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674 Views
弓形虫 与弓形虫病的研究近况 (学术讲座提纲). 寄生在 猫 及 猫科类动物 肠道细胞内. 弓形虫. 弓形虫病. 引起. 弓形虫 ( Toxoplasma gondii) 细胞内寄生球虫。 在人及 190 多种动物体内寄生,弓形虫病病原体。. “ 世界性分布 ” 。 猫及猫科类动物 “ 终宿主 ” 和重要传染源。 牛、羊、猪等哺乳类动物和人类 中间宿主。. 讲座提纲- P.1. 弓形虫和弓形虫病 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一般医院实验室检查尚未普及 临床医生对弓形虫和由它引起的
E N D
弓形虫与弓形虫病的研究近况 (学术讲座提纲) 寄生在猫及猫科类动物肠道细胞内 弓形虫 弓形虫病 引起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细胞内寄生球虫。 在人及190多种动物体内寄生,弓形虫病病原体。 “世界性分布”。 猫及猫科类动物 “终宿主”和重要传染源。 牛、羊、猪等哺乳类动物和人类 中间宿主。 讲座提纲-P.1
弓形虫和弓形虫病 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一般医院实验室检查尚未普及 临床医生对弓形虫和由它引起的 弓形虫病知之甚少。(认识不多,经验不足,重视不够)。 “罕见虫”、“罕见病” (在免疫功能健全的人群体内多呈隐性感染阶段)。 不引起人们注意和重视。 70年代后期,猪弓形虫病大流行,引起兽医部门重视。 80年代,全国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新技术应用及诊断试 剂盒供应、医疗部门介入,出现了以临床为中心弓形虫病的病 原学、流行病学研究热潮。 近年来,研究进展更快。(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临床学)。 弓形虫病涉及临床各学科。 讲座提纲-P.2
一.弓形虫简史: 1900年, Laveran (拉费朗) 从麻雀体内观察到疑 似今日弓形虫的虫体. 麻雀 拉费朗(Laveran ) 讲座提纲-P.3
1908年,法国学者 Nicolle 从北非 突尼斯-刚地梳趾鼠(Ctenactylus gondii)的肝、脾单核细胞中发现了一 种类似利什曼原虫的寄生物,当时被 称为“刚地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gondii). 后来认为不同于利什曼,而是一 种独立的寄生虫。由于该虫滋养体 (速殖子)外形象弓箭的“弓”。故命 名为“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也叫“弓浆虫”或“弓形体”). 法国学者Nicolle 刚地梳趾鼠 讲座提纲-P.4
1909年,意大利细菌学家 Splendore 在巴西一只死兔体内发 现同样的虫体。当时称“兔弓形虫”(Toxoplasma cuniculi). 讲座提纲-P.5
1910-1939年,世界各国学者从鼹鼠、鼷鼠、松鼠、家鼠、游 蛇、鸽、貂、犬、鸡等动物体内发现弓形虫。 有趣的是:每一个作者在一种动物体内发现弓形虫时即给一个 新名。那段时间有16位学者从18种脊椎动物中发现了弓形虫。 命名不同,但基本上属于一种。 讲座提纲-P.6
人类弓形虫病。世界公认的是 捷克医师 Janku1923年首先报告 人体弓形虫病例。 (11个月的病 孩---右眼失明---左小脑畸形和脑积 水---两侧眼底黄斑部有变形病灶--- 视网膜切片发现弓形虫包囊)。 并指出:先天性脑积水与弓形 虫有病原学上联系。 1937年,Wolf 在一例新生儿 脑炎患者的脑、视网膜、脑脊液中 发现弓形虫。 捷克医师Janku 讲座提纲-P.7
值得注意的是: 早期发现病例多数为“先天性弓形虫病”。 四大特征: ①. 有脑积水或小脑畸形; ②. 有脉络膜视网膜炎; ③. 有脑钙化病灶; ④. 有随意运动障碍。 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的发现追溯起来是40年代的事。 1941年,Sabin 从5Y急性脑炎小孩的脊髓中找到一株弓形虫。 作者以患者姓名第一个字母命名 RH株。(当今世界上广泛 采用的强毒代表株) 讲座提纲-P.9
1950年,Siim 提出本病临床分型意见。并从一例淋巴结肿大 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弓形虫。 WHO估计,病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15%系弓形虫所致。 1969年,从猫粪便中找到弓形虫卵囊。证实和阐明了弓形虫的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确定了弓形虫为一种球虫。 解放前,我国并不了解此病。 55年于恩庶教授等 福建 平潭 首次从家兔和猫体分离 出弓形虫虫株 当时因缺乏诊 断手段,病例不多。未引起重视。 于恩庶教授 讲座提纲-P.10
