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498 Views
關懷目睹家暴兒少 校園教師培力進階訓練. 內容大綱. 壹、教師如何增強自我正向能量 貳、 教師如何協助目睹兒少 參、 接納的班級氣氛經營 肆、 如何與家長合作. 壹、教師如何增強自我正向能量. 一、知識上、觀念上的自我準備 二、心理上、情緒上的自我準備. 一、知識上、觀念上的自我準備. 要熟知 「 暴力是什麼 」
E N D
內容大綱 壹、教師如何增強自我正向能量 貳、教師如何協助目睹兒少 參、接納的班級氣氛經營 肆、如何與家長合作
壹、教師如何增強自我正向能量 一、知識上、觀念上的自我準備 二、心理上、情緒上的自我準備
一、知識上、觀念上的自我準備 • 要熟知「暴力是什麼」 • 這個部分我們必須很坦然誠實的自我檢視,面對自己的疑惑,釐清自己的信念。舉例來說,許多教師在初次接觸暴力的議題時,很普遍出現的反應是「我們教師也必須用權威來控制,有時也不得不用威脅的方式……這樣也算是暴力嗎?」「那個媽媽真的很有問題,難怪她先生會想揍她…」 • 唯有我們能不斷檢視與思索對暴力的看法,在面對學生的挑戰時,我們才站得住腳,也才能對學生有一致性的示範與教導。
二、心理上、情緒上的自我準備 •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許多的支持(同儕、校方、家人),同時我們也必須要設立保護我們情緒的界線。 • 如果教師本身也經歷過家暴的衝擊,建議教師更需要回過頭去檢視自己的經驗,是否有未處理的創傷感受?是否尋求專業的協助探討自己的議題?自己曾經是如何克服困境的,成功經驗為何?在教學與輔導上,是否可以向學生分享這些經驗,鼓舞學生對未來更有期待。 • 老師們需要認知並接納「能力限制」,這世界上有許多的難題並非是可以解決或找到答案的。但只要給予支持、陪伴和關懷就可以讓孩子有力量去面對其生命的挫折和難題。而老師們均先照顧好自己,再從自己的狀態出發找到適合介入孩子問題的廣度、深度和界線
貳、教師如何協助目睹兒少 一、教師如何成為外在保護的力量二、協助目睹兒少增強內在自我力量
一、教師如何成為外在保護的力量(一)與目睹兒少討論家中的暴力事件一、教師如何成為外在保護的力量(一)與目睹兒少討論家中的暴力事件 • 目的:經由討論,學生可以紓解因目睹家中暴力事件產生的心理壓力,老師也可以較瞭解學生的狀況,提供他所需要的協助。 • 目標: • 確認家中的暴力狀況及學生是否有受暴。 • 確認學生在身體及心理上受家中暴力事件影響的程度。 • 會談時機:當懷疑或目睹兒少透露家中父母有爭吵及暴力的狀況時,進行一次或多次的會談。
(二)與目睹兒少會談的原則 • 地點的考量:選擇可以安靜談話且隱密的空間,營造安心談話的環境與氣氛。 • 談話的開始:您可就學生談到的內容作為開場白,「老師知道爸爸媽媽吵架的事情讓你覺得很煩, 老師很關心也希望可以幫忙,你願意和老師多談談嗎? 」或當懷疑學生家中有暴力行為時,可詢問學生「最近爸爸媽媽還好嗎?」「最近他們有吵架或打架嗎?」進而可詢問學生「你最近好嗎?」 • 傾聽的技巧:態度冷靜沉著,可多以肢體及眼神表達對學生敘述的了解與同理,如眼神的注視及點頭表示了解;也可以協助學生說出情緒,如告訴學生「看到爸爸媽媽吵架、打架真的會令你很擔心(害怕、生氣、無助……)」。表達關心時儘量不要讓學生覺得有被指責的壓力,如不適合說 「你怎麼不早說? 」、「是不是你不聽話才被打……? 」等。
