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684 Views
Acupuncture. 針灸的故事 賴柏吟. 針灸起源. 針灸醫學起源於我國遠古時期的石器時代。砭石是最原始的針刺工具,以砭石為工具淺刺或割治人體一定部位以治療疾病。 砭刺是針刺的萌芽。除砭石外,古代還有骨針、竹針、陶針的應用,並逐步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至現代的不銹鋼針。 古人在烤火或不慎被火灼傷某些部位後,反而減輕了病痛,因而得到啟示,發明了灸法。 拔罐法亦起源於 原始社會,古代稱之為 " 角法 " (古代用獸角做飲具,借燃火的熱力,排除其中的空氣,可使其吸附在皮膚表面以治病,故稱 " 角法 " 。). 針灸起源.
E N D
Acupuncture 針灸的故事賴柏吟
針灸起源 • 針灸醫學起源於我國遠古時期的石器時代。砭石是最原始的針刺工具,以砭石為工具淺刺或割治人體一定部位以治療疾病。 • 砭刺是針刺的萌芽。除砭石外,古代還有骨針、竹針、陶針的應用,並逐步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至現代的不銹鋼針。 • 古人在烤火或不慎被火灼傷某些部位後,反而減輕了病痛,因而得到啟示,發明了灸法。 • 拔罐法亦起源於 原始社會,古代稱之為"角法"(古代用獸角做飲具,借燃火的熱力,排除其中的空氣,可使其吸附在皮膚表面以治病,故稱"角法"。)
針灸起源 • 針灸技術的起源已難以確切考證,相傳可追溯到黃帝時代。《內經》記載黃帝曾命歧伯制定九針,成為針灸的濫觴。古代所謂的九針,是根據針的形狀、長短、粗細的不同,而區分為: • 鑱針(針的頭端彭大,尖端銳利,似箭頭;常用於淺刺瀉血) • 圓針(針身呈圓柱狀,頭端稍鈍呈卵圓形;用於按摩穴位,不傷肌肉) • 鍉針(音「滴」,針身粗大而長,針尖稍鈍;用於按壓穴位,不能深入) • 鋒針(針身圓,針尖呈三菱形且有鋒刃;用於刺血) • 鈹針(音「披」,呈劍形,兩面有刃;用於切開排膿割治用) • 圓利針(針身稍粗,針尖圓而利;用於急刺與深刺) • 毫針(針身細如毫毛,應用最廣) • 長針(針身細而長,約七吋,是九針中最長的;用於針刺肉肥厚處的穴位) • 大針(針身粗而長,用於瀉水)。
歷代名醫及醫書 • 扁鵲(即秦越人,戰國,西元前401至310年) • 倉公(即淳于意,西漢,西元前215至150年) • 華陀(東漢,西元110至207年) • 張仲景(東漢,西元150至219年) • 皇甫謐(魏晉,西元215至282年) 《針灸甲乙經》全書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其中七十篇是論述經穴,記載穴名三百四十九,並說明穴位尺寸、取穴法及針灸分寸壯數,是中醫史上的第一部針灸專著。 • 孫思邈(唐朝,西元581至682年)《千金要方》全書三十卷,總編232門,方論5300首。對經穴圖及其理論作了詳實的考訂,避免了當時穴位不一,傳寫錯誤的混亂現象。 • 王惟一(北宋,西元987至1067年)《銅人腧穴鍼灸圖經》三卷,對於經脈的循行與病候都有所增補,特別是在經脈的循行部分,多附加循行的穴位,使其更為明確,同時對穴位與其主治功能都進行了重新的考正。 • 楊繼洲(明朝,西元1522至1620年) 《針灸大成》本書為綜合性針灸著作,全書共分10卷,總結了明代以前的針灸群書,編撰而成。
皇甫謐──針灸學的奠基者 • 古時學習針灸之術的醫家、學生,大多是「各承家技」、「祕不外傳」;所以針灸學雖然廣泛存在且極有價值,但是各家的療法與療效,也難有一致的見解。 • 在三國、魏晉之前,針灸之學仍待有系統地整理與發揚。就在此時,一位出生在魏國的皇甫謐(西元二一五至二八二年),博覽群籍彙整先人的經驗,將前人對針灸之術的理論、見解加以整理,並加上自己的臨床經驗,撰述了一部《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 • 此書對人體臟腑、經絡、穴道以及各科疾病針灸的治療方法都做了具體的說明,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書。
