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09 Views
2006 年下学期形势与政策课讲座之三 :. 联合国改革及中俄关系. 主讲 : 任晓晴. 一、联合国改革. (一)联合国的建立以及它发展的历程 1 、联合国的建立 1945 年(二战快结束时) 2 、联合国地位提高经历的三个阶段: 1945 年 —— 1971 年 联合国逐渐摆脱美国控制 的阶段 1971 年 —— 1991 年 联合国逐步消除冷战格局 影响的阶段 1991 年 —— 今天 联合国应对美国霸权主义挑
E N D
2006年下学期形势与政策课讲座之三: 联合国改革及中俄关系 主讲:任晓晴
一、联合国改革 (一)联合国的建立以及它发展的历程 1、联合国的建立 1945年(二战快结束时) 2、联合国地位提高经历的三个阶段: 1945年——1971年 联合国逐渐摆脱美国控制 的阶段 1971年——1991年 联合国逐步消除冷战格局 影响的阶段 1991年——今天 联合国应对美国霸权主义挑 战的阶段
(二)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1971年恢复其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1、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及驻联合国代表的任务1、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及驻联合国代表的任务 (1)支持亚非拉国家的正义要求 (2)宣传我国的外交政策 (3)参加联合国各种委员会工作 (4)推动与非洲国家的建交 (5)研究中美关系 (6)了解台湾问题
2、中国在联合国的多边外交及作用 (1)维护联合国宪章 (2)维护世界和平 (3)支持反恐,加强核控制 (4)支持千年首脑会议目标实现 (5)参加广泛的人权维护活动
3、中国对联合国态度的转变 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71年10月):反 对派、革命派 第二阶段(1971年10月——1978年12月):恢 复席位后变为内部反对派 第三阶段(1979年——20世纪中叶):由反对 派向积极参与者转变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今天):是联合 国负责任的参与者,成为联合国的中 流砥柱
(三)联合国改革的几个问题 1、联合国改革的原因 (1)客观上看,世界形势发生变化,联 合国在维护和平上面临挑战 (2)发展问题的复杂化,联合国面临严峻挑战 (3)联合国在处理危机时,明显暴露其体制的弱点 (4)主观上讲,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出现问题
2、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1)遏制单边主义 (2)加强安理会集体机制,让其更好 地发挥作用 (3)促进千年目标的实现 (4)加强、整顿秘书处的工作
(1)秘书长安南提出的方案 A案:6+3 B案:8+1
(2)四国联盟提出的方案:日、德、印、巴 日本为首,四国签定协议,共进退 6+4: 6个常任理事国+4个非常任理事国 争取安南的支持
(3)非洲联盟提出的方案: 一定要保证2个或4个非常任理事国在非洲,并要有否决权 (4)“团结谋共识”运动: 四国联盟的反对国: 韩国反对日本 意大利反对德国 巴基斯坦反对印度 阿根廷反对巴西 不要常任理事国,增加10个非常任理事国,2年改选
(5)中国对联合国改革方面的立场 1)提高安理会的权威 2)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3)应让更多的中小国轮流加入 4)坚持地域平衡、不同文化的代表 性 5)涉及各个地区的改革,首先争取 这个地区的一致 6)坚持协商一致的原则
&联合国60周年首脑会议文件 1、千年首脑会议的发展目标问题 2、安理会改革问题 3、反恐的问题 4、秘书处改革的问题
4、2006联合国改革焦点问题 (1)新秘书长人选之争
潘基文简历: 1944年6月13日出生与韩国中部忠州市 1970年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外交学系毕业 1972年至1996年先后担任韩国驻新德里 外交官、外务部联合国课长、美洲局长、负 责外交政策企划的次官、韩国驻联合国代表 和驻奥地利大使 198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 硕士学位 1996年11月任总统府秘书室外交安保首 席秘书,后任总统外交政策顾问 2004年1月16日出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 官
就任后优先要做的五件事 实现联合国三大核心目标:安全、发展、人权 第一:一年内出炉反恐公约 第二:让“和平重建”更务实 第三:维和与应急“急人所急” 第四:千年目标要说到做到 第五:确保人权与更大自由
(2)“维和”问题 (3)联合国会费问题
(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1、消除绝对贫困和饥饿 2、普及小学教育 3、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 4、降低儿童死亡率 5、提高产妇健康 6、防止爱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 7、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8、建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二、中俄关系 (一)中俄关系中的时空概念 1、中国与沙俄之间的关系 (1917年以前) 2、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1917年以后--1991年) 3、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 (1992年至今)
中俄曾经不是邻居 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请记住这样一个事实: 17世纪以前中国不与俄罗斯接壤
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 吞并中亚:17世纪初期,俄国开始蚕食哈萨克草原各汗国,到19世纪最终完成对中亚三个汗国的吞并。浩罕、布哈拉和希瓦。
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 17世纪沙俄不断向东扩张,遇到康熙统治下的大清国的抗击。 1689年《尼布楚条约》。第一个平等条约。 近代以后《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约记》。150万平方公里。 沙俄的拓张:俄国是找上门来的邻居
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居 俄罗斯是缩小了的苏联 苏联的坍塌 中亚的独立
中俄关系的四种范式 历史上 1、欺压 2、结盟 3、对抗 4、正常关系
中苏关系的性质 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1949年--60年代中期 结盟,兄弟关系 一边倒 针对帝国主义阵营 意识形态化
中苏关系的性质 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6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 分裂 对抗 武装冲突 意识形态化 “第三者”
中俄关系的性质 不结盟 不对抗 不意识形态化 不针对第三国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关系的三个层面 双边关系 地区合作 国际战略协作
(二)1992年以来的中俄关系 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1991.12-1994.8) 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9-1996.3) 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4至今) 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三个阶段和现状
