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likes | 1.63k Views
3-2 轉動的地球. 內容分布於 課本 60-67. 4-2-1 晝夜交替. 自北極上空看 從赤道上空看. 地球以 逆時鐘 方向 繞著太陽旋轉, 稱為公轉. 以地軸為中心旋轉,稱為自轉. 黃道. 自轉一周為一日 公轉一周為一年. 因為地球自轉,所以 1. 除 北極星 外, 日月星辰皆東升西落 2. 有日夜交替現象. 若地球不自轉,會發生何事?. 地球自轉: 天體東升西落 晝夜交替 地球自轉 + 自轉軸傾斜: 天體運動的軌跡傾斜 晝夜長短在 不同緯度的差異. 恆星的運動. 星星 由東向西 移動
E N D
3-2 轉動的地球 內容分布於 課本 60-67
4-2-1 晝夜交替 自北極上空看 從赤道上空看
地球以逆時鐘方向 繞著太陽旋轉, 稱為公轉 以地軸為中心旋轉,稱為自轉 黃道 自轉一周為一日 公轉一周為一年
因為地球自轉,所以 1.除北極星外, 日月星辰皆東升西落 2.有日夜交替現象 若地球不自轉,會發生何事?
地球自轉:天體東升西落晝夜交替 地球自轉+自轉軸傾斜: 天體運動的軌跡傾斜 晝夜長短在 不同緯度的差異
恆星的運動 星星由東向西移動 由於地球每日自轉一周 地球的自轉軸幾乎指向北極星,所以從地球上望去,其他的星星好像以逆時鐘方向繞著北極星旋轉
恆星的運動---周日運動 東西方位? 東 西
在天文攝影時,由於天體的亮度極低,常需利用此功能來累積天體的亮度,以獲得效果較佳的照片。照片中呈同心圓分布的星跡,即為長時間曝光的結果,這是因為地球自轉緣故,在地球上的觀測者會感覺所有的星星都繞著北極星逆時鐘方向旋轉,故獲得此周日運動照片。在天文攝影時,由於天體的亮度極低,常需利用此功能來累積天體的亮度,以獲得效果較佳的照片。照片中呈同心圓分布的星跡,即為長時間曝光的結果,這是因為地球自轉緣故,在地球上的觀測者會感覺所有的星星都繞著北極星逆時鐘方向旋轉,故獲得此周日運動照片。
北極星在地球自轉軸北極延伸出去的方向,因此在地球上不同緯度的觀測者,所見到北極星的仰角也不相同,例如站在北極點( 北緯90度) 的觀測者,北極星就在其北方仰角90度的方向,也就是正頭頂上;
站在赤道(北緯0度)的觀測者,北極星就在其北方仰角0度的方向,也就是在地平線上;站在北回歸線(北緯23.5度)的觀測者,北極星就在其北方仰角23.5度的方向;站在赤道(北緯0度)的觀測者,北極星就在其北方仰角0度的方向,也就是在地平線上;站在北回歸線(北緯23.5度)的觀測者,北極星就在其北方仰角23.5度的方向;
而在南半球的觀測者,是看不見北極星的,但仍可利用南十字星座找出正南方的位置。而在南半球的觀測者,是看不見北極星的,但仍可利用南十字星座找出正南方的位置。
西 西 星星每小時會移動
晝夜交替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說明著人們的生活作息 隨著白天與黑夜不停更迭而律動,當太陽從東方地 平線升起時,揭開了白天的序幕,由西方地平線落下時,漆黑的夜晚也隨之到來。若由北極的上空俯瞰地 球,太陽始終照亮著半個地球,再加上地球自轉的緣 故,白晝與黑夜也就交替出現了
18:00 東 西 西 東 24:00 12:00 12:00 西 東 東 西 06:00
圖3-10中,A、B、C、D為地球赤道上的四個位置,試著想想看:圖3-10中,A、B、C、D為地球赤道上的四個位置,試著想想看: 1.站在A、B、C、D位置的觀察者現在的時間分別為幾點鐘? 2.試描述站在A位置與C位置觀察者的晝夜變化情況。 圖7-10中,A、B、C、D為地球赤道上的四個位置,試著想想看: 1.站在D位置與B位置的觀察者現在的時間分別為幾點鐘? 動腦時間 1.D:中午12時;B:晚上24時。 2. A:由白天進入黑夜; C:由黑夜進入白天。
四季變化 由於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公轉軸傾斜23.5度,隨著地球運行到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太陽光會直射地球不同的緯度。一般而言,陽光直射時能量集中,導致地表溫度較高;陽光斜射時能量較分散,導致地表溫度較低(圖3-11),這是造成地球四季氣溫變化的主要原因
造成四季變化的原因 太陽的直射與斜射 1.地球自轉軸傾斜23.5度 2.地球公轉
公轉軸 23.5° 66.5° 黃道 赤道面
