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77 Views
伊斯法罕 Esfahan. 薩非王朝 (Safavid Dynasty) 首都伊斯法罕 ( Esfahan), 目前是伊朗第三大城 , 在 16 世紀法國詩人 Renier 以一句「世界之半 (half the world) 」來形容它 , 到了這裡就看盡半個世界 . 薩非王朝阿拔斯大帝 (Abbas the Great,1587 -1629 年 ) 創造出氣勢宏偉的帝都 , 描述他的偉大國家與輝煌的文化 ; 而伊斯法罕的精緻文化表現在建築、工藝與書法之上 , 再現阿契美尼德與薩珊古典波斯帝國的光輝. 請手動換頁. 陳美月 攝影 / 製作. 德黑蘭. 伊斯法罕.
E N D
伊斯法罕 Esfahan 薩非王朝(Safavid Dynasty)首都伊斯法罕( Esfahan),目前是伊朗第三大城,在16世紀法國詩人Renier以一句「世界之半(half the world)」來形容它,到了這裡就看盡半個世界. 薩非王朝阿拔斯大帝 (Abbas the Great,1587 -1629年)創造出氣勢宏偉的帝都,描述他的偉大國家與輝煌的文化;而伊斯法罕的精緻文化表現在建築、工藝與書法之上,再現阿契美尼德與薩珊古典波斯帝國的光輝. 請手動換頁 陳美月 攝影/製作
德黑蘭 伊斯法罕 雅茲德 設拉子
羅德菲拉清真寺 阿里卡普宮 伊瑪目清真寺 伊瑪目廣場原名皇家廣場(Naghsh-e Jahan Square)是世界第二大,僅次於天安門廣場,由阿拔斯一世於1612年興建,長512公尺,寬163公尺,四周環繞華麗建築,廣場的東、西、南方分別是羅德菲拉清真寺(Sheyx Loffollah Mosque)、阿里卡普宮(Ali Qapu Palace)和伊瑪目清真寺(Imam Mosque),北面是壯觀的奎沙林柱廊(The Portico of Qeyssariyeh),展現薩非王朝建築的驚人視覺效果.
伊瑪目清真寺位於廣場南方,無可比擬最華麗也最具代表性的雄偉設計, 入口大門奠基大理石來自距伊斯法罕180公里遠的阿得史丹(Ardestan),門面以藍、綠色瓷磚鑲嵌交錯的花形、葉片、蔓藤及幾何圖案,橫飾裝飾名書法家作品.門頂圓拱內佈滿蜂巢式凹框,上面飾滿花形圖案,呈現出富麗堂皇,這可是當時最豪華的馬賽克藝術建築,伊斯蘭文明將所有藝術成就,全表現在清真寺的建築上.
伊瑪目清真寺始建於1611年1629年竣工,具有四座宣禮塔,位於後方的主寺因面必須朝麥加方向,與入口大門無法建在同一方位上,而加以偏移,產生兩者正面方向有偏角,為一大特色,大圓頂鑲滿藍綠色底磁磚,堪稱經典之作.伊瑪目清真寺始建於1611年1629年竣工,具有四座宣禮塔,位於後方的主寺因面必須朝麥加方向,與入口大門無法建在同一方位上,而加以偏移,產生兩者正面方向有偏角,為一大特色,大圓頂鑲滿藍綠色底磁磚,堪稱經典之作.
南側大廳聖堂建有雕飾繁複的聖龕(Mihrab)和講壇(Minbar),天頂鑲滿白色及金色花形圖案環繞著中央深藍底色的馬賽克,雙層圓頂建築,站在天頂正中央下唱誦可蘭經,可產生49個回音功能.南側大廳聖堂建有雕飾繁複的聖龕(Mihrab)和講壇(Minbar),天頂鑲滿白色及金色花形圖案環繞著中央深藍底色的馬賽克,雙層圓頂建築,站在天頂正中央下唱誦可蘭經,可產生49個回音功能.