生平事蹟 • 皇甫謐(西元215年至286年),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其幼年並不好學,直到二十歲,才拜鄉人席坦為師,發憤讀書,成為著名文人,當時人稱他為「書淫」;早年他側重研究文史,表現出非凡的文史才華,後來因受風寒而得風痹病(中風),他便習覽經方,悉心鑽研針灸技術,且在自己身上實踐。 • 經過許多努力,皇甫謐終於融會貫通各家之言,並且創立了一套針灸的原則和療法,為當時的針灸之術建立理論基礎。他不僅以此逐漸治癒自己半身不遂之疾,同時也將這套理論與療法寫成了影響後世深遠的《針灸甲乙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 • 《針灸甲乙經》貫通了《素問》、《靈樞》、和《明堂孔穴針灸治要》(已失傳)三部前人的精要,將一切不切實際、涉及玄學且不易理解的部分刪除,並詳細論述臟腑經絡穴道與各種疾病的關係,以及用針之法。全書共12卷,因為是以天干來命名各卷,因此便稱作《甲乙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針灸學鉅著。 • 皇甫謐學識淵博,不僅對針灸學有著重大的貢獻,他對歷史、文學、詩賦、天文、和曆法也有很深的造詣,著有《帝王世紀》、《年曆》、《高士傳》、《逸士傳》、《烈女傳》、和《玄晏春秋》等書。此外,他在詩、賦、誄、頌、難(六種文體的詩文)的作品也很多。
針灸甲乙經 • 後世如唐代孫思邈著的《千金方》(西元六八二年)中有關針灸的部分、宋代王惟一著的《銅人腧穴針灸圖》(西元一○二九年)、明代楊繼洲著的《針灸大全》(西元一六○一年)、及清代出版的《針灸集成》都是以《針灸甲乙經》為本,加以發揚光大而成的著作。 • 《針灸甲乙經》也外傳到韓國與日本,成為他們朝廷指定的醫學教材。現在針灸學更風行於世界各地,成為醫學上一門獨特的學科。 • 針灸不僅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如減肥、戒煙,也可以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之用;許多醫學先進國家的科學家紛紛投入針灸的研究。 科學發展 2003年12月,372期
現行常用針 • 現代常用的針大體可分為三種: • 毫針:長短有5分到3寸五分不等的分別,針身圓滑,用各種金屬絲製成,一般是用不鏽鋼絲制的。這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種針。 • 三棱針:三稜針一般由不銹鋼製成,針長約6cm,針柄較粗,成圓柱形,針長呈三稜形,尖端三面有刃,針尖鋒利。三稜針為古代“九針”中的鋒針演變而成,具有開竅泄熱、活血消腫、通經活絡的作用。適用於各種熱證、實證。 • 皮膚針:又名“小兒針”,是用五、七枚小針、嵌在一端如蓮蓬狀的針柄上製成(裝五枚的稱為“梅花針”,七枚的稱為“七星針”),多用於怕痛的婦女、幼兒,輕輕敲打,安全有效。
針法 • 練針之初步 先練「指力」、「指覺」、最後才能談到「手法」。故學針者須將右手三指,練成一種特殊感覺,然後下針時,一觸及血管外壁或神經束鞘,或指骨骼外膜,立即有所感覺知所躲避,經由血管神經之細縫中刺過,直達「穴」的所在,此為學習針灸者之初步入門。 • 練指力法 練習穿過皮膚的力量,可以疊紙練針,以左手平執練習紙塊,右手拇、食、中三指執住毫針針柄(初練用一寸半毫針),使針尖垂直抵觸在紙塊上,右手拇指與食、中二指前後交替捻轉針柄,刺透紙塊,此法持久鍛鍊,主要有增強指力的作用。練指覺法:練習針刺到皮膚、肌膜、肌肉、神經血管與骨頭之感覺。 • 用脫脂棉花一團,內放一至二條橡皮圈,揉成球形,以紗布包裹,外用棉線纏繞二十匝,以三寸長針一支,捻進捻出,以後每日增纏棉球二十匝,捻針穿刺,練習一可間斷,迨百日後,棉球大而結實,要求捻持仍能運用自如,練習人之手指,已具有分辨下列幾種不同的感覺能力。如用小石(模擬人體之骨頭)、橡皮圈(模擬人體之神經與血管)、紗布(模擬人體之肌膜與皮膚)、棉花(模擬人體之肌肉與皮下組織)。
針法 • 下針 • 揣法:揣而尋之。凡點穴以手揣摸其處。 • 切法:下針之時,於穴傍上下左右四圍搯而動之,令氣血宣散。 • 爪法:爪而下之,左手著力搯穴,右手持針插穴,乃不痛之法。 • 進法:下針之後,分三段進針。 • 行針 • 凡是針到穴位,會有痠脹重麻的沉緊感,若無此等感覺脹難忍,必須運針達此針感。患者若肌肉緊張,針轉不動退不出時,將針留置原位約十數分鐘,待針下鬆弛,方獲鎮靜止痛之效。 • 出針 • 搖法:退針時,左右各搖數下,使穴孔開大,針易退出。 • 退法:分三對退針之法。 • 拔法:出針之時,在皮下待針下不沈緊,便覺經滑,拔出體外。 • 捫法:出針後,即用手指掩閉其穴,則令氣不泄出體外。 • 針灸醫師應做到入針不痛,出針不流血,如此病患才能有信賴感,而不恐懼針刺療法。