(二)與目睹兒少會談的原則 • 面對學生的防衛或抗拒: • 面對沉默少言或防衛保留的學生,接納並尊重他們的狀態,避免說「你不說,我怎麼幫忙你」。 • 持續的關懷陪伴,有時候需要一些等待,當學生在與您的關係中逐漸產生信任和安全感,學生自然而然也會願意開放和接納您的介入。 • 當您知道學生家中發生爭吵或暴力,但學生卻回應「還好」時,可以用「在這樣的狀況下,或許你會感到害怕、擔心、無助、傷心……甚至生氣、憤怒……」之類的語句來同理並引發學生進一步的表達。
與目睹兒少談話時的重點 • 與學生確認目前是否處於安全的狀態,是否已經有足以因應的安全計劃。您可以問學生「你也可能被打嗎?你都怎麼做來保護自己?」詢問後,若發現學生尚無安全計畫,可與學生討論合宜且可行的自我保護策略。 • 傳達支持與陪伴,但不要給予不實的承諾。可以同理學生,並告訴他:「我會在這裡陪伴你。若有需要,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共同尋求資源或解決的方法。」避免說:「一切都會變好的…」或告訴學生您可以為他解決所有的問題。 • 學生目睹家中的暴力事件會有許多複雜的情緒,如:悲傷、難過、生氣、無助、自責、或混亂等,每個孩子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老師可以直接與學生確認其狀態。若兒童不想說,也不要逼兒童一定要說,可以告訴學生「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說,沒關係,我會在這邊陪著你,若有需要且你願意,我們都可以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即尊重兒童願意坦露的程度。 • 告知學生不是他的錯,暴力發生是施暴者該負起的責任,以減少學生的自責及罪惡感。
與目睹兒少談話時的重點 • 不要批評施暴者本身,可以告訴學生:「不論如何,打人或說傷害他人的話是不對的。」只需強調施暴者的暴力行為是不對的。避免說:「他(施暴者)真的很糟糕!」。 • 讓孩子知道他們並不孤單,也有其他兒童遇到類似的家庭情況。您可以告訴他:「老師也有遇過一些小朋友,爸媽同樣會吵架或打架,他們也都不好受。」 • 談話結束時,可告訴學生:「謝謝你相信我、願意告訴我家裡的事,你能夠說出來真的很勇敢,老師會再想一想可以怎麼幫忙你的方法。」家庭暴力是責任通報事件,請不要承諾學生保密,但需要與學生討論您可能會尋求支援的對象,如學校的輔導室老師、社工等。 • 由於談話內容須保密,因此可於談話將結束時與學生討論若其他同學問起,應如何解釋與老師單獨會談的原因,例如:向老師請教功課、幫老師整理資料等。
(二)協助學生尋求支持性資源 • 目的:家庭暴力是一種複雜的身體、心理、家庭、社會及文化等系統因素所造成的傷害行為,為增加目睹兒少的內外在保護因子,分擔知道事件教師的壓力,協助目睹兒少尋求支持性資源是重要的。 • 目標:讓目睹兒少學習保護自己的安全,並知道且能運用相關的求助資源或管道。 • 進行原則: • 訂定安全計畫的原則 • 尋求心理輔導、精神醫療、社區等資源 • 帶領孩子認識及接觸其支持資源
訂定安全計畫 • 計畫愈具體愈好,您可以用一些問句來幫助孩子擬出安全計劃,以幫助孩子清楚或確認自己會做。例如:詢問孩子可以去哪些安全的地方求助或躲藏?可以跟誰求助?可以打哪些電話號碼?此外,您也需確認孩子若無法在當下躲至安全的地方,或無法打電話時可以怎麼做。 • 您也需跟孩子討論,當家暴事件發生時,若需要離家躲避,可以帶哪些隨身的物品,像是電話卡、零錢、鑰匙等,這些東西都可以先讓孩子整理起來放在自己的小包包裡,放在孩子記得住的地方以隨時可以帶走,這對處於高危機的孩子來說特別重要。 • 當孩子打電話求救後,孩子通常會擔心後續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他們可以如何因應,因此也需要跟孩子討論打電話求救可能的後果,以減緩孩子的焦慮。
