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53 Views
“艰难中前进”. ——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 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中央电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 匡贵秋. 2009 年 8 月 · 呼和浩特.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项目. 一、 项目简介 二、试点工作进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项目简介.
E N D
“艰难中前进”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 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中央电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 匡贵秋 2009年8月·呼和浩特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项目 一、项目简介 二、试点工作进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项目简介 中央电大与试点电大通过系统运作开展项目试点工作,共同探索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术支持服务模式和相应的运行机制,研究探索加强师资相对薄弱(教师结构性缺失)专业学术支持服务的有效途径,提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的总体水平,主动适应各类社会成员日趋多样化的个别化学习需求,提升广播电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开放教育的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 3
探索的主要内容: 建立兼职网络辅导教师的聘请、管理制度; 探索以课程为单位的教学服务团队的建立及其运行方式; 形成基于网络的个性化课程学术服务模式; 形成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 4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项目 一、项目简介 二、试点工作进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二、试点工作进展 • “个性化服务项目”经历了2008秋季学期项目试点的启动阶段,2009年春季广告学专业的项目试点工作正式转入实际运行阶段。本学期经过项目组和试点电大的共同努力,项目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 试点电大和学生基本情况 2. 09春辅导教师与课程情况 3. 09春试点的主要工作进程
1.试点电大和学生基本情况 • 试点对象:2008年秋季开放教育本科广告学专业学生,共294人。2009年春季已有26人因工作变动、家庭原因等问题不再学习本专业(退学、休学、转专业),共268名学生。 • 参与试点的电大:19所省级电大及其36个教学点。 • 20人以上的省电大有6家; • 10人(含10人)至20人的省电大有5家; • 10人以下的省电大有9家。
2. 09春辅导教师与课程情况 已试点课程: • 08秋试点课程:广告策划、开放英语II(1) • 09春试点课程(每门试点课程服务两学期):英语Ⅱ(1)、开放英语Ⅱ(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1)、广告心理学 (开放英语II(2)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两门课 主要提供教育部网考的辅导内容) • 09春6门课程共聘请37名辅导教师,中央电大5名,省级电大33名(13个省电大),分校3名(3个分校),高校1名。
3. 09春试点的主要工作进程 • 2009年2月,平台修改,学期准备工作(辅导教师手册、平台使用手册等); • 2009年2月底——3月底,收集试点学生的课程选课信息; • 2009年3月底——4月上旬,根据选课情况,聘请辅导教师,给辅导教师分配班级,将学生基本信息给辅导教师; • 2009年4月中旬——5月,组织学生形考,形考平台的分班,学生作业的督促,确定课程完成率和辍学率(休眠率)的分析方法; • 2009年6月,辅导教师工作管理,学生调研,形考的日常管理; • 2009年7月,形考延期,中期研讨会的准备组织,09秋学期的工作安排。
4. 课程个性化服务情况 (1) 学生登录个性化学习平台的情况
4. 课程个性化服务情况 (2)班级教学情况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项目 一、项目简介 二、试点工作进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项目的试点工作打破了原有电大系统的教学与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师资共享和网上个性化教学服务模式,试点工作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表现出来了更多的不适应。 • 系统管理的不适应 • 教师服务的不适应 • 学生学习的不适应 • 技术平台的不适应
1. 系统管理的不适应 (1)选课问题 • 选课混乱。08秋启动项目较晚,多数学生已经选课,导致选课无法统一。09春项目统一进行管理,但由于08秋学生选课的差异比较大,09春(一直到项目结束)学生选课都比较混乱。 • 选课信息收集问题 • 学生的选课信息的收集周期较长(一个月的时间) • 但通过网上形考系统的分班发现,省电大报的选课信息也不准确,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选择当时报上来的课程,原因是课程太多、(报选课信息前)已选择其他课程等 • 无法从教务系统获得学生选课时信息,(统一上报信息较晚) • 项目组无法准确、及时的选课信息,影响了分班、辅导教师安排、形考工作的正常开展
(2)分班 • 固定班级。理想状态是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动态组班,甚至可以选择辅导教师。但学生选课信息的混乱、不准确的问题,以及平台的技术问题,不能实现动态分班。因此项目组选择了班级固定的方式,即每班的学生固定,课程和辅导教师流动。 • 优点:班级学生的稳定性有利于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了解,也有利于学生间互相交流;同时,对补修学生,尽量保持辅导教师不变和辅导的延续性。
