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2.52k Views
指導老師 : 林遠航.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 組別 : 七號小組 1099304007 楊晴棉 1099304017 楊子萱 1099304027 江紫菡 1099304037 張有澤 1099304047 劉宇庭.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 - 目錄. 前言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的背景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的過程 天安門事件的導火線 天安門事件過程的重要紀事 天安門事件過程的結束與後續善後事宜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 結語與心得.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 - 前言.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 中國的「不自由」.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 - 發生背景. 經濟危機
E N D
指導老師: 林遠航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 組別:七號小組 1099304007楊晴棉 1099304017楊子萱 1099304027江紫菡 1099304037張有澤 1099304047劉宇庭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目錄 • 前言 •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的背景 •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的過程 • 天安門事件的導火線 • 天安門事件過程的重要紀事 • 天安門事件過程的結束與後續善後事宜 •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 • 結語與心得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前言 • 研究動機 • 研究目的 • 中國的「不自由」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發生背景 • 經濟危機 • 鄧小平失敗的物價政策 • 自由民主思潮引入 • 戈巴契夫→人道主義的新思維運動 • 方勵之→自由、人權以及權力分立的演講。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導火線 • 學生藉悼胡要求民主自由。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發生過程 • 1989年4月15日 胡耀邦逝世 • 天安門出現大批抗議人潮。 • 知識分子要求政府聽取學生意見。 • 無限期停課。 • 大學教師聯署支持學運。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發生過程 • 1989年4月26日 四二六社論 • 《人民日報》 • 學運是一項有預謀的反黨反社會主義動亂。 • 「北京高校學生臨時聯合會」 • 「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會」 • 「告香港同胞書」 • 國務院視北京高校聯為非法組織。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發生過程 • 1989年5月4日 五四週年 • 不顧禁令,上街遊行 • 新聞工作者要求新聞自由。 • 趙紫陽:「冷靜、理智、克制」。 • 正確評價學運和深化改革。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發生過程 • 1989年5月13日 絕食抗議 • 否認「四二六社論」 • 聲援運動 • 「五月聲明」 • 李鵬→學運為「動亂」 • 楊尚昆→調軍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發生過程 • 1989年5月20日 戒嚴令 • 李鵬→戒嚴+出兵 • 四項對話條件 • 解除戒嚴令 • 撤軍 • 不追究 • 取消新聞封鎖 • 軍隊亂槍掃射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發生過程 • 1989年6月4日 最後階段 • 死傷慘重 • 學生要求談判,軍隊沒有答覆 • 即使撤離,依然遭掃射 • 遭坦克車輾斃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結束及後續 • 政府呼籲人民舉報組織首領。 • 四處拘捕「反革命」分子。 • 鄧小平:「反革命動亂」 • 學運的目的為打倒共產黨,推翻社會主義制度。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結束及後續 • 死傷人數眾說紛紜 • 中國紅十字會 :「2,600人死亡」 • 中國政府:「241人死亡,7,000人受傷」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7,000人死亡」 • 國際特赦組織:「1,000人死亡」 • 《六四受難者名冊》:「186人死亡」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影響 • 國際形象 • 反對蘇聯的盟友→維持威權主義的敵人 • 威脅世界和平 • 西方社會好感度下降。 • 經濟制裁 • 禁運武器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影響 • 經濟改革 • 1989年保守派→經濟改革一度暫停 • 1992年鄧小平→改革開放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影響 • 社會影響 • 民眾選擇沉默 • 調整社會意識形態 • 政府調整對待群眾運動的方法 • 支持民族主義示威運動 • 未解除限制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心得 • 統整資料很費心。 • 很有成就感。 • 學習到合作的技巧。 • 很累。 • 準時提交自己負責的內容很重要。 • 強烈譴責大陸官方這種不人道的行為 • 組員和組長需要互相配合。 • 就算組員之間有摩擦,也要盡快排除。 • 蒐集資料的範圍很大。 • 時間分配的重要。 • 花很多時間開會及討論。
資料來源-網頁 • 不能抹滅和遺忘的事實-六四天安門事件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777&Itemid=71 • 維基百科-六四事件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D%E5%9B%9B%E4%BA%8B%E4%BB%B6 • 六四天安門事件是「無差別的大屠殺」--連北京市民也殺http://blog.udn.com/meatball2/6514736 • 全人教育百保箱-六四天安門事件http://hep.ccic.ntnu.edu.tw/browse2.php?s=672 • 悼六四天安門http://www.emily.docutoaster.com/%E8%83%A1%E6%80%9D%E4%BA%82%E6%83%B3/%E6%82%BC-%E5%85%AD%E5%9B%9B%E5%A4%A9%E5%AE%89%E9%96%80/
資料來源-書目 • 陳一諮,《中國:十年改革與八九民運》,台北,聯經,1990年。 • 劉曉波,《末日倖存者的獨白:關於我和六四》,台北,時報,1992年。 • 封從德,《天安門之爭》,加拿大,明鏡,1998年。 • 李瑞騰,《哭喊自由》,台北,文訊雜誌社,1989年。 • 凌志軍,《變化》,台北,時報,2003年。 • 樹軍,《天安門傳奇》,台北,靈活文化,2012年。 • 史景遷,《天安門-中國的知識份子與革命》,台北,時報,2007年。 • 王必成,《天安門一九八九》,台北,聯經,1989年。 • 鄧丕雲,《80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台北,前衛,1993年。 • 李慶珠,《風起天安門》,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華僑通訊,1989年。
資料來源-博碩士論文 •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共對台之研究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gDKM_D/record?r1=1&h1=3 •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85/碩士研究生:王天儀/指導教授:邱坤玄/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民眾心理分析 •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gDKM_D/record?r1=2&h1=3 • 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79/碩士/研究生:陳佳吉/指導教授:孫武彥 • 人權與美國外交----以中共「西藏地區人權問題」與「六四天安門事件」為實例探討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tWAtAC/record?r1=3&h1=0 • 中國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78/碩士/研究生:楊蓮福/指導教授:丁樹範 •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美國與中共關係之研究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tWAtAC/record?r1=4&h1=0 • 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75/碩士/研究生:劉珩/指導教授:高哲翰/潘錫堂 • 「六四」天安門事件對中共與歐體關係轉變之研究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tWAtAC/record?r1=5&h1=0 •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82/碩士/研究生:林香君/指導教授:沈玄池 • 「六﹑四」天安門事件前後中共的國際宣傳與外交政策之關聯--以「瞭望」周刊海外版和「ChinaDaily」為例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tWAtAC/record?r1=6&h1=0 • 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81/碩士/研究生:蔡日雲/指導教授:葉明德 • 六、四天安門事件,中美主要報紙報導取向之研究:以中國時報、聯合報及紐約時報為例 •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tWAtAC/record?r1=8&h1=0 •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79/碩士/研究生:黃辟輝/指導教授:鄭貞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