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k likes | 2.05k Views
外汇管理专题. 许少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xsq721@sina.com.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货币自由兑换与货币国际化 第二章 外汇管理与放松 第三章 外汇市场培育 第四章 汇率调整与汇率制度选择 第五章 国际收支调控 第六章 外汇风险管理. 教材及 参考期刊. 教材:许少强、庄后响主编 《 外汇管理概论 》 格致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8 年 1 月版 参考文献:吴晓灵主编 《 中国外汇管理 》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年。 参考期刊: 《 国际金融研究 》《 中国货币市场 》《 中国外汇管理 》 。. 第一章 货币自由兑换与货币国际化.
E N D
外汇管理专题 许少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xsq721@sina.com
教学内容 • 第一章 货币自由兑换与货币国际化 • 第二章 外汇管理与放松 • 第三章 外汇市场培育 • 第四章 汇率调整与汇率制度选择 • 第五章 国际收支调控 • 第六章 外汇风险管理
教材及参考期刊 • 教材:许少强、庄后响主编《外汇管理概论》格致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 参考文献:吴晓灵主编《中国外汇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 参考期刊:《国际金融研究》《中国货币市场》《中国外汇管理》。
第一章 货币自由兑换与货币国际化 货币的5个层次: 1 不可兑换货币---IMF协定第14条 2 可兑换货币---IMF协定第8条经常项目货币可兑换 3 自由兑换货币---共识:经常+资本项目货币可兑换 4 国际货币---争议:等同于自由兑换货币 5 世界货币---争议:等同于国际货币
一、不可兑换货币的定义 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十四条款的规定,成员国可以暂时保留“国际经常性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的限制。 保留严格的外汇管制的国家的货币是不可兑换货币
(二)货币不可兑换的原因 • 其一是经济落后,存在“外汇缺口” • 其二是货币可兑换意味着经济的开放,政府担心经济开放会对其经济造成冲击 (如朝鲜)
一、货币的可兑换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货币的可兑换性表现为纸币与金银的兑换关系。 • 意义在于: • 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 • 兑换促进了国际经贸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IMF的新解释 • 不同纸币间的兑换 • 限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范围 • 协定第八条: • “避免限制经常性支付”(第2款) • “避免施行歧视性货币措施”(第3款) • 保证“兑付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第4款)
二、货币可兑换的意义 • IMF的宗旨: • 设立专门的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 促进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 维持汇率稳定 • 建立多边的支付体系,让各国放弃外汇管理 • 向逆差国家贷款
多边结算体系下的国际贸易 进口 出口
双边结算体系下的国际贸易 进口 出口
三、货币可兑换的现状 (新兴市场经济体) 不考虑发达国家 • 1979年前 (33个) • 1980—1989 (12个) • 1990—1999 (80个) • 2000—2007 (17个)
三、人民币可兑换 • 1980年加入IMF • 1996年12月1日完成了向第八条款的过渡 • 人民币可兑换现状: • (贸易)购汇自由,意愿结汇, • 非贸易购汇、汇款基本满足正常需求 • 问题: • 对外贸易尚不能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现试点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定义与现状 • 不仅在经常项目,而且在资本项目也实现了货币可兑换,其货币就是自由兑换货币 • 资本项目=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信贷;流入、流出 • 1997年9月的香港年会上,IMF临时委员会曾发表了“关于修改基金组织协定、实现资本自由流动的声明” • OECD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规定成员有义务实现资本项目的货币可兑换
二、货币自由兑换的意义和影响 (一)意义---基本放弃资本流动管制 • 市场机制的完善 • 促进内外资金流动 • 提高货币的国际地位
(二)负面影响 1、容易引起外来冲击 2、不利于政府调控资金进出入自由会影响外汇市场与资金市场上的供求,进而可能会使政府对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乃至利率与货币供给等的调控变得困难
三、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和顺序 (一)条件 • 宏观经济稳定---财政收支平衡、低通胀率 • 市场机制和企业竞争力较强 • 汇率合理 • 外汇储备充足 • 金融市场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二)顺序 • 先国内金融改革后对外开放金融 • 先经常项目自由化再资本项目自由化 • 资本项目自由化内部的顺序: • 先放松长期资本流动后短期资本流动, • 先直接投资后间接投资, • 先资本流入后资本流出
四、资本项目货币可兑换的现状与问题 • 现状:货币自由兑换是一个大趋势。 • 发达国家 • 东亚主要经济体(亚洲四小+东南亚,以及印度) • 拉美主要国家 • 中东石油输出国 • 俄罗斯与东欧 • 部分非洲国家
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教训 可能出现经济危机,其原因主要在于: 1、货币替代和资金外逃---本币汇率高估和高通货膨胀率引起大规模的货币替代和资本逃避 2、外汇投机冲击—-经常项目逆差与通货膨胀+汇率固定=汇率高估 3、民族和幼稚产业保护困难---外国资本渗透,可能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五、人民币自由兑换何时实现? • 乐观:2008年---已是历史 • 谨慎:2020年---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关 • 悲观:2050年---经济转轨、中等收入国家
人民币国际化提出背景: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及在境外流通越来越多,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人民币开始国际化了 •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人民币的结算货币试点,上海建设两个国际中心使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热点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 IMF协定第三十条款将国际货币定义为:在国际往来的支付中被广泛使用的,以及在主要外汇市场上被广泛交易的货币---外汇储备1%,外汇交易4% • 1998年底前有7种货币:美元、马克、日元、英镑、法国法郎、瑞士法郎和荷兰盾 • 1999年以来是美元、欧元、日元、英镑4种货币(瑞郎有时达标)