(2)分班 • 问题: • 已经固定的班级,可能只有几个学生学,尤其是补修的课程,选课混乱导致新课也存在此种情况。 • 项目组将人数少的班级进行合并,一个辅导教师带几个班,但这几个班并没有动,只是辅导教师需要登录几个班级论坛、qq群,为这些学生提供服务 • 这种操作方式增加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给后面的辅导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3)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 课程学习过程的服务和管理主要体现在网上形考以及一些日常的咨询答疑上。 • 网上形考完全体现了电大现在的系统管理在本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中央电大向省电大布置形考分班的任务 不符合要求 中央电大将教学点的班级进行汇总,分配评阅教师 省电大安排教学点进行形考分班 教学点进行形考分班 项目中形考分班流程 ① 形考系统中的分班问题:
① 形考系统中的分班问题: • 网上形考系统的分班比较乱。 • 时间周期长。学期初就布置了网上形考的分班的工作,直到4月底还有少数教学点没有分班。 • 中央电大无法跨省组班,教学点的分班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较多。有些班级的学生并不是试点的学生,有些班级有评阅教师(当地教学点的老师),有些已经由当地老师完成了评阅。中央电大在给辅导教师分配评阅权限时,不符合要求的分班的调整时间也会较长。
学生参加形考,完成作业 课程责任教师调整时间 无法找到相关省电大的责任教师 辅导教师评阅 省电大的教务处或项目联系人找责任教师 不知道各省电大课程责任教师 作业时间调整 中央电大接收到反馈,联系相关相应省电大的教务处或项目联系人 是 否 完成评阅 调整形考作业时间的流程 ②调整形考作业的时间:
②调整形考作业的时间: • 流程复杂、繁琐,效率差。 • 作业时间由省电大课程责任教师决定,辅导教师在批阅过程中发现频频出现学生要求延长作业时间的问题,但辅导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省电大和教学点的学生,他不能找到相应省电大的责任教师。 • 由中央电大接到反馈后,由于主持教师也没有各省的责任教师的所有联系方式,只能由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找项目联系人或省电大教务处来完成此项工作。
学生参加形考的小组学习 教学点人员分组 组织小组学习,完成评阅 分组 是 教学点班主任 省电大的教务处或项目联系人 否 中央电大接收到反馈 无法找到相关教学点的老师 辅导教师无法分组 小组学习分组的流程 ③小组学习任务:
③小组学习任务: • 与调整形考时间的问题一样,流程复杂、繁琐,效率差。 • 形考中的小组学习的任务,需要在教学点的班级下进行分组,辅导教师无法完成分组,也无法联系教学点。需中央电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联系班主任,如不能解决问题需要联系省电大。
2. 教师服务的不适应 (1)教学服务团队建设 • 主持教师对服务团队的组织与监控、管理不是很到位,有些课程辅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任务不很清楚。辅导教师向主持教师反馈教学问题不及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 基层教学服务人员与项目的衔接不通畅。部分教学点的项目人员不是很清楚项目的开展的价值和操作流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课程教学团队不能很好地与教学点的服务人员沟通。班主任对项目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项目组明确班主任在项目中的职责。由于部分教学点项目人员不能登录平台,学生的问题不能回答,也不能很好的督促学生学生。
(2)辅导教师的聘用与考核 • 聘用。辅导教师大多来自省级电大,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很好保证对学生个性化辅导的投入。 • 考核。 • 课程班级人数不同,辅导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不同,学期初项目组打算根据学生人数和工作质量考核教师。 • 但问题是,由于学生选课的数据不准确,不知道每个课程班里到底有多少学生,也不清楚辅导教师和多少学生取得了联系,没有客观数据的支撑,考核就失去了客观性和公平性。 • 论坛的辅导效果能够统计和评价,但辅导教师的工作很多发生在qq群、电话、短信等方面,项目组只能根据每个辅导教师的工作总结给出一个大体的评价。 • 辅导教师数量比较多,考核的工作量大,所以没有按月考核,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网上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 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与学生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 辅导教师的工作更多的体现在网上形考的催促和评阅上,而真正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较少。 • 部分教师与学生间的联系多是通过短信、论坛单向的信息传递,很少给学生打过电话的双向交流,导致不知道具体有哪些学生,也不清楚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 课程班级论坛的活跃程度不高,有些课程班级论坛没有新帖,有些没有人回复。
3. 学生学习的不适应 • 多数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辅导教师找不到学生或得不到学生回复况,有的时候能找到学生但学生并没有实际的反馈行动(如打电话催促学生交作业,学生答应了但就是不交)。 • 项目组没有对面授课进行要求,没有或取消了面授课的地方,学生又不参加网上学习,学习过程无法监控;有面授课的地方,对于控制力差的学生来说,选择多了反而不能很好的听课或网上学习。 • 项目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没有涉及到课程的资源建设,而是沿用了现有中央电大的平台和资源,其资源呈现方式不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因项目而产生的个性化辅导资源也比较少(只有个别课程班级辅导教师在论坛里提供了一些资源)。
3. 学生学习的不适应 • 学生的网上学习主要是参加网上的形考,完成形考任务似乎成为了学生网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没有感觉到个性化的服务! • 学生培训不到位,包括学习的方式、考核方式、平台使用等方面,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参加了这个项目,不知道辅导教师。 • 部分学生还不会使用形考平台,而辅导老师由于看到的界面与学生不一样,不能告诉他们如何使用;教学点班主任也不能登录形考平台,不知道如何回答学生的问题;给学生400电话和远程接待中心的服务热线后情况有所改善,还是不断有学生在qq群里咨询。
