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400 Views
中国近现代史视域中的 科学发展观. 雷 家 军 (人文学院) 二 OO 九年三月. 几点说明. 基本角度:中国近现代史 核心思想:科学地历史地 对待科学发展观 经验启示:理论创新和武装 互动的历史状况. 一、中国近现代复兴之 路上的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的表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科学发展观是几代人 长期奋斗的伟大成果.
E N D
中国近现代史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 雷 家 军 (人文学院) 二OO九年三月
几点说明 • 基本角度:中国近现代史 • 核心思想:科学地历史地 对待科学发展观 • 经验启示:理论创新和武装 互动的历史状况
一、中国近现代复兴之 路上的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的表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科学发展观是几代人 长期奋斗的伟大成果 • 160年(1840-2009) • 中华民族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 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历史伟人的形象表达: • 周恩来:中华之崛起; • 孙中山:振兴中华; • 毛泽东:站起来; • 严 复:救亡
十五大的理论化表述: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伟人的贡献 • 孙中山:精神上站起来,民族未获解放; • 毛泽东:政治上站起来,人民未能富裕; • 邓小平:经济上站起来,发展未得平衡; • 江泽民:文化上站起来。(能否这样说) • 胡锦涛:全面地站起来。
2008年的意蕴 • 抗震救灾:精神震撼; • 奥运残运:巨国风范; • 神七飞天:前景无限; • 三中全会:科学解难; • 应对危机:世界观瞻。
(二)科学发展观也是对以往 历史局限性修正的结果 从科学的政治观看,民主进程多曲折; 从科学的经济观看,速度平衡有问题; 从科学的文化观看,地位性质受局限; 从科学的社会观看,城乡二元解决难; 从科学的生态观看,环境压力随处见; 从科学的历史观看,革命思维面过宽。
落实科学发展观任重道远: • 清朝康乾时期,我国人口占世界 • 的25%,GDP占世界的30%;现在,我 • 国人口占世界的21%,但GDP仅占世 • 界的4%多(陆学艺)。
二、中国近现代和谐之路 上的和谐社会构建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近现代 持续的和谐文化追求紧密相关 • 1、中国人建设和谐社会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 2、近现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有持续不断的追求 • 3、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科学理论基础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近现代和谐 文化建设历史局限修正的结果 • 从革命文化向和谐文化转变过程来看: • 1、有提早过渡的教训 • 2、有延迟过渡的失误 • 3、有不去过渡的遗憾
由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 和谐社会建设刚刚起步; • 和谐世界理念刚刚提出; • 革命文化与和谐文化怎样衔接。
三、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 1、人类进步的新探索 • 2、民族复兴的新境界 • 3、“中国化”的新成果 • 4、社会文明的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