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69 Views
慢性乙型肝炎诊治进展 深圳市南山医院感染科 邓启文. 一、危害与传播. HBV 感染的现状. 全球 HBV 感染者3.5~4.0亿其中75%分布在亚太地区 全球每年有100万死于 HBV 感染的相关疾病 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9位 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3亿 国内慢肝患者3000万以上,乙肝的发病数、 死亡数均居传染病前列. 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 我国 HBV 感染流行现状. 我国是 HBV 感染的 高流行区。 我国 HBV 感染率概况为: 一般人群 HBsAg 阳性率: 8.22 %
E N D
HBV感染的现状 • 全球HBV感染者3.5~4.0亿其中75%分布在亚太地区 • 全球每年有100万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 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9位 • 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3亿 • 国内慢肝患者3000万以上,乙肝的发病数、 死亡数均居传染病前列
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 •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 • 我国HBV感染率概况为: • 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8.22% • 农村和城市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4.61%和9.41% • 表面抗原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2%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概况 资料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
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 •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比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强100倍 • 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造成乙肝慢性化,后者继续发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 •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第九大致死原因。
乙肝传染源 • 各种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携带者均为传染源。 • HBV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在体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故仍以经血传播为主。 • HBsAg携带者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 传染性的强弱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AN阳性者传染性强。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输血、血制品、 医疗器械等) 母婴 传播 日常生活 (伤口、共用刀具、消化道粘膜破损或溃疡等) 性传播
澄清对传播途径认识的误区 • HBV并不经口途径传播。依据是: • HBV不随粪便排出,除非有消化道出血者。 • 试验证明:污染HBsAg阳性血液的粪便保存数日后HBsAg即转阴。 • 未见有经水、食物污染而引起的乙肝暴发流行。 • 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尚无确实的证据。
高危人群 • 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 •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 吸毒者 • 监狱犯人 • 性传播疾病病人 • 血液透析病人 • 医护人员
1. 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乙肝病毒的结构 外膜 核壳 负链DNA 正链DNA
HBV感染的自然史 • 免疫耐受期:HBsAg、HBeAg阳性,HBV-DNA高负荷,ALT正常 • 慢性肝炎期:HBV-DNA>105拷贝/ml、ALT/AST升高、肝组织学改变 • 低或非复制期:HBV-DNA和ALT正常
正常肝脏 肝炎病变肝脏
正常肝细胞 肝炎导致肝细胞损害
HBV感染者应该检查的项目 • 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 ※ HBV-DNA ※两对半: 抗原 抗体 外膜 ——————HBsAg HBsAb 核壳分泌蛋白——HBeAg HBeAb 核壳结构蛋白——HBcAb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AFP
ALT的意义 •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时,ALT就会从肝细胞内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升高,因此AL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 • 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脏疾病,ALT也会升高。
病毒感染标志物 抗原 抗体 外膜 HBsAg HBsAb 核壳分泌蛋白 HBcAg HBcAb 核壳结构蛋白 HBeAg HBeAb DNA HBV-DNA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大三阳 小三阳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急性肝炎早期,传染性强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大三阳” 急性或慢性现症感染,传染性强。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有无传染性应结合HBV DNA检测结果 “小三阳”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有过HBV感染,目前有无传染性应结合HBV DAN结果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HBV感染的恢复期,有免疫力,无传染性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①注射疫苗后;②遥远的过去有过HBV感染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①窗口期,抗-HBs即将出现;②HBV感染已过
HBV-DNA的意义 DNA是基因,因此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当HBV侵入肝细胞后,就会以HBV-DNA为模板,合成新的HBV颗粒并释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 传染性HBV 病毒颗粒 传染性HBV 病毒颗粒 HBsAg 包膜 DNA 聚合酶 部分双链 DNA 逆转录酶 负链DNA 包裹后的前基因mRNA A(n) cccDNA mRNA 肝 细 胞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 • 明确诊断 • 衡量肝脏炎症活动度 • 衡量纤维化程度 • 决定治疗方案,预测药物疗效 对肝病而言 肝组织学检查是比血清ALT 更灵敏而精确的指标
乙肝的临床诊断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 1998年前 清除HBV cccDNA 2001年前 病毒、生化、组织学完全应答 2002年- 最大限度的抑制HBV复制 阻止肝脏的炎症坏死继续进展
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 • 慢性乙肝的治疗措施应包括: • 抗病毒治疗——减少病毒 • 调节免疫功能——激发免疫功能,促使机体免疫细胞清除病毒。 • 心理、对症治疗——保肝、降酶。 • 目前认为,形成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且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的 • 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 • 减轻肝脏炎症及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 • 阻止或延缓发展为肝硬化 • 减少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 •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缓解、减轻临床症状
抗病毒治疗药物 • 干扰素:α-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 • 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克立夫定 • 免疫调节药物:胸腺肽α
HBV携带者的处理原则 HBV携带者 有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无症状 有症状 • 可以正常工作与生活,但不宜从事饮食和托幼工作,避免传染他人 • 定期复查ALT • 避免使用损害肝功能的药物 • 劳逸结合,合理营养,忌烟酒 • 家庭成员应注射疫苗 每3个月复查ALT是否正常 升高 正常 • 抗病毒治疗 • 对症治疗 建议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了解肝组织炎症分级程度 ≥G2级 ≤G1级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根本措施 接种对象: • 新生儿(WHO已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 其他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血液透析者,吸毒者、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预防方法 • 重组酵母疫苗:5µg、 10µg • 重组CHO疫苗: 10µg 、20µg • 甲、乙肝联合疫苗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管理传染源 • 加强对HBV携带者的管理,禁止献血,不宜从事托幼工作,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及分泌物污染公用物品,不共用理发刀具、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具。
切断传播途径 • 阻断母婴传播 • 加强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 • 避免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防止性接触传播 • 输血管理:加强对输血员的筛查,大力提倡义务献血,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的指征。 • 防止经微量血传播的医源性感染 • 医院管理
Thank you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