訂定安全計畫 • 您可跟孩子一同將上述討論結果做成「安全計畫卡」,讓孩子隨身攜帶,並確認孩子瞭解他們清楚該如何實施安全計畫。 • 對幼小兒童,您可用更具體的方式來跟他們討論,更能幫助其理解。例如可運用娃娃屋或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模擬,當父母吵架或打架時,可以怎麼做?躲到哪裡?或在家裡能做什麼來保護自己。 • 讓孩子理解,除了實際做些什麼讓事情好一些之外,也需要去練習當危機事件發生時,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心情穩定,例如深呼吸等。
尋求心理輔導、精神醫療、社區等資源 • 心理資源:可參加本會、其他相關社福單位、各校駐校/區心理師及各地家防中心會舉辦之目睹兒少心理諮商、兒少支持團體等。 • 醫療資源:可至醫院兒童身心科、兒童精神科(也可能被稱兒童心智科或兒童心理科)尋求協助。 • 社區資源:可請學校老師、鄰里長、教會、社區單位等,一同協助與陪伴。
帶領孩子認識及接觸其支持資源 • 許多孩子儘管周遭支持資源豐富,但卻因不知怎麼求助、害怕求助或對求助存在錯誤認知,而當嚴重事件發生無法適時求助。 • 因此除了平時可以教導孩子正確的求助觀念、認識周遭資源外,也可以陪伴孩子進一步的接觸這些支持資源同時引導孩子和資源間建立關係。
(三)轉介的注意事項 • 目的:提供目睹兒少更細緻、更專業及更廣泛的服務。因此教師在瞭解學生家庭中的暴力事件對學生的影響後,若評估需其他資源的介入以協助學生,即可進行轉介申請。 • 目標: • 瞭解接受轉介單位之服務對象、轉介標準及轉介方式。 • 建立轉介單位與接受轉介單位之聯繫及合作。 • 讓目睹兒少了解您的關心與想幫助他的誠意。
如何完成轉介工作 • 開案 • 陪同服務(出庭、就醫、就學) • 心理諮商 • 團體輔導 • 親職教育 發 掘 目 睹 兒 少 • 轉介 • 社福團體 • 醫療單位 • 警政單位 • 司法單位 • 其他單位 • 開案評估 • 家長及兒 • 少的求助 • 意願 • 兒少的需求 評估轉介單位 • 不開案 • 諮詢服務 • 轉介其他單位
轉介前的會談原則 • 告訴學生,有社工人員(或其他人員)會來跟他聊一聊。在學生吐露時,就得約略準備學生可能吐漏超出您能保密的範圍,必要時您需要其他人協助,讓學生對事情的必要流程有初步的心理準備。 • 詢問社工人員(或其他人員)會談過程您是否可以在場支持學生,如果社工人員同意,則您再詢問學生是否希望您在場。請注意要先與相關人員溝通,不宜即與學生擔保您一定在場。 • 如學生強烈抗拒,請尊重學生(除非法定得強制通報、強制處理)。先與學生溝通,讓他冷靜、安心,並誠實及坦白的分享為什麼需要和不同領域的人員共同合作才能處理他的問題。如:「老師知道,再一次告訴外人,你會很害怕,會困難、不好意思、擔心,但一步一步的,你、爸爸、媽媽都會得到幫助。」「社工很有經驗,他會跟你詳細討論他想了解的、他想做及該做的,他更需要聽你的說法及意見。我們都了解對你很為難,但我們會跟你一起面對,你也可以問他問題,把自己的擔心、想法告訴他。」「我們了解的愈清楚,才能更知道怎麼做,對你及你關心的人最好。」
