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79 Views
201 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东莞市科技局专利成果管理科 二○一四年六月. 奖种设置. 编写要求. 审查内容. 报送流程. 1. 3. 4. 2. 一、报送流程. 网上填报、单位公示. 6月19日前提交. 审核不符合要求,在6月30日前可退回修改. 推荐单位审核、公示. 6月30日前提交. 初审合格. 打印申报材料,签名、盖章. 7月7日前提交. 提交书面材料. 形式审查不合格,不参加下阶段的评审. 形式审查. 形式审查合格. 受理项目公示. 进入评审程序. (一)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E N D
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东莞市科技局专利成果管理科 二○一四年六月
奖种设置 编写要求 审查内容 报送流程 1 3 4 2
一、报送流程 网上填报、单位公示 6月19日前提交 审核不符合要求,在6月30日前可退回修改 推荐单位审核、公示 6月30日前提交 初审合格 打印申报材料,签名、盖章 7月7日前提交 提交书面材料 形式审查不合格,不参加下阶段的评审 形式审查 形式审查合格 受理项目公示 进入评审程序
(一)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二、奖种设置
每年评审1次,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可以空缺 。 奖金金额为每人200万元,其中50万元奖励个人,150万元用于资助获奖者主持的自主创新活动。 授予在我省从事自主创新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做出重大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二、奖种设置 (一)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二、奖种设置 1.候选人应具备的条件: • 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 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注: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候选人。
二、奖种设置 2.历年授奖情况 • 2007年:傅家谟院士-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钟南山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 • 2008年:钟世镇院士-南方医科大学 • 2009年:林浩然院士-中山大学 陈韶章-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 2010年:何镜堂院士-华南理工大学 侯凡凡院士-南方医科大学 • 2011年:曾益新院士—中山大学 • 2012年:(空缺) • 2013年:计亮年院士—中山大学
二、奖种设置 (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自然科学类 • 技术发明类 • 应用技术 ——技术开发类 ——社会公益类 ——重大工程类
1.自然科学类 是指在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等方面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项目。 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 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 二、奖种设置
二、奖种设置 2.技术发明类 是指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方法、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项目。 • 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 •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 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3.应用技术类 —技术开发:是指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成果。 —社会公益类:是指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及其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及其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或者在计量、技术标准、科技信息、科技立法、科技档案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中取得的,并应用推广的科学技术成果。 —重大工程类:是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综合性基本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工程和国防工程等项目。(只授予单位、组织,不奖励个人) 二、奖种设置
1.《项目名称》 应简明、准确地反映本项目主要科学发现、发明和主要技术创新内容和特征; 体现结果和目前的技术特点和特征; 名称中不得使用产品商标、单位名称 三、编写要求
三、编写要求 2.《项目简介》 • 不超过1200字。 • 自然科学类:应包含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科学发现点、科学价值、同行引用及评价等。 • 发明类和应用技术类:应包含项目主要技术内容、授权专利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等。
3.《发现、发明及创新点》 简明、准确地进行归纳出项目的创新亮点,并按重要性进行排序,不易过多 每个创新点应注明所属学科名称 应分别标识出支持每个创新点的相关附件材料(如相关的论文、专著或专利等附件的序号等) 三、编写要求
4.《详细科学技术内容》 须高度凝炼和总结,有根据和出处,用词规范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10页); 建议从立项背景和原来存在的问题入手; (1)自然科学类:应围绕代表性论文专著的核心内容,简明、准确、完整地进行阐述。凡涉及实质研究内容的说明、论证及实验结果等,均应有相应论文专著或他人引文的支持。 三、编写要求