科技的針灸 • 紅外線與紅外線灸療 • 紅外線光譜可分為兩部分:近紅外線(或稱短波紅外線)波長0.76μm至1.5μm,能夠穿入人體較深的組織;遠紅外線(或稱長波紅外線),波長1.5μm至1000μm,主要作用於皮膚,能被皮膚所吸收。 • 紅外線照射後直接產生的溫熱效應,會影響組織細胞的生化代謝及神經系統功能,其產生的熱效應,首先作用於皮膚的感受器以及毛細血管壁的自主神經末梢感受器等,在體液因子的作用下,通過自主神經系統,反射性的調節熱代謝,從而擴張血管,加強汗液的分泌,近一步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和神經功能。對於慢性感染性炎症,具有鎮痛、解除橫紋肌和平滑肌的痙攣作用。可改善組織營養,防止肌萎縮,消除肉芽水腫,促進肉芽和上皮生長,減少燒傷創面的滲出,消除因扭、挫傷而引起的組織腫脹、血腫消散,促進瘢痕軟化,減輕疤痕攣縮等。
科技的針灸 • 脈衝電與脈衝電針儀 • 脈衝電針儀是針刺人體經穴得氣後,將針通以電脈衝,代替手捻針身之刺激,而達到治病或止痛的一種電子針灸器械。要提高針刺的治療效果,必須準確的調節刺激量,方能適應各種不同患者病症的需要。
現代針灸學研究 • 香港東華醫院的中醫藥臨床服務中心,以臨床實例為本,研究中藥對治病的藥性,務求以實證科學提高中醫藥的認受性。現時進行的科研項目如下: • 針刺治療中風的療效 • 針灸對帕金森症的臨床療效 • 針刺治療膝關節炎臨床研究 • 針刺及電針療法對慢性腰骨痛的療效 • 針灸對兒童鼻過敏的療效 東華三院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 http://www.purapharm.com/hk/about_pura/28112001e.asp.htm
使用針灸止痛代替麻醉藥 • 針灸麻醉則是以數根細小、且長短不一的毫針,於手術前刺入一個以上的穴位,並在手術進行中不斷捻針或者用電針,通電扎穴。 • 1958年8月30日,上海市一位年輕住院醫師,在沒注射麻藥的情況下,針刺食指與拇指間陷凹處的合谷穴,成功地為病患切除扁桃腺,為第一例針灸麻醉手術; • 1960年代,日本一家醫院用針麻成功的替一位10歲兒童做盲腸手術。 • 最震撼西方世界的事蹟,則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大陸時,隨行的專欄作家雷斯頓突患急性盲腸炎,開刀時接受針灸止痛,效果奇佳,眾人嘆為觀止,針灸名聲因此在西方傳揚開來。
台大醫院的實驗 • 對於針灸止痛的功效,臺大醫院曾以100個手術切除子宮的患者為對象,分組實驗,四組的實驗條件分別為: • 術後休息20分鐘 • 術後給予低頻針灸刺激 • 術後給予高頻針灸刺激 • 術後給予「針灸安慰劑」 測量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使用止痛藥情形。 • 結果發現,休息組在術後10.6分鐘就得使用嗎啡止痛,但針灸低頻及高頻組分別在27.9及28.1分鐘後才用藥。 • 另外,觀察病人使用按鈕式「自控止痛器」的紀錄發現,24小時內,休息組按鈕自控給藥的次數高達20.5次,針灸低頻及高頻組分別為11.7及7.9次。 • 在嗎啡用量方面,高頻組只有休息組的四成,低頻組則六成不到。
針灸的危險性 • 如果說外科手術是考驗西醫的技術,相對來說,針灸也一樣,針灸醫師不僅需要學識,更需要技術。針法需要左右轉動、上下提插,牽涉到位置與深度,中國醫藥學院護理師陳素玲在「針灸護理常規」一文中就提及,針刺後有時會產生暈針、滯針、彎針、淤青血腫等狀況,在胸、背、鎖骨上窩刺針過深或角度不當,會引起氣胸或損傷臟腑,不慎刺中較大動脈,更會造成大出血,前些年坊間也出現密醫針灸不當致死的案例,讓人談針灸而色變。 康健雜誌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New-Med/chinesemed/auqupuncture.asp