覆蓋在每一吋建築體上的藍、黃色馬賽克磁磚上鑲滿無數藤蔓如盛開的花朵組成的圖案,高貴氣質,如詩般的綺麗,阿拔斯大帝心血結晶精彩呈現.覆蓋在每一吋建築體上的藍、黃色馬賽克磁磚上鑲滿無數藤蔓如盛開的花朵組成的圖案,高貴氣質,如詩般的綺麗,阿拔斯大帝心血結晶精彩呈現.
羅特非拉清真寺 阿里卡普宮 阿里卡普宮(Ali Qapu Palace) 位於伊瑪目廣場西側,是阿拔斯大帝作為招待外國使節之場所,高貴典雅的六層樓建築,陽台有二層高,立著18根纖細木柱,是遠眺伊瑪目清真寺、羅特非拉清真寺及觀看伊瑪目廣場舉行典禮及馬球賽事的最佳角度.
輕輕踩著拼花彩磚,登上窄峭的螺旋石階, 仰望天花板飾滿繁複的花草圖案.
頂樓的音樂廳最讓人驚艷,仰首細看,牆上及天花板有許多蜂巢式的凹框,巢內雕成各種樂器形狀的鏤雕,據說可改善音效作用,是最佳的聽、視覺享受.頂樓的音樂廳最讓人驚艷,仰首細看,牆上及天花板有許多蜂巢式的凹框,巢內雕成各種樂器形狀的鏤雕,據說可改善音效作用,是最佳的聽、視覺享受.
羅特非拉清真寺(Sheyx Lotf-Allah Mosque)是阿拔斯大帝於1602年耗時17年精心細緻打造,獻給來自 黎巴嫩的學者羅特非拉,備受尊崇的羅特非拉應阿拔斯大帝接受委託擔負掌管伊瑪目清真寺及神學院重任.
淡雅的圓頂以乳脂色磁磚鑲嵌著複雜的蔓藤圖紋和花形圖樣,隨著陽光變換色彩,是伊朗最美的圓頂建築.淡雅的圓頂以乳脂色磁磚鑲嵌著複雜的蔓藤圖紋和花形圖樣,隨著陽光變換色彩,是伊朗最美的圓頂建築. 壯麗的大門以藍、黃色磁磚,鑲滿枝葉交織成阿拉伯式圖案,是現存薩非王朝時期建築中最具代表性馬賽克藝術.
羅特非拉清真寺並未興建宣禮塔及中庭,因屬國王及後宮女眷專用.站在大堂入口仰望天頂,鑲嵌排列組合圖樣的馬賽克磁磗,光線由天頂中央拖曳成一束細長光線時,搭配天頂的鑲嵌圖案,會出現驚奇的效果,也是絕無僅有傑作.羅特非拉清真寺並未興建宣禮塔及中庭,因屬國王及後宮女眷專用.站在大堂入口仰望天頂,鑲嵌排列組合圖樣的馬賽克磁磗,光線由天頂中央拖曳成一束細長光線時,搭配天頂的鑲嵌圖案,會出現驚奇的效果,也是絕無僅有傑作.
仔細端詳,像極了一隻棲息在天頂艷力四射的孔雀, 讓人忍不住發出讚嘆聲.
四十柱宮(Chehel Sotum Palace)是阿拔斯二世(Shah Abbas II) 建於1647年,供國王娛樂及接見外賓之用.四十柱宮前水池清澈如鏡, 宮前平台支撐屋頂的20根木柱倒影其上, 虛虛實實總共40根,故稱四十柱宮,四在波斯是象徵尊敬與讚美之意.
宮殿入口門廊以鏡片裝飾, 艷光四射,進到主殿高挑寬廣,濕壁畫鮮豔活潑, 宮殿目前作為博物館.
大廳牆壁上精美的壁畫主要為宣揚國威與戰功,這幅壁畫內容是伊朗(拿刀)與土耳其的戰役.波斯藝術之一的細密畫 (miniature),是始於《古蘭經》的邊飾圖案,主要用作書籍的插圖及封面和扉頁上的裝飾圖案.