国际货币与自由兑换货币进行比较 • 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很多,除了OECD成员外,还有东亚、俄罗斯、东欧、拉美及印度等几十个国家;可是,国际货币仅上述4-5种。 • 货币自由兑换是各国可以决定的,货币国际化须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 货币自由兑换主要是从国内外汇市场讨论汇兑风险,而货币国际化则主要讨论货币发行利益:国家的“铸币税” 收入等。
三、国际货币职能和货币国际化评估 层次 职能
(一)价值尺度 • 计价货币 • 工业发达国家在进行进出口商品贸易时,尽可能地采用本国货币计价 国际贸易中采用第三国货币为计价(结算)货币 • 基准货币 • 其一,从汇率制定和形成方式看: • 基本汇率 ,套算汇率 • 其二,从汇率制度看,“被钉住货币” • 钉住单一货币 ,钉住一篮子货币制
(二)支付手段 • 结算货币结算货币和计价货币为同一货币。 • 干预货币干预目标总是限于基础货币,干预货币通常只有1种
(三)贮藏手段 • 资产货币 —— 三个条件:1)市场规模。2)价值稳定。3)运用方便 • 储备货币 ——一般源于外汇市场干预 持有何种储备货币主要取决于不同货币的收益性、今后可能使用的币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不同货币的汇率走势。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就开始了有关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曾宪久等,1989)。 胡定核(1995)从经济开放度与货币国际化相关关系的角度考察了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能。 钟伟(2002) 针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提出了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的建议。 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1、关于人民币境外(香港)流通与使用 • 2003年后,港澳地区的银行可以开办人民币的存款、汇款、兑换和信用卡4种业务,目的在于使人民币可以从正规的渠道返回内陆 • 2007年6月发行人民币债券,虽然此举开拓了香港的人民币业务,但仍限于人民币存量的利用
2、关于边贸交易中的人民币 1)美元结算。 2)人民币现钞结算。在边境贸易特别是边境贸易出口结算中,现钞结算占有一定比例。 3)易货贸易。“边境贸易发展初期,主要采取易货贸易方式。” 4)对打结算。出口商在境外销售获得当地货币后,为在当地进口的国内进口商支付货款。 但总的说来,“在我国边境贸易中,除了南部的广西外,以美元为主的可自由兑换货币为主要的结算货种”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条件 • 一是尽快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目前,人民币仅仅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可兑换,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还没有实现,这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之一; • 二是加快金融市场建设。要有能力为非居民提供充足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能够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 • 三是培育外汇市场,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要逐步过渡到浮动汇率制。
五、人民币的国际化分“三步走” • 第一步是“周边化”,人民币在阿富汗、老挝、越南等周边地区得到普遍的使用; • 第二步是“区域化”,在周边国家和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的国家尝试采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使人民币成为这些国家的储蓄货币; • 第三步是国际化,人民币成为各国的外汇交易、投融资与国际储备货币。
一、世界货币的定义与条件 • 世界货币只能是一种——在世界货币交替之际,可能有两种货币 • 世界货币仅有一种货币充当,这在理论上可以从“n-1说”中得到解释 • 其基本条件是:其经济实力成为世界第一,金融市场的规模与效率为世界第一
二、美元本位制 美元本位制的定义:各国普遍用美元计价结算、交易、投融资、储备资产与本币汇率的钉住货币 (一)美元本位制的形成背景 • 在1920年代早期,主要国家中只有美国继续履行购买与出售黄金的义务,美元是唯一标明黄金价格的完全可兑换(黄金的)货币。因此,尽管美国不是国际联盟的成员,但是国际联盟仍然用美元作为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单位。
(二)美元本位制的形成与美元危机 • 美国的商品出口占世界比重在1948年达到21.9%,几乎高于世界第2大出口国英国的一倍。 • 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相当于资本主义国家黄金储备总额的四分之三。 • 1944年由44国创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内容是“双挂钩”。即,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
美元危机 • 1960年10月,黄金的美元价格上升引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 在1968年3月美国不得不实施了“黄金双价制” 。 • 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2月美元第一次贬值。 • 1973年初美元第二次贬值。由此,主要国家的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转变为浮动汇率制。
1970 — 1989年各国外汇储备中主要货币的比重(%)
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原因 • 美元汇率下跌→美元资产价值下跌 →出口的本币收入减少→改用本币或硬货币计价 →美元储备的用本币或其他货币衡量价值下降→储备货币转换
美元本位制得到维持的主要原因 • 美元停兑黄金后,美元成为唯一的最终国际结算手段 • 19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充分就业、财政盈余、产业结构优化 • 市场因素: • 美国是个开放的大市场---进口输出美元 • 媒介货币(Vehicle Currency)职能---贸易、外汇交易 • 国际市场惯例---初级产品与飞机用美元计价结算 • 金融因素---发达市场吸引资金,机构有竞争力
三、美元霸权 • 定义:美元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过程中,给美国带来了诸多经济利益,但同时可能给其他国家经济造成各种负面影响。 • 反对霸权: 用SDR类国际资产替代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