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5121209010 陈洪凤

中日服饰发展与交流.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5121209010 陈洪凤. 一、中国服饰的发展 二、日本服饰的发展 三、中日服饰的交流与借鉴 四、收获与体会.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代演变. 夏、商、周时期 : 此时 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 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 , 下着裙 , 腰束大带,扎裹腿 , 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 周初 制礼作乐, 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 ,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 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 ,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 :胡服出现

an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5121209010 陈洪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日服饰发展与交流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5121209010 陈洪凤

  2. 一、中国服饰的发展二、日本服饰的发展三、中日服饰的交流与借鉴四、收获与体会一、中国服饰的发展二、日本服饰的发展三、中日服饰的交流与借鉴四、收获与体会

  3.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代演变 夏、商、周时期: 此时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胡服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赵武灵王为了军队的战斗力,冲破阻力,下令全国穿游牧民族的短衣长裤,学习骑射,终于使赵国强盛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装改革,胡服从此盛行。伴随胡服也传来了带钩,它是用于结束革带的,由于它比革带的扎结方式更加便捷,因而很快就流行起来。

  4. 汉代:传统冠服制确立 汉代深衣仍很流行,汉代是传统冠服制的确立时期。汉代的裤是开裆的,裤,古称绔。《说文》:“绔,胫衣也。”《释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由此可见,当时的绔是开裆的,外罩以裳或深衣。后虽然出现满裆裤,但开裆裤仍长期存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服装史上又一个大转变的时期。由于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的装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受胡服的影响最为强烈。他们将胡服中窄袖紧身、圆领、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汉族贵族也在胡服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方法是将其长度加长,加大袖口和裤口,改左衽为右衽。但礼服仍然是传统的汉族礼服形式。

  5. 汉代官袍吏服 汉代皇帝冕服 西汉素纱禅衣 汉代妇女深衣

  6. 隋唐时期:服装转变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使其能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世服饰制度之经道。所以,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但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此外,还有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这种袍衫主要是受胡服影响,并且与汉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这时期袍衫的风格。 唐朝的妇女服饰是历代中的佼佼者,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坦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的着装形象。 宋代:趋于保守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制,但在服装式样和名称上略有差异。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穿褙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礼服穿用。总的来说,宋代的服饰比较拘谨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鲜艳,给人以质朴、洁净、淡雅之感,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7. 唐代 大袖衫

  8. 宋代背子 宋襦裙 宋代背子

  9. 辽、金、元时期:沿袭汉人礼服制度且具有民族特色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沿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元代男子的服饰有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加有横襕。领型有右衽交领、方领和盘领。下穿小口裤,脚穿络缝靴。服色以白、蓝、赭为主。此外,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明清:沿袭前朝,影响近代 明代的服饰,大体上沿袭唐制,但宋元服装形式中的某些式样也有保留。清代的服饰对近现代服装形式影响较大,清代男子服饰可分为三种:汉族传统服装;满族民族服装;外来西洋服装。清代袍的式样,是在汉族传统基础上加以变化,并吸取满族服装特点。一般袖子比较窄瘦,礼服是箭袖,又称马蹄袖。袍身用钮扣系结。右衽大襟,圆领口。皇室的袍有前后左右四开气,而士庶男子只能在左右开气。马挂是清朝特有的服装。它式样多为圆领,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有长袖、短袖、大袖、窄袖之分,但均为平袖口。直到清末西洋服装传入和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服装才起了重大变化,进入了近现代服装发展阶段。

  10. 襖裙 明襦裙

  11. 門篷 雲肩 清马甲

  12. 日本服饰的发展 和服的历史大约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服装,按行业分类。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

  13. 奈良时代的服饰

  14. 到了平安时代,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当时古代妇女在进宫或节日时会穿一种叫“十二单”的服装,它分为唐衣、单衣、表着等,共十二层。镰仓时代,贵族的奢华结束后,为了便于作战(可能受到元朝的影响),服装恢复了素朴,宽袖又变回了窄袖。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到了平安时代,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当时古代妇女在进宫或节日时会穿一种叫“十二单”的服装,它分为唐衣、单衣、表着等,共十二层。镰仓时代,贵族的奢华结束后,为了便于作战(可能受到元朝的影响),服装恢复了素朴,宽袖又变回了窄袖。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

  15. 室町时代服饰 平安时代的服饰

  16. 桃山时代,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从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图案)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那时的和服变得接近现代,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桃山时代,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从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图案)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那时的和服变得接近现代,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17. 桃山时代的服饰

  18. 江户时代的服饰

  19. 中日服饰的交流与借鉴 1、曹魏时期(及日本的弥生时期)中日之间已有了直接的文化交往,但此时日本的服饰更多的是通过朝鲜半岛的间接输入。从日本服饰的具体形制上看,日本更多的是模仿三韩;但从服饰的文化精神看,日韩服饰同属汉文化圈,其服饰形制及审美习惯烙印着深深的汉文化印记。 2、古坟时期日本服装的式样是否受到汉服饰式样直接的影响,由于没有证据显示不能断定。但同弥生时期一样,古坟时期的饰品却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日本和中国的汉王朝在装饰品上保持着密切的交流。而汉代服饰对日本古坟时期服饰的影响也决不仅限于饰品,它的规模和影响程度比饰品要大得多。 从四世纪末的中日交往可看出中国的服饰文化主要在饰品和纺织品两方面影响日本的服饰:饰品的输入使日本的装饰审美习惯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纺织品的输入为服装的输入打下了物质基础

  20. 3、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到八、九世纪的唐代达到顶峰。经过大规模遣唐使的交往,日本广泛地吸收了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在日本掀起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唐化运动。在服饰文化领域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服饰改革。飞鸟、奈良时代是日本全面向隋唐学习的时代。日本模仿隋唐的服饰制度制定了冠服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隋唐服装;奈良时期又被称为“唐风时代”。从服装形制可以看出奈良时期的服饰同唐前期的几乎完全相同。(处于模仿阶段)3、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到八、九世纪的唐代达到顶峰。经过大规模遣唐使的交往,日本广泛地吸收了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在日本掀起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唐化运动。在服饰文化领域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服饰改革。飞鸟、奈良时代是日本全面向隋唐学习的时代。日本模仿隋唐的服饰制度制定了冠服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隋唐服装;奈良时期又被称为“唐风时代”。从服装形制可以看出奈良时期的服饰同唐前期的几乎完全相同。(处于模仿阶段) 4、平安时期服装在吸收唐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工艺精良、装饰华丽,被称为日本服饰史上的“贵族时期”。此时服装的式样开始发生了变化:由奈良时期的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的唐装式样一变而为上下连属。这种上下连属的着物是后代和服的雏形。(此时日本的服饰已有了自己的发展,在中日服饰的交流中,在借鉴了唐代服饰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改进。从平安时期开始日本的服饰完全脱离模仿的阶段,走上了具有民族特点的自我发展道路。)

  21. 收获与体会 1、服饰的发展与社会历史息息相关。历史是社会的镜子,真实地反映社会的兴衰存亡,而服饰亦是历史的镜子。服饰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服饰还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等等紧密相连,它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服饰的发展和其他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需要交流和借鉴。中国的服饰在传到日本的同时也将中国当时的文化融合在其中并将之传播到日本;而日本也是通过吸收并改进服饰(文化)才有了和服及其他服饰的发展,而并非只是一味地吸收。因此我们在交流借鉴的同时需要改进和创新。 3、服饰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民族服饰能让人领略到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风俗特色。

  22.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