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4.1 企业的性质与目标 4.2 生产与生产函数 4.3 短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4.4 长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钱胡风.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标 本章在假设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前提下,通过考察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厂商短期生产的特点与基本特征;借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分析厂商长期生产决策。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厂商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和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长期生产的均衡条件及生产扩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学习重点

amir-hard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 4.1企业的性质与目标 • 4.2生产与生产函数 • 4.3短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 4.4长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钱胡风

  2.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 学习目标 本章在假设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前提下,通过考察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厂商短期生产的特点与基本特征;借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分析厂商长期生产决策。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厂商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和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长期生产的均衡条件及生产扩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 学习重点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及其推导,规模经济的形成与原因。厂商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和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生产者均衡条件。

  3. 4.1企业的性质与目标 • 在微观经济学中,企业的目标被假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设是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在生产理论中的具体化。当厂商在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的问题时,它们被假定为始终抱有利润最大化动机。 • 以∏表示总利润,TR表示总收入或总收益,TC表示总成本,则厂商的利润可以表示为: ∏=TR-TC

  4. 4.2 生产与生产函数 • 4.2.1生产函数 • 4.2.2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

  5. 4.2.1生产函数 • 生产:投入与产出 厂商的基本的经济活动是生产。生产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活动,或是将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造产品的活动。 • 生产要素主要有以下四类: (1)劳动。 (2)土地。 (3)资本。 (4)企业家才能

  6. 4.2.1生产函数 •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一个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 Q=f(X1,X2,X3,…,Xn) • 经济学中常用的生产函数的简化形式是只有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 Q=F(L,K) 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入量

  7. 4.2.2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 • 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 可变生产要素是指那些随着产量的变动可以变动的投入,不变生产要素是指那些不能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投入。 • 在区分一种要素是可变或不变生产要素的关键是时间。只要时间足够长,任何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 短期 短期指在这个时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不可改变的。 • 长期 长期指在这个时期足够长以至于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8. 4.3 短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 4.3.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 4.3.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4.3.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9. 4.3.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 总产量(TP):表示一定的投入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 平均产量(AP):表示平均每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AP=TP/L • 边际产量(MP)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MP=△TP/△L

  10. 4.3.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 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分别递减。 • 某劳动投入量的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过该点切线的斜率。当边际产量为正值的时候,总产量曲线是上升的,此时增加劳动就能增加产量;当边际产量为负值的时候,总产量曲线是下降的,此时增加劳动就会使总产量减少;而当边际产量为零的时候,总产量曲线上相应点是曲线的最高点,此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 总产量曲线上某劳动投入数量点的劳动平均产量是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11. 4.3.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不断增加;但当可变投入的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是逐渐减少的。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条件下得到的,如果这些前提条件发生改变,收益递减规律可能不起作用。

  12. 4.3.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生产的三阶段(图4-1) • 在只有一种要素变动,其他要素固定不变的短期生产函数中,整个生产过程根据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从原点到平均产量极大之间的区域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平均产量递增。 • 从平均产量极大到边际产量为零之间的区域是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且边际产量大于零为该阶段的主要特征。 • 边际产量小于零的区域为第三阶段。

  13. 4.3.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图 4-1

  14. 4.3.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 首先,理性厂商的决策不会考虑第三阶段,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第三阶段,由于边际产量递减且小于零,意味着增加变动投入将减少总产量,而减少变动投入反而增加总产量。 • 其次,厂商也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由于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这就意味着厂商增加变动投入能增加平均产量,如果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既定不变,并且产品总可以销售出去,厂商的利润就会增加。所以厂商的可变要素投入至少要增加到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即平均产量不再增加时为止。 • 因此,理性的厂商总是将一种变动要素投在平均产量递减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第二阶段上。这个阶段就是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 • 当然,在这个阶段上,有许多可供厂商选择的变动要素投入点。厂商事实上会投入多少变动要素与既定的固定要素相结合,不仅取决于具体的生产函数,而且还取决于成本函数和市场需求状况。

