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08 Views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现代文学. 1、 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他既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 2、 罗曼 • 罗兰和《约翰 • 克利斯朵夫》.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3、 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以不明确主题,令人回味.
E N D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现代文学 1、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他既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以不明确主题,令人回味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印第安那州一贫苦移民家庭。当过报童、农场杂工、洗碗工、收账员、挖煤工,对美国下层社会状况十分熟悉。190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描写了在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里一个出身于劳动家庭的纯洁少女──嘉莉,走上堕落道路的悲剧。1911年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珍妮姑娘》,描写了工人家庭的姑娘珍妮的悲惨遭遇。1912年发表长篇小说《金融家》,它和《巨人》(1914年)、《斯多葛》(1947年)合称《欲望三部曲》,深刻揭露了美国大资产阶级巧取豪夺的罪恶。1925年,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问世,使作者一跃而成为全美最有名的作家。这部小说是德莱塞最优秀的作品。一生创作了总计长篇小说八部,短篇小说集四部,戏剧诗歌各两部,特写、散论、政论七部,留下了巨大的、珍贵的文学遗产 。1927年,德莱塞访问了苏联,1941年被选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1944年获美国文学艺术学会荣誉奖。1945年8月,德莱塞以74岁的高龄,加入了美国共产党。同年12月28日病逝。
《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思受到社会上邪恶影响,逐渐蜕变、堕落为凶杀犯、最后自我毁灭的全过程。小说共分三卷。原本善良的青年克莱德《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思受到社会上邪恶影响,逐渐蜕变、堕落为凶杀犯、最后自我毁灭的全过程。小说共分三卷。原本善良的青年克莱德 原本善良的青年克莱德得到大工厂主女儿的青睐后,居然带着已有身孕的旧女友洛蓓达到湖上划船,将她推入湖中淹死。罪行败露后,克莱德被判死刑。
罗兰小语 别对着阴影, 回过头来, 对着光明。 让我们把这些不幸和阴影斩断了; 把这些阴影和黑暗赶开去。 最懂得怎样等待的人, 到头来就是最幸福。 《美国的悲剧》剧照
《美国的悲剧》不仅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同时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 。作品具有丰满的现实主义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 。 美国评论家认为,德莱塞忠于生活,大胆创新,突破了美国文坛上传统思想禁锢,解放了美国的小说,给美国文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并且把他跟福克纳、海明威并列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仅有的三大小说家。
罗曼·罗兰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法国著名批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名人传记。1893~1898年,创作了《信仰的悲剧》,包括《圣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三个剧本。此后,又创作了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剧:《群狼》(1898年)、《丹东》(1899年)、《7月14日》(1902年)。20世纪的头十余年间,是罗曼·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出《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年)。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20年代,罗曼·罗兰写了《甘地传》、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1939年,创作了著名的悲剧《罗伯斯庇尔》。罗曼·罗兰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法国著名批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名人传记。1893~1898年,创作了《信仰的悲剧》,包括《圣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三个剧本。此后,又创作了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剧:《群狼》(1898年)、《丹东》(1899年)、《7月14日》(1902年)。20世纪的头十余年间,是罗曼·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出《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年)。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20年代,罗曼·罗兰写了《甘地传》、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1939年,创作了著名的悲剧《罗伯斯庇尔》。
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4、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5、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当代最著名的苏联作家之一,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世界声誉的文学巨匠。1918年当他在中学读四年级时,因国内战争开始而辍学。不久,就投身革命。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这部小说从1926年开始创作。作家用了14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巨著。 1965年,肖洛霍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965年作者肖洛霍夫获得 了诺贝尔文学奖,该奖赞 赏他所描写的俄国人民生 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 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 直品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 斗争。’”
二、现代美术 1、毕加索和《格尔尼卡》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2、达利和《记忆的永恒》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现代美术 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 政治人物,会经常关 心悲欢离合的灾情, 并从各方面做出反应。 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 怎么能以逃避现实的 冷漠态度而使自己同 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 隔离起来呢?不,绘 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 宅而创作的,它是抵 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 武器。 毕加索
毕加索及立体派画派 通过运动与交换、拆分与重组,建立新的空间概念,立体派开创了人类观察世界的一种新方法。立体派的创始人是移居法国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881—1973)和法国画家布拉克(1882—1963)。毕加索在1907年创作了第一幅立体派绘画《亚威农少女》,呈几何形分割的扁平人体丑陋而野蛮但不失和谐和统一。画家将画的对象分解成方形、三角和圆形等平面几何形体,色彩较简单,多用灰绿色、灰褐色。评论家说他的作品使“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子变成了几何形和方块块”。立体派由此成为此类绘画的名称。
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西班牙艺术家。1937年为抗议德国纳粹空军滥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人故都格尔尼卡,创作了巨幅油画《格尔尼卡》。他画的《和平鸽》被1949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用作会徽。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在法国小城穆然去世,享年92岁。他一生共创作作品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 幅,总计近 37000 件。他的私人收藏品,包括他本人和朋友的作品,都捐赠给法国政府,法国政府在巴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供人参观。
现代美术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描述: 在最右侧,一个女人高举与狂怒布于全身;左边有一母亲,她手托被炸死的婴儿,在啼双手,显然她是从一座着火的房子上跌下来。另一妇女向画面中央奔跑,惊恐哭呼号。右角一妇人的头从窗户里探出,她举着一盏油灯,向前平举,象征揭露,她把这一切展示在光照之下,让世人看个分晓。在画面的中央,高处有一眼睛似的灯光,可是眼睛的瞳仁却是个灯炮。地上倒卧着战士们残缺的肢体。断臂上还握着被折断了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可能是对英雄的哀悼。靠中央上方,有一因受伤而嘶鸣着的马头,它张裂着口,由于爆炸声而受到惊吓。有几枝箭自上落下,刺在痛苦地挣扎着的动物和人身上。靠左侧上方,有一眼睛已移位了的牛头,形象十分狰狞。
《记忆的永恒》 这是达利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表现了画家追忆童年时所产生的幻觉。这幅油画长33厘米,宽24.1厘米,1931年作。 利加特港的海滩宁静空旷。黄昏的光线照射着蓝色的大海和岩礁。一棵截断的无叶橄榄树无根无基地长在平台上,平台的右下方悠闲地躺着一个怪物。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那几只软表,它们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搭在平台上,还有一只竟然披在了怪物的身上。这些表到底寓意着什么?那就要看各人的理解了。可以说,这些玻璃和金属制成的钟表,在漫长的时间中已经走得疲惫不堪,终于松垮了下来;也可以说,软表是对20世纪各种抽象组合实验的否定。现在,这些软表已经成为西方人心目中超现实主义梦境的同义词了。
把人类的梦境、幻觉和生死矛盾等作为绘画的主题把人类的梦境、幻觉和生死矛盾等作为绘画的主题
练一练 1、小说《美国的悲剧》的作者是( ) A.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B.高尔基 C.罗曼·罗兰 D.德莱塞 D
2、某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出自( ) • A.《静静的顿河》B.《美国的悲剧》 •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约翰·克利斯朵夫》 C
3、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在展出时,现场一位德军将领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对毕加索此言理解正确的是( ) • A.毕加索的自谦之辞 • B.《格尔尼卡》描绘了德国风光 • C.毕加索对德军在西班牙狂轰滥炸、滥杀无辜非常愤怒 • D.毕加索不满他人对现代派艺术的不理解 C
14.下列人物是美国国籍的是 • A.罗曼·罗兰 B. 贝克特 C.德来塞 D.肖洛霍夫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