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50 Views
罗馬的遗迹. 请让 我来带你们欣赏罗马的遗迹. ----- 李子龙. 罗馬的名胜. 同学们知道罗馬的名胜有哪些呢? 斗兽场 圣彼 得大教堂 万 神殿 。。。。。。. 古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
E N D
罗馬的遗迹 请让我来带你们欣赏罗马的遗迹 -----李子龙
罗馬的名胜 • 同学们知道罗馬的名胜有哪些呢? • 斗兽场 • 圣彼得大教堂 • 万神殿 • 。。。。。。
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亦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3个足球场),最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
建造背景 斗兽场由维斯西巴安(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而归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在其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斗兽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的“金宫”(DomusAurea)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公元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毁。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牲畜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 凯旋而归
总体风格 斗兽场的建筑设计并不落后于现代的美学观点,而事实上,大约2000年后的今天,每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都或多或少的烙上了一些古罗马斗兽场的设计风格。如今,通过电影和历史书籍等媒介,我们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当时在这里发生的人与兽之间的残酷格斗和搏杀,而这一切,只是为了给作壁上观的观众带来一些原始而又野蛮的快感。 斗兽场 足球场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教堂建于公元324年,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造型非常传统而神圣,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建于圣彼德墓穴的正上方。1452年,尼古拉五世下令重建,1506年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设计和施工,终于在1626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
教堂概述 圣彼得大教堂,现在位于梵蒂冈,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创世纪》天花板壁画、拉圣彼得大教堂俯视图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梵蒂冈外景
历史背景 •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西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是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呈罗马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
建筑缘由 • 彼得是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也是耶稣最亲密和忠诚的门徒。彼得原名叫西门,跟随耶稣后耶稣给他起名叫彼得。据说圣彼得就埋在这座教堂内,1940年梵蒂冈的发掘者声称,他们在圣坛下发现了彼得的遗骨。罗马天主教神学界把彼得确认为其教堂的第一任首领和罗马第一任大主教。他的纪念日是6月29日。在彼得大教堂内有圣彼得的铜制雕像,据传人们触摸他的右脚能得到神的保佑和好运。所以现在它的右脚已被磨损得明显小于左脚。
风格特点 • 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工程十分浩大
护卫队简介 • 大教堂左边的大门有皇家卫队守卫,皇家卫队就是梵蒂冈国家的军队。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他们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他们都是瑞士人,据说在16世纪初教皇受到了罗马帝国的进攻,为了保卫教皇,100多个瑞士卫兵战死在教堂外,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
万神殿 万神殿(Pantheon)位于罗马市中心。罗马市中心有一个中央竖立着高大的尖顶方碑的喷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这一喷水池所在地就是罗马万神殿的前庭。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万神殿(Pantheon)中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
概述 •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 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遗迹---万神殿 早在古代,万神殿就因其完美的比例而被誉为“罗马奇观”。时至今日,它仍是一个奇观:屹立不倒,就如同1,900年前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它时一样。这座神殿堪称圆屋顶的登峰造极之作,而圆屋顶正是罗马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万神殿的圆屋顶直径143英尺,相当于自由女神像从鞋子到火炬的距离。在15世纪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屋顶,其高度和直径相等,构成一个完美的半球。这种建筑只有用罗马人发明的混凝土才能建成,但他们并没有钢筋来加固混凝土。他们用浮石掺入混凝土,制成一种非常轻质耐用的建筑材料。这种特制的混凝土被浇注入壳体,自下而上渐渐变薄,圆屋顶的底部有22英尺厚,而顶部仅有2英尺厚。
万神殿 - 意义 • 早在希腊时期就已经有圆形庙宇,因为没有拱券结构技术,所以体量都不大,屋顶是伞形的。罗马也有希腊式圆形庙宇,不过罗马人的重大创造是用穹顶覆盖的圆形庙。公无前1世纪末,那波利附近海滨休养地马伊埃(Baiae)的圆庙,穹顶直径已经达到21.55米。但当时这种建筑毕竟数量很少,罗马建筑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穹顶的造型潜力,给它们设计出富有表现力的形象,所以万神庙的外部艺术还是按照传统以前面方形柱廊为主。甚至为了改善外形的比例,圆筒形墙的顶端向上延伸,挡住了穹顶下部分之一左右。一种崭新的造型可能性,被传统的审美习惯埋没,这是建筑史上常见的事。
罗马和希腊神殿的区别 • 万神庙作为奉祀众神的圣殿,由来于希腊人信奉的多神教,那里每种神都有它自己的神庙,如雅典娜神庙,宙斯神庙等等。罗马的宗教信仰基本上也承袭希腊遗风,但在伊特鲁里亚的建筑影响下,罗马人把诸神集中起来供奉,即在一所神庙内,设几个圣殿。
宙斯神庙 雅典娜神庙
The e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