二、協助目睹兒少增強內在自我力量(一)協助具行為問題的目睹兒少二、協助目睹兒少增強內在自我力量(一)協助具行為問題的目睹兒少 • 目標:協助目睹兒少改善其行為問題,澄清或了解學生對暴力及性別有錯誤的認知與迷思。 • 操作原則: • 透過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先制止學生的暴力行為,以穩定的態度提醒班級常規,例如:「老師知道你現在很不高興,先讓老師知道發生什麼事好嗎?可是,在我們班上是不能有破壞東西或是傷害別人的行為。」。先柔性的引導學生離開當下情境、緩和情緒並減少週遭刺激是很重要的,例如:「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你現在似乎很生氣,你先跟老師到…(安靜少人處),先把情緒緩一緩。」先讓孩子情緒平復冷靜下來(可以讓孩子喝口水或洗把臉),傾聽孩子訴說事發過程,再與孩子討論是否有更適當的處理方式,並讓孩子處理暴力行為的善後工作。
(一)協助具行為問題的目睹兒少 • 操作原則: • 讓孩子知道「可以有情緒,但不可以有暴力行為」。瞭解學生行為問題背後的心情、原因,接納他的情緒並讓他知道老師願意提供協助,並明確告知學生哪些行為是屬於暴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例如: • 「有時候,遇到壓力或心情不好時,很容易看什麼都不順眼或是和人起衝突,有什麼事讓你心情不好呢?家裡有發生什麼事嗎?可以告訴老師,老師很願意聽,並且會想辦法協助你。」 • 「老師可以理解你的心情,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有生氣(難過、沮喪…)的情緒是正常的,但是,暴力就是不對的,例如你現在打人(罵人、破壞東西…)就是不對的行為。」 • 「暴力行為不但會讓別人受到傷害,你自己也可能會觸犯法律,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有沒有不傷害別人和自己,又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協助具行為問題的目睹兒少 • 操作原則: • 讓學生學習非暴力的問題解決方式:陪伴學生在挫折或衝突的情境下,練習向對方表達自己生氣的原因,或向大人求助。協助學生尋找適當的表達、宣洩情緒的方法,以便有效達成自己期待的結果,同時學習如何與他人建立正向的互動關係(參考「扭轉生命旅程」教案單元七「火線衝突」)。例如: 「當別人不借你東西,你生氣打了那位同學,但看起來你要的東西並沒有因此而拿到,而且還讓自己犯錯,我們來想一想有沒有其它的方式可以讓你順利借到東西?(例如向其它同學借、請老師幫忙…等。」 「你覺得好朋友去和其它同學要好而忽略了你,讓你很生氣,所以打了他和他的新朋友,但是這樣並沒有讓他願意再回來跟你做朋友,反而是害怕而更疏遠你了,看起來打人並沒有讓你達到你的期望,我們來想一想,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他不要因交新朋友而忽略你呢?」
(二)協助目睹兒少改善衝突或退縮的人際關係(二)協助目睹兒少改善衝突或退縮的人際關係 • 目標:增進目睹兒少與他人良好的之人際互動。 • 操作原則: • 從活動中刻意的教導學生人際交往的良好方式,可以利用「楷模學習」與「角色扮演」等方法來進行,並透過「小組討論」方式,鼓勵學生發表意見,表達看法。 • 指導目睹兒少與人相處的方式,並鼓勵同學與目睹兒少和平相處,安排同學主動的與他接近。
(二)協助目睹兒少改善衝突或退縮的人際關係(二)協助目睹兒少改善衝突或退縮的人際關係 • 操作原則: • 透過活動教導輪流、合作的概念,並教導目睹兒少利用策略自我教導或提醒。 • 多表揚和鼓勵目睹兒少的優勢能力,提供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從成功的經驗中獲得自我肯定,藉優勢能力輔以弱勢能力的學習。 • 掌握傾聽、同理和接納的原則,並視情況轉介至輔導室或醫療單位,以獲得更多有利且專業的支援。 • 善用行為改變技術、正負增強行為制約原理,並適當採用「忽略」方式來處理其不適當行為。