64年,谢天华教授 江西 发现一例眼型弓形虫病。(我国 人体弓形虫病首次正式报道)。 谢天华教授 于恩庶教授等 福州、长乐 用补体结合试验、皮内试验 和染色试验调查了农民、小学生、5Y以下儿童和医院病人共 851人。阳性率为1.4-8.1%。 70年代后期,因猪弓形虫病大流行,许多省市发生大批“无 名高热猪”,病因一直不明。引起兽医部门的重视。 讲座提纲-P.11
到了80年代,卫生部门也开展了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基本上 掌握了我国弓形虫病的流行特征。 84、85年(四川)陈义民教授和(广州中山)陈观今教授作了 弓形虫超微结构研究。 88年浙江首先研制成单克隆抗体,用ELISA检测血中循环抗原。 90年(上海二医大)夏爱娣教授首次建立弓形虫人株ZS2的基因 库,并从中筛选出一个含有弓形虫特异DNA顺序的克隆。应用 Southern印迹法及斑点印迹法检测,显示同位素32P标记的探针,能 与弓形虫DNA呈特异杂交。 89年,于恩庶教授等应用免疫印迹法和中和试验,分离出人和 动物弓形虫5株。并发现株间有Ag差异。 讲座提纲-P.12
90年,沈继龙教授、徐秉琨教授等应用染色试验、乳胶试验、 免疫荧光技术、ELISA及免疫印迹技术分析3株3型弓形虫抗原。 证明株间有Ag差异。 二.国内外弓形虫病流行情况: (Toxoplamosis) 属于动物源性疾病。许多哺乳类动物和多种鸟类 是人类弓形虫病的传染源。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五大洲的各地区 (温带、热带和寒带)。 人群感染极为普遍。许多国家和地区感染率在25-50%之间。 欧美国家较高。如法国,阳性率81.4% (3336/4099) ; 美国25-33%。有人估计全球约有1000 Millions(十亿)人被弓形 虫感染。平均感染率33%。其实,弓形虫就在我们身边。 讲座提纲-P.13
Jacob曾说过: “我们正处在弓形虫感染的汪洋水之中”。 足以说明弓形虫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近十几年来,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 人群弓形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5-50%, 个别地区90%。 并发现弓形虫感染率与养猫呈正比。 Jacob 讲座提纲-P.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不少城市里的不少人,对犬、猫等“宠物”情有独钟。其实,这一些 宠物恰恰是传播弓形虫病的重要的传染源。 文献报道,孕妇弓形虫感染率为32.9%;孕妇中不明原因的 流产、死产者,其弓形虫感染率是正常孕妇的7.77倍。 因感染弓形虫而致死胎,其发生率农村孕妇为6.79%,城市孕妇 为0.47%。国内新生儿脐血弓形虫Ab测定,阳性率为29.88%。 讲座提纲-P.15
福建徐晓云报告,弓形虫感染的孕妇比未感染孕妇生产先天 性畸形儿的危险性大10倍。 在地区分布上,农村高于城市。(可能与畜/禽接触机会有关) 王正仪教授等1983年调查北京农民221人,阳性率为28.5%, 市区居民590人,阳性率为12.9%。 江苏朱奇教授1986年在江苏六县用IHA调查4328人,阳性率 为2.6-16.16%。平均为9.7%。 我们教研室曾于1987-1989年对南通市弓形虫感染也作个调查, 用IHA检查1261人,阳性率为0.63-27.27%。平均为3.17%。 其中,南通县100名小刀手弓形虫Ab阳性率为7%。 南通市肉联厂直接与猪接触的187位工人阳性率为5.35%。 讲座提纲-P.16
63名执刀厨师弓形虫Ab阳性率为4.76%。 附院228例正常孕妇的弓形虫Ab阳性率为1.75%。而8例有畸胎 史的妇女其弓形虫Ab阳性率为12.8%。 南通市福利院11例残疾儿童弓形虫Ab阳性率为27.3%。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孕妇感染弓形虫后,不论有无临床症状,都会影响胎儿发育, 严重致畸甚至死亡。同时可使孕妇流产、死产或早产,也会增加妊 娠合并症和影响胎儿智力。 讲座提纲-P.17
弓形虫是严重先天性疾病的病因 以及弱智儿的一个重要病因之一。 有效地防治和控制弓形虫和弓形虫病 与优生优育,切实提高人口素质密切 相关。国内许多大城市已经把弓形虫 抗体的检测列入孕前、婚前检查的必 检项目。 近几年来研究证实,弓形虫病与某些眼病(如脉络膜视网膜炎 等)、某些神经系统疾患、慢性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淋病、 不孕症甚至爱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呈正相关。 因此,重视和加强攻形虫与弓形虫病的研究只能有,不能无, 利在当代,功在春秋。 讲座提纲-P.18