描述當時國王與貴族的休閒生活,阿拔斯一世(黃衣)與土耳其國王(左邊)後面站著大臣及使節欣賞波斯舞蹈.描述當時國王與貴族的休閒生活,阿拔斯一世(黃衣)與土耳其國王(左邊)後面站著大臣及使節欣賞波斯舞蹈.
阿拔斯二世(左邊)背後站著保鑣.由此畫可見三、四百多年前上流社會的穿著是多麼鮮艷亮麗,舞者體態豐腴.阿拔斯二世(左邊)背後站著保鑣.由此畫可見三、四百多年前上流社會的穿著是多麼鮮艷亮麗,舞者體態豐腴.
左側小室有貴族們尋歡作樂的壁畫,當時阿富汗的吉爾札部落入侵,攻占伊斯法罕,認為伊斯蘭教教義嚴緊,不可崇拜偶像, 故曾將此宮畫作以泥土覆蓋,現今有些還在修復中,這些都是波斯特有的細密畫.
哈斯貝斯特花園(Hasht Beshesht Palace)意為8個天堂 ,有天堂入口的意思,建於 17 世紀,為波斯王子的居所.
星期五清真寺最吸引人的不是色彩耀眼的馬賽克裝飾,而是樸實土磚建築,牆上砌滿各式各樣的伊斯蘭花紋圖案.星期五清真寺最吸引人的不是色彩耀眼的馬賽克裝飾,而是樸實土磚建築,牆上砌滿各式各樣的伊斯蘭花紋圖案.
聖龕以兩種不同的阿拉伯文書寫裝飾,雖缺少了華麗,但我卻更喜歡這種古樸的味道.聖龕下方是穆拉(mulla)講經宣達政令之處,下陷的凹槽,是表示謙卑之意.兩旁擺放兩座不同時期木製雕刻的講經台.聖龕以兩種不同的阿拉伯文書寫裝飾,雖缺少了華麗,但我卻更喜歡這種古樸的味道.聖龕下方是穆拉(mulla)講經宣達政令之處,下陷的凹槽,是表示謙卑之意.兩旁擺放兩座不同時期木製雕刻的講經台.
寺內柱子、拱廊、圓頂等,都是由灰泥或磚塊所建造,每個圓頂利用磚的不同面、色組合砌成絕佳的圖紋花樣,更顯得樸實又古老.寺內柱子、拱廊、圓頂等,都是由灰泥或磚塊所建造,每個圓頂利用磚的不同面、色組合砌成絕佳的圖紋花樣,更顯得樸實又古老.
查揚德河全長360公里,橫貫整座城市,橋樑有十幾座,最古老三十三拱橋(Sio Seh Pol Bridge)建於阿拔斯國王時,橋因有33個橋孔而得名,與哈鳩橋共構成美麗的線條, 夜裡靜靜地橫跨在查揚德河上, 美得另人屏息.
哈鳩橋(Khaju Bridge) 以磚石結構的雙層建築,上層是行人徒步區,橋道兩側有列拱迴廊和拱形壁龕的牆面裝飾,列拱迴廊中央設有六角亭,亭內鑲嵌精美圖案,橋柱共有二十四根,拱拱連接,相當美觀,橋的設計也有水壩功能.
當時阿拔斯國王要前往星期五清真寺朝拜,必須經過三十三拱橋與庶民爭道,為了顧慮皇家安全,因此在星期五清真寺的正前方又興建了ㄧ座皇家與軍隊專用的「皇家哈鳩拱橋」.拱橋燈光妝點,夜景閃爍耀眼,構成一幅繁複的拱之視野.當時阿拔斯國王要前往星期五清真寺朝拜,必須經過三十三拱橋與庶民爭道,為了顧慮皇家安全,因此在星期五清真寺的正前方又興建了ㄧ座皇家與軍隊專用的「皇家哈鳩拱橋」.拱橋燈光妝點,夜景閃爍耀眼,構成一幅繁複的拱之視野.
輝煌的薩非王朝也隨著夜色落幕 請續第五集 Email :adamy_chen620@yahoo.com.tw http://sites.google.com/site/meiphoto620/陳美月 攝影/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