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专 题 篇

专 题 篇. C1. 流体的平衡. C2. 不可压缩无粘性流体平面势流. C3.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内流. C4.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外流. C5. 可压缩流体流动基础. C 1 流体的平衡. 平衡的条件. 压强分布. 任 务. 总压力. 相对平衡. 浮体稳定性. 流体静力学. 固壁受力分析. 液缸 , 水坝 , 闸门等. 液压系统原理. 水压机 , 油压系统等. 应 用. 压力仪器设计. 比重计 , 测高仪 , 分离器等. 浮体稳定性分析. 舰船 , 浮吊 , 气艇等. C 1 流体的平衡.

annek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专 题 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 题 篇 C1. 流体的平衡 C2. 不可压缩无粘性流体平面势流 C3.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内流 C4.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外流 C5. 可压缩流体流动基础

  2. C1 流体的平衡 平衡的条件 压强分布 任 务 总压力 相对平衡 浮体稳定性 流体静力学 固壁受力分析 液缸,水坝,闸门等 液压系统原理 水压机,油压系统等 应 用 压力仪器设计 比重计,测高仪,分离器等 浮体稳定性分析 舰船,浮吊,气艇等 C1 流体的平衡 C1.1 引言

  3. C1 流体的平衡 C1.2.1欧拉平衡方程 0 0 C1.2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由N-S 方程 可得欧拉平衡方程 说明作用在单位体积流体上的体积力与压强梯度平衡。 分量式为 压强全微分式为 说明体积力向任何方向的投影为该方向的压强增量

  4. C1 流体的平衡 由 ,可得等压面方程: C1.2.2等压面 • 等压面上的体积力特征:体积力处处与等压面垂直. • 静止流体中等压面为水平面 • 旋转流体中等压面为旋转抛物面。

  5. C1.2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成立,均质流体(ρ=常数)和正压流体(ρ=ρ(p))必须满足体积力有势的条件: ,π称为势函数。 C1.2.3流体平衡的条件 • 为保证欧拉平衡方程 • 重力是有势力。在重力场中 1. 均质流体(如淡水)和正压流体(如等温的空气)可以保持平衡,等压面、等势面、等密度面三者重合: 2. 斜压流体(ρ=ρ(p,T),如大范围的大气、海水)不能 保持平衡,等压面、等密度面不重合,要引起对流。

  6. p = RρT (B1.4.5) 设在赤道和北极地区离地面相同高度处压强相同,但由于太阳光照射强度不同,两处温度相 差悬殊,由(B1.4.5)式相应的密度不相同,因此大气密度除了沿高度变化外还随地球纬度改变而改变,等压面与等密度面(虚线)不重合(见右图),造成大气层的非正压性,不满足流体平衡条件。这样形成在赤道处大气自下向上,然后在高空自赤道流向北极;在北极大气自上向下,最后沿洋面自北向南吹的大气环流。通常将沿洋面自北向南吹的风称为贸易风。 [例C1.2.3] 贸易风:流体平衡条件 设大气满足完全气体状态方程

  7. C1 流体的平衡 重力势能 位置水头 总势能 压强势能 总水头 (测压管水头) 压强水头 C1.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 单位质量流体机械能守恒式 • 水头形式 • 常用形式 限制条件: (1)均质,(2)重力,(3)连通的同种流体。

  8. C1 流体的平衡 当液体以等加速度a 作直线运动或以等角速度(向心加速度 )旋转并达到稳定时,液内象刚体一样运动,N-S方程可化为 C1.4.1等加速直线运动 C1.4均质液体相对平衡 fg为重力。上式与欧拉平衡方程形式相同, fg – a 也是有势力。符合平衡条件,称为液体的相对平衡。 设液体以等加速度a 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 • 体积力分量 fx = -a ,f y = 0 , fz= -g 压强全微分式

  9. C1.4.1 等加速直线运动 a x + g z = C 用淹深表示 • 压强分布式 在图示坐标系中 • 说明液内压强在x、z方向均为线性分布。 •  说明垂直方向压强分布与静止液体中一样。 3. 等压面方程 • 等压面为一簇与自由液面平行的斜平面,处处与体积力合力  垂直

  10. [例C1.4.1] 匀加速直线运动液体的相对平衡 已知: 用汽车搬运一玻璃缸。缸长×宽×高=l×b×h=0.6×0.3×0.5m3, 静止时缸内水位高d=0.4m。设鱼缸沿汽车前进方向纵向放置。 求: (1)为不让水溢出,应控制的汽车最大加速度am; (2)若鱼缸横向放置时的最大加速度am'。 解:建立坐标系oxz 如图示。设鱼缸加速度为a,体积力分量为 fx= - a, fz= -g 等压面微分方程为 a x + g z = c 液面中点的坐标为(0 , d),c = g d。液面方程为 a x+ g z = g d

