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686 Views
突出重点 透字当头 狠抓基础 实字当头. 刘金军 2011 年 3 月 24 日. 一、一模试题分析 二、一模后复习建议. 一、一模试题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二)基本数据 (三)命题意图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 虚中有实. 一、注重对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力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努力体现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念。 二、重视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重视古今贯通, 强调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 三、重视史学研究新成果,尤其 重视社会 史的研究成果 。. (二)基本数据. 全卷基本数据表.
E N D
突出重点 透字当头狠抓基础 实字当头 刘金军 2011年3月24日
一、一模试题分析 • 二、一模后复习建议
一、一模试题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二)基本数据 (三)命题意图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虚中有实 • 一、注重对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力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努力体现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念。 • 二、重视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重视古今贯通,强调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 三、重视史学研究新成果,尤其重视社会 史的研究成果。
第12题 答案为C。最大干扰项是B。 本题虽然主要目标是考查“小农经济”,但学生只有对战国时期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综合梳理,方可作出正确的选择。战国时期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教材中提到的都江堰,这些工程以灌溉或排涝为主。学生如果没有综合考虑战国时期的情况,往往容易被战国时期战争比较多的现象迷惑,而错误地选择“运送军用物资”。一般而言,战国时期的战争虽然很多,但那种长距离的大规模的战争非常少,因而不需要依靠水路运送军粮。再说,兴修水利工程,时间比较长,目标非常大,如果用于军事目的,也容易暴露目标,不符合战争的特点。“小农经济”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只有变换考查的角度,才有可能考出新意,才能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但区分度不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13题 答案为B。最大干扰项是A。救灾的问题既是一个现实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随着人们对生命认识的不断提升,对救灾问题的认识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就中国古代救灾而言,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灾害多是涝灾或旱灾,从防灾和抗灾的技术层面说,兴修水利是一个重要方面。从救灾的意识层面看,由于受迷信思想的影响,在灾害面前人们显得非常无奈,救灾的办法也非常荒诞。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敬畏自然,另一方面,也让统治者面对自然灾害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同时采取积极的救灾措施,以弥补灾害的损失。就现实而言,近几年全球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一些重大灾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认识救灾,甚至在一定的时间内,超越了其它问题。这个题目可以引起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本题平均分3.1,区分度0.49,非常适合高考的需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14题 答案为B。最大干扰项是A。废除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大事,它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了一个新高峰。表面上看,朱元璋因胡惟庸案件,废除了宰相制度,似乎是因人废事,从历史的深层看,在朱元璋心理,一直想废除这个制度,胡惟庸案件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看,宋代对地方的分权,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的倾向,应该说,地方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到了明朝,关键问题是要解决影响皇帝直接控制地方的障碍,毫无疑问,废除宰相制度成为历史的必然。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深层的问题。第14题 答案为B。最大干扰项是A。废除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大事,它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了一个新高峰。表面上看,朱元璋因胡惟庸案件,废除了宰相制度,似乎是因人废事,从历史的深层看,在朱元璋心理,一直想废除这个制度,胡惟庸案件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看,宋代对地方的分权,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的倾向,应该说,地方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到了明朝,关键问题是要解决影响皇帝直接控制地方的障碍,毫无疑问,废除宰相制度成为历史的必然。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深层的问题。
第16题 答案为B。最大干扰项是A。另外,也有不少学生选了C和D项。主要反映了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我们现在学习的一些历史概念,不少是现代人创立的,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表述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今天称之为“洋务派”,20世纪初,蒋百里称之为“制造派”,后者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区分度不错,应引起注意。第16题 答案为B。最大干扰项是A。另外,也有不少学生选了C和D项。主要反映了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我们现在学习的一些历史概念,不少是现代人创立的,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表述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今天称之为“洋务派”,20世纪初,蒋百里称之为“制造派”,后者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区分度不错,应引起注意。
第17题 答案为D。最大干扰项是B。任何历史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虽然内容很琐碎,有些方面看似无关紧要,但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就本题而言,虽然朝拜泰山东岳庙供奉娘娘的现象依然存在,但这个现象局部也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而这些变化与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本题选择B项的占17.78%,可见学生对材料本身的意思没有读懂,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民主共和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第17题 答案为D。最大干扰项是B。任何历史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虽然内容很琐碎,有些方面看似无关紧要,但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就本题而言,虽然朝拜泰山东岳庙供奉娘娘的现象依然存在,但这个现象局部也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而这些变化与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本题选择B项的占17.78%,可见学生对材料本身的意思没有读懂,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民主共和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
