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香港粵劇簡介及發展

香港粵劇簡介及發展. 粵劇的起源. 粵劇起源於佛山,誕生於明代中頁 。 粵劇(又名廣府大戲)是廣東地區主要戲曲種 。 語言 : 戲棚官話 → 粵語。流行於廣西、香港和澳門。. 粵劇融合了中國其他戲曲,例如弋陽腔、崑腔等。 清朝末年,粵劇開始出現廣州方言 → 作為宣傳革命的途徑。 粵劇早期多在戲棚內演出,香港的戲棚大多在神誕和佛誕演神功戲,以供奉神明和酬神等。. 粵劇的發展.  四十年代初,粵劇名伶薛覺先和馬師曾專心致志地革新劇,無論在題材、舞台美術、服裝、化妝等,均作出很大的貢獻。另馬師曾設立西樂部,引入大提琴、色士風、梵鈴等西洋樂器。. 粵劇的特點.

ami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香港粵劇簡介及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粵劇簡介及發展

  2. 粵劇的起源 • 粵劇起源於佛山,誕生於明代中頁。 • 粵劇(又名廣府大戲)是廣東地區主要戲曲種。 • 語言: 戲棚官話 → 粵語。流行於廣西、香港和澳門。

  3. 粵劇融合了中國其他戲曲,例如弋陽腔、崑腔等。粵劇融合了中國其他戲曲,例如弋陽腔、崑腔等。 • 清朝末年,粵劇開始出現廣州方言 → 作為宣傳革命的途徑。 • 粵劇早期多在戲棚內演出,香港的戲棚大多在神誕和佛誕演神功戲,以供奉神明和酬神等。

  4. 粵劇的發展  四十年代初,粵劇名伶薛覺先和馬師曾專心致志地革新劇,無論在題材、舞台美術、服裝、化妝等,均作出很大的貢獻。另馬師曾設立西樂部,引入大提琴、色士風、梵鈴等西洋樂器。

  5. 粵劇的特點 • 揉合唱念做打 • 樂師配樂 • 粵劇服飾

  6. 唱念做打

  7. 樂師配樂 • 為主要角色設計主題音樂 • 吹管樂器、彈撥樂器、拉弦樂器及敲擊樂器。 • 吹管樂器、彈撥樂器及拉弦樂器屬文場, • 敲擊樂器屬武場,負責配合動作、連接唱腔及確定速度,行內稱為「鑼查」。

  8. 粵劇服飾 • 粵劇服飾分類 • 今日粵劇服飾主要從性別、角色(行當)、劇情、人物性格、環境場合等不同方面來劃分,基本上包括蟒、靠、褶子、開氅、官衣、帔、衣等。

  9. 戲服 http://aero.ofps.edu.hk/~cyberfair/costumes/costumes_class1.htm • 以下是戲服的名稱: • 「蟒」:取材自朝廷的官禮服,是劇中王侯將相、后妃大臣於朝會大典穿著。 • 「靠」:又稱「甲」,即將士用的鎧甲,是劇中武將的戰袍。 • 「褶子」:又稱「海青」,是劇中廣泛使用的便服。 • 「開氅」:又稱「海長」,是劇中武將權臣在非禮儀場合穿著的便服。 • 「官衣」:又稱「圓領」或「補子」,是劇中文武百官辦理公事時穿著的官服。 • 「帔」:又稱「帔風」,是劇中王侯將相、后妃大臣家居穿著的便服。 • 「衣」:凡不入以上六類的各式人等穿著的服裝。

  10. 粵劇的社會功能 戲曲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普及的娛樂活動之一,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論貴賤貧富、男女老少、識字的或不識字的,不愛看戲的人實在少見。 1. 祭祀、慶節 2. 賀喜-從前的大戶人家祝賀添子添壽,由主人「點戲」 3. 聯誼和自娛

  11. 香港粵劇的現代角色 神功戲 現時新界和離島的圍村仍會在神誕和重要節日邀請劇團表演神功戲。

  12. 雜邊 衣邊 箱 位 大棚箱位 提綱 師傅位 把子箱 雜箱 衣箱 底景 虎道門 虎道門 棚面 台 口 觀眾席

  13. 演出場地 戲院或劇院 戲棚

  14. 神功粵劇日程 第一天:下午–破臺 晚上–開台例戲、正本戲(由台柱擔綱) 第二天:下午–正本戲(由二步針擔鋼) 晚上–正本戲(台柱) 第三天(正日):正午–小賀壽、加官(台柱)、大送子(台柱) 1:00-5:00p.m.–正本戲(台柱) 晚上–正本戲(台柱) 第四天:下午–正本戲(二步針) 晚上–正本戲(台柱) 第五天:下午–正本戲(二步針)

  15. 粵劇推廣活動 • 粵劇發展基金/粵劇研究計劃 • http://www.hab.gov.hk/tc/policy_responsibilities/arts_culture_recreation_and_sport/culture2.htm#ecco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粵劇日>活動 • 粵劇團舉辦的<藝團駐校計劃>,香港藝術發展局撥款資助 • 兒童及青少年粵劇訓練班 • 粵劇演藝大賽及工作坊

  16. 香港文化博物館近期展出(05-07) • 專題展覽廳〔五〕--「粵劇花旦王芳艷芬」 •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nese/main.asp • 粵劇文物館 •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nese/main.asp

  17. 粵劇刊物(50-80年代)

  18. 現今流行的戲曲雜誌

  19. 戲曲演出場刊

  20. 現時有不少從事粵劇工作者努力求發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