  11. 可见 ,鱼缸横向放置水不易溢出。 [例C1.4.1] 匀加速直线运动液体的相对平衡 加速度表达式为 (1)当鱼缸纵向放置时,与后壁最高液位(-l / 2, h)相应的加速度为 (2)当鱼缸横向放置时,与后壁最高液位(- b / 2, h)相应的加速度为

  12. C1.4.1 等加速直线运动 C1.4.2等角速度旋转运动 设液体以等角速度ω绕中心轴z 轴旋转 • 体积力分量 fx=ω2x ,fy=ω2y ,fz= -g 压强全微分式 • 压强分布式 在图示坐标系中 • 说明液内压强在z方向为线性分布,在r方向为二次曲线分布。

  13. C1.4.2 等角速度旋转运动 由 积分得 • 等压面 c不同值时得一簇旋转抛物面。 自由液面上c =-g z0。设自由液面垂直坐标为zs , 方程为 代入压强分布式,令h = zs- z,可得 证明在垂直方向的压强分布规律仍与静止液体中一样。

  14. 解: 建立坐标系oxyz ,原点o在底部中心,静止时 z 0 = H 0 。 [例C1.4.2] 匀角速度旋转运动液体的相对平衡 已知: 一封闭圆筒,高H = 2m,半径R=0.5m,注水高H0 = 1.5 m,压强为 p0=1000 N /m2。圆筒开始旋转并逐渐加速 求: (1)当水面刚接触圆筒顶部时的ω1、pc1 及pw1; (2 ) 当气体刚接触圆筒底部的ω2、pc 2 及pw 2。 (1)当边缘水位刚达顶部时,由自由面方程式

  15. [例C1.4.2] 匀角速度旋转运动液体的相对平衡 取 r = 0.5 m, zs = 2m, z0 =1m pc1= p 0 + ρg z0 = 1000 + 9807×1 = 10806 N/m2 p w1= p 0+ρg H =1000 + 9807×2 = 20612 N/m2 (2)当气体接触圆筒底部时,设顶部液面线的半径为r2,由空气容积不变

  16. 在第二种情况中, 若没有顶盖限制,边缘水位将上升至 讨论: [例C1.4.2] 匀角速度旋转运动液体的相对平衡 在自由面方程中z 0 = 0,z s = 2 m,r = 0.354m

  17. C1 流体的平衡 C1.5均质液体对平壁的总压力 C1.5.1平壁总压力大小 • 工程 背景:压力容器,水坝,潜艇,活塞等;结构强度,安全性能,运动规律计算等。 • 条件:均质流体,体积力为重力。 图示斜平壁和坐标系oxy , o点在自由液面上,y轴沿斜平壁向下。 在面积A上取面元dA ,纵坐标y ,淹深为

  18. C1.5 均质流体对平壁的压力 yc 为面积A形心的纵坐标, 为形心的淹深。 作用在dA 和A上的总压力 在几何上面积A 对x轴的面积矩 pc 为形心的压强。表明作用在面积A上的总压力大小等于形心压强乘以面积 。

  19. C1.5 均质流体对平壁的压力 C1.5.2平壁总压力作用点 可得 可得 , (纵向偏心距) 同理 , (横向偏心距) 1、积分法 用力矩合成法 Ix为面积对x轴惯性矩。用平行移轴定理 rξ为面积A对ξ轴的回转半径。

  20. [例C1.5.2A] 圆形平壁总压力 已知: 封闭油柜侧壁上有一圆形封盖, d= 0.8mh = 1.2 m ,ρ= 800 kg/m3 . 求: p0 分别为(1)5 kPa ; (2) 2 kPa时总压力F 和偏心距 e 。 解:(1)当p01 = 5kPa时,在封盖中心的压强为 p c1 = p 01+ρgh = 5 + 0.8×9.81×1.2 = 5 + 9.42 = 14.42 (kPa) h c 1 = 0.5 l sin30°= l / 4 = 1 m o1 点位于油面上方p 0 1 / ρ 处

  21. [例C1.5.2A] 圆形平壁总压力 圆板 rξ2 = d 2 /16 =0.82/16=0.04 m2,偏心距为 (2)当 p0 2= -2kPa 时 p c2 = p 0 2+ρg h = -2 + 9.42 = 7.42(kPa) F2=pc 2 A= 7.42×0.503 = 3.73(kPa) o2 点位于油面上方 | p 0 2 |/ ρ处

  22. C1.5.2 平壁总压力作用点 2.几何法 当一矩形平壁的一边平行于液面时,作用在平壁上的压强构成平面线性平行力系,得用几何合成法求解。 总压力 矩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 向A点取矩求压强中心 可得

  23. C1 流体的平衡 C O B A C1.6均质液体对曲壁的总压力 二维曲壁的母线垂直某一坐标面归结为求端线ab(单位宽度)上的压强合力。分为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工程应用中以二维曲壁为主。 三维曲壁有三个投影面,三个投影面上的三个分力不一定共点,可化为一个合力,一个力偶,应用较少。

