、液態及氣態不斷循環轉換。.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水的循環示意圖.
E N D
第五章 水與陸地 5-1 地球上的水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 水是自然界中唯一以 氣 態、 液 態、固 態三種不同狀態同時存在的物質。 (1)固態- 雲 (冰晶)、 冰山 、冰川。 (2)液態- 海水 、 河水 、 地下水 、雲 。 (3)氣態-大氣中的 水氣 。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 水循環的過程:蒸發、凝結、降水。 (1)過程相當複雜,循環時間不等,有時需數萬年,有時僅花數小時完成。 (2)沒有 起點、終點,以固態、液態及氣態不斷循環轉換。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水的循環示意圖
水循環與水的分布 • 水循環的動力:太陽。 • 水循環的影響:地表溫度的維持、地質作用 • 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形 ※存在於地下、河川及湖泊中的淡水,主要由 雨水 獲得補充。
海水 • 是地球上最 大 的水體,但因又鹹又苦,難以利用。 • 海水中的鹽份主要是含有 鹹 味的 氯化鈉 (NaCl);其次是帶有 苦 味的 氯化鎂 (MgCl2)。 • 海水鹽份的來源: 河水 或 地下水 溶解岩石 的某些成份後帶入海洋中。
海水 • 鹽度 :海水中所含鹽類的多寡,以千分比( ‰ )表示。例如:海洋的平均鹽度為35‰,表示每1000克的海水含有35 克的鹽類。 (1)各海域的鹽度會因為降水、蒸發與河水注入的差異而有變化。海洋臨近河口的區域,因淡水注入鹽度會變 小 。 (2)副熱帶-海水蒸發量 > 降水量,鹽份較高 ;赤道-海水蒸發量 < 降水量,鹽份較 低。
海水 • 早期臺灣在臺南、嘉義沿海地區以 蒸發 方式曬鹽,生產季多在 冬 季。(夏季太陽雖烈,但因雨水太多,鹽田中的滷水反而不易曬乾。) • 海水中含有鹽分,所以使海水比純水不易結冰。密度較純水 大 。
淡水 • 湖泊 (1)由水在低漥地區累積形成,小範圍者常稱為水潭或池塘。大範圍稱為湖泊。 (2)分類: 淡水湖:分布在潮濕多雨的地區,因與河川相通,湖水可以自由進出,鹽度低。具有調節水量和 防洪 的功能。例如:台灣南投的 日月潭 與 濁水溪 相連,並西流至 臺灣海峽 。
淡水 鹹水湖:分布在乾燥少雨的地區。湖泊常是內陸河流的 終點 ,沒有出口,蒸發旺盛,經年累月逐漸濃縮,鹽度 高 。例如:亞洲的 死海 (鹽度高達350‰)。
河川 • 在地面的水順著地勢向 低 處流動,此一流動水道稱為河流。 • 具有 蓄水 、 灌溉 、 發電 、 養殖 、航運 等功能,但氾濫時將造成傷害。 • 河川對地表不斷進行 侵蝕 、 搬運 與沉積 作用,將大地塑造出不同地貌。
冰川 • 在寒冷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降水以 雪 為主,雪經年累月累積壓密成冰,冰雪再受重力 從高處往低處移動。 • 冰川移動緩慢,夾帶岩屑所造成的侵蝕力強,可在河道岩壁留下刮痕,形U型谷 。
冰川 • 氣候暖和時,冰雪逐漸融化,可以補充 河水 或 地下水 ,供給生物水資源。 • 南極冰層占全球冰量90%,而此冰層含地球淡水70%。所佔的地面比河川、湖泊的面積還大,一旦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水面升高數十公尺。
地下水 • 儲存在 地下孔隙 和岩層裂縫 中的水,可與 湖泊 或 河川 相互調節。 • 主要來源: 雨水 。
地下水 • 雨水向地下滲透,遇到不透水層 (頁岩層),便開始向上累積,其所形成的水面為 地下水面 。
湖泊 泉水 河流 井水 砂岩層 頁岩層(不透水層) 地下水面 礫岩層 地下水
地下水 • 影響地下水的多寡和滲入的快慢: 地面坡度-在坡度大的地方,地面水容易流失。 植物被覆-多草木的地面, 根 的伸展能蘊養更多的水分。 土壤鬆密-細密的土層,水分的滲透較為緩慢 。
地下水 • 影響地下水面的因素: 地勢高低-地勢高的地區,地下水面較高 。 天氣變化-雨季(梅雨)、颱風,地下水面較 高 ;乾旱時,地下水面會 下降 ,甚至 乾涸 。
地下水 • 一般地下水面如果高出地面,地下水便會湧出地表成為 泉水 ;當地下水面高於井面時,便會形成 自流井 。沒有河水及泉水可以利用的地方,鑿井取水是最普遍的方法。
地下水 • 自由水層:位於地下水面和不透水層間的含水層,會因應水多寡而改變其高低。 • 受壓水層:介於兩個不透水層間的含水層。 • 地下水可以保持地層結構,當超抽地下水之後,將導致地層下陷,影響 防洪及下水道 排水;沿海地區還會造成海水倒灌及地下水鹹化、土壤鹽化,這種地質災害將 無法 復原。
地下水 • 【地下水鹹化】 在海島或臨海地區,超抽地下水也會帶來另一種危險,那就是海水滲入地下含水層中,而使地下水不堪飲用。因為超抽結果,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層厚度減少,相對的鹹水位升高而滲入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