(二)協助目睹兒少改善衝突或退縮的人際關係(二)協助目睹兒少改善衝突或退縮的人際關係 • 操作原則: • 教導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尊重他人看法,接納不同意見,減少負面批評。 • 避免讓目睹兒少過早在課堂時向同學過度自我揭露家暴事件,以免在其它同學對暴力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對目睹兒少貼標籤或是有偏見及排擠行為。 • 教導目睹兒少減少人際衝突的溝通方式: • 非語言訊息 • 減少衝突的對話方式 • 帶領學童透過情緒覺察與控制的練習,學習如何正確表達個人情緒與想法,以及思考問題解決策略。
(三)實務演練 【案例一】”我要保護媽媽” 八年級的小安就讀體育班,是個高大男生,在校學業成績低落,容易生氣,對事情都不感興趣,也沒有什麼朋友,放學後總是趕快衝回家,即使因為體育比賽必須在外過夜,也一定會打電話回家給媽媽。小安至今仍和媽媽睡在同一個房間,因為他說要保護媽媽……。 • 案例討論 • 您覺得小安的家裡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 小安會這麼做可能的原因? • 應如何輔導小安?
(三)實務演練 【案例二】"我的爸爸是大魔王" 三年級的小美在學校給人內向退縮的感覺,同學們都對她的家庭生活一無所知,小美也都很少主動說話,有一次美術課時,小美的作品畫了一個屋子裡有一隻黑色大惡魔正在咬一個看起來很害怕的小女生,上台分享作品時,小美用很小聲的音量,說爸爸是大惡魔,每天都會打媽媽,讓我很害怕。同學們用訝異的眼神看著小美。 • 案例討論 • 您覺得小美的家裡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 在課堂當下應如何處理? • 應如何給予小美協助及輔導?
(三)實務演練 【案例三】"你們都要聽我的!" 九年級的小強是學校裡的校園小霸王,常常欺負同學、說髒話、命令同學做事,大家都很怕他,所以小強只有幾個跟班,沒有很多朋友,有一天掃除時間,女同學不幫小強作掃除工作,小強把女同學推倒並罵髒話,女同學跑來找老師,老師私下和小強談,小強說:"不聽話本來就是要打,女生本來就是要幫男生做事和打掃啊!我媽平常不掃地時我爸也是常打她的!" • 案例討論 • 您覺得小強的家裡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 小強對暴力及性別有哪些錯誤的認知? • 應如何輔導小強?
參、接納的班級氣氛經營 一、什麼是預防性教案 二、如何運用班級動力建立友善班級與校園 三、可運用的情境
一、什麼是預防性教案 (一)為什麼要進行預防性教育 • 在教育工作崗位上,我們為目睹兒少種下希望的種子,讓他們有機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不一樣的未來、不一樣的人生! • 在課堂教學情境裡,我們教導與暴力有關的正確知識,阻止暴力的模仿、複製與循環,幫助孩子學習良好的人際互動技巧。 • 在班級經營管理上,我們創造相互尊重、沒有暴力威脅的班級氣氛,讓所有孩子在愛與安全中成長。 • 預防教育的實行與友善班級的建立不僅撫平目睹兒少的傷口,更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學習成為拒絕與終止暴力的「家庭暴力防治小尖兵」!