三.人类感染弓形虫病的途径和方式: 1. 传染源:包括所有的哺乳类动物和多种鸟类。现已证实有:14 种家畜、家禽;46种野生动物;7种鸟类;5种爬行两栖动物等 都有自然感染。 人类主要由动物传播。其中猫、猪、绵羊等是重要传染源。 它们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60%、54.1%和25%。 猫粪中弓形虫卵囊数目达1000万个 ,排出的卵囊,在外界存 活1Y-1.5Y。 讲座提纲-P.19
2.传播途径和方式: 传播途径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前者指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经胎盘而感染。又称垂直感染; 后者指出生后的人体由外界获得的感染。又称水平感染; ①.先天性传播-------母体在孕期感染后,虫体经血流传入胎儿。 造成各种先天性畸形、缺陷、残废或死亡;而且可使孕妇出 现流产、早产、死产或增加妊娠合并症。 讲座提纲-P.20
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病死亡率极高。即使存活下来也常有 畸形、心脏病、眼病和智力发育不全等多种后遗症。 美国每年约有3000名婴儿出生时患有弓形虫病。这些婴儿 中5-15%-死亡;8-10%-脑及眼明显损伤;10-13%-视觉损伤。 ②.获得性传播-------弓形虫感染以获得性传播为主。∴对其感染 途径的探讨,历来为多数学者所重视。 关于本病的水平传播问题,过去一直认为是通过食入含有 弓形虫的肉或未煮熟的肉制品的途径来解释。但后来从大量的 流行病学观察中所见,并不能使人对上述解释满意(如在印度 调查素食者感染率与肉食者几乎没有差异-----224名素食成年人 感染率为14%;印度佛教徒感染率为21%) 讲座提纲-P.22
一些食草类的牛、羊,既不吃肉,与猫也很少有直接关系,但 感染率很高。到1969年基本弄清弓形虫生活史后才知道,本病传播 途径主要是吃了猫粪污染的含弓形虫卵囊或包囊的食品导致弓形 虫病的发生。 传播方式: A.经消化道传播-------猫粪中排出的卵囊污染手或食物(包括未煮 熟的猪、牛、羊肉、蛋、未消毒的牛奶)经口感染。 讲座提纲-P.23
B.经接触传染-------猫、猪、犬、兔等动物的痰和唾液中均检出B.经接触传染-------猫、猪、犬、兔等动物的痰和唾液中均检出 弓形虫。当人类与家畜密切接触 (如手、脸被以上动物舐吸或咬伤时) 弓形虫可经受损皮肤或黏膜使人感染。 有人报告,不养猫的海岛上的居民弓 形虫的感染率为7%;而养猫的海岛 上居民的感染率高达43-77%。 84年甘绍伯调查北京地区接触畜禽者,弓形虫的感染率为 15.3%;对照组者为7.9%。 讲座提纲-P.24
90年赵忡堂等检查济南地区家庭养猫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不养 猫者。饲养时间<1Y、1-2Y和≧2Y感染弓形虫的危险性,分 别为未养猫者的1.3、2.8、3.5倍。表明养猫特别是饲养时间 1Y↑,可能为弓形虫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C.经昆虫或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目前研究证实。已在蚊、虱、 蚤、蜚蠊和臭虫等17种节肢动物体内分离到弓形虫。显然, 自然界的这一些节肢动物可作为弓形虫卵囊的机械携带者。 当它们污染食物时可传播本病。 讲座提纲-P.25
D.经输血或器官移植传播------弓形虫病在动物或人类均可发生D.经输血或器官移植传播------弓形虫病在动物或人类均可发生 弓形虫血症。可波及各脏器造成全身性感染。因此输血或器官 移植可能成为传播本病的另一重要途径。 E.经空气飞沫或尘埃传播------实验动物的鼻腔分泌物中,可分 离到弓形虫。在病人的唾液、痰、鼻黏膜及牙槽等处也分离到 弓形虫。 因此,弓形虫卵囊随动物粪便排出后污染外环境,通过呼吸道 传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讲座提纲-P.26
3.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 胎儿和幼儿对弓形虫的易感性比成人高; 老年人、肿瘤患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对弓形虫易感性↑ 。 (免疫功能未成熟或免疫功能下降) 换句话说,孕妇、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器官移植者、 AIDS、受血者、肿瘤患者等免疫功能下降者,为弓形虫感染 的高危人群。(包括兽医、屠宰人员、饲养人员及从事弓形虫 病实验室工作人员等职业接触者) 人群感染弓形虫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带虫) 或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或仅在做血清学检查时被发现。 讲座提纲-P.27