  15. 4.4长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 4.4.1等产量曲线 • 4.4.2等成本线 • 4.4.3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 4.4.4生产扩展线 • 4.4.5规模报酬 • 4.4.6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6. 4.4.1等产量曲线 • 等产量曲线就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生产同一产量水平所使用的两种要素各种组合的轨迹。 K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1)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 代表一个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 (2)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 (3)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 LL 0 L 图 4-2

  17. 4.4.1等产量曲线 • 要素的边际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的某生产要素可以替代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MRTS=-△K/△L • 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替代的资本数量逐渐减少,即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18. 4.4.2等成本线 •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 C=wL十rK,其中C表示既定成本,w和r分别为已知的劳动的价格(工资率)和资本的价格(利息率) K C/r 等成本线 0 C/w L 图 4-3

  19. 4.4.3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 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给定产量的要素组合就是最优要素组合。 • 简单的说,最优要素组合就是能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 厂商判定最优要素组合的标准是: MPL/PL=MPK/PK

  20.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K c3 F c2 c1 E G Q 0 L K F E Q333 Q2 G Q1 C 0 L 图4-4 4.4.3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图 4-5

  21. 4.4.4生产扩展线 • 扩展线就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当生产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形成的生产均衡点的轨迹 。 图 4-6

  22. Q • 增加 • 不变 • 递减 • L,K • 0 • 0 4.4.5规模报酬 • 规模收益的三种形式: • 1.规模收益递增 • 2.规模收益不变 • 3. 规模收益递减 图 4-7

  23. 4.4.6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 所谓内在经济(Internal Economies)是指一个厂商从自身工厂规模扩大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引起内在经济的因素或原因主要有: • (1)技术。生产规模扩大,可以购置和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提高专业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利于实行资源的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使生产要素效率得到充分发挥。     • (2)管理。巨大的工厂规模能使厂商内部管理系统高度专门化,使各个部门管理者容易成为某一方面专家,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 (3)购销。大厂商从大宗产品的销售和原料购买中获得更大好处。订购大批原料可获得各种优惠条件,大宗产品的销售能节约销售成本。 • (4)融资。在为企业扩展筹措资金时,大厂商具备一切有利条件。它能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大的财产担保;它能比小厂商以更低的费用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因为它更能取得投资者的信任。 • 但是,如果一个厂商不断地扩大工厂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会因管理越来越复杂,管理效率下降;因增加生产要素供给和产品销售困难,使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从而规模收益将会出现递减的趋势。这种情况就叫做内在不经济(Internal Diseconomies)。

  24. 4.4.6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 一个厂商除了从自己工厂规模扩大中获得利益外,还可以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好处。这种因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称为外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 引起外在经济的因素或原因是:行业规模的扩大可以设立专业技术学校培养熟练劳动力和工程技术人员,提高整个待业的劳动力素质;可以建立共同的服务组织,如市场推销机构、信息机构和科研机构等,从而提高整个待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建立较便利的物流体系和通讯网络。此外,行业规模的扩大如同厂商规模扩大一样,能够在行业内部实行更好的专业化协作,提高各个厂商的生产效率。 • 但是,这不是说行业规模越大越好。若行业规模过大,厂商之间互相争购原料和劳动力,从而导致要素价格上升,成本的增加。其次,行业规模过大,也会加重环境污染,交通紧张,个别厂商要为此承担更高代价。因此,行业规模过大将会导致外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es),使厂商的规模收益递减。

  25. 4.4.6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范围经济 • 当两种产品一起生产(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便宜时,就有范围经济。范围经济认为同时生产两种或更多产品是有效率的。范围经济就是扩大经营范围所带来的好处。主要有:第一,使企业规模可以无限扩大。一种产品的增加总要受技术或市场条件的限制。生产多种产品就可以打破这种限制。第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第三,各种不同行业产品可以互相承担风险,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第四,有利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便于从以一个行业为主转向以另一个行业为主。 • 当然,范围经济并不是说企业生产所跨的行业越多越好。企业盲目扩大,同时进军若干行业往往会面临灭顶之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