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59 Views
例谈课本例题的开发与应用. 建德市新世纪实验学校 何继斌 Email : hejibin@163.com Tel : 13819160646. 中考命题关注能力考察. 近几年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命题的几个口号: 06 年 坚持方向 , 保持稳定 , 逐年发展 07 年 注重基础,注重应用, 注重能力 08 年 活 而不难 , 巧 而不偏 , 新 而不怪 09 年 关注核心 , 凸显思考 , 考查素养. 中考试卷集中出现的难点. (一)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应用类问题.
E N D
例谈课本例题的开发与应用 建德市新世纪实验学校 何继斌 Email:hejibin@163.com Tel:13819160646
中考命题关注能力考察 近几年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命题的几个口号: • 06年 坚持方向, 保持稳定, 逐年发展 • 07年 注重基础,注重应用,注重能力 • 08年 活而不难, 巧而不偏, 新而不怪 • 09年 关注核心, 凸显思考, 考查素养
中考试卷集中出现的难点 (一)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应用类问题 (08年)15. 如图,大圆O的半径OC是小圆O1的直径,且有OC垂直于⊙O的直径AB。⊙O1的切线AD交OC的延长线于点E,切点为D。已知⊙O1的半径为r,则AO1=________;DE=_________
中考试卷集中出现的难点 (一)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应用类问题 (09年)16. 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C是半圆弧上一点,正方形DEFG的一边DG在直径AB上,另一边DE过ΔABC的内切圆圆心O,且点E 在半圆弧上。①若正方形的顶点F也在半圆弧上,则半圆的半径与正方形边长的比是;②若正方形DEFG的面积为100,且ΔABC的内切圆半径=4,则半圆的直径AB=.(难度系数:0.17)
中考试卷集中出现的难点 (二)对一般规律的归纳推理问题 (08年)如图,记抛物线的图象与正半轴的交点为A,将线段OA分成n等份,设分点分别为P1,P2,…,Pn-1,过每个分点作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Q1,Q2,…,Qn-1,再记直角三角形OP1Q1,P1P2Q2,…的面积分别为S1,S2,…,这样就有 , ,…;记W=S1+S2+…+Sn-1,当n越来越大时,你猜想W最接近的常数是 A. 2/3 B. 1/2 C. 1/3 D. 1/4 ,
中考试卷集中出现的难点 (二)对一般规律的归纳推理问题 (09年)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k棵树种植在点Pk(xk,yk)处,其中x1=1,y1=1,当k≥2时, [a]表示非负实数a的整数部分,例如[2.6]=2,[0.2]=0。按此方案,第2009棵树种植点的坐标为( ) A.(5,2009) B.(6,2010) C.(3,401) D(4,402
中考试卷集中出现的难点 (三)实际生活情境下的应用类问题 (09年)在杭州市中学生篮球赛中,小方共打了10场球,他在第6,7,8,9场比赛中分别得了22,15,12和19分,他的前9场比赛的平均得分y比前5场比赛的平均得分x要高.如果他所参加的10场比赛的平均得分超过18分.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2)小方在前5场比赛中,总分可达到的最大值是多少? (3)小方在第10场比赛中,得分可达到的最小值是多少? (四)数形结合类的综合题(压轴题)
中考命题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启示1.立足课标课本,研究命题方向 启示2.注重基础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启示3.重视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研究例题 活用例题 提高数学解题教学的效率
案例一 一题多解 基础训练一步到位 例题:浙教版 九上 2.4 二次函数的应用3,例2: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2+x-1=0 的近似解。 教材设计意图:促进函数与方程关系的理解。 教师目标设定: (1)理解二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2)进一步加强对函数图像的准确把握; (3)体会方法的优化选择。
(图1) 案例一 一题多解 基础训练一步到位 例题: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2+x-1=0 的近似解。 学生行动一: 首先想到的方法(书本上的分析)是:只要画出函数y=x2+x-1的图像,再观察其与轴的交点坐标。如图6 行动收获一: 交流后得到结论,原来是画图时有讲究,只要适当的取5个整数点来画出图像就可以。这里的“适当”一般指使函数值有正负值,出现与x轴的交点。 过程质疑: 在实际操作中出了问题,抛物线如何画出?利用常规的5点法画图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图像还未画出,就已经计算得到了与x轴的交点坐标,失去了画图的意义。而且此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还是无理数,不容易画。
(图2) 案例一 一题多解 基础训练一步到位 例题: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2+x-1=0 的近似解。 教师行动一: 引导,既然都是谈交点,不妨将方程变形为x2=-x+1,理解为函数y= x2与y=-x+1图像交点的横坐标。(图2) 行动收获二: 图像的交点坐标可以理解为方程组的解; 看来适当的变通对问题解决很有帮助,方法选择很重要。 还有其他更简单的变形吗?