(三)教案目標介紹 • 定義暴力,誰該為暴力負責。 • 建立對家庭的健康正向認知,學習打破沉默、適時求助。 • 覺察危機並學習保護自己,了解資源的使用。 • 了解自己的感覺。 • 建立安全接納的班級氣氛。 • 暴力是學習而來的行為,不是遺傳或家族病史。 • 學習以非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與解決問題。 • 家庭暴力不是因兒童而起,兒童無法制止。 • 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提高自我價值感。
(四)教案特色 • 本教案以八大單元為主題,一套共八本,對象為國小低、中、高年級,各年級共八次課程。 • 每個課程主題全長為40分鐘,共分為兩個單元活動,教師可視需要靈活運用。 • 八大課程主題之間具連貫性與順序性,建議先從主題一「什麼是家庭暴力」開始進行教學,若實際施行時有困難依序進行,除主題一之外,其他主題可由老師自行調整使用,但仍需留意每個課程主題的先備知識。 • 課程主題雖然是依目睹暴力兒少的需求而設計,但對於一般兒童及少年仍具備學習效果。
(五)教學技巧 • 不論是否計劃完成全部教案的教學,建議教師可以先閱讀教案單元總覽,了解教案整體設計的理念,然後再進入該特定單元的設計理念、指導要點等的教學準備,以利掌握並發揮預防性教案的實施重點。 • 本教案所使用的教學技巧包括了:普遍化(指出家庭暴力為目前普遍存在的議題)、替代化(討論故事中的角色而非實際個案)、團體討論、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戲劇演出)、分析「想法(認知)-情緒-行為」之間的關係、活動演練(遊戲)等。 • 為了強化教學目標,不同課程主題間可搭配使用。如:當學生從主題一「什麼是家庭暴力」了解暴力是不對的,則可再搭配主題六「STOP」或主題七「火線衝突」,進一步學習以非暴力的方式來控制脾氣與解決衝突 。
二、如何運用班級動力建立友善班級與校園 • 運用正向管教策略,建立反暴力的班級環境。 • 營造相互尊重的班級氣氛,示範「愛」的表現方式 。 • 在班級內制定並執行明確清楚的常規,幫助孩子減緩因身處家庭暴力環境下所經驗的混亂與不可預期的無力感受。 • 創造更多正向經驗與成就,幫助孩子能夠自我肯定,找到正向的自我認同方向與自我實現的舞台。 • 引導班級衝突的處理,示範如何以非暴力的方式來表達情緒、解決問題。 • 讓孩子喜歡上學、期待上學,對學校產生更多的興趣與向心力。
三、可運用的情境 (一)班上有目睹兒少要保守其秘密或告知班上同學以同理的兩難 • 若突發事件較為緊急棘手,必要時可商請與目睹兒少熟悉的輔導老師先將學生帶離班級情境,私下提供陪伴與情緒安撫。 • 當目睹兒少暫時離開教室後,教師在自己的班級中繼續處理剛才的突發事件,營造安全的氣氛,引導班級內其他學生表達憤怒不滿、擔心困惑等各種不同可能的情緒,傳達對情緒的同理。 • 等到同學的情緒獲得抒發且趨於舒緩之後,教師再接著帶領學生理解目睹兒少的立場,幫助學生看到該目睹兒少也想穩定就學、友善相處的內在需求,但卻無法表現良好的原因,緩和同學所形成的誤解與排擠的負向關係動力,喚起同學開始能夠同理與接納的關懷氛圍,然後形成具體的關懷行動討論,如:不要一直告他的狀、願意與他同組、說話時避開敏感話題等。 • 教師私下與目睹兒少會談,關懷當下的情緒和針對剛才事件後續發展的擔心,適當回饋其他同學的非攻擊性訊息,讓目睹兒少感受安心與接納。最後,引導目睹兒少表達是否需要教師在班級內提供協助的地方,並傳達相信、給予鼓勵,提供未來的努力方向,如:情緒管理的練習。