第18题 答案为C。最大干扰项是D。对于此题,考生不仅要读懂选项中材料的意思,而且要明确图片的主题,并将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才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本题难度不大,区分度不错(0.45),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确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在广东高考试题中,这类题目几乎年年都有,希望能引起注意。第18题 答案为C。最大干扰项是D。对于此题,考生不仅要读懂选项中材料的意思,而且要明确图片的主题,并将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才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本题难度不大,区分度不错(0.45),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确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在广东高考试题中,这类题目几乎年年都有,希望能引起注意。
第19题 答案为B。最大干扰项是C。高考改革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当我们看到今天高考制度种种问题的时候,也要回顾一下恢复高考制度之初的情况。这样才能历史地看待高考制度改革。同时,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一定要搞清楚时间线索,搞清楚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第19题 答案为B。最大干扰项是C。高考改革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当我们看到今天高考制度种种问题的时候,也要回顾一下恢复高考制度之初的情况。这样才能历史地看待高考制度改革。同时,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一定要搞清楚时间线索,搞清楚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第20题 答案为A。最大干扰项是D。工业革命的内容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影响都是高考命题的聚焦点。大家都关注的重点内容,高考一定要考,命题人必然会选择新颖的材料,从独特的角度切入,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分析,仔细阅读材料,避免掉进命题人设立的陷阱。过去高考中考查“乌木”一题,就是很好的例子。希望能以此题为例,好好思考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第20题 答案为A。最大干扰项是D。工业革命的内容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影响都是高考命题的聚焦点。大家都关注的重点内容,高考一定要考,命题人必然会选择新颖的材料,从独特的角度切入,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分析,仔细阅读材料,避免掉进命题人设立的陷阱。过去高考中考查“乌木”一题,就是很好的例子。希望能以此题为例,好好思考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第21题 答案为C。最大干扰项是A。选择A选项的人数大大超过了选C选项的人数。本题难度比较大,一方面需要对历史事件的时间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记忆,尤其是发电机发明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对一些发明的具体内容有比较细致的了解。比如电灯发明以前,西欧和北美找照明以煤气灯为主,因而照明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气。所以电灯的发明,无疑对煤气的销售带来巨大影响,进而对煤气股票的价格带来影响。很多学生选择了发电机,问题就出在发电机发明之初,人们对其功能不可能有太多的了解,尤其不可能在其一发明就能够认识到它可以用于照明,即使是能够认识到可用以照明,从电的出现,到电用于照明,还需要一个转换,也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本题难度最大。第21题 答案为C。最大干扰项是A。选择A选项的人数大大超过了选C选项的人数。本题难度比较大,一方面需要对历史事件的时间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记忆,尤其是发电机发明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对一些发明的具体内容有比较细致的了解。比如电灯发明以前,西欧和北美找照明以煤气灯为主,因而照明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气。所以电灯的发明,无疑对煤气的销售带来巨大影响,进而对煤气股票的价格带来影响。很多学生选择了发电机,问题就出在发电机发明之初,人们对其功能不可能有太多的了解,尤其不可能在其一发明就能够认识到它可以用于照明,即使是能够认识到可用以照明,从电的出现,到电用于照明,还需要一个转换,也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本题难度最大。
第22题 答案为C。最大干扰项是D。关于全球化的问题,我们经常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全球化的原因,分析全球化的利与弊,很少从政治的角度看全球化,这不利于我们对全球化进行全面的了解。第22题 答案为C。最大干扰项是D。关于全球化的问题,我们经常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全球化的原因,分析全球化的利与弊,很少从政治的角度看全球化,这不利于我们对全球化进行全面的了解。
第23题 答案为D。最大干扰项是A。选择A选项的人数超过了选D选项的人数。说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所欠缺。世界近现代文学艺术的内容,在广东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一般是考查主要流派的特点,考查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以及特点。看似以考查记忆能力为主,其实还是理解的问题。第23题 答案为D。最大干扰项是A。选择A选项的人数超过了选D选项的人数。说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所欠缺。世界近现代文学艺术的内容,在广东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一般是考查主要流派的特点,考查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以及特点。看似以考查记忆能力为主,其实还是理解的问题。
第38题 • 随着中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增加。显然,本题是一个贴近现实的热点问题。 • 第一问: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命题的切入点看起来有点偏,但所考查的知识皆是基础主干内容。这些知识虽然在复习中经常提到,但深入分析的不多。希望通过这个题目,让学生明确,仅仅知道重要的概念还不够,还要深入理解。否则,复习过的内容,考试时还是不能得分。这一问6分,平均得1.6分,难度为0.27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 (1)佛教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有哪些?(6分) • 第一问:(1)表述不准确;(2)时序混乱;(3)审题错误,以至对题目的理解出现偏差。比如,有的学生把西汉时期董仲舒的相关内容写了上来。
第二问和第三问:20世纪上半期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这个两个问题的命制,主要是受了任世江主编的《评郭富斌的教学实录“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文的影响。
(2)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远东的主宰”。简要分析20世纪上半期日本对中国的影响。(8分)(3)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简述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6分)(2)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远东的主宰”。简要分析20世纪上半期日本对中国的影响。(8分)(3)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简述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6分) • 第二问:(1)空白试卷比较多,说明学生不知道回答什么内容;(2)时间界限不清楚,有的学生将甲午中日战争的写了出来。(3)回答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只写出史实,没有围绕影响对史实进行解释。(4)表述错误。比如有学生将日本侵华战争写成日本发动“抗日战争”,有的学生还认为日本的侵略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等。 • 第三问:(1)史实混乱,张冠李戴;(2)用词不准确,错别字较多;(3)答题不规范,不能在制定区域答题。
第四问: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内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宽,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审题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展开,明确答案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指出中国做了什么,二是要解释中国的行为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二者缺一不可,缺少了前者,没有史实,无所谓史论结合;缺少了后者,没有史论,不能说明影响,同样不是史论结合。这一问8分,平均得3分,难度为0.38第四问: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内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宽,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审题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展开,明确答案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指出中国做了什么,二是要解释中国的行为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二者缺一不可,缺少了前者,没有史实,无所谓史论结合;缺少了后者,没有史论,不能说明影响,同样不是史论结合。这一问8分,平均得3分,难度为0.38