(图3) 案例一 一题多解 基础训练一步到位 例题: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2+x-1=0 的近似解。 学生行动三: 如图3,将方程变形为x2+x=1 ,画出函数y=x2+x与y=1的图像,观察两图像交点的横坐标; 行动收获三: “一题多解很好,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最简单,类似直线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画起来很轻松” “自己动笔最重要,我刚开始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没想到还隐含了这么多学问” “我觉得只要牢固掌握图像性质,能熟练画函数草图,函数问题都不是问题”
案例二 一题多变 探究命题方向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P47第2题) 如图1,在Rt△CAB和Rt△ECD 中,AC=CE,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ACE= ∠B= ∠D=90° 从你的直觉中能得出哪些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 题组一:基本图形巩固 题组二:基本图形变式 题组三:基本图形应用 A E B D C 图1
案例二 一题多变 探究命题方向 ; 问题1:(2008年台州市) 如图2,四边形ABCD,EFGH,NHMC都是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b,c;A,B,N,E,F五点在同一直线上,则c = ___________(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 思考:你能从图中找出数学模型吗? M c H C G D b a A B N E F (2)
案例二 一题多变 探究命题方向 问题2:(2007年江苏南通市) 如图3,梯形ABCD中,AB∥DC,AB⊥BC,AB= 2cm,CD=4cm。以BC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D两点,且∠AOD=90°,则圆心O到弦AD的距离是( ) D A C B O (3)
案例二 一题多用 探究命题方向 问题3:(2009年丽水市) 如图5,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l2,l3上,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2,l2,l3之间的距离为3,则AC的长是( ) 思考:从图中,你怎样来构造出数学模型? A C l1 l2 B l3 (5)
案例二 一题多变 探究命题方向 题目变式一:(弱化条件“AC=CE(线段相等)”,则结论由三角形全等弱化为三角形相似) • 如图6,在Rt△CAB和Rt△ECD 中, 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ACE= ∠B= ∠D=90°。则原题中结论还成立吗? A E B D C (6)
案例二 一题多变 探究命题方向 问题1:(2009年长春) 如图7,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DC上, △ABE∽△DEF,AB=6,AE=9,DE=2,求EF的长。 E A D F B C (7)
案例二 一题多变 探究命题方向 问题2:(2009年成都市) 已知A、D是一段圆弧上的两点,且在直线l的同侧,分别过这两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C,E是BC上一动点,连结AD、AE、DE,且∠AED=90°。 (1)如图8-1,如果AB=6,BC=16,且BE∶CE=1 ∶3,求AD的长。 (2)如图8-2,若点E恰为这段圆弧的圆心,则线段AB、BC、CD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予以证明。再探究:当A、D分别在直线l两侧且AB≠CD,而其余条件不变时,线段AB、BC、CD之间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D D A A B E C l (8-2) l E C B (8-1)
案例二 一题多变 探究命题方向 问题3:(2008年宁波市)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AB=8。 (1)如图9--1,把这张纸按如下步骤折叠:两次折叠 求AD的长: (2)如图9--2,由8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构成“L”型图案,它的四个顶点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上,求AE的长.
案例二 一题多变 探究命题方向 题目变式二:( 进一步弱化其中的直角条件为“ ∠A=∠D=∠ACE”,则结论中的三角形相似仍成立) E 4 A 2 1 3 B C D
2 D A F B E C 案例二 一题多变 探究命题方向 问题1: (2009太原市中考题)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BC=4AD=4 ,∠B=450,直角三角板含450角的顶点E在边BC上移动,一直角边始终经过点A,斜边与CD交于点F,当△ABE为等腰三角形时,求CF的长。
案例三 一题多用 实现多题归一 如何去解? 中考题哪里来? 化归 来源 引申、条件变换、移植转换、增加解题层次性等 中考题 课本例题或常见题
A B P A’ 案例三 一题多用 实现多题归一 (七年级下册)如图,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 基本图形:两点一线 基本解法:利用对称性
A D P P B C 案例三 一题多用 实现多题归一 在几何背景下的应用 典例分析 如图,正方形ABCD中,AB=2,P是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 (1)若M是AB边上的中点,求PM+PB的最小值 M
A D B C 案例三 一题多用 实现多题归一 点动线不动 A组变式:点B换成了点N 如图,正方形ABCD中,AB=2,P是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 (2)若M、N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AM=CN=1/3AB,求PM+PN的最小值 M P N
A D P P M M B C 案例三 一题多用 实现多题归一 点线一起动 B组变式:改动了对称轴的位置,点M变成了动点 如图,正方形ABCD中,AB=2,Q是AB中点, B’ (3)连结QC,点P、M是QC、BC上任意点,求PM+PB的最小值。 Q
案例三 一题多用 实现多题归一 C组变式:在函数中应用 (2008年湖北省咸宁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运用与拓广: (3)已知两点D(1,-3)、E(-1,-4),试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Q,使点Q到D、E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Q点坐标.
y O A B x C 案例三 一题多用 实现多题归一 C组变式:在函数中应用 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1,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A(-3,0)、C(0,-2).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的△PBC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