三、可運用的情境 (二)處理孩子於課程中過早揭露自己家庭中的暴力狀況 • 先使用普遍化的技巧作為主要回應,著重在事件普遍存在的各種可能樣貌以及面對事件時可能會出現的情緒感受,讓學生的分享不會被同學們不當標籤或過度聯想,而仍是可以回歸到原本教學的用意。 • 謝謝學生的分享,並正向引導同學們注意的方向為該學生的「正向態度」而非聚焦在「分享內容」。 • 讓學生知道現在您的重心放在上課,下課一定私下關心與了解他 • 重新引導學生回到課業學習,目睹兒少的坦露雖然代表著求助的第一步,但並不鼓勵學生在課堂情境下公然分享。 • 下課後,請儘快安排與該學生的私下會談 • 與學生私下會談時,請再與目睹兒少確認
三、可運用的情境 (三)教導其他學生與目睹兒少相處 學會保護自己 求助師長 同理心 對目睹兒少出現的特殊情緒與行為不要太訝異 平靜面對 目睹兒 避免談論自己幸福的家庭狀況 了解 支持 身教 做朋友
肆、如何與家長合作 一、如何與受暴家屬建立關係 二、如何與施暴家屬溝通
一、如何與受暴家屬建立關係 • 目標:與受暴家屬建立關係,使其成為目睹兒少在家庭中的支持力量。 • 會談時機 • 老師必須與受暴家屬溝通學生的狀況時 • 受暴家屬出席家長會時 • 需要通報前
一、如何與受暴家屬建立關係 • 會談原則: • 找一個安全的時間與地點討論。不要在施暴家長可能在家的時間,以電話聯絡受暴家長,也不要留言給受暴家長。當受暴家長到學校接送孩子放學時,是約定討論的最佳時機。 • 從關切孩子到學校的適應情形,與家長分享您的考量及觀察。 • 即使不至於需要通報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對於家長來說,知道自己的孩子告訴別人家中的暴力,還是很不好受。家長可能因為擔心揭露後的危險增加,對您感到生氣或出現否認的反應,此時您仍然表現支持的態度是很重要的。若是您必須通報,也應該向家長說明你別無選擇,因為您有通報的法律責任,而且通報是希望引進資源以協助他們的家庭及小孩。
一、如何與受暴家屬建立關係 • 會談原則: • 大多數的受暴家長都希望而且嘗試過努力保護他們的孩子。 • 鼓勵受暴家長與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聯繫,並請家長放心,你不會將小孩揭露的資訊與施暴家長討論。 • 當家長有意願討論子女的狀況時,您可以告知家長「你是孩子很重要的人,所以接下來要請你告訴我一些關於孩子的訊息,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其他協助…」。
受暴家長常見的反應 • 受暴家屬不願意接受服務、也不願意孩子取得幫助 • 受暴家屬不願意接受服務、但願意孩子取得幫忙 • 受暴家屬願意接受服務、但不願意孩子取得幫助 1.家長尚處於暴力危機階段、無力(無暇)注意孩子身心狀況。 2.擔心施暴家屬知曉其求助事宜。 3.覺得丟臉,而不願意讓孩子接受服務。 4.擔心被評價,被指責沒保護好孩子。 5.較不熟悉孩子發展階段的需求,不認為孩子需要幫忙。
二、如何與施暴家屬溝通 • 目標:讓施暴家屬知道暴力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及學校通報的責任,避免通報後家屬到校威脅。 • 會談原則: • 確認值得學生信任且願意提供協助的其他家庭成員是誰? • 徵詢受暴者的意願 • 告知此家庭成員與其聯繫的原因並徵詢其協助意願 • 談話重點與內容:與家庭成員的談話內容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或「評斷誰對、誰錯、誰該負責」等,而是讓此家庭成員了解目睹暴力行為對目睹兒少的影響,請其協助避免家庭暴力的發生、技巧性的中止家暴情境,適宜的支持目睹兒少並提供協助,以減輕家暴所帶來的影響。 • 尋求相關資源協助
婦女救援基金會 聯絡電話:02-2555-8595 傳 真:02-2555-5995 網 站:www.twr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