  24. C1.6均质液体对曲壁的总压力 dF dF x dFh C1.6.1二维曲壁 以储液罐为例,曲壁ab沿水平方向的投影面积为Ax,沿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为Ah。 • 水平分力 hx c为投影面积Ax形心的淹深。水平分力作用应按平壁计算。当投影面积有重叠部分时,该部分的合力为零。 • 垂直分力 τp称为压力体。压力体内液体重量构成垂直分力,作用线通过压力体的重心。

  25. C1.6.1二维曲壁 当液体与压力体位于曲壁同侧,压力体为正(方向向下) 当液体与压力体位于曲壁异侧,压力体为负(方向向上) • 总压力 水平分力作用线按平壁总压力方法确定。垂直分力作用线通过压力体的重心。 • 压力体 压力体是指曲壁与自由液面之间的垂直空间的容积。当压力体内无水时(如图C1.6.4示)称为虚压力体,总压力的垂直分力 负号表示垂直分力方向向上。 压力体的虚实取决于大气压液面与壁面的相对位置,一种判别方法为

  26. I [例C1.6.1.A] 二维曲壁总压力(二) 已知: 图示封闭容器α= 45°方孔,边长l = 0.4 m,盖有半圆柱形盖. H = 0.5 m,压强为p0 = 0.25 atm 求: 盖所受总压力大小与方向 。 解: 基准面离液面p0 / ρg,坐标系oxyh (1)盖ABE水平投影,实际面积Ax = l 2cos45°,水平方向合力分量为

  27. (2)盖ABE垂直投影,AB段的压力体为负,BE段的压力体为正 ,分别与 组合 [例C1.6.1.A] 二维曲壁总压力(二) (3)总压力大小与方向

  28. C1 流体的平衡 (物体重量) 沉体 当 C1.7浮力与稳定性 C1.7.1阿基米德浮力定律 • 第一浮力定律:沉体受到的浮力 等于排开的液体重量。 设沉体体积为τ

  29. C1.7.1 阿基米德浮力定律 (物体重量) 潜体 当 (物体重量) 浮体 当 设浮体浸没部分体积为 • 第二浮力定律:浮体排开液体重量等于自身重量。 • 浮心:浸没部分液体的形心C • 浮轴:通过浮心的垂直轴

  30. [例C1.7.1] 液体比重计 液体比重计如图,比重计插入蒸馏水(4℃)中,液面基准线(SG=1),排水体积为τ0 。 被测液体液面线将在基准线以下Δh位置处 SG为被测液体的比重,k为常数。当SG>1时刻度线在基准线的下方,当SG<1时刻度线在基准线的上方。

  31. C1.7 浮力与稳定性 (3) G 在C上方:取决于稳心 高度 C1.7.2潜体与浮体的稳定性 潜体举例:水下舰艇、水雷、气艇、气球等。 浮体举例:水面舰船、船坞、浮吊、浮标等。 • 平衡条件:(1) 浮力=重力; (2) 浮轴=重力线 1、潜体(浮心不变)的稳定性 (1) G(重心)在C(浮心)下方:稳定平衡 (2) G 在C上方:不稳定平衡 (3) G 与C重合:随遇平衡 2、浮体(浮心改变)的稳定性 (1) G 与C重合:随遇平衡 (2) G 在C下方:稳定平衡

  32. C1 流体的平衡 C1.8大气中的压强分布 p0 =101.3kPa (ab) T0= 228.15 K ρ0=1.225kg/m3 Μ0=1.789×10-5Pa·s 0~11km为对流层 欧拉平衡方程适用于可压缩流体(正压流体),但需补充ρ与p的关系式。 设大气满足状态方程 按国际标准大气模型规定(海平面上 z=0): 11~20km为同温层 T=T2≡216.5K

  33. C1.8 大气中的压强 由欧拉平衡方程得 1、在对流层(0~11km) 2、在同温层(11~20km) 式中p1,z1为对流层与同温层交界面参数,T 2为同温层内温度。

  34. [例C1.8.1] 大气压强与密度变化 已知: 上海市Z0= 0,T0 =288 K(15℃),p0 =101.3 k Pa (ab) ρ0 =1.225 kg/m3,拉萨市Z = 3658 m,T=279K(6℃)。 求: (1)按温度-高度线性关系计算拉萨市平均气压p; (2)按完全气体计算两地大气的密度比ρ/ρ0。 解:(1)由温度-高度关系T = T0-βZ

  35. [例C1.8.1] 大气压强与密度变化 对流层压强与高度关系 说明拉萨的大气压强约为上海的64.3%。 (2) 按完全气体状态方程 说明拉萨的大气压强约为上海的66%。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