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1991.12-1994.8)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1991.12-1994.8) 1.1991年12月27日钱其琛外长致电独联体12国承认 独立,中苏大使级关系转变为中俄关系 2.1992年1月31日李鹏在联合国会见叶利钦, 承认 两个联合公报 3.1992年3月科济列夫访问中国,双方交换《中苏 国界东段协定》批准书 4.1992年12月叶利钦首访中国、《联合公报》:互 视为友好国家、24个文件、目的:建立睦邻关系, 避免交恶历史重演,利用地缘优势开展经济合作,首批C-27到货。 5.1993年成为俄罗斯外交的中国年 中俄全面军事 合作启动
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9-1996.3) 1.俄罗斯与西方的蜜月关系结束,俄希望与 中国建立特殊友好关系 2.《中俄国界西段协定签署》:总长55公里, 没有争议点 3.1995年12月 C-27 生产线交付中国, 总价值22亿美元, 1999年进入试 生产。
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4至今) 1、北约东扩计划的推进和美国支持台湾当局使中 俄联手维护自身利益 2、1996年4月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概念的提出,元 首、总理、外长会晤及热线联系 3、1997年4月 《关于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 联合宣言》:战略协作的三个层次 4、1997年12月 两国边界勘界工作如期完成,目前 的两个待议点
中俄边界走向 圣彼得堡 莫斯科 中国 哈萨克斯坦 蒙 古
5、军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C-300地空导弹系统,5、军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C-300地空导弹系统, C--30MK歼击机,956A导弹驱逐舰目前正在洽购956E、预警机、远程 雷达,两国导弹专家小组合作帮助中国发展分导技术、远程精确巡航导弹
6、地区合作的加强;由上海五国论坛到上海 合作组织 7、2001年7月 《中俄睦邻 友好合作条 约》的签署 8、两国经济合作概况:
2004年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200亿美元,达到212.3亿美元,同比增长34.7%,相当于2001年的两倍。2005年双边贸易额再升至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两国政府提出了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2020年前中方向俄罗斯投资120亿美元等重要目标。
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三个阶段和现状 1996年4月-1999年2月 中俄两国在反对北约东扩、车臣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相互支持,理论共识广泛,关注问题并不重叠;中亚:两国地区安全合作最成功的领域 1 2 1999年3月-2001年9月 两国在全球层面的战略协作完全重叠:反对科索沃模式和维护联合国的权威、维护《反导条约》保持全球战略稳定、中国战略导弹的现状:第一代:DF-4、DF-5和JL-1;第二代:DF-31、DF-41和JL-2 3 2001年9月至今 俄罗斯战略收缩条件下的中俄协作避免谈及多极世界 回避俄美矛盾;美军驻扎中亚使上海合作组织影响力大为下降;中俄协作重心向双边层面转移;中俄合作与台湾问题
D.为牵制美国的单极政策 与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 伴关系(1996年),并 谋求建立俄罗斯-中国 -印度轴心(1997年) E.加强独联体地区的一体 化最为俄罗斯大国地位 的战略依托:.1995年、 9月 《对独联体国家的 战略方针》
D.力图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反对美国单极霸权的国际网络。D.力图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反对美国单极霸权的国际网络。 1999年11月联合中国和白俄罗斯等国在联合国提出维持战略稳定的提案 2000年7 月《中俄北京宣言》 2000年10月 俄印战略 伙伴关系 2000年12 月《俄古联合宣言》、率先单独解除对伊拉克制裁 2000年下半年宣布废除俄美之间关于对伊朗进行武器禁运的秘密协定
1、俄罗斯在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放弃以反西方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性大国政策”,自我定位为“地区性(欧洲)大国”,避免外部孤立和自我孤立。修改在多极世界构想基础上外交政策,以避免主动地卷入与美国和西方的对抗。回避多极世界的提法。1、俄罗斯在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放弃以反西方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性大国政策”,自我定位为“地区性(欧洲)大国”,避免外部孤立和自我孤立。修改在多极世界构想基础上外交政策,以避免主动地卷入与美国和西方的对抗。回避多极世界的提法。 2、主张学习中国20年来的外交经验:他们认为,80年代以来,中国最初放弃了与美国的对抗,后来放弃了同苏联的对抗,着手进行国内建设。对俄罗斯来说,重整国家政权,实现经济的稳定和高速增长,以及奉行使俄罗斯顺理成章地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方针,这无疑是重中之重。 3、避免与外部世界的冲突,特别是与美国的冲突:强调要同那些俄罗斯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家和地区搞好关系。
(三)中俄关系的战略共识 1997年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 200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1、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问题 (1)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成为中俄两国所追求的国际战略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中俄两国达成了高度的战略共识。
2、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 应促成国际社会达成共识,使和平与全面协调发展成为人类在新世纪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中心任务是维护全人类和平、稳定和安全,在平等、维护主权、互相尊重、互利和确保子孙后代发展前景条件下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四)中俄关系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国家利益问题:石油管道问题 2、地区合作的两面性:上海合作组织问题 3、中国威胁论 4、建立处理两国具体问题纠纷的有效机制 6、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美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