4. 技术平台的不适应 (1)多平台登录:学生、教师面临多个平台,而且需要多个用户和密码。 • 统设必修课与省开课的两个平台。 • 项目内学习平台与形考系统。(形考系统与open平台同步,但不能与gxhfw同步。) • 项目中的教学活动与面向全国的教学活动。gxhfw平台上已经把open平台上的活动添加了,但还需要重新登录一次才能参加全国的教学活动。 (2)课程分班 • 项目中的班级是以课程班级存在的。分班工作由技术人员手工在后台进行操作,无法实现自动的动态组班。 • 课程班级在平台上是体现在论坛中,即论坛是课程班级论坛,但呈现课程资源的课程端无法实现分班。因此辅导教师如果需要上传资源,只能在课程班级论坛中上传。
(3)形考平台。 • 跨省的组班。形考平台的班级是在教学点的,也就是说教学点才能够分班,中央电大不能对学生进行分班组班操作。短期内通过跨省阅卷解决辅导教师评阅多个省和教学点班级的问题,但不是真正的跨省组班。而且小组学习的作业也只能在教学点内部完成,即只能是在教学点的班级中分组,这样对于只有一个或两个学生的教学点,很难开展小组学习。 • 不稳定和灵活性差。不能提交作业、不能保存作业、找不到上次保存的作业等,这些问题大多是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了解造成的。对学生的培训工作不到位;操作的人性化和帮助还不够,系统的稳定性也需要加强。
(3)辅导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 bbs论坛。 • 活跃度不高,交互比较少(少数几个班级论坛还不错)。帖子较多的论坛,没有交互的深度,没有多次的交流讨论。 • 课程班级论坛可以分版块进行设定,如分为学习资源、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但分版块只能由技术人员完成,教师没有权限。 • qq群和短信。交流的大多为学科知识以外的问题,学科知识的问题比较少,而且无法进行行为统计。 • 其他网上交互方式。缺少个别化(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辅导的视音频交流工具。
(4)数据统计 • 无法统计形考平台上的数据,尤其是无法监控辅导教师的评阅工作。 • 统计数据中没有资源的浏览情况,不知道学生进入平台后的学习情况。 • 统计数据中有登陆情况和论坛情况,但学生登录、教师登录、学生行为、教师行为都需要技术人员去统计,不能形成固定的统计报表方便查询。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指导与服务项目 一、项目简介 二、试点工作进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 经历了08秋的试点启动和09春的艰难探索,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是探索网上个性化教学模式和系统运行机制。 1. 观念转变 • 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网上学习的习惯。 • 教师:组织培训工作,鼓励辅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 项目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深刻理解项目试点工作对电大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减少误解和歧义。试点电大要提供学生管理和日常的非学术服务方面,配合试点工作开展。其中,对于班主任项目组将通过发放班主任手册的形式,明确其工作职责。
2. 学生课程学习需求 • 继续完善学生基本信息,编制课程学习需求问卷,在课程端建立学生反馈信息的渠道,学生学习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为辅导教师的个性化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3. 教学教务管理 • 选课:每学期的试点课程按照中央电大公布的教学计划执行,即本学期的统设必修课(第一次开设)加上上学期的统设必修课(第二次开设),试点电大于开学后一周内向项目组提交选课数据。 • 09秋的试点课程包括广告创意与表现(1)(2)、中外广告史、广告法规与管理、广告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英语II(2)。 (蓝字为第一次开设,红字为第二次开设) • 请各试点电大务必于2009年8月30日前将学生选课的准确数据反馈到项目组,以便分班、聘请辅导教师、培训等工作的开展。
3. 教学教务管理 • 形考方式:公共课的形考由试点电大自行决定;专业课的形考全部采用网上形考的方式。 • 如学生补修课程的形考已经通过,可以不用再参加形考(学生也可自愿参加)。 • 形考和终考的比例参加相关课程的考核方案(挂在网上形考系统里)。 • 网上形考的分班:教学点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在形考系统中将试点学生单独分班(课程班),班级的命名规则:“省+教学点+课程+‘个性化服务班’”。 • 教学点项目联系人:请各省电大于开学后一周时间(09秋学期为2009年8月30日前)上报各试点教学点的项目联系人。
4. 网上教学的模式 • 主持教师: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包括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主持教师负责设计课程整体的教学服务,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协商讨论,发挥每位辅导教师的特长,分工组织、实施网上实时的教学活动(系统讲授或专题讲座等),为学生提供。 • 辅导教师:参与课程团队活动,根据自身特长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承担教学活动的次数由团队决定)。组织本班学生参与网上教学活动,负责日常答疑和个性化指导。
5. 团队建设 • 教学团队:充分利用教研中心(项目平台首页的点击“教师研讨”尽可进入教师交流论坛),研讨个性化服务方案,反馈教学问题和教学意见,共同组织面向所有学生的实时教学活动等。 • 服务团队:请项目相关人员和教师加入个性化服务项目工作群:78585714,方便项目所有人员间的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6. 技术平台 • 项目组将对个性化服务的平台进行小的调整和修改,尽可能的对上述出现的平台问题进行完善。同时,中央电大09年下半年开始将加快电大系统的平台改版工作(平台需求现已初步完成),力争10年上半年完成平台开发,个性化项目的学生可以优先使用新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新的领域,勇于创新 共同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