實驗證明“針灸”的科學性May.2005 • 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和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測試了3組病人,並用掃描器記錄腦部的相應活動。 • 第一組病人使用了一種粗針頭,但不刺入受試者皮膚, 病人只有與觸感相應的腦部活動; • 第二組病人也使用粗針頭,也不刺入皮膚但讓受試者“感覺”針頭刺入了皮膚,此時反映出更多的腦部活動及幫助自然鎮痛的一些生理反應 ; • 對第三組病人真正採用針灸治療,掃描顯示控制疼痛的腦部區域開始活動。 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5/5/3/n909341.htm
而在德國,波鴻魯爾大學領導的研究人員也是以對比的方式將1000多名骶骨和膝蓋疼痛持續半年以上的患者分成3組, 分別接受 • 按照傳統中醫理論對與疼痛相關聯的特殊穴位進行針灸治療 • 類比針灸,對可能沒有作用的穴位進行針灸 • 接受現代醫學的標準療法 。 • 半年後的治療結果顯示出, 以針灸治療的一組有71.1%的患者效果顯著,即疼痛緩解, 運動能力提高。採用類比針灸治療的患者中,療效顯著者達67.7%,而標準療法則只有57.6%的患者有顯著效果。 • 除了波鴻魯爾大學外,還有5所德國大學參與了這次試驗,據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有關針灸療效的實驗。
另外在最新一期的美國《應用生理學》雜誌載文披露,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家約翰·朗赫爾斯特領導的科研小組,用電針灸在老鼠上做實驗,發現可以治療高血壓。他認爲,電針灸使大腦釋放出能降低心循環系統反應的化學物質,使心臟對氧氣等的需求減少,從而降低了血壓。 • 針灸學的真正奧妙也許在不久後的將來會被揭示出來,有很多中國古老的東西也不是玄而又玄,只是未被證實而已
WHO>Health Topics • Acupuncture •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y on acupuncture for basic trainingin preparation • Acupunc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ports o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ISBN 92 4 154543 7), 2002 (35 Swiss Francs) • General Guidelines for Methodologies 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WHO/EDM/TRM/2000.1, WHO Geneva, 2000 (19 Swiss Francs) • Guidelines on basic training and safety in acupuncture, WHO/EDM/TRM/99.1, WHO Geneva, 1999 •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ISBN 92 9061 1146), WHO Regional Publications, Western Pacific Series No. 15,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Manila, 1995 (7.50 Swiss Francs) • Standard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 Second Edition (ISBN 92 9061 105 7),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Manila, 1993 (16 Swiss Francs) • 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 report of a