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陽光有直射斜射的差別。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陽光有直射斜射的差別。 因為地球自轉軸不是垂直黃道面,他與黃道面有66.5度的夾角,所以陽光直射區域在南北緯23.5度之間。
陽光直射與斜射導致地表每單位面積所接受的熱量有所差異 截面積1cm且能量相同的陽光,因入射角度不同,照射至地表時的面積也不同,斜射至地表的面積比直射時大,所以每單位面積所受到太陽的能量比直射時少,也因此陽光斜射時的地表溫度較低。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1.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2.隨日子增加 陽光直射區域移向北方 北極圈永夜 南極圈永晝 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1.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2.隨日子增加 陽光直射區域移向南方 北極圈永晝 南極圈永夜 秋分 太陽直射赤道,日夜等長 1.北極點變成黑夜 南極點變成白天 2.隨日子增加 陽光直射區域移向南方 春分到夏至之間晝長夜短 D↗,N↘ D > N 春分 太陽直射赤道,日夜等長 1.北極點變成白天 南極點變成黑夜 2.隨日子增加 陽光直射區域移向北方 秋分到冬至之間 晝短夜長 D↘,N↗,D < N 冬至到春分之間 晝短夜長 D↗,N↘ D < N 夏至到秋分之間 晝長夜短 D↘, N↗, D > N
北半球夏至時,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5度),此時北半球是炎熱的夏季;冬至時,太陽光 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5度),但斜射北半球,因此北 半球是寒冷的冬季;春分、秋分時,太陽光則直接照射赤道,此時北半球是氣溫較為舒適的春季和秋季。
平均來說,赤道地區所接受的太陽能量最多,而隨著緯度增加,地表所接受的能量漸少。能量分布不均致使水及大氣產生循環、流動,藉由大氣與海洋的作用能調節地球能量,使赤道不會越來越熱、南北兩 極不會越來越冷
知識快遞 在低緯度附近海域,表面海水受陽光輻射的熱量超過海面消散到大氣的熱量,而在高緯度海域則散熱比受熱多。藉由洋流的輸送,可交換低緯度海域與高緯度海域的熱量,所以洋流循環可以調 節地球各地的溫度,讓全球海洋的熱量得以維持恆定。
四季晝夜 冬季時,天亮的時間比較晚, 天黑的時間比較早, 有晝短夜長的現象(圖3-14); 春、秋兩季時, 陽光直射赤道附近, 使晝夜長短的差異較小。 地球繞著太陽公轉與地球自轉軸傾斜的效應,除了造成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也使得不同季節,晝夜時間的長短不一。夏季時,天亮的時間比較早,天黑的時間比較晚,有晝長夜短的現象(圖3-13);
DE與EF分別代表北回歸線通過地區日、夜時間長度,北半球冬季時DE<EF,晝短夜長,且北極附近地區永夜DE與EF分別代表北回歸線通過地區日、夜時間長度,北半球冬季時DE<EF,晝短夜長,且北極附近地區永夜
動腦時間 地球的晝夜長短與四季氣候都與地球的自轉軸傾斜23.5度有關。想想看,若地球自轉軸垂直於地球公轉的軌道面(傾 斜0度),則地球的晝夜長短與四季氣候會如何變化?
動腦時間 1.日夜等長,皆約12小時 2.赤道永夏,兩極永冬 3.隨緯度增加,氣溫下降 4.沒有四季變化
問題:地球自轉軸傾斜90°(與與黃道面重合),晝夜長短變化?問題:地球自轉軸傾斜90°(與與黃道面重合),晝夜長短變化? 若北極永遠指向太陽 北半球永晝,北極最熱 越往赤道,氣溫越低。 赤道以南,永夜且永冬
模擬地球公轉、自轉與日照 以手電筒當太陽,並將牙籤插入保麗龍球當作地球,模擬地球的公轉與自轉
赤道觀測者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北回歸線觀察者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23.5° 23.5° 43°
南回歸線觀者 3/219/23 12/22 6/22
北極圈上觀察者 6/22 3/219/23
南極圈上觀察者 12/22 3/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