四. 弓形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1.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 ①.小鼠体内外相结合的保种方法成功; ②.不同品系小鼠易感性有所区别; ③.ABO血型中,A型者有较高的易感性; ④. 与染色体畸形有因果关系。 2. 建立弓形虫特异性系列四项检测防治方法(涂片/盲传/活检/免 疫学多种方法)能客观地有效提供流行病学诊断及科研应用。 3.形成具一定特色免疫血清学诊断方法 IHA: 1:256-------亚临床; 1:1024------活动性感染; 1:2048------重度活动性感染 讲座提纲-P.28
4.探索弓形虫病新的治疗药物。 目前公认的有效的抗弓形虫药物有乙胺嘧啶、磺胺嘧啶、螺旋 霉素、氯林可霉素等。 弓形虫病不论是先天性、获得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发 作的均需治疗。特别是急性者,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5.开展弓形虫免疫诊断(如IHA与我国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人 交叉反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血吸虫病流行区,IHA法诊 断对弓形虫病的诊断有特异性。与血吸虫病无明显影响。 讲座提纲-P.29
6.对弓形虫在病理组织切片中检出,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并且经 过电镜观察。 7.发现弓形虫感染与家庭特殊现象的联系。提示了弓形虫除常见 传播途径外存在更新的传播可能性。如经唾液、乳汁等。 8.对弓形虫病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作了详细的观察。 9.预防弓形虫病必须做到人与动物同步。 (卫生宣教/环境保护/物理防范措施/孕妇保健/流行趋势估计) 讲座提纲-P.30
五. 弓形虫与弓形虫病防治研究工作中极待解决的问题: 1.诊断标准化问题。(诊断方法质控、诊断依据标准) 就弓形虫病本身而言,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在诊断 方面也存在一些极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需将弓形 虫感染与弓形虫病加以严格区分。 人群感染弓形虫后,由于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大多数人无 临床症状,仅少数人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才产生症状而罹患 弓形虫病。弓形虫感染的人数相当可观,而弓形虫病人却相 对较少。 讲座提纲-P.31
弓形虫感染的鉴别条件: ①.无临床表现; ②.仅在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或弓形虫血清学检测中发现 弓形虫IgG Ab ㈩ ,但Ab滴度仅提示为既往感染。 弓形虫病的鉴别条件: ①.具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②.弓形虫病原学检查(包括循环抗原的检测)㈩或弓形虫 IgM Ab ㈩ ,且Ab滴度提示现症感染或呈现疾病性的动态 改变。 (感染并非疾病)前者无需治疗;后者需予抗弓形虫药物治疗。 讲座提纲-P.32
2.根治方法的寻找和发现。 目前有关弓形虫病的治疗报告,大部分缺乏严格对照。因此, 其科学性不太理想。对一些弓形虫合并症(如孕妇、弓形虫性 视网膜脉络膜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等需作更 多的研究,以设计出更好的治疗方案。 讲座提纲-P.33
主讲人的话 各位老师: 感谢基础部给了我这么一个极好的向同行学习的机会。谈不上 什么讲座,只是结合个人近年来在弓形虫与临床疾病之间可能存在 的联系方面进行探索的部分工作实践,在这儿作了一个中心发言而 已。工作很肤浅。很不成熟。不到位的地方,敬请谅解。 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 -----The end----- 谢 谢 大 家! 讲座提纲-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