WHO scientific group (ISBN 92 4 154417 1), WHO Geneva, 1991 (9 Swiss Francs) •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Auricular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 Lyon, France, 28-30 November 1990(WHO/TRM/91.2, WHO Geneva, 1991) • Standard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 WHO Regional Publications, Western Pacific Series No. 1,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Manila, 1984 (9 Swiss Francs)
針灸醫學發展至少有2,500年的歷史,擁有豐富臨床的實踐經驗,證實可有效及廣泛的臨床應用。針灸醫學發展至少有2,500年的歷史,擁有豐富臨床的實踐經驗,證實可有效及廣泛的臨床應用。 •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79年6月在國際針灸臨床應用的專題討論,確認針灸治療有43種適應症,但當時尚未經過嚴謹的臨床試驗研究方法去探討,可信度猶尚不足,以致有需要大量嚴謹臨床試驗設計去探討針灸治療的有效性,以客觀且符合醫學倫理的嚴格臨床試驗方法,來確認針灸的實際療效。 •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5年公佈《針灸臨床研究規範》(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於2002年公佈《針灸臨床對照試驗研究的評論》(Acupunc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ports o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主要目的在提供整理過嚴謹針灸治療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的研究論文,只有採用隨機及對照控制方法(R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研究論文才為收納,以加強和促進世界醫療和衛生組織,正確合理的方法應用針灸醫學。
WHO認可有效的針灸治療項目 • 痛症:關節炎,風濕痛,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落枕,後頸痛,肩痛,凝肩,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投手肘,腕痛,腰 痛,肋間神經痛,神經痛,背痛,運動傷害,扭傷,肌腱炎,足底痛,肌肉痠痛,慢性痠痛,外傷後遺症、坐骨神經痛,跟腱周圍炎,退化性關節炎,膝痛,癌症疼 痛,頑固疼痛等。 • 耳鼻喉疾患: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重聽,耳鳴,眩暈,梅尼爾氏症候群等。 • 腸胃系統:胃痛,呃逆,便秘,泄瀉,痔瘡,消化性功能障礙等。 • 呼吸系統: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咽喉炎,久咳,胸悶,梅核氣等。 • 精神系統:失眠,焦慮,精神官能症,神經衰弱,性機能障礙等。 • 神經系統:顏面神經麻痺,腦中風後遺症,偏癱,肌肉萎縮,帕金森氏病,手足麻木,腦性麻痺,頸椎壓迫候群,腕隧道症候群,神經功能障礙等。 • 皮膚系統:過敏性皮膚炎,帶狀皰疹疼痛,痤瘡,全身癢疹等。 • 婦科系統: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等。