(2)技术发明类:以核心知识产权证明为依据,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的立项背景,技术内容中前人没有的、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客观、详实地对比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2)技术发明类:以核心知识产权证明为依据,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的立项背景,技术内容中前人没有的、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客观、详实地对比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 技术发明点按重要程度排序,每项技术发明应首先说明所属的学科分类名称和已获授权的知识产权情况。 发明专利必须在有效期内。 三、编写要求
(3)应用技术类:以支持本项目科技创新内容成立的旁证材料为依据(如:专利、验收、论文等),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的立项背景和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内容,客观、详实地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3)应用技术类:以支持本项目科技创新内容成立的旁证材料为依据(如:专利、验收、论文等),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的立项背景和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内容,客观、详实地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 科技创新点按重要程度排序 每项科技创新在阐述前应首先说明所属的学科分类名称和支持其成立的专利授权号、论文等相关旁证材料 三、编写要求
5.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数据填写必须有依据,如提供主要利润单位的“利润表”或“审计报告” 等 应上传到“其他证明”栏内。 三、编写要求
6.应用单位证明 主要内容: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起始时间和本项目经济效益等 一定要写明应用技术名称 明确应用起止时间,至少有一份能证明在2年前已开始应用(2012年5月31日前) 证明的内容真实(省奖励办将会抽查) 三、编写要求
7.装订要求 书面材料要与系统填报内容一致 附件论文只需打印上传附件的首页 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单双面不限),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页码连续编排,不要另加封面。 附件总页数不超过50页。 三、编写要求
1.形式审查原则 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风险意识 对涉及到人身健康、公共安全等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的项目要从严把关 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 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 严格按照《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的要求进行审查 (http://www.gdstc.gov.cn/省科技厅“通知公告”栏、http://pro.gdstc.gov.cn/stms/main.jsp“广东省科技业务阳光政务平台”下载) 四、形式审查内容
2.自然科学类重点审查内容 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完成人未盖章、签名 单位名称与单位公章名称不一致 第一完成单位不是广东省内所属机构 完成单位非独立法人单位 未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完成人不是中国公民 四、形式审查内容
论文发表时间日期不足2年(2012年5月31日之后) 论文发表时间日期不足2年(2012年5月31日之后) 提供的知识产权证明未授权 “代表性论文”中存在主体工作是在国外完成 完成人不是代表性论文(著)作者 第1完成人未在《承诺函》中签名 网络版材料与书面材料不一致 四、形式审查内容
3.技术发明类审查内容 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完成人未盖章、签名 单位名称与单位公章名称不一致; 第一完成单位不是广东省内所属机构; 完成单位非独立法人单位 未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完成人不是中国公民; 四、形式审查内容
四、形式审查内容 • 前三位完成人不是授权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当该发明人少于3人时除外) • 提供的知识产权证明未授权 • 应用时间均不足两年 • 对有行政审批要求的项目,未提交相关部门审批证明的,或者行政审批未满2年的 • 第1完成人未在《承诺函》中签名 • 网络版材料与书面材料不一致
四、形式审查内容 4.应用技术类重点审查内容 • 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完成人未盖章、签名 • 单位名称与单位公章名称不一致; • 第一完成单位不是广东省内所属机构; • 完成单位非独立法人单位 • 未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 完成人不是中国公民;
必须提供技术评价证明:如推荐项目的验收报告、鉴定证书、或者权威部门的检测证明等必须提供技术评价证明:如推荐项目的验收报告、鉴定证书、或者权威部门的检测证明等 应用时间均不足两年 土木建筑工程类项目整体工程验收时间不足两年 对有行政审批要求的项目,未提交相关部门审批证明的,或行政许可证书批准时间不满2年的; 第1完成人未在《承诺函》中签名 网络版材料与书面材料不一致 四、形式审查内容
5.其他要求 有三废排放的项目,应提供环评证明 涉及动物实验的项目,应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明 同一技术内容及材料,不得在同一年度的其他项目中重复使用 凡存在知识产权、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推荐 推荐书附件部分不超过50页 四、形式审查内容
6.台湾居民的规定 须提供台湾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户籍誊本或户口名簿复印件,并须经台湾地区公证机构公证; (相关政策法规可在http://www.kjcg.gd.cn/“广东科技成果网”查询) 四、形式审查内容
联系方式 省科技厅联系电话 020-83163328、83163329、83163923 系统技术支持 020-83163338、83163319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专利成果管理科 22831314、22830058