(4)当代中国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8分)(4)当代中国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8分) • 第四问:(1)概念不清楚,表述不准确;(2)审题不准确,时间范围锁不准;(3)史实不清楚;(5)错别字较多;(6)答题不规范,没有做到序号化。
答题基本思路 • 问题:什么对什么的影响。 • 回答方式:史实+解释(要有明确的指向) • 这种题目的评分一般采用2+1或1+2的方式
谈谈什么的影响。 •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2007年广东) • 影响的指向不具体,要注意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第39题 • 消费问题虽然是大家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是一个很少深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很少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的问题。消费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每个时期的消费必然打上那个时期的历史印记。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第一问:“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一个时期的消费观念,与这个时期主流思想有很强的相关性,也可以说是这个时期主流思想在消费领域的具体反映。毫无疑问,“古典时期”西方“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直接相关。这一问3分,平均得0.9分,难度为0.29第一问:“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一个时期的消费观念,与这个时期主流思想有很强的相关性,也可以说是这个时期主流思想在消费领域的具体反映。毫无疑问,“古典时期”西方“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直接相关。这一问3分,平均得0.9分,难度为0.29
(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3分)(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3分) • 第一问:审题不准确,主要表现为时间范围锁不准,没有在“古典时期”的范围内作答;主要词语的意义搞不清楚,将“来源”与原因搞混了;概念表述不准确,将人文主义写成了人民主义。
第二问: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的变化原因。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想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观察历史,了解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明确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一问9分,平均得5.2分,难度为0.58第二问: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的变化原因。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想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观察历史,了解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明确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一问9分,平均得5.2分,难度为0.58
(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 如何表述“变化”? • 由非理性节俭转变为理性节俭 • 如何“分析变化的原因”? • 首先明确变化的表现 • 其次围绕变化找史实 • 第三围绕史实分析原因 • 第四分析原因要有针对性
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要进行资本积累。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要进行资本积累。 •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在冲击禁欲主义的同时,宣传了理性主义思想。
第三问: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这里首先需要学生利用好试题导言——“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也产生巨大影响。”明白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围绕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这一问6分,平均得2.2分,难度为0.37第三问: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这里首先需要学生利用好试题导言——“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也产生巨大影响。”明白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围绕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这一问6分,平均得2.2分,难度为0.37
(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 • 第三问:审题不准,时间意识淡薄;书写不规范,将第二次工业革命写成“二工”;思维缺乏宽度,不能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回答问题;过多地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回答历史问题。
审题 • (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 • 第一要锁定时间范围:现代时期 • 第二要明确分析目标: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 • 第三要理清分析思路:从哪些角度,用哪些史实,如何表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奠定了物资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奠定了物资基础)。 •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物资和时间基础)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社会引导) •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 (社会引导) • 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资产阶级追求自由、享受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等。(政治思想环境)
第四问:谈谈你对“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认识。看起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其实也是有规可循的。一般谈认识,基本上是分三步走,一、它是什么?二、它为什么?三、它会带来什么?就本题而言,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它体现了消费的个性化、人性化;它明显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这种消费会引起资源的浪费,加剧环境问题;这种消费也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经济危机等。这一问6分,平均得2.2分,难度为0.37第四问:谈谈你对“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认识。看起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其实也是有规可循的。一般谈认识,基本上是分三步走,一、它是什么?二、它为什么?三、它会带来什么?就本题而言,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它体现了消费的个性化、人性化;它明显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这种消费会引起资源的浪费,加剧环境问题;这种消费也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经济危机等。这一问6分,平均得2.2分,难度为0.37
(4)谈谈你对“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认识。(6分)(4)谈谈你对“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认识。(6分) • 第四问:缺乏回答“认识”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回答问题非常空泛。
答题基本思路 • 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 • 第一,要明确历史现象的种类(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现象) • 第二,要格局现象的性质确定分析的角度(比如政治现象首先要从经济入手,当然还要考虑思想原因、外部原因等) • 第三,要确定重要的史实 • 第四,要明确语言表述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