英國中醫藥走向立法的艱辛路May.2005 • 1990-1997年,是中醫在英國的快速發展期。中醫療效被英國人不可思議地神化了:能治百病而無毒副作用。一些媒體更把它誇大到極致,針灸學校、中醫診所、中藥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在英國出現,然而,中醫藥在英國雖表面繁榮,但難免良莠不齊,也潛藏著危機。 • 2000年11月,英國議會發布了一份關於輔助和替代醫學的評估報告,其中充滿了對中醫的無知、曲解和打壓。報告將中醫與中藥打入第三組,定義為無科學根據、與某種宗教哲學相關聯的療法,認為中醫的效力與安慰劑相同。那些對中醫一知半解的西方人是立法的主體,而真正的中醫卻毫無發言權。 • 2001年9月,英國醫藥監管處宣布「雖然中藥對公眾的健康並不構成威脅,但我們還是要繼續找出更多例證,證明中藥有潛在危險,並常常會有違法成分。」次日,媒體使用的大字標題是「警告:中藥有致癌風險」、「中藥會損害你的健康」、「制裁中國草藥」等等,一些中醫診所受到了醫藥監管處和地方政府的搜查。
2002年初,政府的草藥立法工作小組成立,成員以西草藥和印度草藥醫師為主。政府雖然承認了中醫,但把中醫隸屬於草藥立法小組內。 • 2005年春,英國衛生部通報了一項最新決定:同意在輔助與替代醫療體制立法中,中醫作為與針灸、草藥平等的三個分支之一,享有同樣註冊權。「平等」、「同樣註冊權」,在外人看來多麼普通的兩個詞,卻包含了英國中醫藥界爭取權利、不屈抗爭的許多故事。 • 英國中醫立法無論對中醫在英國還是在世界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 首先在於它保證了中醫能夠按自身的規律合理發展; • 第二,這等於肯定了中醫在世界醫學的合法地位。由於英國擁有重要的國際地位,其立法後將很快影響到歐盟和世界其他地區; • 第三,這將使中醫以合法的身份逐漸進入英國國家醫療體系成為可能。 • 當然,中醫要進入西方主流醫學還有漫長的道路,這次的中醫立法只是重要的第一步。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005-5-11/GY-400101.htm
經絡到底是什麼? • 嚴格說來,針灸分為以金屬針刺在人體穴道,達至治療功效的針法,以及用特製艾條點火燃燒,局部刺激病患穴位的灸法。然而,中國醫學的理論概念抽象,常讓現代慣於從具體生理解剖學習現代醫學的人難以理解。 • 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祕書長崔玖表示:「尤其以針灸的理論基礎『經絡系統』,最令人頭大。」經絡到底是什麼?《黃帝內經》開宗明義指出,人體的最基本系統是經絡,經脈是人體內縱行的管道,是人身血氣運行,所經過與聯繫的網絡,針灸下針的穴道,就都分布在經絡上。 • 英國學者李約瑟則在著作《中國之科技與文明──針灸:歷史與理論》提出,經絡系統像是「放射狀毛細血管」的概念。 • 現代學者則嘗試從物理學角度,找到支持的證據:人體有許多低電阻點形成的「良導絡」,足以驗證經絡、穴位的存在。
推薦網站 行政院國科會 http://www.nsc.gov.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_top.asp
參考資料 • 中國歷代名醫 http://cd.silverabyss.com/index.htm • 國科會 科普知識網站 http://www.nsc.gov.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_list.asp • 中醫藥健康資訊服務網 http://nricm2.nricm.edu.tw • 中國醫藥學院 中醫藥針灸資訊中心 http://www.cmu.edu.tw/new/cmic/ • 針灸療法簡介 http://www.sotcm.com/zhenjiu.htm • 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 http://www.cmaa.org.tw/paper/2005acup00.php • 大紀元e報 中醫天地http://news.djy.com.tw/category/CATpage.asp?mainCatId=8&CatId=40 • 台北榮總 傳統醫學研究中心 http://www.vghtpe.gov.tw/~ctm/aca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